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5.7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阿昔洛韦相比,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更明显,症状缓解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医院常见的皮肤病,属于群集性水疱。

患者皮疹位置处常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治疗效果较佳,临床疗效较高,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我院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分两组给予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治疗,其中泛昔洛韦的疗效更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45.17±8.49)岁;病程0.5-15d,平均(6.11±1.62)d;皮损位置:下肢1例,上肢13例,臀部1例,胸背部8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9例。

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3岁,平均(46.20±7.93)岁;病程0.5-14d,平均(6.07±1.57)d;皮损位置:下肢2例,上肢11例,臀部1例,胸背部7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1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于皮损部位涂上适量的炉甘石洗剂,同时应用维生素B12与B1。

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泛昔洛韦片,即选择泛昔洛韦片(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制造)0.25g,温水送服,每日2次,需持续服用
1周;对照组33例加以应用阿昔洛韦片,即选择阿昔洛韦片(由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制造)0.2g,温水送服,每日5次,需坚持服用1周。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的缓解情况,详细记录其缓解时间,同时需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存在胃部不适、头痛等多种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皮疹全部消失,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基本消失,无烧灼感;(2)显效:皮疹消失70%以上,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明显缓解,偶有烧灼感;(3)有效:皮疹消失30%以上,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有所缓解,存在烧灼感;(4)无效:皮疹未有变化,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无改善,存在存在明显的烧灼感[1]。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1.0软件包实施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34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为75.7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34患者中,胃部不适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3%;对照组33例患者中,胃部不适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未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夏秋为高发季节,发病前兆,易存在乏力、过敏及低热等多种现象,其发疹位置常出现明显的烧灼或疼痛感,部分患者可存在牙痛症状[2]。

带状疱疹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腰部、三叉神经部位及胸腹部,其中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对患者影响较大,若延误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则可导致神经痛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日后生活,因此不容忽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进行检查,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药物治疗为其常见的治疗方法,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均为常见的药物,其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昔洛韦属于广谱抗病毒药,其可影响和抑制多种病毒的入侵,包括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伶、谢雪冰、曹建银[3]等医学专家认为,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对病毒DNA多聚酶可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难以产生病毒DNA,因此具备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可有效抑制疱疹病毒感染。

刘道凡、王晓霞、李洁华[4]等医学专家认为,当细胞组织被感染后,通过应用阿昔洛韦,可将多种病毒转变为二磷酸化合物,从而可有效防止病毒复制,同时阿昔洛韦本身所含的毒性较低,对患者代谢功能影响不大,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阿昔洛韦虽具备较强的抗病毒功能,但其生物利用度不高,起效慢,半衰期过短,需多次服用药物方可产生药效,患者对其所产生的依从性不高,而且由于多次使用阿昔洛韦,只是带状疱疹对其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效果。

与阿昔洛韦相比,泛昔洛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其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
转变为喷昔洛韦,具备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张学忠、秦应艺[5]等医学专家认为,泛昔洛韦可有效抑制多种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在被感染的细胞组织中,可转变为三磷酸泛昔洛韦,进而可中断患者机体内的病毒DNA链,取得较理想的抗病毒效果。

唐军、刘平羽[6]等医学专家认为,相比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比较高,其可高达80%,且半衰期较久,临床治疗中无需多次重复使用,具有起效快、服用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疗效明显等多种优点。

本研究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于皮损部位涂上适量的炉甘石洗剂,同时应用维生素B12与B1,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其中观察组34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33例总有效率为75.7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治疗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证实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泛昔洛韦片的临床疗效高于阿昔洛韦、症状缓解时间短于阿昔洛韦,其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阿昔洛韦。

综上所述,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更明显,临床疗效较高,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症状的缓解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娜.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5(06):114-115.
[2]陈荣伟.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6(03):223.
[3]李伶,谢雪冰,曹建银,等.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13):419-421.
[4]刘道凡,王晓霞,李洁华,等.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0(05):69-71.
[5]张学忠,秦应艺.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辅治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2(23):201-203.
[6]唐军,刘平羽.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1,14(32):550-5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