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20160816
血浆置换理论与技术医学PPT课件

3
LOGO
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 原理
4
LOGO
血浆置换的基本理论
血浆置换的治疗原则 (一)同步应用免疫抑制药
血浆置换治疗的大部分适应症都与免疫球 蛋白增高有关,血浆置换可以降低这些致病因 子色血中浓度,却不能防止它的产生,为了巩 固和根治疾病,即使在血浆置换治疗后也应当 同时应用免疫抑制药治疗。
• 应注意避免 误穿动脉。
LOGO
血浆置换的技术要求
(二)抗凝技术
枸橼酸盐抗凝
• 对于离心技术而言常用
肝素抗凝
• 适用于膜式血浆分离,其用量大概为常规血液 透析的2倍。对于无出血症状的患者,推荐首 次剂量为40~60U/kg,维持剂量为1000U/h。
14
LOGO
血浆置换的技术要求
(三)置换液的选择
清蛋白:常用浓度为4%~5%,可导致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缺乏,可
在治疗的最后补充总置,换量20%的新鲜血浆,不易导致感染和过敏反应。
新鲜冰冻血浆(FFP):是最符合生理需要的置换液,但易导致感染
和过敏反应,须注意钙的补充。
成分血浆蛋白(PPF):尽量避免与ACE抑制剂同时使用。
血浆代用品:其总量不能超过总置换血浆量的20%,并且应该在治疗的
MP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TPE技术。
11
LOGO
血浆置换的方法
(二)选择性血浆置换 双膜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细胞吸附
12
LOGO
血浆置换的技术要求
(一)血管通路的建立
股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
• 简单易学
• 活动受限、 感染率高、 保留时间短。
• 操作复杂 • 并发症多
血浆置换简介课件.ppt

• 3.重新累积:随着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有两个来源导致其浓度在 血管内重新累积:(a)淋巴引流进入血管内;(b)内源性合成。由于 在血浆置换后致病因子的血浓度骤减,机体失去了对合成机制的 反馈抑制,结果合成可能更为活跃,即反跳作用。
• 在血浆置换治疗后的24-36小时中,该物质的血管内浓度将会从 其初始浓度的35%左右升至初始浓度的60-65%;
• 3.与血浆置换步骤有关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体外循环容量过大 或回输液胶体渗透压偏低)、出血(血浆凝血因子不足)、水肿(血管 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液成分(如血小板)丢失,血浆、药物及管 路溶出物质相关性过敏反应以及血制品潜在的感染,低钾血症、 药物结合蛋白的移除等。具体如下:
• (1)过敏反应:见于大量输入异体血浆、白蛋白、药物以及管路溶出物质 等诱发的过敏反应。尤其当血浆用量大时,其过敏发生率可达10-20%。
• 葡萄球菌A蛋白 • 多克隆抗人IgG抗体(Ig-Therasorb吸附) • 苯丙氨酸(PH-350和PH-250吸附) • 色氨酸(TR-350吸附) • MedisorbaMG-50吸附柱 • 硫酸葡聚糖纤维素(DSC) • 多粘菌素B纤维柱(PMX-F) • 直接全血吸附脂蛋白(DALI) • DNA吸附 • 内毒素吸附器 • C1q吸附、 • 抗LDL抗体吸附 • 糖蛋白吸附 • 各种细胞因子吸附柱等
血浆置换治疗机制
• 去除异常的循环因子 • 抗体(抗GBM病、重症肌无力、Guilain—Barr综合征) • 单克隆蛋白(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多发骨髓瘤) • 循环免疫复合物(冷球蛋白血症、SLE) • 同种异体抗体(妊娠期Rh同种异体免疫) • 毒性因子(中毒、炎症) • 补充特异性血浆因子 • TT改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 去除炎症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补体) • 转换抗体/抗原的比率、使形成更易溶解的免疫复合物 • 刺激淋巴细胞克隆、增强细胞毒性治疗的疗效
血浆置换ppt课件

置换液速度:30-50ml/min为宜, 建议: 血流速度:置换液速度=4:1
抗凝方案: 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用量通常是血液 透析的1.5-2倍。
17
个体血浆量的计算
PV(ml)=(1-Hct) × (b+CW) PV(L)=0.0645 ×体重(kg) × (1-血细胞比容值) PV=35-40ml/kg *Hct:血细胞比容; b:1530 (男性) 或864 (女性);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七)
低体温: 症状:患者主诉发冷 处理: 补液加温 返回血路内设置加温装置 给患者加温(盖上毛毯) 注意除其它原因
26
血浆吸附
血浆吸附(Plasma adsorption,PA)是近十几年 来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方法。
非特异性治疗:清除降低血清中的炎症介质:补体成 分、纤维蛋白原、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特别是改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 能,调节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系统的平衡,提高增 殖的B细胞和浆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补充缺陷的血浆因子。
3
血浆置换的分类
4
单重血浆置换
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 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同 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 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
血浆置换
1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液抽出,分离血浆和细 胞成分,弃去血浆,而将细胞成分和与废弃血浆 等量的置换液一起返回患者体内,借以除去病理 性物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副蛋白、高粘 度物质、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等)来治疗一般疗 法无效的多种疾病的血液净化疗法。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原理p lasma exchange,pe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为好。
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其特点为:①可以清除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特别对与蛋白结合的毒素有显著的作用。
②对肝功能衰竭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远不及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
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
③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血浆,能补充人体必要的大量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但多次大量输入血浆等血制品,有感染各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可能。
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患者。
⑤置换以新鲜冷冻血浆(FFP)为主,可加部分代替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
量的比例。
这是PE治疗的主要机制。
PE对致病因子的清除要较口服或静脉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迅速而有效。
2、血浆置换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如补体产物、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改善相关症状。
3、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功能。
4、可从置换液中补充机体所需物质。
应该说明的是,血浆置换治疗不属于病因治疗,因而不影响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针对病因的处理不可忽视。
血浆置换包括两部分,即血浆分离和补充置换液。
血浆分离又可分为膜式血浆分离和离心式血浆分离。
血浆置换-方法1、动静脉通道的制备及其类型血浆置换前先建立动静脉通道,将动脉端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经分离作用,使血液净化。
然后将净化了的血液再由静脉端回输体内。
①动静脉保留插管法。
一般选用足背动脉和内踝大隐静脉插管;亦可采用Seldinger扩张性导管穿刺股动、静脉。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

联合治疗模式
血浆置换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如免疫治疗、药物治 疗等,形成全新的治疗模式,
提高对复杂疾病的疗效。
预防性治疗
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未来血 浆置换可能发展为预防性治疗 ,提前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适应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血浆置 换的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涵盖更多疾病领域。
04
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和效果
安全性问题
感染风险
血浆置换过程中,由于需要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分 离,因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如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 物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循环系统不稳定
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被引出体外,可能导致循环系统不 稳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过敏反应
由于血浆中可能含有异性蛋白等过敏原,因此部分患者在 接受血浆置换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 促等症状。
自动化设备的优势
自动化设备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能够缩短治疗时 间,提高治疗效率;还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03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01
02
03
重症肌无力
血浆置换可用于治疗重症 肌无力,有效减轻症状并 改善生活质量。
格林-巴利综合征
对于急性进展期或急性期 高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患者,血浆置换是一种有 效的治疗方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可用于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减轻肾脏损 伤。
肝衰竭
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肝衰竭,以及药物 性肝损伤等。
其他疾病
如溶血性贫血、遗传性代谢障碍等。
02
血浆置换的原理和方法
血浆置换的原理
血浆置换的护理课件

物 品 准 备:
1.机器 2.管路 3.血浆或白蛋白(要预约) 4.分离器 5.开管或穿刺用的物品
•血浆置换的护理
治疗前的护理:
确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医生行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备好血浆分离器及 管路,血浆置换液为血浆1600ml,贺斯 500ml+10%葡萄糖酸钙30ml+氯化钾 15ml,4%白蛋白500ml,以及准备所需药 品及急救用药,抢救仪器等。
大量输入异体血浆所致,表现为 皮疹、皮肤瘙痒、畏寒、高热,严重 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可在血浆输入前适量应用糖皮质激 素预防。
•血浆置换的护理
4.低血钾
白蛋白溶液中不含钾离子, 对有低钾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每1个血浆量置换后血钾浓度大 约可降低25%。
•血浆置换的护理
5.溶 血 查明原因,予以纠正,特别
•血浆置换的护理
2.感 染
多次血浆置换,尤其是采用白蛋白作为 置换液时,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总是存在, 而且会持续几周时间,如果在此阶段同时 合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出现白细胞减少 时,感染机会大大提高。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100~400mg/kg)静 脉注射可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血浆置换的护理
3.过敏和变态反应
1.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 2.肾脏疾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俗称风湿性疾病) 4.血液系统疾病 5.神经系统疾病 6.消化系统疾病 7.代谢性疾病
•血浆置换的护理
1.中毒
1)毒蘑菇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药 物中毒、毒鼠强中毒、急性重金属中毒(如 砷化氢中毒)毒蛇咬伤中毒以及食物中毒。
2)不论毒素是与蛋白质、血脂结合,还是 溶解在患者的血浆中,血浆置换都可以直接 将毒素清除,尤其是与蛋白质、血脂结合的
血浆置换

1.肺出血:90%以上 2.肾小球肾炎 3.抗GBM抗体阳性
80%
70%
60%
50%
死亡率
40%
30%
20%
10%
0% 传统 目前
▲ 大量新月体形成
▲ 肺出血
◄
IgG沿GBM线状排列,伴C3 断续的或颗粒状沉积
目前公认的疗法:强化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能显著降低血清抗GBM抗体浓度、血清 肌酐水平和终未期肾脏病的发生率。
保温,同时应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 WM )
B 淋巴浆细胞产生的大量单克隆IgM所致,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分 布于血小板表面导致出血,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血栓形成、神经 系统损害、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急性发作出现高粘滞血症症状时,可反复采用PE治疗,同时给予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PE治疗方案: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置换 2~4L, 直至病人循环中抗 GBM 抗体转阴,一般需置换 15 次左右。
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Jara LJ, Vera-Lastra O, Callejia MC. Curr Rheumatal Rep, 2003, 5(2):107-10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 尿毒综合征(TTP/HUS)
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器, 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某些 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及补充的置换液输 回体内。
历史回顾
1914 1948 1959 1978 1980 目前
Abel首先提出,血浆沉淀分离 Cohn离心式血浆分离机 首先用于治疗疾病
膜式血浆分离器
双重膜式滤过
吸附分离技术、冷滤过、HELP 系统
血浆置换.ppt

。
分P R
血
离I S
浆
M
器A
血液流入
血液回输 回输
置血换浆液代替品 (血浆)
废弃血浆
废弃的血浆
三、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1 爆发性肝功能衰竭 2 急性肾小球肾炎 3 新生儿溶血 4 SLE(尤其是狼疮脑病) 5 高粘滞血症 6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血浆置换禁忌症:
1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十分明显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休克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4 对肝素、鱼精蛋白、血浆过敏 5 严重全身及局部感染 6 躁动或其他原因无法配合治疗
(三)护士的准备
1、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管路按 无菌操作要求安装。 2、所有操作,包括加药、抽血及更换 血浆,严密消毒。
(四)操 作
1、 管 路 预 冲
(1) 预冲肝素盐水的配制: 肝素盐水总量约2500ml
(2) 动脉端连接肝素盐水,静脉端连接预 冲袋。
(3)开动血泵,引肝素水至血浆分离 器,冲洗全套管路
祛除这些致病因子可阻止某些 -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减轻组织器官功 能的损害,甚至可恢复器官功能。
血浆置换的机理
1 及时、快速的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 这是血浆置换治疗的主要机制。
2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3 补充血浆,恢复血浆因子的功能。
注意事项
血浆置换对大多数疾病不是病因治 疗,也不影响疾病的基本病理
简答题
考核要点
1什么是血浆置换
2血浆置换的作用机制
3血浆置换的主要适应症
4血浆置换的禁忌征
5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单选题 1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肝素的使用原则: A小量应用,随时调整,及时中止 B盐水冲洗管路,不使用肝素 C首剂足量应用 2血浆置换过程中枸橼酸钠的输入可导致: A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 B出血 C代谢性碱中毒、高钙血症 3血浆置换治疗是一种常用的 A血液净化方法 B血液滤过方法 C血液透析方法
(医学课件)血浆置换

04
血浆置换的营养支持
血浆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免疫 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具有维持渗透压、免 疫防御、凝血等重要生理功能。
血浆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 量,维持血糖水平。
氨基酸
无机离子
血浆中包含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缬氨酸 、蛋氨酸等,参与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维持 氮平衡。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血浆置换可以清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减轻肾脏 、皮肤、关节等部位的损伤,改善病情。
其他领域的应用
血液净化治疗
血浆置换可以用于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 物,调节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改善生命体征。
肿瘤治疗支持
血浆置换可以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支持,通过清除体内的自 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 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注意营养搭配
监测不良反应
在供给营养物质时,应注意搭配合理,避免 营养物质之间相互抑制或拮抗,以确保营养 的有效吸收和利用。
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 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有发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血浆置换的护理和自我管理
治疗后的护理
01
02
03
创口护理
治疗后,需要定期检查导 管插入部位,确保伤口清 洁、干燥,避免感染。
血浆中含有钠、钾、钙、镁等无机离子,维 持体液平衡和电生理活动。
血浆的营养支持疗法
补充蛋白质
血浆置换过程中,机体会丢失部分 蛋白质,因此应适当补充蛋白质, 以维持正氮平衡。
补充凝血因子
血浆置换过程中,凝血因子会损失 ,需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以维持 正常的凝血功能。
《血浆置换》PPT课件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肾脏及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危及生命
血浆置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4)毒蕈及其它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急性 中毒
(5)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浓度很高而又 需手术
(6)爆发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五.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放血疗法也许是最古老的血浆置换
1914年,Abel等提出血浆清除法。是把患 者血液收集在一个抗凝袋里,经过自然 沉淀,收集血浆弃去,其余部分回输患 者体内,重复几次既可有效地清除致病 因子
血浆置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离心式血浆 分离设备。是利用血液成分不同的比重 将血浆分离出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二.血浆置换的原理
1.人体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一些致病因子包括:
(1)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如IgG、IgM等; (2)沉积在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的免疫复合物; (3)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 (4)各种副蛋白,如冷球蛋白、游离轻链或重链蛋白; (5)循环毒素,如过量的药物,毒物等。
血浆置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此方法的优点是,血容量波动小, 对儿童及贫血、低血压和体质虚弱 者较适宜,且血浆分离速度快
缺点是,操作复杂,需穿刺两条静 脉
血浆置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2)膜式血浆分离
关键部件是血浆分离器,用高分子聚合 物制成。滤过膜孔径为0.2 ~ 0.6 μm,此 孔允许血浆通过,可阻止所有细胞成分, 大多数滤过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万d, 而免疫复合物的分子量一般为100万d左 右
血浆置换ppt课件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
(1)原因 原发疾病存在低血压、血浆或白蛋白致机体过敏、超滤过快 补液太慢、治疗时使用降压药等
(2)预防和护理 • 治疗前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 引血时从50ml/min开始,缓慢增加 • 治疗中保持出入平衡 • 血压低时予减慢血泵速度,考虑血容量不足时加快输液速度, 减慢出浆速度,严重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停止治疗。
例如一体重60Kg、血细胞比容0.42的成年男性,血浆量约2000ml。则 置换量约为2000ml~3000ml为宜。
双重血浆置换量:血浆通常被浓缩5倍,需补充的量为分离血浆量的1/5。
12
不同置换液的优缺点
置换液 白蛋白
优点
传播疾病危险小 室温储存 过敏反应少见
缺点
价格昂贵 无凝血因子 无免疫球蛋白
致病的自身抗体(150KDa) 免疫复合物(150KDa) 冷球蛋白(150KDa) 骨髓瘤轻链(150KDa) 含有胆固醇的脂蛋白(2400KDa)
6
血浆置换适应症
作为一线治疗的疾病
冷球蛋白血症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症 高粘滞综合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纯合子型家族高胆固醇血症 重症肌无力危象 一些药物过量(有毒蕈药、菌类) 凝血因子抑制药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2)预防和护理 • 治疗前检测患者凝血功能 • 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减少抗凝剂用量 • 必要时治疗后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减少出血
20
常见报警及原因
血浆分离器入口压 ① 血浆分离器内有血栓 (动脉压)上限 ② 血路管扭曲、折叠
血浆分离器入口压 ① 穿刺针脱落 (动脉压)下限 ② 动脉管路脱落、未连接上压力监测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置换的基本装置
PlasautoΣ
我科拥有的血浆置换设备
血浆置换治疗处方
置换量:患者血浆容量的1-1.5倍
血浆容量(ml) =(1- HCT)X[b+(cX体重)]
其中 b(男1530、女864);C(男41、女47.2)
血浆容量(ml)=0.065X体重(1- HCT)
血浆置换的方法
双重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的方法
血浆置换技术
方法
单膜血浆置换
配体或分离器
离心 血浆分离器 血浆成分分离器 (最大孔径0.01~0.06μ m) 血浆成分分离器及冷旋管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硫酸葡聚糖 (Dextran sulfate) CIC
清除或吸附
自身抗体
(SPP)
双膜滤过血浆置换 (DFPP) 冷沉淀滤过 (CSF) 血浆吸附 (PA)
CIC 、自身抗体
大分子球蛋白、冷球蛋白、 单克隆球蛋白、混合性球蛋白 抗ds-DNA抗体、CIC 抗ds-DNA抗体、CIC 抗心磷脂抗体、低密度脂蛋白 IgG自身抗体、IgG/CIC
蛋白C
血液吸附(BA) 多粘菌素B(polymyxinB)
流和手术等,以清除致病因素。 PE能更有效清除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内毒素和免疫复合 物等中大分子物质,已有研究用于脓毒症和MODS的治疗。
03
血浆置换的操作流程
血浆置换治疗
由于血浆置换存在不同的治疗模式,并且不同的
设备其操作程序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治疗
方法,按照机器及其所用的管路、血的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的操作流程 血浆置换的并发症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01
血浆置换概述
血浆置换的历史
Schwab:开始用血 浆交换治疗疾病 出现多种治疗方式:双重滤 过法、免疫吸附法、冷却滤 过法、血浆电泳和物理化学 分离法。
1914年
1960年
60年代末
1978年
2016
Abel 等:首次提出 血浆置换这一术语
出现离心式血浆 分离设备
血浆置换的概念
动脉端
静脉端 血浆代替品
P R I S M A
血浆置换是一种常用的血液
净化方法。将患者的血液引
出体外,分离血浆和细胞成
分,弃去血浆;将细胞成分
及与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
一起输回患者体内,达到清
废弃的血浆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骨髓瘤管型肾病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的肾脏损害发生率高,病理表现多为增生性肾炎。PE治疗 可清除体内的冷球蛋白,有效缓解肾功能损害、融合性紫癜和神经系统损害。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IgA肾病和过敏性紫癜
原发性和继发性IgA肾病在肾脏组织和肾外组织中有大量的IgA,其预后较差, 约1/4患者在六年内进入终末期肾炎;另有10%的IgA肾病可表现为快速进展 性肾小球肾炎,PE通过清除循环中含IgA的免疫复合物,对急性和慢性病变
血 液
分 子 量 大
血 浆
蛋白
分 子 量 小
白蛋白 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胆红素 维生素 血 尿素氮 液滤 血 肌酸内酰胺 过 液透 糖 析 电解质 水
血 液灌 流
单 重 血 浆 置 换
致病物质净化血液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它主要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滤过、 血 液灌流、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腹膜透 析等。
高粘滞状态时:增加晶体含量
血浆分离器
血浆分离器 PE DFPP 免疫吸附 血浆吸附 血浆成份分离器 / 吸附器 ---
• 血浆置换的关键部件:血浆分离器
全血通过滤过器的微孔被分离出血浆,有形成分被输注入体内,从而达到血浆分离
除致病介质的治疗目的。
血浆置换的原理
清除
清除致病物质,如抗GBM病时清除体内的抗肾小球 基底膜抗体
补充
补充体内缺乏的物质,如TTP时清除体内的抗 ADAMTS13抗体,同时补充外源性ADAMTS13
血浆置换的方法
离心法
包括:间断离心法 和持续离心法,可 以是选择性或非选 择性
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血管内凝血、
血浆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案是PE或输注血浆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输血浆仅能补充缺乏的凝血
因子,而采用新鲜血浆行PE能有效去除促使血小板聚集的物质。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狼疮性肾炎
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沉积,是狼疮性肾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PE可 以清除循环中针对细胞核成分、细胞成分和凝血因子的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 物,输入新鲜血浆可以补充补体成分。
血浆置换
膜孔径0.20~0.60 m, MW<6 000 000D
其他:<69KD的物质
不同血液净化手段清除物质各有侧重
血浆置换的原理
单纯血液置换 (PE):丢弃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DFPP):丢弃
白蛋白 H2O γ-球蛋白 Cl-, K+ LDL OH-, OH3+ IgG 糖分 IgM 血浆蛋白质 10-4 10-3 10-2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lipid antibody)综合症
APA阳性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反复流产、血小板较少及肾脏
损害等。有报道血浆置换治疗可避免自发性流产。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
50%骨髓瘤患者有肾脏受累,轻链的肾毒性和管型肾病是其损害肾功能的重要
原因之一,PE能迅速降低轻链水平。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血浆置换治疗适应症分为4类疾病
01 02
Ⅰ类疾病 : 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明确 , 以血浆置换作为 临产一线治疗的,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
Ⅱ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第二顺位治疗手段,无论是单 独应用还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03 04
Ⅲ类疾病:血浆置换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不是最佳的, 应用应个体化,例如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 Ⅲ类疾病:在公布的证据中以及推荐中是无效或者有害 的,但是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例如活动性类风关。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内毒素
02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符合下列条件的疾病可以采用血浆置换
01
拟清除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巨大,一般的血液净化 技术不能清除; 拟清除物质半衰期长,内源性清除途径远不及PE 迅速; 拟清除物质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子,而 且传统的药物治疗无效;
02
03
血浆置换的主要作用在于快速去除那些特殊的致病物质,这些物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沉积 在组织引起组织损伤的免疫复合物、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各种副蛋白以及循环毒素,如过量的药物,毒物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Jun. 2012 Vol.32 No. 6 等。
直径 (micrometer)
红细胞
白 细胞
血小板 10-1 1 10
血液成份的直径与治疗方法
血浆置换的方法
单纯血浆置换
• 血浆置换的关键过程:持续补充与置换容量相当的等渗溶液
为保证患者有稳定的血容量和血浆渗透压,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等威胁病人生命的并发症。置换液可为: 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生理盐水、代血浆等。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浆置换的适应症
重度抗磷脂综合征
美国血浆透析学会(ASFA)
冷沉淀球蛋白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J Clin Apher. 2013 Jul;28(3):145-284.
血液系统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儿妊娠 期溶血病、冷球蛋白血症、巨球 蛋白血症 、血友病等
血浆置换的相对禁忌症
对血浆分离器、 吸附器的膜或管 道有过敏史
•药物难以纠正的 全身循环衰竭
•严重活动性出血 或DIC
•非稳定期的心、 脑梗死
•颅内出血或重度 脑水肿伴有脑疝
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炎
寡免疫复合物新月体肾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性 肾小球肾炎,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Wegner肉芽肿、微型多动脉炎等。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溶血尿毒综合症/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US/TTP)
HUS和TTP均表现为溶血性微血管病和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
•存在精神障碍而 不能很好配合治 疗者
卫生部20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浆置换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的疾病
Goodpasture syndrome、抗GBM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和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