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台湾新电影、香港比较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史部分名词解释一、中国电影史左翼电影: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早在1931年9月,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1933年,由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约三十几部电影,都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国防电影:指在“国防文学”号召下提出的在1936年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摄制的电影,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未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费穆的狼山喋血记,沈西苓的十字街头,吴永刚的壮志凌云,袁牧之的马路天使等等;十七年电影::指1949到1966年,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军革命文艺两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传统与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在风格上,十七年电影主要的样式是戏剧式的,主要以革命的正剧为主,喜剧电影如吕班的新局长到来之前、未完成的喜剧、散文电影如水华的林家铺子、谢铁骊的早春二月等也有所发展,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然而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导致作品缺乏艺术生命力,没有深入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新时期电影:指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电影,经过十年劫难,中国电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最初两年多的时间里,最多表现的是揭露“四人帮”丑恶罪行的揭露,在艺术上却难以摆脱原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模式,一直到1979年,影坛上出现了冲破“三突出”原则和陈旧创作观念束缚、带有艺术创作个性的影片,如李俊的归心似箭、小花、瞧这一家子、苦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这些影片在题材上大胆拓展,艺术手法大胆创新,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电影语言上都有了明显的深化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创作的浪潮;而在80年代初,更加出现了老中青三代导演各放异彩的壮观局面,第三代导演作品有谢晋的天云山传奇、水华的伤逝、汤晓丹南昌起义、成荫的西安事变等,第四代导演作品有张暖忻的沙鸥、吴永刚的巴山夜雨、吴贻弓的城南旧事等,第五代导演作品有张军钊的一个与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田壮壮的猎场扎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张艺谋的红高粱等;文革电影: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中国电影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十七年电影取得的成就被全盘否定,整个电影事业几乎停滞不前,很多电影工作者遭到了迫害,甚至致死;对电影来说,文革意味着只剩下三部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文革电影最重要的特点是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美学方面,采用“敌远我近,敌小我大,敌暗我明,敌俯我仰”,色调对敌用冷,对我用暖,造成了极其虚假、公式化的套路,抹杀了电影作为艺术的个性美,用宏观的视角来掩盖艺术细节的不足,使影片空而无物,创作公式化,没有创新和原创性;出现了样板戏电影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样板戏是一次成功地对京剧进行改造得的实践,它主要选取现代题材,在很多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场次转化节奏明显加快,唱腔中加入了流行的短段,加入了西洋乐器和交响乐伴奏等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京剧的作用,但是由于总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创作原则的单调,所以它的艺术成就不高;主旋律电影:一种有着类型电影倾向的主要表达国家主流意识、体现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秩序的电影类型,在90年代主要是主流电影,体现了转型期国家对于电影工业的扶植和对于体现意识形态国家意志的软性要求,是一种功能性较强而娱乐性稍弱的电影类型;目前有中心转化的趋势,教化兴趋向缓和,开始走向注重故事情节包装和商业化的叙事策略;主要类型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决战、周恩来、重庆谈判、伦理道德片离开雷锋的日子、被告山杠爷、献礼片国歌、共和国之旗、商业化主旋律电影黄河绝恋、红河谷;“影戏观”:19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影戏”反映了当时电影创作的特点和电影观念,也反映了中国早期电影和戏剧的直接关系和深厚渊源;中国的第一代导演如郑正秋、张石川的影片创作,很多都是取材于以往成功的文明戏,演员也有很多就是戏剧演员出身,所以,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很大程度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早期的“影戏”理论不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和复制功能,而强调教化功能,注重对情节和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电影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把情节的曲折生动作为衡量影片叙事成功的标准,常常在善恶冲突和撞击中展开故事情节,大多以正义的胜利告终;到30年代,电影创作在注重市民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剧作叙事经验方面,仍然继承、发展影戏电影的艺术传统,重视情节和戏剧冲突,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即在创作中更多地表现鲜明的进步倾向和时代精神;40年代,进步电影的主流在对待电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都继承和发展“影戏”电影传统,进步的电影艺术家都把电影作为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世界的认识的工具,揭露和抨击丑恶的社会现实,“教会人们仇恨”,基于这种功能,叙事成为直接表现作品内涵的基本表意手段,是影片结构的核心,从政治社会的功能出发,以叙事尤其是戏剧性叙事为核心,是电影视听构成服从和服务于叙事,成为“影戏”传统的基本原则;所以各种大同小异的戏剧式叙事方式、结构和技巧被普遍采用,占据了统治地位;1941年,陈鲤庭在电影轨范中,正式提出了“影戏”这一理论,是“影戏”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两次电影大争论:指文革之后的关于电影戏剧性问题和文学性问题的论争;1979年,白景晟首先发表丢掉戏剧拐杖,向自20年代就开始确立的传统的戏剧电影观念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在电影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之后,就不应该永远依靠戏剧这条“拐杖”走路,继后,张暖忻和李陀联合发表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认为应该尽快革新中国的电影语言,钟惦裴也发表文章要求“电影和戏剧离婚”,而另外一些人如邵牧君、张骏祥发表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电影戏剧性问题的争论;稍后,随着对电影本体论的探索,针对那一时期创作时间过于追求新形式、新技巧的偏向,张骏祥提出了“文学价值说”,认为不应该忽视电影的文学价值,即作品的思想内容、典型形象的塑造、文学的表现手段等,与此相对,郑雪莱发表了电影文学与电影特性问题,对“文学价值说”提出了质疑,认为不可以脱离电影美学特性和特殊表现手段来谈电影的本质,从而又引发了一场关于电影文学性问题的争论;几个第一: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获国际奖影片:渔光曲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第一次提出系统提出影戏观:侯濯,建国后第一部获奖影片:吴贻弓城南旧事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第一次: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产生于北京,真正兴盛在上海重要导演:第一代:明星公司创作郑正秋,张士川文华公司长城公司第二代:30年代末40年代初达到成熟第三代:跨新中国成立前后, 现代的导演与之相比艺术热情不够艺术成就不高第四代:第一批专业导演受到西方电影思想的影响相对比较大不自觉地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伤痕电影、反思电影第五代: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影戏观的影响重点第六代:第一批习惯用影像讲故事而不是用语言来讲故事重点六代电影人的主要作品、代表人物,重点是第五代和第六代重要的创作现象:主旋律电影——是唯一一种形成的电影类型倾向第六代电影——缺乏现实关怀精神,虽然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集中体现了影戏观不再统治之后,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失去了电影“叙事”艺术形式陆川寻枪、孟京辉像鸡毛一样飞等重要的思潮:影戏观及其变化、社会改良主义作品社会电影——乌鸦与麻雀、软性电影论、两次电影大争论、巴赞纪实美学、国防电影演员::阮玲玉、胡蝶、赵丹、石挥、葛优等影戏观及其变化另外::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吴宇森、唐季礼、王家卫、许鞍华台湾新电影::侯孝贤、杨德昌、李行静观默查写台湾文章蔡楚生:最初的电影经常带有浓厚的感伤主义情调,受到左联的善意批评,1933年都会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作,标志着着创作思想的重大转变,1934年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抗战期间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时代的时代风貌,通过素芬的形象,表现了广大中国人民在抗日期间的艰苦奋斗精神,而张忠良则是由热血青年蜕变腐化分子的典型,影片以不同性格的人物,曲折变化的情节,抒情质朴的风格,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尤其是生活在沦陷区的群众的心绪与愿望,把揭露的矛头对准统治当局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誉为“中国电影发展旅程上的一支指路标”;从30年代到60年代,他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诉了人民的心声,他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个性;谢晋:1948年起开始从事导演工作,女篮5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以缜密的导演构思、娴熟的镜头技巧,描写30年代海南地区一个苦大仇深的女奴吴琼花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战斗历程,获得首届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导演奖;天云山传奇是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通过三个女性的目光来表现罗群,内涵深厚,艺术感染力强,在形式上也有新突破;高山下的花环描写以梁三喜、赵蒙生为代表的当代军人,表现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崇高精神;谢晋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他的影片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他注重运用多种电影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剖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真实动人;他重视五四以来中国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对国外电影语言和技巧的新发展也很关心;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有意探索影片的民族风格;二、外国电影史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15年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电影历史中的经典,在这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中,出色地发挥了电影艺术的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在长达三个小时的影片中,既有壮观的场面,又有细腻的温情,既有残酷的战争、节奏紧张的营救,又有安逸的生活、美妙情趣的抒发;然而,因为影片令人难以接受的虚构历史,所以有人评价“从未有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这部影片的出现是好莱坞大制作的开始,标志着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的开端;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全片由母与法、基督受难、教堂屠杀、巴比伦的陷落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组成,表达了“人类的不容异己”的主题,四个故事的平行剪辑使各自有如四条小溪,起初分散流淌而最终汇聚成一股奔腾的激流,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上的大幅度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经典的“三一律”,对好莱坞制片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主要成就有:一、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拓和定型;他将戏剧性空间加以分解,再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的方式加以组合,从他开始,场面或段落由若干个镜头组成,是蒙太奇艺术产生的基础;而且,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使电影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二、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有意识地使用特写镜头作为电影的叙事语言,以更为直觉、具体、准确的视觉手段突出他在叙事语言上的风格和观念;远景镜头突破了在早期电影中只是作为记录手段的单一功能,而是作为叙事语言中的一种环境和情绪阐释;三、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尤其是他着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先锋派电影运动:电影史上第一批重要的理论家及理论着作诞生在1917~1928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的西方传统观念和精神文明的危机,在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这一运动本身并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主要的流派有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是“第一个先锋派”,贯穿整个先锋拍电影运动的始终;中心人物是德吕克,他创办的电影杂志,成为印象主义重要的文化阵地,他的理论着作上镜头性和电影创作西班牙的节日,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印象主义作品在叙事上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的诗意状态,印象主义开创了电影艺术新的表现领域;印象主义的作品主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爱浦斯坦的忠诚的心、马塞尔莱皮埃的黄金国、阿贝尔冈斯的车轮、拿破仑传;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无政府的巴枯宁的政治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他们追求所谓“机器和阳伞在手术台上突然相遇的美”,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代表作品杜桑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在这部影片中,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惯用模式荡然无存,它以描写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一连串的梦境,从而进入人类潜意识的状态的探索,并试图激起观众的内心冲动,这部影片实践了超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原则,运用即兴式的自动主义创作方法,使平凡的物体获得不平凡的性质,使明显不相关的实物、意念和文字相撞,使实物和具体背景完全割裂;德国表现主义:1919到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表达出人物内心恐惧和焦虑、爱憎的情绪,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表现主义电影对电影的视觉风格尤其是表现犯罪活动的人物紧张、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锋电影理论: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理论,阿莫斯福杰尔发表的电影作为破坏的艺术,被视为先锋电影美学理论的经典,认为整个电影史就是自我破坏和破坏资产阶级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及政治、宗教、伦理等模式的过程,与现代主义的其他流派相比更为政治化,形式也更为开放,然而在破坏传统电影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否定了世界现实主义艺术的全部传统;电影眼睛派:以维尔托夫为首的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小组,成立于1919年,他们否定故事影片,推崇新闻片,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地记录现实,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为完善;倡导采用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并且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电影眼睛派创造了电影政论这一新闻纪录电影的新样式;代表作品有电影眼睛、带摄影机的人;爱森斯坦:苏联着名导演、电影理论家;1922年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十月、罢工、伊凡雷帝、总路线;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最出色的一部影片,第一次用电影这种娱乐工具来表现革命并且获得成功;影片对蒙太奇的运用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尤其是“敖德萨台阶”成为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的典范;这一经典段落,充分显示了导演的精湛技巧,他将老百姓的奔跑、沙皇军队的逼近、婴儿车的滑动和孩子母亲迎着军队而去等一系列的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性的剪辑,它的突出特点有一、以视觉节奏的造型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视觉感官的冲击力;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但是由于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冲突”,强调两个镜头相接不是和而是积的效果,所以牺牲了单镜头内部的空间表现力而把单镜头内部的画面处理成为一种平面的、信息单一的效果,两个镜头也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关系;在理论上,爱森斯坦建立了蒙太奇理论,“杂耍蒙太奇”是他从事戏剧创作时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实践在电影创作中;他认为,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时刻,即足以影响观众感官上或心理上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因素,它们就是能够用来是最终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进一步,他认为不是静止地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情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一切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立场出发进行合成,就是杂耍蒙太奇;明星制度:电影界以制造的电影明星偶像作为获取高额利润的惯例,在明星出现后,制片人为了在观众中制造能谋取高额票房价值的偶像,专门启用和培植有号召力的明星去占领银幕,并动员宣传机器制造偶像,一些编剧和导演也依附于这些明星偶像,为能够创造更高的票房而创作,这种现象,在美国好莱坞最为明显和普遍;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类型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莱坞占据统治地位;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它的主要特点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等;主要类型有西部片、喜剧片、犯罪片、幻想片、歌舞片等;类型电影规范了影片的叙事时空和形式技巧,凡是不适应类型要求的题材和处理方法,均被视为有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经典好莱坞叙事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好莱坞逐渐形成,其支配性的力量至今在好莱坞乃至国际商业电影领域中仍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有摄影、场面调度和剪辑方面的常规惯例组成,其目的在于把虚构的事件、人物和时空自然粘合在一起加以流畅地展现,并最终给与观众貌似真实之感;它的基本特征是戏剧化的叙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剪辑;。
香港电影新浪潮
香港电影新浪潮三)多元化特征:1)内容多元化一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锐触觉和感应,如《第一类型危险》直指当代香港的现实状况。
二是对本土风貌的展示。
如《疯劫》描写了发生在香港西环的一宗扑朔迷离的命案。
片中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具有本土浓郁色彩的画卷。
三是个人经验与集体回忆。
如《父子情》讲述的是自传性质的个人经验,也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四是女性的书写。
如许鞍华的影片中对女性的婚姻、在社会中受到欺压以及悲剧命运的表现。
五是对国家、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关注。
如《似水流年》展现了港人在精神受到创伤后渴望回归故土的心路历程。
2)类型多元化“新浪潮”电影由原来的以武打和喜剧两大类型为主,逐渐发展为类型丰富、风格多样的局面,如喜剧片《公子娇》,武侠片《蝶变》惊悚片《疯劫》等。
这些类型片成为香港主流商业电影中的重要类型,也使繁荣时期的香港电影更加辉煌灿烂。
3)导演创作个性的多元化。
“新浪潮”导演在创作思想上都强调突出个性,比较注重实用高超的艺术技巧,突破了传统的香港电影的叙事模式和电影语言。
如徐克的个性风格多变,《蝶变》取材于中国武林,却带着西方未来主义的色彩,以现代科技颠覆武侠神话,人物造型中西合璧,颇具创意。
许鞍华的电影突出特点一是摒弃传统的按时序进行的单线叙事方法,改为多视点叙事,如《疯劫》《撞到正》等影片中表现不同的人对同一时间有不同的陈述角度,二是用画外音来进行专场,以更好地交代剧情、表现人物的心理,为多视点叙事提供了机会,并且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功能。
四)新浪潮电影的影响。
1)“新浪潮”影片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影像风格和技术手法各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呈现了题材丰富、类型繁复、形式多远的形态,从整体上提高了香港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新浪潮”电影运动不但使香港的主流商业电影进行了革新,还为香港电影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如徐克、许鞍华、谭家明等“新浪潮”主将们在“新浪潮”退潮后陈伟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中坚力量。
影评填空(2)
1奥斯卡自设立以来到今年已经颁奖___届。
答案:80 届2电影___年___月___日诞生于___国。
答案:电影1985 年 3 月22 日诞生于法国。
3 1894年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具备了___、___、___三个基本元素。
答案:拍摄、洗印、放映4电影的基本语言是___和___。
答案:声音和画面5 美国电影经典时期的突出标志是___和___。
答案:明星云集和票房大卖6 分级制是美国电影的特色,当今共有___级。
答案:5 级7 被誉为“电影技巧之父”的是美国早期著名导演___。
答案:著名导演D.W.格里菲斯8 美国电影在流程上___起决定性因素。
答案:资金9 电影的基本审美特征最突出的是___性、___性和___意识。
答案:直观视象性、幻觉逼真性和审美意识10 “视觉暂留”原理表明,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___秒,人们据此发明了电影。
答案:0.1-0.4秒 11.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为()答案:金·凯瑞12.电影《勇敢的心》导演兼主演为()答案:梅尔·吉布森13.由《阿甘正传》领衔,被称为电影史上百花齐放的一年是()。
答案:199414.在好莱坞,被粉以及影迷们亲切称为“高司令”的男星是()。
答案:瑞恩·高斯林15.《邦德24:魔鬼党》是007系列第几部电影()。
答案:2416.著名系列电影《夺宝奇兵》中,“印第安纳琼斯博士”的饰演者为()。
答案:哈里森·福特。
17.成功塑造了《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等经典角色,近期上映电影《摩迪凯》的主演男星为()。
答案:约翰尼·德普18.在电影《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中,因意外而离世的男星为()。
答案:保罗·沃克19.漫威大片《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的内地上映日期为()。
答案:五月十二日20.电影《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黎明》中蝙蝠侠一角的扮演者为()。
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电影思潮比较
台湾 新 电影 运 动指 的是 ,在 好 莱坞 电影 以及 香港 电 潮 是 在 1 9 7 8 -1 9 8 2年 ; 中国 内 地第 五 代 导 演 是 2 0世 纪 影 的 双 重 冲 击 下 ,台 湾 电 影 发 展 举 步 维 艰 。 自 2 0世 纪 8 0年代 才开 始 崛起 的;台湾 新 电影运 动是 1 9 8 2 -1 9 8 6年 。 8 0年 代 开始 ,侯 孝 贤 、杨 德 昌 、张 毅 、陈坤 厚 、李 祷 宁 、 三者 的滥觞 之作 分 别为 :1 9 7 8 年的 《 茄 喱啡 》、1 9 8 4年 柯 一 正 、王 童 、万仁 、 曾壮祥 等 导 演互 相 扶 持 ,创 作 了 的 《 一个 和八 个 》,以及 1 9 8 2年 的 《 光 阴 的故 事 》 。
一
系 列 题材 多样 、风格 突 出 、主题 凝 重 的影 片 。这 些 影
香 港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中期 以后 ,逐 步 走 向经 济腾
片大 多 追求 清新 自然 的风 格 ,在 一 定 程度 上 摆脱 了政 治 飞 的黄 金 发展 期 。与此 同时 ,旧有 的类 型 片 已是 风 烛残 意 识形 态 的束缚 , 充满 了人 道 主义 的关 怀 。 代 表作 品有《 光 年 ,无 力 回天 。无 线 电视 台和 《电影 双周 刊 》杂 志 都在 阴的故 事 小毕 的故 事 海滩 的一 天 苹 果 的滋 味 儿 客 观上 为 香港 新 浪 潮 电影 提 供 了有 力 的 支持 和 帮助 。台 子 的 大玩偶 》《 风 柜来 的人 》《 童年 往事 》《 看 海 的 日子 》 湾 自2 0世 纪 6 0年 代 就有 专 门的 电影 刊 物介 绍 世 界 电影 《 冬冬 的假 期 》 《 老 莫 的第二 个春 天 》 《 青梅 竹 马 》 《 玉 的最 新 内容 和相 关 信 息 。当局 政 府 制定 了一 系列 与 电影 卿 嫂 》等 。这 些 电影 不 仅 提升 了隶 属 于 中 国 电影 的文 化 有关 的改 革 措施 ,如颁 布 新 政 策 、建 立新 院线 、开 设影
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历年真题(01-13)外加部分广电真题
200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试题
中外电影史试题
名词解释任选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张石川2、郑正秋3、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4、“新兴电影运动”5、“孤岛电影”6、费穆
7、三突出8、“电影和戏剧离婚”9、香港新浪潮
10、德国表现主义11、法国印象主义12、柴伐蒂尼
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
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
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
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
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
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
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
试举例说明和艺术特征4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特征和方法3日本导演北野武的主要代表作品至少三部和5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人物和观点艺术特征三论述题4中国导演孙瑜的主要代表作品至少三部和艺1谈谈你对主流电影的看法术特征2谈谈你对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看法5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3谈谈你对姜文现象的看法三判断改错2012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真题1吴永刚在三十年代的影坛被誉为电影诗人中外电影史2大投资必然带来大风险只有小成本电影才能实一名词解释现市场盈利1格里菲斯2吸引力蒙太奇3奥尔逊威尔斯以一部公民凯恩而成为好莱3路易德吕克4野玫瑰坞的叛逆者5卡萨布兰卡6邵氏兄弟7吴贻弓4贝尔托鲁奇的东方三部曲末代皇帝被窃之8北野武9李沧东美和小活佛10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5黑泽明的代表作罗生门影子武士蛛网二简答题宫堡感官王国乱青春残酷物语1一条安达鲁狗的影响四论述选2题2爱迪生和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放映装置有什1结合实例论述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历史性贡献么区别2结合实例论述李小龙功夫片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3分析影片春蚕的艺术特色涵4李行的养鸭人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3结合实例论述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叙5论述尤里伊文思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风格和作品事特征三判断题2011年上海大学电影学考研1史东山曾被称为银幕将军电影理论真题2韩国的光头运动是为了反抗压迫而发起的一名词解释选10个3作者电影由特吕弗等人倡导其中不包括好1电影的锣鼓2新好莱坞3影戏4巴赞莱坞的电影5黑色电影6作者电影7拉康8明星制4西部片是类型电影的源头9声画对位10数字电影11电视电影5张鑫炎的少林寺开启了动作片创作gc二简答选5个四论述题1后殖民主义批评及内涵2法国先锋派1谈谈你对香港电影已经死亡这句话的看法3苏联蒙太奇学派4意识形态批评2试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5第四代导演创作6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三论述1就谢晋模式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电影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电影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单选在宛如的儿子死后,宛如经常读书籍的是?A.史记B.诗经C.佛经D.唐诗正确答案:C2、问答题在10多年的演义生涯中,舒畅共经历了3次历史性的巨大转(江南博哥)变,请将3次的序号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序(如D.B.C.这样写) A.孝庄秘史 B.天龙八部 C.单亲之家 D.好好过日子正确答案:C. A. B.参考解析:试题答案C. A. B.3、填空题中国电影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导演的()。
正确答案:陈凯歌,《霸王别姬》参考解析:试题答案陈凯歌,《霸王别姬》4、填空题他是著名的影星,1998年,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终身成就奖”。
擅长功夫,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起了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
他将功夫写入了英文词典。
他是?()正确答案:李小龙5、单选在云儿身旁伺候云儿的宫女叫?A.娟子B.翠屏C.小曲D.春雨正确答案:A6、单选宛如与孟古青,博果尔,皇上,皇太后在皇宫一起吃饭时,宛如准备的什么?A.老天福的酱肘子B.萨其马C.六必居酱菜D.三清茶正确答案:D7、填空题年轻的第五代导演在80年代中期以新的艺术话语进行激进而积极的建构活动,于1983年下半年的《一个和八个》,呈异军突起之势,从而最为敏锐地反映了电影思潮的嬗变与转换。
请问该位导演是谁?()正确答案:张军钊8、单选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近年来却有不复当年之感。
而《无间道》的出现,无疑将香港的黑帮电影带入新的境界,同时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香港电影。
片中梁朝伟与刘德华在音响店里试音响,是用哪一首歌?A、《无间道》B、《被遗忘的时光》C、《夜上海》D、《不了情》正确答案:B9、单选《酒后吐真言》中祖传的半张酿酒秘方是藏在二妹子(舒畅饰)随身携带的什么东西里?A.布娃娃B.绣花鞋C.荷包D.布老虎正确答案:D10、单选《海角七号》、《艋舺》近年来横扫亚洲电影界的两部台湾本土电影,两部电影都反应了台湾某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与情感。
第五代、台湾新电影、香港比较
第五代、台湾新电影、香港比较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两岸三地电影创作空前活跃:在香港,电视业方兴未艾,电影业走下坡路,邵氏老矣、嘉禾兴起,独立电影公司风起云涌,老导演无创新之作导致电影文体老旧,呼唤新生力量注入;在大陆,10年浩劫结束,改革开放伊始,家庭的磨难和少年坎坷的命运,在农村插队的经验或生产兵团的岁月,都成为创作的直接感受和情感积淀的来源,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破茧而出;在台湾,一些中青年导演互相支持,在题材上求新、求变,追求写实主义美学风格,采用静观和间离的镜头去表现生活,目的在于“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
于是,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新电影运动:许鞍华、徐克等“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陈凯歌、张艺谋等“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新电影”导演,都在八十年代崛起。
1978—1982年间,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等一群香港本土生长、在国外受电影训练同时又在电视界有着多年实干经验的年轻导演充满锐气的作品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第五代是对中国1980年代崛起的一个导演群体的总称,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第五代导演的成员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张军钊、吴子牛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是指1982—1986年,一些中青年导演互相支持,拍摄了一批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当时台湾的主流电影不同的影片,形成了某种革新的气象,并一度在影评人和部分观众中受到肯定,推动了台湾电影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与旧的制作理念、旧的生产模式、旧的题材与类型旧的电影语言等分道扬镳,从而加快了台湾电影的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革新运动。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第一章拓荒期——初创和探索阶段(1896—1931)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香港最早,上海其次,台湾为最后。
1896年1月18 日传入香港;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1年11月传入台湾。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2、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最初三部长故事片探源(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就源头而言,《阎瑞生》是第一部剧情长片-凶杀片,《海誓》是爱情片的源头,《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先声。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在1923年拍摄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提倡教育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的故事影片,也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上双重成功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终关注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情节设计上注重环环相扣、起伏波折、首尾呼应,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重要最普遍的叙事模式。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1913年,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2)1916年,根据清末作家吴妍人小说及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黑籍冤魂》。
第五代与台湾新电影比较
论文标题:“第五代”电影和台湾新电影之比较研究关键词,论文来源电影新作,1996年按语旅美学者陈犀禾先生的这篇文章对80年代两岸新电影运动的异同作了比较,其中关于成因及变化前景部分的观点尤有新意,这对人们展望下世纪的中国电影走向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大陆电影和台湾电影本出一源。
他们植根于同一文化传统(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电影传统(1949年以前的上海电影传统)。
1949年以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到八十年代,大陆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开放,文化呈现一新的面貌;台湾亦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进入一新的境界,两地在电影中都有一个“新潮”。
两个新潮都由年轻的新生代领头,都打破了各自传统的电影规范,而且很快都驰誉世界影坛。
但是透过这些相同点,究其所呈现的影象和文化心理内涵,它们又是十分不同的。
“第五代”和其“逆文革情结”大陆第五代导演创作的滥觞可追溯到1983年底、1984年初出现的《一个和八个》(张军钊)。
紧接着,陈凯歌导演了《黄土地》(1984)。
此片不但在大陆电影界引起强烈反响,亦在同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引起轰动,并很快吸引了国际影坛的注目。
同年,吴子牛亦导演了《喋血黑谷》。
次年,第五代的其他重要成员又推出了《猎场扎撒》(田壮壮)、《黑炮事件》(黄建新)、《绝响》(张泽鸣)、《女儿楼》(胡玫)等重要作品,第五代于是蔚为潮流。
在以后几年内,第五代不断有新作品和新作者出现。
第五代新浪潮的高峰是在八十年代中期。
1988年以后,随着大陆电影工业向市场经济体制靠拢,娱乐片成为强势潮流。
这种压力使得第五代的某些导演试图在个人创作追求和市场商业压力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最后的疯狂》(1987,周晓文)、《疯狂的代价》(1988,周晓文)、《顽主》(1988,米家山)、《摇滚青年》(1988,田壮壮)。
第五代导演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其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不断有重要作品出现。
如张艺谋的《红高粱》(198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3),大多制作于八十年代晚期和九十年代,另外还有《血色清晨》(1990,李少红)、《大磨坊》(1990,吴子牛)、《霸王别姬》(1992,陈凯歌)等。
中国电影史考试试题-论述题
中国电影史考试试题-论述题
论述题(请在以下题目中挑出任意两个回答,每题800字左右)
1、略论1926——1949年,美国电影在中国的渗透和终结。
2、略论苏联电影及苏联电影理论对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3、简论明星电影公司的创作及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中的位置。
4、为什么说费穆《小城之春》是“东方电影”的代表,你怎么看?请结合这部影片,谈谈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问题。
5、简论“十七年电影”的主要样式及成败。
6、简论“三突出原则”和样板戏电影。
7、简论“电影中的文革”
8、请结合具体影片,谈谈第四代导演的语言革新
9、对比中国第五代导演、香港电影新浪潮、台湾七十年代新电影运动。
(选此题可免作一题。
)
10、略论美国大片引进给中国电影在市场观念和艺术创作手法上有什么影响。
11、略论9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的个人化时期。
12、简论某一导演的创作历程及其代表作品。
并对其近两年创作及未来创作方向提出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影视戏剧作品赏析知识点
影视戏剧作品赏析知识点:1、《毕业生》:镜头的选择:广角、长焦、标准2、景深3、《偷自行车的人》与《十七岁的单车》比较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新和突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验派)6、布莱希特体系(表现派)7、科幻片的类型特征8、魔幻片和科幻片的区别9、魔幻片的类型元素10、黎民伟严珊珊 1913年拍摄《庄子试妻》11、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及其特征电影代际划分第五代导演台湾新电影运动12、暴力美学13、《小鞋子》的结尾为什么是特写一群鱼在阿里的脚边游来游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验派)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英国演员H.欧文、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和前苏联的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
他们都主张演员应主动地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应只冷静地表现。
并且主张把自己的情感化成艺术的一部分。
欧文认为演员应该把人物的感染力量与艺术手段的运用结合起来,他称此为演员的双重意识。
萨尔维尼认为演员的特殊标志是感受的能力,演员要听命于自己的感受,演员表演时不仅要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这个角色时(不管是演一次或一千次),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
他提出双重生活论,认为演员应该“一面勤于感受,一面像骑师驾驭烈马似地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感受,以使观众也有所感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
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
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他称此为体验角色。
苏联戏剧家阿·波波夫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准确定义应该是:“在体验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
体验是基础,体现是目的;体现的内容是剧作所塑造的形象,因而这是第二度塑造,名之为“再体现”。
新时期文化背景下的第五代电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涵:通过电影艺术表达对历史、 文化、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影响: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与影第
第 三
贡的五 章
献影代
响电
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 展
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地 位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人 才
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题材和 表现手法
政策限制:政策对电影内容的 审查越来越严格,限制了电影
的创作空间
来趋影第
第 五
展势的五 章
望与发代
未展电
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题材多样化:从历 史、现实到科幻、 奇幻等题材都有涉 及
风格多元化:既有 传统写实风格,也 有现代实验风格
技术多元化:运 用多种技术手段, 如特效、3D等
市场多元化:不仅 在国内市场,也在 国际市场上有所突 破
第五代电影的代表人物及 作品
第五代电影的特点
主题鲜明: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艺术风格:注重画面美感,追求视觉冲击力 叙事方式:采用非线性叙事,打破传统叙事模式 导演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注重导演个人表达
风影第
第 二
格的五 章
艺代
术电
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打破 传统线性叙事,采 用多线叙事、闪回、 倒叙等手法
象征主义:运用象 征、隐喻等手法, 表达深层Fra bibliotek的主题 和情感
现实主义:注重真 实、客观地反映社 会现实,强调人物 性格和命运
实验性:尝试新的 电影语言和表现手 法,如长镜头、慢 动作等
视觉效果
色彩运用:大胆、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构图技巧:注重画面构图,运用对称、对比等手法 光影效果:运用光影效果,营造神秘、梦幻的氛围 特效技术:运用特效技术,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新电影运动的两条思路
中国新电影运动的两条思路摘要以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代表作品《父子情》为文本,从导演背景、艺术的自觉性、与传统的关系、关注重点等方面对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大陆“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关键词导演背景艺术自觉现实主义戏剧性演员地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法国入侵阿尔巴尼亚,美国插手越南战争,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同性恋为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女权运动如火如荼,马丁?路德?金遇刺……乱世出英雄,动荡的年代却给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世界各国相继掀起了新电影运动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日本电影新浪潮,美国“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等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新电影运动被推迟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包括台湾的新乡土电影、香港的新浪潮电影、大陆的“第五代”电影,可以说是世界新电影运动的尾声,为世界新电影运动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由于两岸三地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自的新电影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拟以新浪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父子情》为例,简要分析香港电影新浪潮与大陆“第五代”的不同之处,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为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寻找一点灵感。
一、导演背景《父子情》的导演方育平1947年出生于香港,1971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然后去美国攻读电影专业,获乔治亚大学学士学位、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
回港后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1977年升任编导。
在电视台的几年中,曾拍摄了《野孩子》、《元洲仔之歌》等受到好评的电视片《父子情》是他的银幕处女作,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自己就说“我这部影片是拍有关我父亲的事”。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其他主将如徐克、许鞍华、严浩、章国明、翁维铨、冼杞然等也都有与方育平相同或类似的背景,即香港本地出生长大,在本地接受了西方化教育,曾在欧美接受过电影专业教育;拍电影之前都在电视台工作过几年。
他们的成长之路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
相比之下,大陆的第五代导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北京电影学院历年博士考题汇总
北京电影学院历年博士考题汇总2005年(部分)电影理论、电影批评与电影史之间的关系。
电影是综合艺术还是影像本体。
2006年电影史论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日韩电影。
2、对“文革”“样板戏电影”的评价。
3、比较新浪潮与好莱坞独立电影。
电影理论1、分析蒙太奇、长镜头理论2、说说对电影的认识,“综合艺术”还是“影像艺术”。
英语写作20分;翻译40分;阅读40翻译《电影专业英语》P159作文:你最喜欢的一部影片2007年电影史论1、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中国“第五代”的比较。
2、中国电影明星制度的时代特征与观众心理。
(大概)电影理论1、20世纪哲学与电影理论的关系。
2、电影符号学(第一与第二的关系?)。
3、民族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英语翻译:Blockbuster作文:你最喜欢的一部中国影片2008年电影史论1、除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十七年电影还给我们那些经验教训。
2、以外国电影的导演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商业运作中保持个性。
3、谈一谈电影历史的变化以什么为主要的标志性特征。
电影理论1、数字技术的出现对巴赞电影理论的挑战。
2、历史上出现了几次“电影危机论”,你做何阐释。
3、“意义在文化经济中的流通……更难控制,因为意义和快感的生产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或其他商品的生产并不相同,在文化经济中,消费者的作用并不作为线性经济交易的终点而存在。
意义和快在文化经济中流通而不真正区别生产者和消费者。
”谈谈你的看法。
英国文化研究者约翰·费斯克2009年电影理论:大电影理论电影的现实主义和文学现实主义理论与文本形态的比较民族性和现代性关系电影史论电影危机论类型电影叙事发展新意大利电影、二战后欧洲现代电影、好莱坞代表人物一个,谈创作于现实关系!。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
1
中国电影发展的代际划分
一、中国电影拓荒期――第一代导演 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
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 仲、邵醉翁等, 《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等
2021/8/14
2
二、中国电影成熟期――第二代导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时期。1933年全面展
2021/8/14
3
三、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第三代导演 从1949至1966这十七年被电影史家称为“十七年电影”。
十七年是新中国电影的初创阶段,中国电影在内容上发龘生 了鲜明的变化,侧重于在银幕上塑造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中国 人民的新形象,表现新的时代面貌,传达新思想。在创作手 法上,创立了一套充满政治激情的电影语言体系。
2021/8/14
7
红高粱 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和余占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 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 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
张艺谋与红高粱
1983年底,步出北京电影学院不久的张艺谋作为摄影师,与同学 张军钊、何群、肖风拍出了《一个和八个》,宣告中国电影“第
2021/8/14
4
第四代导演以(腾文骥、吴天明、张暖忻、吴贻弓、黄健 中、黄蜀芹)等为代表。张暖忻导演的《沙鸥》、郑洞天、 徐谷明联合导演的《邻居》、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 滕文骥导演的《都市里的村庄》、吴天明导演的《没有航 标的河流》等预示了姗姗来迟的第四代的突起。第四代导 演的主体是“文革”前第四代电影借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和世界电影纪实美学的成就,着重从电影的观念和语言的 角度,逐步探索关于电影真实的命题,从大量运用长镜头, 利用实景、自然光拍摄和追求生活化的表演到对电影的叙 事结构散文化尝试,使一种逼真性、生活化电影观念逐渐 确立起来了,并将对电影散文化、纪实性探索与一种抒情 式美学相结合,注重表达个人的感受。
从艺术创作风格看80年代中、港、台三地的电影复兴
一、中国新时期电影——在探索中前进(1976年-1989年)1. 第五代艺术创作风格简介“第五代”是指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青年导演。
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带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
当他奥妙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错,但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1]2. 以陈凯歌作品为例进行分析陈凯歌(1952-),原名陈皑鸽。
曾导演《大阅兵》、《霸王别姬》、《风月》、《刺秦》、《温柔地杀你》、《和你在一起》等作品,大多入围重要国际电影节。
陈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他善于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同时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
他的影片充满了对更和谐、更明智的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与向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A、《黄土地》(1985年)《黄土地》是陈凯歌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从这部影片开始,陈凯歌的作品便充满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深沉厚重,作者气质十分明显。
而凭着其真诚、热情和情感的充沛,导演赋予了这部电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气象,从而建构自己的电影城堡。
《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
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
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任务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
B、《边走边唱》(1991年)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出自作家史铁生的《命若琴弦》,顾影自怜的《命若琴弦》在陈凯歌这里发散了最大的光芒,使《边走边唱》成为这一期的绝唱。
考试电影
考试电影93年一、填空1、电影第一符号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模式;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学为模式。
2、“摄影机自来水笔”是由法国电影家阿斯特里克在1948 年提出。
3、“作者论”产生是50年代法国当时《电影手册》编委特吕弗写一篇论文《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提出作者标准和条件。
二、选择1、《新拉奥孔:艺术的组成部分和有声电影》作者是爱因汉姆。
2、《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写于1916年,作者是雨果·明斯特贝格。
3、《圣女贞德的受难》的导演是卡尔·德莱叶。
4、《神女》摄于1934年。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拍摄的《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6、法国印象派作品《车轮》导演是阿蓓尔·冈斯。
7、意大利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摄于1945 年。
8、《广岛之恋》导演是阿仑·雷乃。
9、《电影的本性》作者是克拉考尔。
10、《武训传》导演是孙瑜。
三、名词解释1、能指2、左岸派3、库里肖夫效应4、声画对位原是音乐术语,音乐作品中若干相对独立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的整体。
这个概念是苏联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于1928年在《有声电影的未来》文章中首次提出。
指声音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个有其内在的节奏,独立发展。
他们分头并进,从不同方面说出同一涵义,这种声画结构形式叫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
五、简答1、试举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代表作一两部,说出其美学特点。
2、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予概括的说明。
94年一、填空1、电影符号学是以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建立的。
现代电影符号学的创始者是麦茨。
二、名词解释1、画外空间摄影机镜头内未表现的内容,从镜头内表现镜头外,包括声音。
(看不到的部分)三、简答1、论述细节在艺术作品中的功能是什么?举一部影片为例加以说明。
2、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两种视听艺术异同点是什么?3、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代、台湾新电影、香港比较
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两岸三地电影创作空前活跃:在香港,电视业方兴未艾,电影业走下坡路,邵氏老矣、嘉禾兴起,独立电影公司风起云涌,老导演无创新之作导致电影文体老旧,呼唤新生力量注入;在大陆,10年浩劫结束,改革开放伊始,家庭的磨难和少年坎坷的命运,在农村插队的经验或生产兵团的岁月,都成为创作的直接感受和情感积淀的来源,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破茧而出;在台湾,一些中青年导演互相支持,在题材上求新、求变,追求写实主义美学风格,采用静观和间离的镜头去表现生活,目的在于“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
于是,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新电影运动:许鞍华、徐克等“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陈凯歌、张艺谋等“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侯孝贤、杨德昌等“台湾新电影”导演,都在八十年代崛起。
1978—1982年间,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等一群香港本土生长、在国外受电影训练同时又在电视界有着多年实干经验的年轻导演充满锐气的作品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第五代是对中国1980年代崛起的一个导演群体的总称,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第五代导演的成员包括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张军钊、吴子牛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是指1982—1986年,一些中青年导演互相支持,拍摄了一批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当时台湾的主流电影不同的影片,形成了某种革新的气象,并一度在影评人和部分观众中受到肯定,推动了台湾电影在一定范围内逐渐与旧的制作理念、旧的生产模式、旧的题材与类型旧的电影语言等分道扬镳,从而加快了台湾电影的现代化进程的一次革新运动。
代表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看海的日子》、《小毕的故事》、《老莫的第二个春天》、《国四英雄传》等。
影评人列孚指出,八十年代两岸三地电影创作新意频出的主要原因是:“香港电影工业发达,使它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一批留学欧美的年轻人和不甘于现状的影圈“小字辈”闯进传统电影工业阵地,以最具视觉冲击的电影语言掀起一股‘新浪潮’,促使香港电影上升到一个新境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思想不再受政治禁固,而经济飞跃给精神产品工作者提供活跃的创作环境,从心态到物质转换所获得的心旷神怡前所未有;台湾在七十年代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却同时饱受政治外交的冲击,但族群的群体心智步向成熟,本土意识活跃,开始向原来的主流文化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电影创作出现新思潮,似属必然。
”“香
港电影新浪潮”、“中国大陆第五代”、“台湾新电影运动”这些在八十年代崛起新电影运动彼此之间也有着不同之处。
首先,时间不同。
“香港电影新浪潮”是1978—1982年间。
“中国大陆第五代”是八十年代崛起。
而“台湾新电影运动”相对来说时间更晚一些,1982—1986年间。
其次,导演背景不同。
“香港电影新浪潮”其中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的导演都是在本土成长的,他们的少年时代都是在香港度过,不像老一辈的导演如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是来自内地,由于新浪潮导演是属于本土成长的一代,所以他们的关怀是本土的、城市的,这不能说是革新,但却绝对是一种转变。
“中国大陆第五代”是文化大革命历史悲剧的直接产物,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走上影坛。
台湾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日本殖民者侵占,蒋介石统治集团在大陆失败后溃迁到台湾,又依靠美国、日本,使得台湾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极为复杂,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崇美崇日的思想,新电影剧作者成长的二三十年,正是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变化最巨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台湾电影人了解唤醒民族意识的重要性,于是“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
再次,国际影响力不同。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导演们在电影叙事结构和方式上突破传统的起承转合章法,注重叙事时空的设计,影像方面注重画面视觉表现力,文化内涵以本地港式包装为主,虽然使香港电影走向了一个春天,但是在国际影坛上却很少拿到大奖。
而“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们的作品自张艺谋的《红高粱》1988年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以来,已经得过了除奥斯卡外所有国际九大A级电影节的奖项。
1982年的8月20日一部台湾出土的电影《光阴的故事》公映了,这一天被称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起源日,从此以后,《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等电影作品不仅在台湾本土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引发了一阵观影的热潮,刺激了票房收入,更走向国际,成为各大电影节的“新宠”。
1983年,侯孝贤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在国际上广受好评,1989年他的《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奖,使台湾电影正式走向国际。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均为台湾电影人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获奖的同时也带动了影片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还受到了各国艺术电影市场的欢迎。
最后,结局不同。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导演们虽然将电影看做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商品,选材偏重人性处境或社会问题而具有个性化并非公式化的商业电影,但是不忘观众,一旦行不通立即回归主流,最终丰富了主流电影,帮助主流电影革新转型。
“中国大陆第五代”的导演们都是市场经济时代出来的人,不知道怎样的迎合观众,不会进入市场,甚至拒绝进入市
场,无市场意识,不知道如何遵循市场规律,最后导致影片不卖座,后来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开始转型拍商业大片,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但是也有特例,比如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开启了中国式大片的先河。
而“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导演们在追求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时候,没有对电影的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和观赏性予以充分的重视,越到后来越往精英文化的路子上走,从而与观众越来越远—这其实是违背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本性的。
一味地追求艺术性和思想性,却忽略了影片的观赏性。
广大观众最终对新电影失去兴趣,市场最终将新电影无情地淘汰出局,这一悲剧的根源恰恰在于新电影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电影观念。
虽然“香港电影新浪潮”、“中国大陆第五代”、“台湾新电影运动”它们的出路不同、结局不同,但都给华语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