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树立生本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如雷贯耳,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然而,一旦仔细追问——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吗?我的教学真的有效

吗?恐怕很多人会心虚。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穿“新衣”演“旧戏”的现象很普遍,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无效。在此状况下,我们教师亟需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亦或低效甚至无效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

趣。

由此可见,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需树立生本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教学的效益。下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上乐于参与,主动探索,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1.情境导入引趣

课堂伊始巧设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场,如同下棋高手第一招就为全局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情景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语言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必定能够吸引学生;也可以运用影、音等多媒体效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历史”的环境,让他们“走进”历史、“融入”历史,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新奇引人入胜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如果历史课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背景原因、内容经过、作用影响,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新的呈现方式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改变机械死板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它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为

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以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树立生本位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将传统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能动的、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将知识内化,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怎么发挥学生主体,构建有效课堂呢?

首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宏观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往往会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而陷于困境,因此教师就必须适时给予点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其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个人独立思考探索是开展同

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学生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新课改也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合作意识与能力也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课堂上教师既要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应给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以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更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探索,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3]胡捷利、杨扬,《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教育研究与实践》

[4]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