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护理体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46-01
哮喘是全球性疾病,全球约有1.6亿病人,我国患病率为1%-6%,其中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城市高于农村,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成人男女患病率相近,约40%的病人有家族史。
近年来我国哮喘发病率上升,尤其是哮喘急性发作增加,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主要症状是患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呼吸急促,呼气困难,哮鸣,咳嗽,痰多或干咳,两肺有哮鸣音,心率增快,严重时出现紫绀等,以呼气流量降低为主要特征,偶可危及生命,如争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迅速缓解症状。
有些青少年,可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近年我院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取得满意疗效。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是用氧气作为气源,把传统的雾化吸入与间歇给氧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是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现报告如下: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通过氧气加压,使气流从小孔喷入雾化器内时产生一负压空间,带动溶液从吸管中上行,溶液与气流混合,雾化成3—6微米的微粒,通过吸氧被动吸入,由于药物浓度大,用量少,雾化柔和,不会造成肺内液体潴留,而且雾气中含大量氧气,有助于改善患者缺氧情况,缓解酸中毒,有利于解痉,因此雾化过程舒适、安全。
可见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具有方法简单易行,用
药量少,起效快,效果肯定,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应作为治疗哮喘发作的首选辅助治疗方法。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目的
1. 治疗呼吸道感染:消炎、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化痰祛痰、减轻咳嗽。
2. 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
1 治疗与护理
1.1 一般临床资料我科共收治哮喘患者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6岁。
1.2 一般护理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消毒,病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要安静、舒适,使病人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1.3 氧气驱动雾化药液的配置生理盐水2毫升,万托林0.5毫升,异丙托溴铵溶液2毫升,普米克溶液2毫升(或盐酸氨溴索2毫升),加入雾化器中。
1.4 雾化前准备向患者解释雾化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掌握吸入的方法(保持深而慢的呼吸,吸气末尽量稍微做屏气,以增加药物雾滴重力沉降的机会,使药物微粒更易于经呼吸道进入微支气管及肺泡)并注意用氧安全(雾化器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1.5 体位雾化吸入最好选择坐位,此体位有利于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仰卧位由于潮气量降低,不利于吸气治疗。
因此在患者体力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采取坐位。
对呼吸无力者采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度,使膈肌下移,胸腔扩大,同时腹腔内脏
器对肺的压力减轻,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治疗效果。
1.6 氧气流量及调节先连接雾化器,然后调节氧流量,流量以6—8升每分钟为宜,流量过小,则雾量小,影响药物的吸入及弥散,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患者咽部不适,当氧流量超过8升每分钟易发生与雾化器连接口爆脱,导致患者惊慌及对氧气雾化吸入产生恐慌。
一般雾化器可分为两种:面罩式和口含式,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选择。
1.7 操作中,避开烟火及易燃物,注意安全用氧。
1.8 雾化吸入的时间由药物的量及氧浓度的大小决定,直至药液吸完,一般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1.9 吸入后护理帮助患者擦净口鼻处的水雾,协助漱口5次,洁面,以去除口中异味,轻叩患者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通过外力使粘附在气管和支气管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
2 疗效测定
显效:用药2天后,哮喘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有效:用药3天后,喘憋明显减轻,精神状况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
无效:用药3天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改善轻微。
3 结果
在46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为肺癌晚期患者)。
4 讨论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是以水为介质,通过机电耦合作用,使药液产生细小雾粒,由于雾中水含量超过药物含量,雾化量大,治疗时间长,对患者还可能因为雾化湿度大,造成短时间缺氧,对于一些病重者,由于气管呈高度痉挛状态,气雾难以进入较细的支气管,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由于气雾刺激气道和液体潴留,加重缺氧而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薛梅珍;孙玉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2004(06)
[2] 期刊论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的临床观察 -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1, 24(4)
[3] 内科护理学主编尤黎明吴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