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最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精品
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中国共产党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意见》分七部分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五、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七、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因此,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
《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
哲学社会科学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一、概述在当今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之一。
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需要更加科学、理性的指导和支持。
而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推动高质量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哲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角度,探讨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二、哲学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哲学作为探讨人生、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对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道德伦理哲学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研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道德伦理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诚信、合作、公正等基本道德原则之上。
哲学的道德伦理研究能够引导人们在发展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 科学方法论哲学对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助于引导科学家们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研究工作。
科学方法论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3. 社会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理论方面的研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成果。
社会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指导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结构的优化,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科学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社会科学作为评价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对高质量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社会调查和分析社会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所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
2. 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科学对社会政策的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3. 社会管理和人文关怀社会科学的管理学和人文学科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环境。
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 ,是 社 会 的 思 想 文 化 的 核 心 ,它 集 中体 现 着 国 家 和 民族 的 理 论 素 养 、思 维 能 力 、精 神 状 况 以 及 文 明 素 质 ,是 国家 重 要 的 软 实 力 。 自党 的 十 六 大 以来 ,我 们 党 出 台 了 一 系列 文 件 给 予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以高 度 重 视 。 党 的 十 六 大 提 出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不仅 要 大 力 发 展 自然 科 学 , 而 且 要 大
力 发 展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坚 持 社 会 科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并 重 的 举 措 ;党 的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 共 中 央 关 于 深 化 文 化 中 体 制 改 革 推 动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荣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定 》 ( 下 简 称 《 定 》 以 决 )强 调 指 出 ,坚 持 走 中 国 特 色 的
文 化 道 路 ,把 中 国 建 成 文 化 和 文 明强 国 ,必 须 大 力 发 展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使 之 更 好 地 发 挥 认 识 世 界 、 传 承 文 明 、创 新
理论 、咨 政 育 人 、服 务 社 会 等 重 要 功 能 。 总 之 ,繁 荣 发 展
社 会 问 题 等 为对 象 ,为 国家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提 供 重 要 的智 力 支撑 。 当前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工 业 化 快 速 发 展 的 时 期 ,但 经 济 的 增 长 仍 然 是 粗 放 式 的 , 正 处 于从 经 济 总 量 的 增 长 向经 济 内涵 的 质 量 转 变 的 新 时 期 ,即 面 临 着 产 业 结 构 转 型 和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关 键 时 期 ,能 否 实 现 这 一 转 变 ,是
江苏师范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2013-2020年)
江苏师范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2013—2020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更是国家和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战略要求。
为深入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1〕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社科强省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12〕60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2020年)》(苏教社政〔201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江苏师范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2013—2020年)》。
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地位与特点我校地处“千古飞龙地、一代帝王乡”的古城徐州,经过60—1—年建设,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深受两汉文化浸润、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见长、文理工不断融合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60年人才群星灿烂,我校曾以汉语言学家廖序东,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育家刘百川,心理学家张焕庭,历史学家臧云浦,人文地理学家罗其湘等一批全国知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享誉学界。
60年发展弦歌不辍,一大批中青年社科学者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抓住社会转型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茁壮成长,在履行立德树人、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过程中,巩固和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承接了国家和地方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若干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高水平研究团队,构筑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创新了体制机制,直接推动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极大地拓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声誉。
关于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科学作为其传播和发挥作用的基础。由于国际 其次 , 是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的需要。 全 形势 的 变化 与 国 内社会 的深 刻变 革 ,当前 中 国 球化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在此背景
的 国家 意识形 态 也在 不 断创 新 ,但 国家 意识 形
态能否主导国民的心灵 ,能否主导 国人 的精神 家园 , Biblioteka 是依靠强制的手段就能够发挥作用 的,
国特 色 的意识 形态 ,离 不 开哲 学社 会 科学 成 果 的支撑 ,哲 学 社会 科学 成 果能 够 为 中 国特色 意
中国要真正崛起 , 成为世界大国, 必须提高 国家 软实力。 而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 也就 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
手段。
识形态提供建设的养分 。 其次 , 中国哲学社会科 是说软实力来 自 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 因此 , 繁 学是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载体和工具。因 为, 国家 意识 形态 不是 空 中楼 阁 , 需要 哲 学社 会
施 。总书记指出 , 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创新 ,
一
、
繁 荣哲学社 会科 学任务 提 出的来 是 我 国哲学 社会 科 学繁 荣 发展 的 必 由之路 。而
关键是造就一支 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 队伍 。
龙去脉
对此 , 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重视和支持。 在此基 础上 ,党的十七大又明确 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从 国家层面提 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这一任 务最早可 以追溯到20 年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 的三大任务 : 04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 推动 当代 中国 次集体学习。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为党和人 民事业发挥思想 上强调 ,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 库作用 。这表明 , 在新世纪之初 , 党和国家郑重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任务: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更大贡献。
《意见》提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主要有5项任务:一是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三是提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水平,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四是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完善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五是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
关于繁荣_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_卫兴华
收稿日期:20040620作者简介:卫兴华,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第6期总第18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suadministrationinstituteNo.6,2004GeneralNo.18·哲学研究·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近三年来,党中央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
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必须首先要做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
关键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4)06000505 近三年来,党中央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应地,也可以说这20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既要迎接它,又要紧紧抓住它,从而在理论创新———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方面,做出新的重大成果。
这里仅就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说几点意见。
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但是在当前的国内外新形势下,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和方针,需要克服一些不利因素。
第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严重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落于低潮,这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碰到种种困难,下岗失业工人增多,收入差距扩大,有些地区和城市私有制经济成为主体。
这种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使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分化。
新时代繁荣发展沈阳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第23卷第2期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3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pr.2°21文章编号:1008-3812(2021)02-046-04新时代繁荣发展沈阳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对策和建议方晓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繁荣发展沈阳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然后从高质量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基本要求、发展格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策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当前,沈阳正着眼于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紧密围绕推动新时代全面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繁荣发展沈阳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客观和民主的决策咨询建议,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新时代繁荣发展沈阳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当前沈阳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完成沈阳市“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是新时期赋予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1)肩负起党中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继往开来,为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出版座谈会召开
要意义。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应立足于丰富的实践 , 着力理论创新 , 服务理论创新 ; 立足于学术创新 , 提 高学术质量 , 铸造刊物品牌 ; 立足于学术 阵地 , 汇聚创新人才 ; 立足于管理创新 , 打造学术高地 。张东刚
表示 , 社 会科 学 司将 一 如既 往地 支 持杂 志 的发展 , 以更 好 地服 务广 大哲 学社 会科 学工 作者 。
品 。三是 发挥 编 委会 作用 , 为 杂 志发 展提 供学 术指 导 和有 益建议 。 四是建 立 健全 办 刊机制 , 团结扩 大作 者 队伍 , 抓 好 编 辑 队伍 建 设 , 加 强学 术 道德 监督 。只有 努 力 加 强机 制 建设 , 牢 记 办刊 宗 旨 , 创 新 办 刊理 念, 提 高办 刊质 量 , 才 能完 成历 史赋 予 的使命 。 张东 刚在 发 言 中指 出 , 《 中 国高校 社会 科学 》 的出版 , 对 于进 一步 繁荣 发展 高校 哲学 社会 科学 具有 重
以及 来 自有关 高 校 的专 家 学者 , 围绕 “ 提高 刊物 质量 , 为繁 荣发 展高校 哲学 社会科 学 服务 ” 的 主题进 行 了 座谈 。教育部 社科 中心主 任 、 《 中 国高校社 会科 学》 总编辑 杨河 主持会 议 。 李 卫 红在讲 话 中指 出 , 哲 学社 会科 学 是人 们认 识 世界 、 改 造世 界 的重要 工 具 , 是推 动历 史 发展 和社 会进 步 的重要 力 量 。哲 学社 会科 学 的研 究 能力 和成果 是 综 合 国力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建 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离不 开 以马 克思 主 义为 指导 的哲 学 社会 科学 的繁荣 发展 。党 的十八 大 以后 , 我 国进 人全 面建 成 小 康社会、 加快 推进 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的新 的发 展 阶段 , 哲学 社 会科 学工 作 面对新 的时代课 题 , 肩负新 的历 史任 务 。形 势 的发 展 , 迫切需 要 我们 深 入研 究 回答 重大 理论 和 实际 问题 , 不 断推 进理 论创 新 ; 需 要我 们 提供更 多 更好 的精 神产 品 , 以满 足人 民群众 日益 增长 的文 化需 求 。新 中 国成 立 6 0 多年特 别 是改革 开 放 3 0 多年来 , 我 国的高 等教 育事 业 取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高校 作 为我 国哲 学社会 科 学事 业 的生 力军 和各 学 科人 才聚 集 的高地 , 既是 高层 次创新 人 才培 养 的重要基 地 , 也是 基础研 究 和应用研 究 创新成 果 的重要 源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丰富文化产品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重点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全面部署了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各项工作,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应《浙江社会科学》编辑部之约,我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些重大要求和部署、繁荣发展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谈几点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
《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基本前提。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是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认真遵循这个要求,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引领文化建设,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引领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重任。
二是必须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繁荣发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与路径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与路径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倡导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
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知识体系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部分。
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必需之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的知识体系,就很难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话语权,更难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胜利。
另外,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更是卓越的智慧之一。
如果中国不能丰富和推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就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宣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
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方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朝着以下方向繁荣发展。
1、特色鲜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扬中国文化特色,展现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深刻思想和独特智慧,在自主研究中体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
要推陈出新,立足中国,发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研究,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2、准确有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秉持严谨求实、科学客观、注重实践和应用的研究方法和态度,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多维度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摆脱单一角度和视野的限制,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国际影响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加强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要加强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全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
要在国际上积极发表高水平论文、编纂高质量书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争取更多空间和话语资源。
三、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1、推动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问题研究,建立完善的研究机制和体系。
社会科学常识普及政策
社会科学常识普及政策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意义,针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多渠道、多角度探索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全面提高全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一、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意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江泽民指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是自然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
繁荣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只有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价值导向,自然科学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造福于人类。
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既可以为现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重要的是它将为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思想和精神氛围。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先进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极为重要。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始终继承与发扬光大,就要依靠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与传播。
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3增加 对哲学社 会科学研 究 的投 . 入。 社会经济活动 H趋纷繁复杂 , 哲学 社 会 科 学研 究课 题 的难度 也 越 来越 大 ,需要深人调研 的内容和项 目也越 来 越多 ,从而所需 的经费也势必会 随 之增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从立
项背景 、 目预研 、 项 研究路径 与手段 等 方面都出现了与包括 自然科学和现代
科 学 的 意 义 是 繁 荣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的 关
键
书记曾强调指 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 要认真贯彻落实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的意见》 努力 ,
把握哲学社会科 学发展 的规律 ,注意 改进领导方式 , 提高领导水平。 经常 要 就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大问题听取哲学 社会科学界专家 的意见 ,在党委 和政 府 的决策 中重视运用 哲学社会科学 的
化 ,创建 中国特色的哲 学社会科学理
聚 焦
论体系 , 强中华 文化“ 实力”塑造 j 增 软 , 社会主义强 国的文化形象 ;要坚持 以 【 学术创新为核心 , 造就和培养一批具 I 有世界影响 的学术 大师 ,提高研究质 { 量和创新能力 ,培育学术精品和传世 l
华 民族 文化 传 承创 新 的价 值 导 向功
能。 2思 想 观 念 创 新 .
点 。 要不断完善 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 I 矿企业 、社 区农村联合建 设社会调研 一 完善实 践教育机制 , 建立健全教 科建设 , 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 I 基地 ,
挂职锻炼等制度 , 增强教 指导和引领作用。 二要重点扶持基础 I 师社会调研 、 学 科 , 实 加强 应 用 学科 , 极 发展 切 积 交 叉学 科 , 力培 育 新兴 学 科 , 步 着 逐 师理论联 系实 际的能力 。四要高度重 视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者 的劳动 ,从 职
对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几点体会,概括为: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学术创新的动力;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实现社会科学技术化;搭建人文社科研究平台,组建人文社科创新基地;以解释解决问题为目标,促进科研成果社会化。
一、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学术创新的动力1.国家和社会需求是学术创新的强大动力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要突出特色。
凝练学科研究方向,除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及利用比较优势,培植特色学科外,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切实研究和回答社会现实问题,推动理论和学科的发展。
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确立主导学科的基本前提。
通过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近十年来许多学校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都相继取消或者改名,对“科社”名称都避之不及。
但是我们抓住“科社”这个全国重点学科、这个品牌,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及时转型,挖掘学科的新内容、赋予新内涵。
在政治学这个一级学科上相继挖掘出政府经济学、地方政府学、中外政治制度、政治社会学、考选制度、电子政务等特色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学科发展势头良好。
再如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协会、同业公会等中介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近代史研究所适应这一需求,以历史学为龙头,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选准以近代中国商会和同业公会为研究方向,将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2.研究者与需求者进行零距离接触为了更好的满足需求,研究人员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应走出书斋,尽可能地与需求者进行零距离接触和交流。
对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零距离交流是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同 时, 国的 哲 学社会 科 学 也在 不 中
国家崛起 的过 程也 是东 西方思 想学 全 方位 的对话。
当前 , 国正 沿着 中 国特色 社 会 主 术体 系 交流 和碰 撞 的过 程 , 我 中国 哲学社
复 兴或 者 说是 中 国崛起 的过 程 中, 断 实践 出发 总结理 解 中国发 展, 不 以及 从 中 系作 出贡献。 解 释 中 国发 展 的具 体 实 践 和取 得 的 经 国发 展 的角度 思考世 界 历 史 的变化 , 思 验 , 索 中国发 展 的道路 , 探 强化 中国发 展 考 全 球体 系的 变化 , 因此形 成 和西 方 也 软 实力 , 同时, 针对 体制 转型和 制度建构 有 所不 同 的看 法、 点和理论 范式, 可 观 并
第二 ,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作 为 发展 中大 我
的文 明传 承 , 力 塑造 中国发 展 的文 化 努 学者理论 视野 下对全球 发展 有所相 同和 为总结和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服务。
过 程 中遇 到 的重 大理 论 和现 实 问题 , 推 能形 成若 干 知识 领域 的 中国 学派 , 总 国在 追求现 代化 的道 路上 取得 了 巨大 的 汇
制度 建设 实现 自身 的发 展和 崛起。核 心 在 崛起 的过程 中和原来 的世界体 系发 生 就 要 求在 实践 中检 验 和发 展 学术 理论 。
价值 体 系建设 、 国家意识 形态 , 以及 国家 竞 争、 至冲 突 , 甚 同时在 崛 起 的过 程 中, 在 借 鉴 吸收 西方 的 学术 理论 的过 程 中, 实现 学术 理论 制度建设 , 离不开科 学理论 的指 】 都 。这 国家发 展也在 为塑造 新 的全 球体 系开展 需要和 中 国实 际相结 合 , 样 的思想理论 和意识形态建设 , 是立国之 联 合 和合 作 , 以及 和 世界 共 同应 对全 球 的本 土化和 中国化。
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南
一
、
《 讲话 》为繁荣发展 当代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指 明了正确方 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是当代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 讲话 》强调 ,“ 必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 自 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 和教学全过程 ,转化为清醒的理论 自觉 、坚定 的政治信念 、科学的思维方法 ” , ①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
① 习近平 :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 的讲话 》 , 《 人 民 日报》2 0 1 6 年 5月 1 9日 。
1 9
繁 荣和 发 展 当代 中国哲 学 社会 科 学 的指 南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会停 留在浅薄 、虚幻 的表层 ,无法深入 ,更不用说繁荣发展。毛泽东 曾经指 出: “ 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 、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 同志 ,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 的战斗力量。 ”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一旦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了马
繁荣 和发展 当代 中国哲学 社会 科学 的指南
郑 一 明
提
要 :> - - j 近平总书记在全 国哲 学社会科 学工作座谈会 上发 表的重要讲话,在 我国哲学
社会科 学和理论宣传界产 生 了广泛影 响。《 讲 话 》为繁荣和发展 当代 中国哲学社会科 学 指 明 了正确 方 向,明确 了实践 路径 ,同时也对发 展哲 学社 会科 学提 出了 内在 要求 、揭 示 了政 治保 障 ,并 为我 国 当代 哲 学社 会科 学的繁荣和 发展 营造 了 良好 学术生态 ,这 些
克思主义 ,以其理论的彻底性促进其信仰 的坚定性 ,当代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从根本上就坚持了科学精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作者:张伟斌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7年第5期提要: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关键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自信作者张伟斌,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杭州 310007)。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历来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加以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①;2017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科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再次发出了“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② 的号召,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内在的思想内容与必要的智力支持。
我们所要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而要使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核心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上孕育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让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成为体现中国人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延续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标志性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
科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又一次表明党中央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
新世纪新阶段,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
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应该有发达先进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
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四个“同样重要”和四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
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也
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要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方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在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方面,继续不懈努力,不负时代重托,做出更大贡献。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
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
当前,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局面,任务已经明确,条件已经具备,关键在行动的落实。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坚决贯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牢牢把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切实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共同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