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黄芩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主要介绍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芩炮制历史悠久,其工艺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1. 古代黄芩炮制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被列为上品药材,其炮制方法主要是晒干后研成细末或切片使用。

2. 中世纪至近现代黄芩炮制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

中世纪至近现代,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例如,蒸制法是通过蒸汽对黄芩进行蒸煮,以减轻其苦味和毒性;炒制法则是通过高温炒制,使黄芩的药效更加稳定和易于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醋炙”、“酒炙”等,以增强黄芩的药效。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炮制工艺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黄芩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1. 现代炮制工艺的改进现代研究者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黄芩的炮制效率和药效。

例如,采用微波干燥技术替代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2.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被广泛应用于黄芩的炮制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现代研究】1.不同炮制程度烫浸软化的黄芩片对其主要成分是有影响的,烫浸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黄芩酒制品黄碱素含量偏高,认为是一种物理脱吸附作用,用黄酒、白酒或增加酒量炮制的黄芩主要成分无明显区别,因此认为以每100kg黄岑,约用15-20kg酒为宜(刘美兰:中医学术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摘集291页)。

2.黄芩含黄碱素和葡萄糖醛酸。

从黄芩中提取黄羊甙(Baicalin)以硝酸土的宁作为肝急性中毒物,进行解毒效果的实验,结果注射10mg黄芩甙的解毒效果变大,增大效果2.2倍。

认为加大量解毒效果反而减小,根据自古中药的种种用法是有深远意义的(久保木宪人等:药局,(8):53,1962)。

3.子菜中的黄芩甙,汉黄芩甙含量比枯芩高,而2种甙元差别不大。

子芩的总量(18.29%)也高于枯芩(12.50%)。

据金、元、明、清本草记载,子芩与枯芩用途不一样,是否与黄酮成分有关,有待今后临床实践(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中医研究院资料,1972)。

4.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是由于黄芩中所含酶,能酶解黄芩甙与汉黄芩甙成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绿。

黄芩各炮制品中其总量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蒸黄芩、煮黄芩、生黄芩>烫黄芩>冷浸黄芩。

抑菌实验证明:生黄芩,冷浸黄芩对抗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抑菌作用,比经过煮、蒸黄芩的作用低;对抗白喉类毒素蒸黄芩比冷浸黄芩提高5倍,黄芩的炮制目的是为了破坏酶,因而提出“蒸”是一种好的方法,时间不超过1小时,“煮”也可以,但煮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新医药学杂志,(2):31,1973)。

5.黄芩虽未经蒸气处理,但因放置时间不长,其中成分尚未水解,与蒸气处理过的完全相同。

未经处理过的样品加水并在室温25度放置24小时后,由于黄芩酶的作用,可使其中所含的两种甙水解。

黄芩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对比

黄芩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对比

2 . 1 . 2 供试 品溶 液制备 取 本 品 中粉约 0 . 0 3 g ,精 密称 定 , 置于 具塞 的锥 形 瓶 中 , 加7 0 %乙醇 4 0 ml , 超声 ( 功率 2 4 0 W,
频率 4 5 k Hz )处 理 3 0 mi n ,放冷 ,滤 过 ,滤 液置 1 0 0 ml 容量
表 1 线 性 范 围 试 验 结 果
2 . 2 . 2 精密 度试 验
方法 精密 度 良好 。
精密 吸取 对 照 品溶 液 ,按 照 “ 标 准 曲线
根据 2 . 3项 下 色谱 条件 及检 测方 法测 定 5次 ,记 录峰 面积 ,
的绘 制 ”项 下 ,依 法连 续 测定 6次 ,R S D为 0 . 8 6 % 。表 明本 2 . 2 . 3 稳定 性试 验 取 同一供 试 品溶液 ,于 0 、2 、4 、6 、8 、
容量 瓶 中 ,加 7 0 %乙醇至 刻度 ,摇 匀 。精密 吸取 溶液 5 ml
置于 5 0 ml 容 量瓶 中 ,加 甲醇 至刻度 ,摇 匀 ,即得 。 2 . 1 . 3 对 照 品溶 液制 备 黄 芩苷 对 照品适 量 ,精密 称定 ,加 甲醇溶 解制 成 0 . 0 0 3 mg / m l 的溶 液 ,即得 。 2 . 1 . 4 空 白试 验 吸取溶 剂 2 0 l ,注人 高效 液相 色谱仪 , 记 录色 谱 图 ,结果无 干 扰 。
健 康 大 视 野 2 0 1 4 年 1 O 月 第 2 2 卷 第l O 期 H e a l t h H o i r z o n , O c t o b e r 2 0 1 4 , V o 1 . 2 2 N o . 1 0
临 床 研 究
黄芩 炮 制前 后成 分 含量 对 比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李宝春【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2(048)012【总页数】3页(P48-50)【作者】李宝春【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3.7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其性寒味苦,归肺、胃、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胎热不安等证[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降血脂、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衍生物有关[2-3],如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黄芩有多种炮制方法[4],不同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生黄芩、酒炒黄芩、焦黄芩、黄芩炭中黄芩苷的含量,以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1 材料1.1 药品及试剂黄芩饮片,购自安徽省凤阳县回春灵大药房,由安徽科技学院中药教研室老师鉴定;炮制品按《中华本草》所规定的炮制方法炮制;黄芩苷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0212。

甲醇(色谱纯),美国Tedia公司生产,批号:Lot305064;甲醇(分析纯),徐州试剂厂生产,批号:040303;磷酸(分析纯),上海兴达化工试剂厂生产,批号:030208;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 Waters 1525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Waters 2484型紫外检测器,Waters Breeze数据处理系统),美国 Waters公司制造;JL-360台式超声波清洗器,J & L上海分公司制造;FA1004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制造;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制造;Millipore超纯水器,法国Millipore Molsheim公司制造;368-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向阳无线电元件厂制造;AG135电子天平,瑞典 Metter Toledo公司制造;粉碎机,安徽省明光市光明电器厂制造。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引言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中的活性成分黄芩苷被认为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因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当前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提取方法1.1 蒸馏提取法蒸馏提取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黄芩苷的方法,其步骤为将干燥的黄芩药材经过粉碎后进行煮沸,然后进行蒸馏提取。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较低,且存在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1.2 酸碱提取法酸碱提取法是另一种传统的提取黄芩苷的方法,其步骤为将黄芩药材进行粉碎后,在醇类溶剂中添加适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进行醇提取,然后用氯仿或乙酸乙酯进行酸碱萃取。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二、现代提取方法2.1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提取黄芩苷的新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在提取过程中产生空化效应,使得药用成分更易于释放出来。

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且对提取条件的要求较低,因而备受青睐。

2.2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一种在超临界状态下对药材进行提取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高渗透性和高扩散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取出药用成分。

该方法对溶剂要求低,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四、发展趋势和挑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提取黄芩苷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实现高效、环保、安全、低成本的提取。

未来有望出现更多新技术在黄芩苷提取领域的应用,例如超声波-微波联合提取法、纳米材料辅助提取法等。

也面临着提取方法标准化、设备成本和操作复杂度等方面的挑战。

结论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方法再到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为该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成本,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黄芩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

黄芩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
2 4 5 5 . 2 X一 4 5 8 . 4 3 , r -  ̄ - 0 . 9 9 9 9 ( n 一5 ) 。结 果 表 明 , 在 上
电子分 析天 平 ( 上 海 MA1 1 0型 ) ; 高 效液 相 色谱 仪 ( Ag i L e n t l 1 0 0系列 ) ; 紫外 分 光 光 度 仪 ( 日立 uV一 3 0 1 0

2 . 3 . 4 稳定 性试 验 : 精 密吸 取 2 . 2项 下 供 试 液 A1
I O u l , 每隔 2 h进 样 1次 , 峰面积 R S D为 1 . 6 5 , 表 明 供试 液 在 8 h内稳定性 良好 。 2 . 3 . 5 重复性试验 : 精密称定黄芩粉末 0 . 1 g , 6 份, 按 2 . 2
2 0 0 8 1 5 ) , 均购 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甲醇 、 乙醇均
为色谱纯 , 水 为 自制超纯水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 法 与 结 果
项下 的 方 法 制 备 供 试 液 , 按 2 . 3 . 1项 下 色 谱 条 件 进 样
l O g l , 计算含量 , R S D为 1 . 4 5 , 表明方法重复性 良好 。
2 . 1 对照 品溶液 制备: 精 密 称 取 黄 芩 苷 对 照 品
7 . 5 0 mg , 7 0 乙醇溶解 定 容 于 l O ml 容量瓶中 , 即得对
2 . 3 . 6 回收率试 验 : 精 密 吸取 2 . 2项 下 供 试 液 A
0 . 5 ml , 6 份, 分 别精 密 加人 黄 芩苷 对 照 品 约 2 . 6 mg , 按
0 . 2 ) ; 检测 波长 : 2 8 0 n m; 流速 : 1 . O ml / mi n ; 柱温 : 3 0 ℃。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标 准 曲线 的绘 制方 法 。精 确称 取 黄芩 苷 标 准 品 5 0毫克 , 用5 0 %的 乙醇 溶 解 , 并定容于 1 0 0毫 升容 量 瓶, 配制 0 . 5毫 克 / 毫升黄芩苷标液 , 分 别 吸 取标 液
0 . 5 、 1 . 0 、 1 . 5 、 2 . 0 、 2 . 5 、 3 , 0 、 3 . 5 、 4 . 0毫 升 于 1 0 0毫 升 容
样 品含 量 的测定 。用 医用 电子天 平精 确 称取 5 0
毫克黄芩苷粗品 , 用5 0 %的乙醇溶解 , 并定容于 1 0 0 毫升容量瓶 中。用干燥 的滤纸过滤 , 弃去初滤液 , 再
置于 1 0 0毫升 容量瓶 中 , 再用 5 0 %的 乙醇定 容 。另 取 5 0 %的 乙醇作 为空 白对 照 , 于2 7 8 纳 米波 长 处测 吸 光 度, 由方程 式计 算 出对 应 样 品浓度 。 不 同 的提取 方 法对 董
综 合 各方 面 因素 , 在 保证 提 取 效率 的同 时 , 避免 黄 芩 苷损失最 少情 况下 , 以7 5 ℃保 温较适 宜 。
不同 p H值对黄芩苷水溶液稳定性的影 响。 吸取 黄 芩苷 水溶液 ,用氢氧 化钠 溶液 和盐 酸调 节制 成 D H
值为 2 、 3 、 4 、 5 、 6的溶液 。 以上溶 液至 l O 0 c I = 加热 1 小 时 ,然 后 冷 却 ,测 得 黄 芩 苷 得 率 分 别 为 1 5 . 5 4 %、
哼 研 究 与 综 述
黄 芩 中 黄 芩 苷 提 取 工 艺 影 响 因 素 的 研 究
张 伍林 孟 繁娇 高丽 红 2
( 1 . 大庆志 飞 生物化 工有 限公 司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4 1 1 , 2 . 大庆华科 股份 有 限公 司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1 6) 黄芩 为 唇形 科 植物 , 具 有 凉血 安 胎 , 清 热燥 湿 以 及解 毒 的功效 , 在 中 国医药 当 中常 常 以根 人 药 。黄芩 苷 是从 黄芩 根 中提 取 分 离 出来 的 , 具有抗炎 、 利尿、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doc2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doc2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第二大组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摘要目的:比较黄芩各种炮制品的成分含量差异。

方法:用HPLC法测定黄芩生品及清蒸、冷浸、煮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黄芩炒炭等6种炮制品中黄答普的含量。

结果:黄芩苷的含量依上述顺序而降低。

结论: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不同,为临床科学使用黄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黄芩;炮制方法;HPLC法;黄芩苷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1]。

黄芩中含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及二氢木蝴蝶素等20 余种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份(4. 0%~ 5. 2%)[2]。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作用。

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吐, 湿热痞满, 黄疽泻痢,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 痈肿疮毒, 咽喉肿痛, 血热吐衄, 胎热不安等症[3]。

黄芩的炮制方法较多,有清蒸黄芩、冷浸黄芩、煮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黄芩炒炭等【4】,本文用HPLC法测定并比较了各种炮制品中的黄芩苷含量。

1仪器与药品1. 1仪器HPLC仪( );C- R4A数字处理机;SPD- 6A V检测器;SCL- 8A系统控制器。

1. 2试剂与试药黄芩;黄芩试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试剂(甲醇为色谱纯,异丙醇、乙酸为分析纯);双重蒸馏水。

2方法与结果2. 1样品炮制生品黄芩:取黄芩药材,捡净杂质,直接切片。

清蒸黄芩:将黄芩切片润湿后放蒸锅内,蒸1h后取出晾干冷浸黄芩:将切片后的黄芩放冷水中浸12h后取出晾干。

煮黄芩:将黄芩切片后放入沸水中煮10min,取出晾干。

炒黄芩:取黄芩切片后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炒炭:取黄芩切片后用文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2. 2提取液制备将上述黄芩生品及各种炮制品适量放60℃烘箱中烘干,用捣药钟捣成粉末,过20目筛,每种样品各取粉末1g,置200m1烧瓶中,加50%甲醇100m1,水浴加热回流1h,用50%甲醇补至100m1,过滤,取续滤液lml置50mI容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过0. 45um微孔滤膜【5】。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一、引言黄芩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常将黄芩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疮疖溃烂等疾病。

然而,黄芩的药效与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紧密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黄芩药效的影响。

二、黄芩炮制工艺黄芩的炮制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炒、晒等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黄芩进行清洗,剔除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黄芩放入锅中,经过炒制处理。

炒制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药材的热性,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药效。

最后,将炒制后的黄芩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含量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应根据药效要求,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是黄芩的无机盐和其他不可燃残留物的总量。

合格的黄芩总灰分不应超过5%。

3. 水分测定黄芩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采用干燥法进行测定。

黄芩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微生物限度黄芩的微生物限度是衡量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等微生物指标,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新鲜黄芩药材。

2. 按照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黄芩药材,包括不同温度、时间和方法等。

3. 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总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分析。

4. 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芩的炮制工艺对其药效有一定影响。

在不同的炮制工艺条件下,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同时,黄芩的总灰分、水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也受到炮制工艺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芩的炮制工艺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炒制可以增加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发表时间:2011-07-20T08:58:38.59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含雷[导读] 醋制白芍、蜜炙甘草及微波炮制黄芩可以提高对黄芩汤的止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张含雷(中国药科大学211198)【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芩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醋制白芍、蜜炙甘草以及微波炮制黄芩后的黄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为85.0%(17/2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3d内的疼痛缓解率为95.0%(19/2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15/20),P<0.05。

结论:醋制白芍、蜜炙甘草及微波炮制黄芩可以提高对黄芩汤的止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炮制;黄芩汤;止痛;效果【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108-0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汤由黄芩、大枣、芍药、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

中药加工炮制是中医药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以后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已有研究表明,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发挥与其炮制方法有着直接关系[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其中腹痛是其主要特征。

为研究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现对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利用黄芩汤进行镇痛的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40例,均为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诊断标准,且经结肠镜检查确诊。

排除恶性肿瘤、肠结核、慢性菌痢等疾病。

加工炮制过程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加工炮制过程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加工炮制过程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张文婷
【期刊名称】《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年(卷),期】2000(11)3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规格黄芩及其煎煮液中黄芩甙的含量。

结果:加工不当黄芩及黄芩炭中黄芩甙的含量明显降低。

结论:加工炮制不恰当可造成黄芩甙含量明显降低,因而使得制剂中黄芩甙含量悬殊;炒制及炭化过程对黄芩甙破坏严重。

【总页数】2页(P178-179)
【关键词】黄芩制剂;黄芩甙;炮制;中药;化学成分
【作者】张文婷
【作者单位】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四种含黄芩中成药液体制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 [J], 时延增;单卫华
2.黄芩制剂中黄芩甙的含量测定研究概述 [J], 万日义;刘锡钧
3.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J], 范志刚;王琴;纪鸿儒
4.中药黄芩生品与炮制后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含量比较 [J], 金万才;师慧珠;梁捷;章兴华
5.药典中黄芩甙含量测定方法不能用于黄芩甙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对《黄芩甙水溶液稳定性考察》一文的商榷 [J], 夏开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黄芩是中药常用的草本植物,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其中的黄芩苷则是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是黄芩药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泡法和水提法。

浸泡法是指将黄芩粉末浸泡在乙醇水混合液中,经过提取和浓缩得到黄芩苷。

该方法简单快捷,但提取效率低,需要长时间浸泡,并且溶剂中乙醇的消毒过程可能对药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水提法是指将黄芩粉末浸泡在水中加热煮沸,然后经过过滤、浓缩得到黄芩苷。

该方法可以避免乙醇对药品的影响,但提取效率低,且在高温下易损失黄芩苷的活性。

目前,在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提取方法。

其中,超临界CO₂萃取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提取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临界CO₂的高温高压特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实现黄芩苷的高效提取。

超临界CO₂萃取法具有不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设备成本高,因此成本较为昂贵。

此外,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法提取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黄芩苷的提取中。

微波辅助提取法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可以大大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超声波提取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来打开黄芩细胞,从而释放黄芩苷;酶法提取法是将黄芩粉末加入葡萄糖苷酶、动物蛋白酶等酶类,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黄芩苷的水解和释放。

总的来说,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黄芩苷的产率和质量。

未来在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开发新的绿色提取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摘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芩的主要药理成分是黄芩苷,本文主要是从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上对黄芩作一综述,为后面的实验,研究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炮制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1】。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黄芩苷) 的中(西) 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这也是本文选择黄芩苷来比较各种黄芩炮制品的原因。

1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黄芩含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尚含有B一谷甾醇、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其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表面而显绿色。

茎叶中含有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等。

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中特有的成分,前者是黄色结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变为红棕色,至302℃变质而分解[2].2 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煮法,酒炙法以及炒炭的方法。

2.1 历史沿革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炮制方法;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份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份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份的影响
宋招弟;李卓
【期刊名称】《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6)00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份的影响,合理选择黄芩的最佳炮制品,以达到充分发挥黄芩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甙含量,以对黄芩的不同炮制品的有效成份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酒灸黄芩品中黄芩甙含量最高,达16.37%(RSD=0.32%,n=5),其次是水蒸炮制品中黄芩甙含量,达16.19%(RSD=0.18%,n=5),而将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四种炮制方法中,临床以酒灸或水蒸黄芩入药为佳。

【总页数】2页(P242-243)
【作者】宋招弟;李卓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有效成份的影响 [J], 鲁清月;刘嫩霞
2.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 [J], 王晓丽;李晓明
3.不同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份影响研究 [J], 徐捷
4.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J], 李宝春
5.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甙含量的影响 [J], 范志刚;王琴;纪鸿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影响
去粗皮 , 干[。 平 ( 海精 密科 学 仪 器 有 限公 司 ) . 上 ,
电热 恒 温 鼓 风 干 燥 箱 ( 义 市 英 峪 予 华 仪 器 厂 ) 紫 外 分 光 光 巩 ,
度计 ( UV—T6 , 水 乙 醇 、 水 、 )无 氨 甲酸 、 苯 、 甲 甲酸 乙酯 、 氯 三 化铝 等 ( 津市 恒 兴 化 学 试 剂 制 造 有 限 公 司 ) 黄 芩 苷 对 照 品 天 ,
肺 、 、 大肠经 ; 能清热燥湿 、 胆 胃、 功 止血 、 胎 等 作 用 。 临 床 常 安 用 于湿 温 、 温 胸 闷 呕 吐 , 热 痞 满 , 疽 泻 痢 , 热 咳 嗽 , 暑 湿 黄 肺 热 病烦渴 , 肿疮毒 , 痈 咽喉 肿 痛 , 热 吐衄 , 热 不 安 等 症 ] 血 胎 。而 不 同 的炮 制方 法对 中药 化 学 成 份 及 功 效 会 产 生 较 大 的 影 响 。 所 以 中 药 在 临床 应 用 时 须 加 工 炮 制 。通 过 加 工 炮 制 可 引 药 入 经 , 变 药 物 作 用 部 位 及 趋 向 , 变 或 增 强 药 物 的 作 用 与 疗 改 改 效 。 少 某 些 副 作 用 , 其 扬 长 避 短 , 好 地 发 挥 作 用H 。 黄 减 使 更 ] 芩 作 为在 临床 应 用 较 广 泛 的 药 物 , 了更 好 的发 挥 疗 效 , 为 降低
0 1 , 5 乙 醇 4 , 温放 置 2 , 过 , 液 供 点 样 。 . 加 O g 室 m1 4 滤 h 滤 1 ; 色 剂 : 三 氯 化 铝 溶 液 。 )显 2
算黄芩苷含量 。
2 3 定 性 分析 .
1 1 药 材 黄 芩 为 唇 形 科 植 物 黄 芩 S ueai b i l ss . c tl r a a ni l a ce G og 的干 燥 根 。春 、 二 季 采 挖 , 去 须 根 及 泥 沙 , 后 撞 eri 秋 除 晒

黄芩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

黄芩的不同炮制法对临床作用的影响

[ 4 ] 杨 惠 忠, 王文 奎, 原 莉 莉, 等. 外用富林 蜜凝 胶 治疗烧 伤残 余创 面 的 多中心临床 试验 [ J 】 - 中华 烧伤 杂志 , 2 0 1 3 , 2 9 ( 2 ) : 1 7 7 — 1 8 0 . [ 5 ] 鞠 晓红, 宿丽娟 , 马爱新等 . 烧伤外科与非烧 伤外科住 院患者感染 细 菌特点及耐药胜的对比研究[ J 】 . 中国抗 生素杂 志, 2 0 1 0 , 3 5 ( 9 ) : 6 9 5 — 6 9 9 .
b a i c a l e n s i s G e o r g i ,以根人药 。最早见于 《 神农本草 经》 ,主要产于 河 北、辽宁 、陕西 、山东 、内蒙古、黑 龙江 等地 。具有清 热燥湿 ,凉 血安胎 ,解 毒等功效 。对 于温热病 、肺 热咳嗽 、湿热 黄胆 、痢疾 、咳 血、 目赤 、胎 动不安 、痈肿 疖疮等症均有疗 效 。其炮 制方 法有多种 , 不同炮 制品的临床应用 亦有不 同,现将 黄芩的炮制方 法对 其有效成分 及药理作用 的影响加 以分析 总结 。 1黄 芩 的化 学成分 黄芩的主要有 效成分为 黄酮类化合物 ,随着研究 的深入 ,其含有
进行 实验证实黄芩 亦有抗 中克孢 子丝菌 、新型 隐球菌和 白色念 珠菌等 深部 真菌的作用 。其抗真菌作用 的有 效成分主要 存在于其水溶 性部位 中,且与黄精的水溶性部位在抗真菌作用中有 良 好 的协 同作用 】 。 2 . 3炒黄 芩。炮制 :取净药 材置热锅 中 ,用 文火炒至规 定程度 时 ,取 出 ,放凉 。需炒 焦者 ,一 般用 中火炒 至表 面焦 黄色 ,断 面色 加深 为 度 ,取 出,晾干。功能与 药理 :黄芩炒后 可去寒性 ,以清热燥湿和 胃
黄芩素 、汉黄芩素等 。

何俊霖2013515157不同类型酒炮制黄芩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何俊霖2013515157不同类型酒炮制黄芩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中药技能实训报告中药炮制学部分题目:不同类型酒炮制黄芩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专业:中药学学号: 2013515157姓名:何俊霖指导教师:刘雯霞陈韩英完成日期:2016.9.19-2016.9.27不同类型酒炮制黄芩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何俊霖(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 目的:探究用不同类型的酒炮制黄芩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为酒制黄芩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炒黄芩、黄酒炙、红酒炙、啤酒炙、米酒炙等炮制品中黄芩苷含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

结果:除米酒的平均峰面积低于炒黄芩外,其余炮制品的平均峰面积均高于炒黄芩,其中以红酒炙峰面积最大。

结论:用红酒炙黄芩对酒制黄芩有意义。

关键词: 酒制;黄芩;黄芩苷含量The different types of wine processingScutellariabaiealensisinfluence on the content of baicalinHe Junlin(shihezi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armacy, xinjiangshihezi 832000)ABSTRACT: Object: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wine processing Scutellariabaiealensis's influence on the content of baicalin,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wine making radix scutellariae. Methods: HPLC methods were determined to the baicalin content in fried Scutellariabaiealensis and processed by fried yellow wine, red wine, beer and rice wine, and carry out a methodology. Results: except the fried rice wine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peak area Scutellariabaiealensis, the rest of the processed products a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peak area fireScutellariabaiealensis, among them with red wine main peak area is the largest..Conclusion:fried with red wine Scutellariabaiealensis is meaningful.KEY WORDS: processed by wine;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baicalin content黄芩(Scutellaria baie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息息相关,也是现代中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1. 古代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黄芩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黄芩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2. 历史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也不断进步。

在唐宋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开始注重炮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

明清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1. 炮制方法的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

例如,利用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黄芩的提取和炮制,提高了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2. 药理作用研究现代研究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研究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为了确保黄芩的质量和药效,现代研究还对黄芩的炮制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例如,建立黄芩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对黄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四、结论黄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沿革中,黄芩的炮制技术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研究中,黄芩的炮制方法不断改进,药理作用得到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也为黄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芩的炮制机制和药理作用,以推动黄芩的应用和发展。

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将更加完善。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清炒: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因为上述诸种湿热病证的形成多与中焦胃肠湿热有关。另外,配合砂仁、寄生等安胎药还可治疗由热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
炒炭:炭制之后,增强了药物的敛涩之性,而使黄芩止血作用提高。与其它凉血止血药配伍,治疗由内热炽盛,迫血妄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致的多部位出血疾患,如崩漏、鼻衄反复出现等病证。
黄芩的不同加工炮制,针对病证酌情应用。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不可忽视。
姜制:中医认为“姜制则散”,姜末味辛性温,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之性,既发挥了黄芩的清理胃肠湿热作用,又避免了过于苦寒伤害脾胃,起到了保护性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疾病,如经常反复出现皮肤痤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更新日期:2009-09-06 点击: 范玉兰 李红
关键词 中草药;炮制;黄芩;作用及疗效
中图分类号:R 2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4-0035-0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由于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故可广泛用于肺系、肝胆、脾胃、大肠湿热证以及与上述诸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的诸多病征。但是由于具体病情不同,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别,病情有实热及寒热错杂之异,体质有强弱之分,在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加工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及趋向,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与疗效,减少某些副作用,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就常用的4种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予以阐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摘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芩的主要药理成分是黄芩苷,本文主要是从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上对黄芩作一综述,为后面的实验,研究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炮制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1】。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黄芩苷) 的中(西) 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这也是本文选择黄芩苷来比较各种黄芩炮制品的原因。

1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黄芩含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尚含有B一谷甾醇、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其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表面而显绿色。

茎叶中含有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等。

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中特有的成分,前者是黄色结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变为红棕色,至302℃变质而分解[2].2 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煮法,酒炙法以及炒炭的方法。

2.1 历史沿革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炮制方法;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

现行主要有蒸、煮、酒炙和炒炭等炮制方法。

[3]《中国药典》2010版载有黄芩片和酒黄芩。

2.2 净制主要是将原药材进行左杂、分选、净洗等处理,以除去药材中的泥沙、杂质、残留的非药用部位、变质品等,并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部。

根部表面往往具有粗栓皮,并带有部分茎叶。

为保证药材质量,需要将杂质、非药用部位或质劣部分去除[4]。

2.3 切制是指将净选后的药材,经软化处理后,用一定的工具加工成符合规定的片、段、丝、块的过程。

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2.4 炮制方法2.4.1 炒制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即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5]。

2.4.2 煮制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该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5]。

2.4.3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

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5]。

2.4.4 姜汁制取净药材或饮片,加姜汁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近干,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密闭贮存[5]。

2.4.5 应用米醋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包括醋炙、醋煮、醋蒸等[5]。

2.4.6 猪胆汁制使用猪胆汁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5]。

2.4.7 蜜制用炼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5]。

2.4.8 米泔水制使用米泔水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6]。

2.4.9 土炒将灶心土碾成细粉,置于锅内,武火加热,炒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药物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6]。

2.4.10 童便制利用童便为辅料,对药材进行炮制的加工方法。

[6]2.4.11其他制法吴茱萸制:《本草述》称“吴茱萸炙者为其入肝散滞火也”;《本草述钩元》称“用吴萸制芩者,欲其入肝散滞火也”。

大黄制: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用“大黄炒黄芩”治疗胀满。

盐制:清代张宗良在《喉科指掌》三黄汤中用“盐水炒黄芩”[6]。

3 炮制研究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 它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还有降压、镇痛、止血、抗过敏等作用。

而这些黄酮类成分中, 最重要的是黄芩甙。

所以黄芩的加工炮制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践证明,黄芩遇冷水就要变绿, 这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 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甙和汉黄芩甙, 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二种甙元, 即黄芩甙元和汉黄芩素。

因黄芩甙元本身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而变绿, 故黄芩变绿说明黄芩甙已被水解。

黄芩甙水解又与酶的活性有关, 炮制时以冷水浸泡者酶的活性大, 而蒸和煮就可破坏酶, 使活性消失, 有利于黄芩甙的保存【7】。

3.1 黄芩蒸法及煮法的现代研究黄芩经过“蒸”或“煮”既可软化切片,又可破坏酶的活性,所得饮片质量较高。

这两种方法相比之下,蒸法比煮法效果更好。

因为蒸法的热含量高、穿透力强,杀酶效果也最好。

虽然煮法较简单,但要接触水,会使部分苷溶于水中,造成一定的水解。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法或煮法。

黄芩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炮制: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置蒸制容器里隔水加热, 蒸至透气一小时, 待质地软化, 取出趁热切片, 干燥。

或将净黄芩投入沸水中煮, 用铲把翻动, 使黄芩受热均匀, 煮约10 分钟取出闷透, 切片干燥。

这样炮制黄芩, 既便于加工切片, 又能保存黄芩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体现出中药炮制中杀酶保苷,保证中药质量的特点。

另一方面, 酒既能凝固黄芩中的酶, 又是甙类的良好溶剂, 从传统观念讲, 酒有升提作用, 黄芩用酒制后可降低其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 又可增强清肺热之功[8]。

3.2 黄芩的产地加工研究大多数的黄芩都是片都是经过二次加工完成的,即是在产地采收新鲜的药材经过净选后晾干,调运各地,临床应用前再经过蒸法或煮法第二次加工。

若药材采收后能及时进行加工,既可以避免黄芩中所含的苷类在晾晒过程不慎酶解,又可以减少加工时间。

因此,建议改进产地加工方法,以缩减不必要的程序。

3.3 黄芩切制工艺现代研究对于黄芩的切制方法,传统多用冷浸、烫、煮等方法软化药材,以便于切片。

宋霄宏等通过抗菌试验得出冷浸黄芩的抑菌作用比经加热处理的炮制黄芩作用弱。

由于如上所述黄芩酶的原因,提倡生黄芩应尽可能避免用冷水浸泡,以免降低其抗菌的有效成分[9]。

对于烫法,煮法切制黄芩,由于黄芩甙的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和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因此,在加工炮制中,既要考虑到杀酶后的稳定作用,又要考虑杀酶的时间及温度,否则,黄芩甙的损失较大,药用效果降低[10]。

煮法虽然能破坏酶的活性,由于甙类易溶于水而流失,故以煮沸10 min为宜;蒸法软化,以蒸汽处理约30 min为宜,趁热切片,既破坏了酶的活性,又保持了甙的含量,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11-13]。

另据报道,黄芩在切制以前也有采用水焯制使之软化再切制成片的方法。

实验证明:黄芩采用沸水焯制5 min~10 min,切制1 n1In~1.5 mrn饮片,80℃左右干燥的炮制方法质量较佳[13]还有人对中国药典黄芩[炮制]项下切片“避免暴晒”问题进行试验,以烘干与暴晒干燥作对比。

根据外观性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并无“发红”及明显的质量变化[14]3.4 黄芩的酒制工艺现代研究酒制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因此,酒黄芩应用较广。

杨中林等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利用二阶导数光谱法,以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为指标,筛选了酒炙黄芩的最佳炮制条件:加酒量10%、加热温度120℃加热40 min[15]。

王正璜等将黄芩置于卧式热压灭菌柜内,开通蒸气,至压强直达到1.0 kg/㎝2,温度达120℃,时间为30 min,然后取出,趁热切片,干燥后,加入12%~15%黄酒,拌匀后焖润,再用炒药机炒至近干,外表略带焦斑,取出摊晾后即得,既可减少黄酮类成分的损失,又通过高压热蒸气的穿透作用,破坏了酶的活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存[16]。

章仲懿等对黄芩酒炙时间与成分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酒炙黄芩用黄酒焖润6 h左右为宜[17]。

袁俊贤等采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 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对酒炙黄芩的加酒量、加酒方式及炙炒温度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炙炒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而优选了酒炙黄芩炮制工艺为每黄芩饮片100 kg,用黄酒10 kg拌匀,焖30 min,以130℃ (药温)炒干。

并比较烘干法与干法炮制酒黄芩,结果二者黄芩甙含量基本相等,且烘干法成品色泽较炒干法色泽均匀,且无焦斑,因此是否可以烘法代替炒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8]。

章仲懿等以黄芩苷和黄芩苷元为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酒的类别及浓度对黄芩炮制品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黄芩苷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炙黄芩的黄芩苷和黄芩苷元的含量仅与酒的类别有关,用白酒炙的含量明显高于用黄酒炙的含量。

这可能是由于白酒的乙醇含量(50%)高于稀释的白酒(含乙醇量14%)的乙醇含量,引起白酒炙品黄芩苷元溶解毒增加所致[19]。

张清华等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滇黄芩炮制后的黄芩甙及汉黄芩甙含量比较后认为酒蒸品与清蒸品(不加酒蒸品)的含量均接近,说明两种炮制方法对黄芩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以清蒸品代替酒炙品入药[20]。

3.5 黄芩炭制工艺现代研究黄芩炭制工艺研究较少,大部分有效成分经过炭制都被破坏了,于留荣等采用HPLC法测定炒炭品与生品中黄芩苷的含量,其结果表明:炒炭后黄芩苷仅为生品的8%~20%[21]。

4 黄芩的炮制方法比较4.1黄芩蒸﹑煮﹑燀法的比较实验证明,沸水燀制5~10min的黄芩黄酮类成分损失较小,但用水量应为黄苓重的5—10倍,否则少量水燀制大量黄芩,因黄芩投入后水温降低过多,达不到抑酶的目的。

一般掌握黄芩投入沸水中,水温不得低于75℃由于蝉制应在较短时间完成好,为便于切制,燀后立即堆润8—24h润透方能切片。

实验证明采用蒸制黄芩的方法也能抑酶保甙。

但蒸制时间过长,黄酮类成分有可髓被分解破坏,故应严格控制蒸制时间。

蒸制时间一般应掌握在沸水蒸至透气后30min为宜。

黄芩切制薄片较厚片溶出的黄酮类成分及浸出物多。

但实际生产中切薄片时碎片较多,因此可考虑将黄芩切1.5 mm饮片为宜黄芩饮片的干燥,生产中可采用80~C烘干,但温度也不可过高,以防黄酮等成分分解破坏,影响饮片质量[22]。

4.2 冷水浸法,水蒸法,酒炙法的比较3种炮制品的黄芩苷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对黄芩的质量要求, 即3种炮制方法均可行。

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可知, 黄芩的3种不同炮制品中所含黄芩苷的量以酒炙黄芩苷的含量最高, 达到16. 37%; 其次是水蒸品中的黄芩苷含量, 达16.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