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视角下的指导关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视角下的指导关系探究
摘要:本文使用结构性问卷,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1246名博士研究生作为样本,着重讨论了导师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指导关系中的两个核心问题:(1)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包括指导教师的角色表现、师生的人际交往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引领;(2)结构性的指导内容,包括指导教师的选择过程、导师的指导承诺水平和学生的言语歧视性经历。本文还比照了美国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在以上维度的指导关系中的人口变量学特征,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本文的结论包括:(1)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几乎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国际学生对于指导关系的满意度高于美国本土学生;(3)院系(专业)对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关系的影响最大;(4)种族、年级水平、学生学业进度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指导关系产生影响。
关键词:指导关系;博士研究生;马萨诸塞大学
学生在校期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事实证明,拥有积极、成功的学校体验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学生在校经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校期间与老师之间的相处质量,也就是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指导和帮助,即本文中所提到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指导关系。而相对于本科生群体来说,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指导关系显然更值得关注和研究。
研究生指导关系(Graduate Advising relationship)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研究生指导老师(graduate advisors)承担着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专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可以说,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最终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等方面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当然,老师的指导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领域,导师亦可以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mentor),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尽管这种指导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乃至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这或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至少在现阶段,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指导关系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或者说大多数的人还未充分意识到这种关系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多从两个角度来探究这种指导关系,即指导者的视角(advisor’s perspective)和被指导者的视角(advisee’s perspective)。而其中,被指导者视角下的研究更加普遍。最早关注指导关系并将其纳入研究领域的源于2001年由Schlosser 和Gelso创建并经过验证的指导工作同盟库—学生版本(Advisory Working Alliance Inventory—student’s version),AWAI-S是立足于被指导者的视角,用于评估指导者与学生之间工作同盟的一种自我报告(self-measure)的测量。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工作同盟的认知与学生对于导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以及可信赖性的认识具有高度相关性[1]。这也就意味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工作满意度。而后来,针对该领域的质性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在研究生培养期间,指导关系对于学生成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此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倾向于将他们的指导关系描述成积极和鼓舞人心的,他们与导师的
接触也相对频繁。对于冲突处理经常采取开放式的问题管理方式,而这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后续关系。而与此相对的是,对指导关系不满的学生会感觉到被忽略、无足轻重,没有存在感,与导师之间的接触机会也相对较少。对于冲突的处理,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而不是努力解决[2]。Schlosser 和Gelso继2001年创建了指导工作同盟库—学生版本(Advisory Working Alliance Inventory—Student Version)以后,于2005年又开发了指导工作同盟—指导者版本(Advisory Working Alliance Inventory—Advisor Version),开始从指导者(老师)的视角来探究指导关系。结果表明,对指导同盟持积极态度的老师,其对指导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在指导过程中受益良多且指导者与被指导者间的关系也趋于积极和平稳,被指导者的研究自我效能感也相对较强[3]。而Knox和其同事开展的追踪研究则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被指导者积极的个人特质和专业特色,开放式的交流以及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似的职业路径(career path)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指导关系。相反,被指导者消极的个人特质和专业特色,缺乏尊重,研究受挫、沟通障碍,避免冲突以及指导者对指导过程的不满等都会导致指导关系紧张、陷入困境。总体来说,既有的研究证实了积极的指导关系不仅与学生一系列的成就相关(比如,较高的满意度、兴趣、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等)而且也有利于提升指导者的满意度。
然而,现有的关于指导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某一学科专业的学生(心理学专业的居多)而鲜少有跨学科间的研究。而由于学科之间的结构和内容都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将单一学科的研究结果直接迁移到别的学科上,学科之间的差异也无从知晓。此外,也鲜少有研究关注学生的来源和背景的差异(本土、境外)对指导关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全校各个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我们不仅致力于揭示研究生视角下指导关系的现状,而且还会深入探究指导关系与人口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在线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博士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指导关系。对于研究生来说,指导关系会呈现不同的形式。有的研究生会有一个“官方”的指导老师,所谓“官方”,也就是名义上的导师,但其并不执行诸如指导、讨论、支持等方面的具体职能。因此,这种形式的指导关系“名存实亡”,不在本研究探讨的范围之内。有的指导老师会对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但这种互动仅仅局限于某些领域。还有一种也被认为是最佳的关系模式,即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指导老师作为一种行为榜样,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指导。为了全面收集和指导关系有关的数据,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会利用一个二级过滤程序来聚焦研究生的回答。问题1:在马萨诸塞大学,有多少老师可以向你提供专业、学术以及职业方面问题的指导和建议?
回答没有这样的人选的学生,我们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会重点关注他们在学科专业水平上获得的指导支持(program-level support for Advising),而那些涉及与老师之间的一对一的指导关系(one-to-one relationship)的问题会自动跳过。
而对于回答有一位乃至多位这样的人选的学生,我们会利用问题2来确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