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食欲不振的原因和调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低或畏食。疾病或精神因素可使大脑皮质及门见丘发生抑制,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肌张力降低而引起食物不振。因此,突然食欲不振往往是疾病的先驱症状;长期食欲不振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标志。
食欲不振的原因
1.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
(1)新生儿期的各种感染常以拒食为前驱症状。
(2)年长儿患传染性肝炎时,食欲不振可能是惟一的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
(3)营养不良性贫血常有较为突出的食欲不振,且在一定时期可能是主要症状。
(4)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等因直接影响消化功能而引起食欲不振,但并非为惟一的症状。
2.精神因素引起的食欲不振
其特点是以食欲不振为突出症状,无其他临床表现,亦是小儿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这种情
况在被家长溺爱的独生子女中更为多见。其表现为:
(1)强迫进食一些家长常认为其子女长得不够健壮,体重、身高不及同龄小儿,极力给子女增加营养,因此对其进行无休止的劝说、哄骗、威胁甚至打骂,强迫小儿进食,从而影响小儿进食情绪,形成条什反射性拒食。
(2)精神紧张小儿突然进入完伞陌生的环境,如入托幼机构或住院,可产生恐惧、孤独等心理,致使食欲减退;或休息与睡眠不足、学习负担过重、追求体态苗条等造成情绪紧张产生食欲减退。
3.喂养不当或不良的饮食习惯
亦是造成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婴幼儿时期添加辅食过晚或添加辅食不当,偏食或吃零食,尤其是过多的糖果甜食均可明最降低食欲。
4.药物
很多药物可影响食欲,尤其是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某些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D等。
护理手段
1.指导家长供给小儿合理的膳食,改进不合理的喂养。与患儿家长商量制定食谱,注意烹调中食物的色、香、味、形,以提高进食欲望;荤、素搭配,品种变化多样,避免单一,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饭前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和碳酸饮料,以免抑制食欲。
2.注意进餐时精神卫生,避免不良刺激。要给小儿创造良好的、愉快的进餐环境,即用餐前不做引起疼痛和不适的治疗、检查和护理;用餐时不谈及使小儿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检查小儿作业或学习成绩等,以免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用餐。对精神性厌食的患儿,应鼓励渐渐增加食量,并辅以暗示治疗。
3.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餐前吃零食、边看电视边进餐、偏食等不良习惯。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和迁就小儿,否则不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4.应注意观察患儿食欲不振时的伴随症状和体征,如食欲不振伴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食欲不振伴有腹痛、腹泻应考虑消化道疾病及电解质紊乱;食欲不振伴有明显乏力见于肝炎、贫血及结核等。因此,应协助医生寻找患儿食欲不振的原因,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