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word)
钻探地质编录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
—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水文地质勘查: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
3.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1)岩心的分层 编录时,按地层单位、岩石组成、岩层厚度、含水层、隔水层和分层精度的要求 等或勘查区已经厘定的分层标准,尽可能对较长孔段的岩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后进 行分层;对松散层、标志层或其他重要岩层、特殊成份和成因的夹层、孔内坍塌和涌 (漏)水层段、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密集发育段等,不论厚度大小,均应单独分层。 岩心分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成果的精度。要求地质编录 人员高度重视岩心分层工作,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3.8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
前课回顾
前面课程讲述了钻探工程施工管理三个环节: 1.钻探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2.钻进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 3.终孔后的地质管理工作。
课程引入
在野外钻探工程施工管理的同时,就要进行钻探工程的原始地 质编录。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学习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相关知 识。
钻号
第页
起
止
层回 岩 回 岩 号次 心 次 心
号长号长
分层 采取 率%
分 层 进 尺
换 层 孔 深
轴 夹 角
分层 真厚
度
岩石名 称
花纹 代码
地质描述
备注
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学习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中“记录回次数据、残 留岩心的判断、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岩心采长的量取” 四个内 容。
下面开始讲述:
二、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孔中取出的 岩心、岩粉等实物资料、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 料以及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等进行观察、记录和 整理的过程。
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以下内容:
1.记录回次数据 2.残留岩心的判断 3.岩心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4.岩心采长的量取 5.岩心采取率的计算及要求 6.换层孔深及钻探厚度的计算 7.测量岩心轴夹角 8.岩层真厚度的计算 9.钻孔资料整理、编制钻孔柱状图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钻探地质编录技术总结
一.室内准备的工具
1、岩心箱拍照牌/相机;
2、油性笔/A4纸;
3、计算器;
4、2H铅笔/小刀;
5、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
6、三角板/量角器;
7、瓶盖带孔的塑料瓶。
二.编录步骤
1、检查班报表/岩心牌是否填写完整;
2、抄写班报表上的回次、累计深度、进尺、到编录表上;
3、用钢卷尺量取每一回次岩心长;
4、计算每一箱岩心起止累计深度;
5、对每箱岩心箱做拍照;
6、编录前对每箱岩心进行洒水处理,方便看清岩心的结构、构造及成分;
7、对每箱岩心做详细准确的地质编录(参见《硬岩型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
探原始编录规范》)。
三、注意事项
1、编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倒推整体,不放过每一个线索,包括岩性(颜色、结构、组分、矿化蚀变特征)变化,蚀变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是矿化线索,如黄铁矿化1,紫色萤石矿1,赤铁矿细脉 2 等;
2、随时以规范章程为标准,任何记录和细节都不能脱离规范。
备注:1、氧化环境 2、还原环境。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
水文地质钻探地质编录要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芯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及发育深度。
1.岩心编录1.岩心编录程序:2.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有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记载。
3.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
4.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
5.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取代表性鉴样及分析样品(注明取样深度)。
6.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
2.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1.基岩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心破碎情况(岩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7.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10-20厘米为短柱状;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大于5厘米为块状;2-5厘米为碎块状;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
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楔块状、菱块状、团块状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探矿工程编录与取样
按预先计划好的槽壁、槽底及图名等位置,将基线按坡度角 和确定的比例尺画到厘米方格纸上。
④绘制槽壁及槽底
按基线不同位置,用小钢卷尺作标尺,测定地表 面、槽壁与槽底交线、槽底边线、松散层与基岩分界 线的位置,并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在厘米方格纸上。
⑤绘制基岩地质现象
用小钢卷尺作标尺,由左向右逐段测定基岩分层 界线的位置,按比例自然的绘在厘米方格纸上。将测 量的地质体和构造产状和采集的标本、样品及编号标 注于相应的位置。同时将取样位置、编号在槽底或槽 帮用油漆予以标记。
观察重要地质现象和构造的观察,指导槽探工程布置、在 异常查证中起到迅速捕捉矿体或矿化带的作用。 ⑵、面状剥土
解剖和研究重要和特殊地质和构造现象。 ⑶、沿脉状剥土
观察矿体走向变化及正确圈连矿体,如有多层平行矿体,走 向圈连有多解性等。
⑷、长条状剥土
与探槽作用基本相同,如氧化及物理风化弱的原生金属矿和 某些非金属矿产。
3、槽探工作的管理
⑴、按设计实地布置并下达施工通知书; ⑵、及时检查是否已达到地质目的; ⑶、施工中要随时注意松散层的变化及槽 帮有无坍塌可能; ⑷、竣工验收。
4、探槽工程原始编录
适用于探槽、浅坑、剥土、采坑及其它人 工和天然露头。
⑴、素描图作法
①、坡度展开法; ②、平行展开法
⑵、探槽素描图绘制基本要求
㈠、探矿工程编录的基本要求
主要有工程素描图、柱状图及相应文字描述、各类 样品登记表等。
1、素描图
主要用花纹表示地质现象,比例尺一般为1∶501∶200,柱状图为1∶200-1∶500。
2、文字描述
主要有矿体、围岩、岩矿石名称、岩性变化、蚀变 特征、产状、接触关系、构造等地质现象。
3、使用规定的记录设备和材料。
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实施细则
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实施细则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1:25万铀资源评价项目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实施细则西北地质局211地质大队2006年5月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1:25万铀资源评价项目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实施细则根据EJ/T 1159,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规范~以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1:25万铀资源评价项目设计书~结合本区铀资源自身特点特制定本细则~以利于野外编录。
一、技术要求?、地质编录1、地质编录做到真实准确2、地质编录做到具有统一性? 图例采用《GB 958,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 原始记录、通知和编录表格按照EJ/T 1159,2002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工程地质物探编录规范附录A,附录P? 根据区内地层出露情况~系统采集岩矿石标本~确定颜色、色标~建立岩石定名标准和粒级划分标准及岩石颜色系列标准。
? 地层层序划分。
由于西北地质局211大队在该区从未做过地质修测及其它地质工作~因此对本区的地层单元~沉积韵律~岩性岩相~地层厚度~标志层等划分资料~应以收集该区青海油矿管理处有关钻孔和该区区域上的相关资料~特别是石地26,的资料对该区钻孔的设计以及其它指导性工作都起1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标号:按照GB 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钻孔编录一般采用1:100比例尺~对测井发现的重要矿化段进行1:50重复检查编录3、编录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检查了解钻探进展情况~并及时编录。
原则上不允许隔日编录,地质编录与物探、水文编录应同时进行~编录的回次、进尺、岩矿芯长度应一致。
4、编录纸质应优良~图件用2H绘图铅笔和防水黑色墨水绘制~以利于保存。
?、物探编录技术要求1、采用FD,3010进行γ和γ,β照射量率功能测量~与地质编录同步进行~记录的岩,矿,芯长度及位臵与地质编录一致。
物探编录工作应在终孔测井前结束。
对测井发现的铀矿化段进行重复、检查编录。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常见的问题摘要:工程地质钻探是考察地质剖面和确定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极重要任务之一,工程编录技术,就是指记录岩层所处的状态,分析一下地质出于什么样的分层,地层的粘性和饱和度等。
本研究将简单介绍工程勘察野外编录的一些技术问题。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编录前言: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准确的编录可以为将来进行的一些工程打下坚定基础,也能为接下来的建筑工程提供准确的数字,便于更好的进行工程建设。
1.工程勘察编录的基本要求要想解决和提高工程勘察地质编录问题,必须要明确地质编录的重要意义。
地质编录,就是要分清地质地层的划分,明确各个地层的厚度和一般物理特性,并对各个地层进行岩土层命名。
野外编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设计,关系到地基开挖的深浅。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目前最重要的勘察手段仍然是钻探和井探,尤其是西部黄土地区,为取得高质量的原状土(Ñ级)样,仍以井探为主。
而野外地质编录也仍然是取得第一手地质信息资料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方法。
现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各种岩土的野外鉴定、现场描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勘察院的勘察报告中地层岩性描述仍然严重缺项,很不规范,其野外原始地质编录更为简单。
针对地质编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地质编录有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相关记录人员要准确的记录一些数据,而且所记录的内容要全面。
地层岩性描述要有外业编录(原始)如碎石土的形状、母岩成分、分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砂土的颜色、矿物组成、形状、密实度等;粉土的颜色、包含物;粘性土的颜色、包含物、土层结构等。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钻孔编录
1.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鉴发探矿工程定位,机械安装通知书,开钻前机台应准备好岩心箱,岩心隔板,岩心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必要的表格。
地质编录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钻机安装质量,校对钻孔位置,方位,倾角及其他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下发施工通知书,方准开钻。
钻孔开钻后,钻机各班记录员要进行岩心清洗整理,编号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心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放入岩心箱中,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得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专门捞取的岩心,因再填一个岩心牌,并在其背面加以说明,岩心牌用2H_4H铅笔填写,塑料岩心牌用刻字笔填写,对长度大于5和虽小于5,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用油漆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01/3,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回次的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岩心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其至深度,起止岩心编号及岩心箱的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机现场进行编录。
根据钻探班报表,钻具记录参与校对孔深,定期丈量钻具验证孔深,测斜等。
检查岩矿心长度及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情况等。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在此基础上,编录人员要进行岩矿心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可按不同岩心,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钻孔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格式为回上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次号。
_下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厚度大,单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①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②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裂隙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③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钻探地质编录课件
3.2.2.2 记录回次数据
• a)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 • 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其中:“止孔深” • 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
3 5。
7 3.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 存档。
岩芯箱编号
3.2.2 观察记录 3.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 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 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 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 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 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 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 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 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 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 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3.2.1.2 检查整理岩矿心 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 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 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 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 报表。
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
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水文地质勘查之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介绍课件
地质编录员需要 按照规范进行编 录,避免遗漏重 要信息
地质编录员需要 定期检查编录内 容,确保编录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质编录的完整性
记录钻探过 程中的地质 现象,如地 层、岩石、
构造等
记录钻探过 程中的钻探 参数,如钻 头、钻速、
钻压等
记录钻探过 程中的异常 情况,如卡 钻、漏失、
坍塌等
记录钻探过 程中的取样 情况,如岩 心、岩屑、
提高钻探效率:原始地质编录可以减少钻探过 程中的盲目性,提高钻探效率。
降低钻探成本:原始地质编录可以降低钻探过 程中的风险,从而降低钻探成本。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 录的内容
地质背景
01
地层:描述地层的 岩性、厚度、接触
关系等特征
02
构造:描述构造的 形态、规模、性质
等特征
03
地下水:描述地下 水的类型、水位、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实施:包括 现场观察、记录、描述、取样等。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数据整理: 包括数据录入、整理、分析等。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成果报告: 包括报告编写、审核、提交等。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 录的注意事项
地质编录的准确性
地质编录员需要 具备专业知识和 实践经验
地质编录员需要 仔细阅读钻探报 告,确保编录内 容准确无误
水样等
记录钻探过 程中的其他 信息,如天 气、设备状
况等
确保地质编 录的完整性, 以便于后期 分析和研究
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及时记录钻探过
01
程中的地质现象
及时与现场地质
04人员沟通和交流 Nhomakorabea02及时整理和总结
地质资料
03
及时更新地质编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1. 总则钻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手段之一。
钻探地质编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质找矿成果和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质量。
为了提高钻探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订《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供野外地质编录人员在工作时使用。
本《细则》适用于从钻孔地质设计开始到提交钻探地质资料等全过程的钻探编录工作。
2. 钻探六大技术指标的应用2.1 原始班报表2.1.1 原始班报表是钻机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核对报表是地质编录人员到机场要做的第一件事,为了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可靠,地质编录员必须掌握与填写报表有关的各种计算。
2.1.2 机上余尺的计算2.1.2.1 机上余尺是指从钻机上某一固定点,至机上钻杆上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h余=L总—Hs —h机高式中:h余──机上余尺(米)L总──钻具总长度(米)(立根总长+单根总长+机上钻杆长+钻具长)Hs──孔深(米)h机高──地表到钻机某一定点的高度(米)2.1.2.2 起钻后再下钻时,根据前后两次回次,使用的粗径钻具长度和加减钻杆的长度,求下个回次钻进开始时的机上余尺。
2.1.2.3 机上余尺(米)=前回次末机上余尺(米)+换入钻杆长(米)+换入粗径钻具长(米)—换出钻杆长(米)—前回次粗径钻具长(米)2.1.3 回次进尺计算2.1.3.1 回次进尺是指一个回次(钻程)钻进开始到回次终了钻孔孔深的增加值。
它等于回次初的机上余尺减去回次终了的机上余尺之差。
2.1.3.2 金刚石和硬质合金钻进回次进尺计算公式:L=h1—h2式中:L──回次进尺数(米)h1──回次初的机上余尺(米)h2──回次终了的机上余尺(米)2.1.2.2 钢粒钻进时的回次进尺计算公式:L=h1—h2—h3式中h3──钢粒钻头磨掉的长度(米)2.2 岩矿心采取率及质量要求2.2.1 除设计要求外,一般浮土、流砂层及表面覆盖物不计算采取率。
实际计算的固体岩矿分层采取率要大于65%,矿层(包括矿层顶底板3—5米内)的采取率,包括残留岩矿心合并计算,要满足于各矿种规范及设计要求,其中金矿层矿心采取率要大于80%,厚大矿体内,每回次采取率最低不小于75%。
钻探岩心工程地质编录
例如某回次自17.3至19.16m,回次进尺1.86m,采 上岩心1.54m,其中上部0.44m为中风化花岗岩, 下部1.1m为微风化花岗岩,则:
该回次岩心采取率=1.54 100%=83% 1.86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7.3 0.44=17.83m 0.83
·偏靠安全推算法: 假定相对好的一层岩心采取率为100%,推算分层
深度。 仍以上例,则: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9.16 1.1 18.06m ·钻探异常深度记录 严格要求机台及时准确记录进尺快慢变换、遇砾
卵石、基岩面、溶洞的顶、底等感觉钻进异常的 孔深,对于确定分层深度有重要作用,也是判断 和确定换层位置最为准确的方法 。
5.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四大类, 土的定名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 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5.4粘性土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0< Iρ≤17为粉质粘土;Iρ>17为粘土。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 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粘性土的状态见表5.4.1。
粉土、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的简易鉴别见 表5.4.2
摇震反应:将软塑至流塑状态的小土块揉成土球, 在掌上反复摇晃,另一掌振击,土中的自由水将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 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土按土颗粒的粒径大小分组见表5.1
5.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称 为碎石土,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应按表5.1.1分为 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大小和含量、最 大粒径、一般粒径)、颗粒形状(磨圆度、圆、 亚圆、棱角、次棱角等)、母岩成分、风化程度、 充填物的性质(土或砂)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钻探地质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指为取得钻孔的原始地质资料而进行的编录工作。
岩心钻探编录,又称岩心编录。
一般分为两步进行:(1)钻探现场按回次检查整理岩(矿)心,量取长度,按顺序编号,记录残留长度,回次进尺,计算回次与岩性分层采取率;进行地质观察和描述记录;按规定记录测深、测斜和取样资料;必要时,要求重测、纠偏,以及采取物探测井或补采岩矿粉(泥)样品用以弥补岩心采取率的不足。
(2)室内整理根据现场记录和取样资料计算岩矿层厚度,研究岩矿石特征,编制岩心柱状图,这是钻孔原始编录的主要成果。
若钻孔发生了倾角与方位角的偏移,则需以计算或投影作图方法进行钻孔弯曲校正,作出钻孔轴线的剖面与平面图,以供编制勘探线剖面图时利用。
钻探结束时,汇总整理钻孔有关资料,以备存档和检查利用。
钻孔弯曲校正:根据某钻孔测量资料(表4-6-4)用正投影法作图步骤如下(见图4-6-21):表4-6-4 某钻孔测量资料根据测量钻孔倾角及方位角弯曲资料编制的剖面图和平面图①以钻孔测点和测量深度,依次计算各测点的控制长度(深度)(见表4-17)。
每个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等于上下相邻测点间一半距离之和。
因钻杆是逐渐弯曲的,故各测点弯曲资料表示是开始发生于其与上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终止于其与下测点间距之半的位置。
此“开始”至“终止”的长度,为测点资料的控制长度。
这些开始点与终止点为转换点,或称作图控制点。
自地表孔口位置向深部依次在各控制点以其倾角和控制长度作出oabcdef各点连续的折线图。
若将其以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则得仅是倾角发生变化了的钻孔轴线剖面图。
②将各控制点投影到横坐标轴上依次得:L1、L2、L3、L4、L5、L6线段,它们分别为各相邻控制点间线段未发生方位角偏移时在原设计方位上(此图为90°)的水平投影长度。
③自钻孔平面投影位置o′开始,依次分别用各测点方位角与对应的水平投影线段(L1…L6)长度画出o′a′b′c′d′e′f′折线,为该钻孔轴线的水平平面实际投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探地质编录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
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6)、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2.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1).回次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回次岩(矿)心采取率=本回次提取的岩心总长/本回次进尺数×100%,若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即岩心总长大于回次进尺时,一般皆为残留岩心所引起。
其处理方法是:进尺数不变,修改岩心实长数字,将回次岩心采取率超过100%的部分(即岩心实长比回次进尺多出的部分),依次往上一回次推。
若上一回次的岩心实长由于加上推上来的岩心长比进尺数大,回次岩心采取率又超过100%时,继续往上推,一般只能往上推三个回次,如果回次岩心采取率仍大于100%时,则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查明原因。
(2).分层岩(矿)心采取率的计算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分层各回次取出的岩心总长/(分层下界孔深-分层上界孔深)×100%。
岩心采取率全孔大于70%,矿层及顶底板围岩5米内采取率大于80%。
(3).换层孔深计算方法一个回次内换层有下列两种情况:①.本回次换层位置小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 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②.本回次换层位置大于岩心长度的50%时:a 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终止孔深-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b 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本回次孔深-本回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下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两个回次间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长/上回次岩心采取率。
空回次内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钻孔天顶角、方位角测量及要求钻孔天顶角、方位角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和方位角(当天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
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天顶角和方位角。
天顶角弯曲每百米要求: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超过3度。
4.钻孔孔深测量及要求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
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清除。
5.简易水文观测及要求简易水文观测包括孔内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
视具体情况(涌水、漏水、坍塌、缩径、溶洞等)与分队技术负责协商向机台提出简易水文观测的具体内容。
6.原始班报表记录及要求机台原始班报表应由专人负责,必须按报表的内容和要求逐项填写,准确计算孔深,详细填写简易水文观测及钻进技术参数。
若发生事故时则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处理方法、处理步骤及效果等。
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
原始班报表在终孔后汇定成册,归档存查。
7.技术负责、地质组长应及时到现场检查钻孔施工情况及孔内见矿情况等。
8.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或施工单位反馈工程质量问题。
(三)、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钻孔终孔(1)依据钻孔施工目的和所获地质资料,编录技术员提出终孔意见,经技术负责研究,批准后才可终孔。
重要钻孔要报大队总工审批后方可终孔。
(2)终孔要考虑到矿层底板标志是否存在,含矿层位是否穿过标志层。
过矿孔深要大于夹石剔除厚度。
(3)下达测井通知书。
(4)终孔通知:钻孔终止施工前,如已达到设计目的,所获地质资料齐全,数据无误,编录技术员可填写终孔通知书,经分队技术负责批准,钻孔终止施工。
2、钻孔封孔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
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桩,一般采用标号不小于325#水泥封孔,孔口立水泥标志桩并注记矿区名称、勘探线号、孔号、孔深、开孔日期、终孔日期、施工单位等,水泥标志桩要掩埋牢固,孔口1平方米范围内用水泥封孔,以防地表水流入孔内。
3.钻探工程测量定位待测区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用仪器测量钻探工程坐标定位。
二、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内容(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
1、化学样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化学样选取在矿化较好地段,矿体顶底板各采取一到两个化学样。
根据不同的矿种选择不同的采样长度,一般为1-2米。
化学样用二分之一劈心法取样:沿矿心长轴劈成两半,一半送实验室,一半保留,保留的矿心用油漆写上原编号,按顺序保存于岩心箱中。
劈心时应注意主要标志面的倾斜方向,并考虑到矿化强弱分布情况,以免两半矿心金属矿物的含量不均,引起品位误差。
2、光谱样目的是了解岩心的元素组合、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矿化及异常段分布范围,指导找矿工作。
未采化学样的岩心全孔采集光谱样。
光谱样用连续拣块法采取,样品重量不小于150克,其代号为GP。
3、物相分析样目的是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确定矿体中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的界线。
物相分析样要用化学分析样中的副样中选送,送样要及时,以免样品变质,影响分析质量。
其代号为WX。
4、岩矿鉴定样目的是研究岩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交切关系及变质蚀变现象等,确定岩矿石名称,为研究成矿条件、矿石质量提供依据。
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石,岩石一般作薄片鉴定,矿石作光、薄片鉴定。
每件样品均采集正副样,正样送实验室鉴定,副样留分队对比研究。
薄片样代号为b, 光片样代号为g。
5、小体重样目的是测定矿石单位体积的重量,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样品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取,并照顾到品位和分布的代表性。
要求主要类型小体重样20—30个。
在岩矿心上采取小体重样,样品长一般为5厘米。
其代号为XT。
(四)、勘探线剖面图、设计柱状图根据钻孔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的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及设计钻孔柱状图,以指导找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