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各类土壤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
合理利用:白浆土是吉、黑两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约占两省耕地面积的9%~10%。首先开垦者是白浆土亚类,可占耕地白浆土一半以上,由于地势较高,水分较适宜,垦后熟化。草甸白浆土次之,潜育白浆土因土壤过湿,开垦较晚,它们分别占耕地白浆土的32.45%和12.45%。
褐土以残积粘化为主碳酸盐母质
上述两大特点,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棕壤化过程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棕壤无石灰反应
褐土有石灰反应
棕壤
分布地域: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最为集中
分布地形:山地、丘陵
形成条件:
气候:
暖温带湿润气候和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年均气温约5~15℃,≥10℃积温2700~4500℃,降水量为500~1200mm,干燥度在0.5~1.4之间。具有明显的季风影响,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夏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一)棕色针叶林土(66.14%)
(二)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三)表浅针叶林土
合理利用:
发展林业
暗棕壤
分布地域:东北,黑龙江,吉林,四川,青藏高原边缘
分布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于500-1000 m)
形成条件:
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5 m,最深可达3 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一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8℃,暗棕壤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
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形成过程:
1、脱硅富铁铝化过程
2、生物富集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棕色针叶林土
分布地域:内蒙古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龙江,四川,云南。
分布地形:中山、低山和丘陵,坡度较为和缓
形成条件:
气候: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低于-4℃。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长达5~7个月。≥10℃积温在1400~1800℃左右,年降水量约450~750mm,冬季积雪覆盖厚度可达20cm。湿润度小于1.0,气候特点寒冷湿润。
4.土壤水分状况终年处于湿润状态,季节变化不明显
5.暗棕壤质地大多为壤质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合理利用:
人参相关
白浆土
分布地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东北部。北起黑龙江省的黑河,南到辽宁省的丹东—沈阳铁路线附近;东起乌苏里江沿岸,西到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等山地的西坡,局部抵达大兴安岭东坡。垂直分布高度,最低为海拔40~50m的三江平原;最高在长白山,可达700~900m,大抵南部较高,北部较低。
饱和度、pH值及CaCO3:一般全剖面的盐基饱和度>80%,pH值为7.0~8.2左右,根据不同亚类特征,CaCO3其出现于不同层次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合理利用:
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
黄棕壤和黄褐土
黄棕壤
分布地域:苏、皖长江两侧及浙北地区
分布地形:丘陵、阶地等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
形成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干旱,又有暖温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4-16℃,无霜期为230-250天,≥10℃积温一般4800-5000℃,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梅雨季节明显,年平均降雨在1000-1200洪积物
形成过程:
1、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层和粗腐殖质层的形成
2、有机酸的络合淋溶
3、铁铝的回流与聚积
4、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机械组成:通体含有石砾,质地多为壤质。
土壤有机质与养分
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
土壤矿物全量组成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粘土矿物:剖面上层以高岭石、蒙脱石为主,下层水云母、绿泥石和蛭石。
棕壤和褐土
棕壤与褐土的共同特征是:
反映了温暖带湿润的森林与半湿润的森林灌木草原的腐殖质积累特性,即腐殖质含量不大,一般为20-50g/kg左右,腐殖质的表聚程度较大,腐殖质的腐解程度较高;腐殖质—Ca2+的结合,使腐殖质一般呈微酸性至中性,并形成腐殖质—粘粒团聚体。
均有粘化过程。
棕壤淋淀粘化机械淋移淀积非碳酸盐母质
总体特点:冬季少雨雪,约60%-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降落,年降水变率较大。
植被:
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因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沙松、鱼鳞云杉和红皮冷杉等阴性和半阴性树种。落叶阔叶树种种类很多,主要有白桦、黑桦、枫桦、蒙古柞、春榆、胡桃楸、黄菠萝及水曲柳等。林下灌木及草本繁茂,常见的灌木有毛榛子、山梅花、刺五加、卫茅和丁香等植物。常见的草本植物有木贼、轮叶百合、银线草以及苔原属等。目前,虽然次生林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但仍然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林区。
3.矿物分析:粘土矿物组成以2∶1型水云母为主,相对含量在40%以上,1∶1型高岭石一般为15%~25%,还有一定量的蛭石及少量蒙脱石。
4.养分状况黄褐土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偏低,钾素较丰富,磷素贫缺。
5.微形态特征诊断B层孔隙壁上存在光性定向粘粒胶膜。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红壤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低温和冻层对棕色针叶林土形成有显著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成土过程和形态特征。
植被:
针叶林的外貌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纯林,立木端直,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松属的种类所组成,这些植物大多是针状叶,以适应生长季短和低温环境。其中云杉和冷杉为耐荫树种,组成的群落较郁闭,林内较阴暗,常称为“暗色针叶林”;而松树和落叶松为喜阳树种,组成的针叶林较稀疏,林内较明亮,则称为“明亮针叶林”。
5.腐殖质和养分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粘盘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
合理利用:
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
高度重视水土保持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黄褐土
分布地域: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至中下游沿岸
分布地形:低山、丘陵或岗地
形成条件:
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降水量800~1200mm,但年内温度变幅较大,如冬季常出现-5℃的低温天气,而≥10℃的积温则可达5500℃,这说明其气候的大陆性有所增加。
分布地域:江西浙江福建为主
分布地形:低山、丘陵、岗地
形成条件:
气候:湿热的海洋季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的气候特点。年均温度16-20℃,≥10℃积温5000-6500℃,年降雨量800-2000mm,年降雨季节性分配差异较大,冬季温凉干旱,夏季炎热潮湿。
植被:常绿阔叶林,部分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母质:以黄土为主,其次是残积物及坡积物,多为各种碳酸盐母质,地下水位深(4-6m),为地带性土壤。
形成过程:褐土形成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和钙化过程
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
碳酸盐淋溶和淀积
粘化作用:以残积粘化为主,伴有一定的淋淀粘化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机械组成分析:褐土剖面的机械组成一般为轻壤—中壤,但粘化层则多为中壤—重攘
植被:
针阔混交林,多为喜湿性种类,常见的木本植物有兴安落叶松、水曲柳和白桦,红松、落叶松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苔草和小叶樟。
母质:
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质地粘重,一般为轻粘土
形成过程:
1粘粒机械淋溶
2潴育淋溶
3腐殖质化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机械组成:白浆土质地比较粘重,表层Ah及E多为重壤土,个别可达轻粘土,Bt层以下多为轻粘土,有些可达中粘土和重粘土。
分布地形:岗地、高河漫滩、河谷高阶地、平原、山间谷地和山前台地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地面均有小于5°
形成条件:
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6~3.5℃,≥10℃的积温为1900~2 800℃,无霜期87-154 d,土壤冻结深度达150~200厘米。年降水量一般为500~900毫米,有的地方可多到700~900毫米。夏秋雨量最多,占总降水量80%左右。白浆土在气候上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母质:
各种岩石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及黄土
形成过程:
1.腐殖质积累
2.盐基与粘粒淋溶过程
3.假灰化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1.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表层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活性胡敏酸和富里酸随深度增加而增多
2.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
3.土体中铁、粘粒有明显的淋溶淀积,而铝的移动不明显,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为主
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母质:复杂,主要是花岗岩、片麻岩、安山岩、页岩、千枚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的残、坡积物,第四纪晚更新世下蜀系黄土
形成过程:
1、有机质积累过程
2、弱富铝化过程:钾矿物的快速风化,SiO2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2∶1∶1或1∶1型的粘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
植被:自然植被的组成上则是干旱的成分增加,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
母质:第四纪晚更新世的粘质黄土(下蜀系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土壤的淋溶程度有所下降,母质中可以有残存的沙姜结核。
形成过程:
1、粘化过程
2、弱富铝化过程
3、铁锰的淋淀过程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1.机械组成与水分物理特性
2.酸碱性:土壤呈中性,PH6.5-7.5,底层7.5,盐基饱和度≥80%,以交换性钙和镁为主。
植被:
以辽东栎为代表的中生型落叶阔叶林,间有针阔叶混交林,但原生植被多不复存在,而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所代替,以栎属和松属为主,其中有辽东栎、蒙古栎、麻栎、油松、赤松等,也有人工栽培的落叶松和红松等。许多地区已垦为农田或建成果园。
母质:
非石灰性的残坡积物和土状堆积物
形成过程:
1、淋溶作用:
2、粘化作用:一般以淋移淀积粘化为主,残积粘化为辅。
3、粘化过程: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淋移粘化过程为主。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1.颗粒组成:一般为壤土—粉沙粘壤土,但粘化层则多为壤质粘土—粉沙质粘土。
2.矿物分析:粘粒指示矿物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等。
3.pH、盐基饱和度:pH5.0~6.7,盐基饱和度30%~75%。
4.微形态特征:土壤B层一般都具有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分布于孔隙壁上,表明淋移粘化明显。
分布地形:
形成条件: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即干湿季节明显,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500-800mm,年平均气温11-14℃,>10℃干燥度在1.0-1.5之间。
植被:天然林植被,在山区以夏绿阔叶林为主,而一般低山丘陵则常见旱生阔叶林,并伴有灌丛或草原植被(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油松辽东栎,蒙古栎,白皮松。以及灌木中荆条,山桃,酸刺,酸枣,黄栌木等。
水分物理性质:特殊层次导致白浆土怕旱怕涝
化学性质:(1)有机质含量及组成:荒地白浆土Ah层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组成在Ah层以胡敏酸(2)pH及交换性能:pH微酸性,6.0~6.5左右,各层变化不大,但交换性能受腐殖质和粘粒分布的影响很大,但白浆土还是盐基饱和度较高的土壤。(3)养分状况:
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少量高岭石,蒙脱石和绿泥石。粘粒的化学组成在剖面上下差异不大。
矿物分析:由于矿物风化处于初级阶段,其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和水云母层钾离子释放而形成的蛭石(含量20%~70%)为主,蒙脱石次之(10%~50%),少量的高岭石出现。
游离铁的活动和集聚
土壤物理形状及水分物理特性:一般说,它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大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状况:一般耕种的褐土,0~20cm的有机质为10~20g/kg左右,非耕种的自然土壤可达30g/kg以上,
粘粒淀积层的特点:
一是在结构体表面可以看到光学定向的粘粒胶膜;
二是淀积层中粘粒含量要比上部淋溶层高,Bt层的粘化系数≥1.2。
3、生物积累作用:棕壤在湿润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下,生物积累作用较强。
剖面形态特征:
基本理化性状: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合理利用: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
褐土
分布地域: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山地与丘陵地区,如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与秦岭等山地以及关中,晋南,豫西等盆地,辽宁西部延伸至河北,山西,河南,陕西,一直至甘肃的某些地区,褐土又称为褐色森林土,过去曾叫做山东棕壤或石灰性棕色土,属半淋溶土.总面积2515.85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