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氧气雾化吸入法PPT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法PPT课件

谢谢大家
5、实施
5、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雾化器。
垂直握持雾化器 口含嘴放入舌根部 紧闭双唇作深慢呼 吸 口吸鼻呼
5、实施
• 7、治疗毕,先取下雾化器,再关管道氧。 • 8、协助病人漱口,擦干面部,取舒适体位。 • 9、整理用物。
6、观察记录
要点说明
必要时对比患者呼 吸、排痰和听诊肺部 来判断雾化效果
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
五官科
氧气雾化吸入的定义
•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而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 达到治疗的目的。其特点是可以调节 雾量大小均匀,药液随着深慢的吸气 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 炎、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变通 气功能等目的。
氧气雾化吸入的优点
• 所需药物剂量少; • 不良反应小; • 局部药物浓度高,药效快。
5、实施
1、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气 及通畅,并倒去湿化瓶内 的水;检查氧气雾化吸入 器,按医嘱要求正确配制 雾化吸入药液,注入雾化 器的药杯中。
5、实施
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姓名后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 方法及雾化吸入时间等相关内容,以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以坐位、半卧位为宜),颌下放 治疗巾。 4、连接管道氧与雾化器,打开氧气,氧流量为6-8L/min, (儿童3-5L/min,)使药液呈雾状喷出。
3、告知
告知内容
原因 操作方法 药物作用 可能出现的不适 配合方法
要点说明
重视告知
做好家属的教育
4、准备
4、准备
• 护士: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剪指甲)。 • 物品:氧气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药液(根据医嘱 配制)。 • 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雾化吸入前1小 时避免扫地、铺床等可能引起灰尘的操作。安全, 无火源。 • 病人: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患者呼吸道通畅, 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无感染、溃疡,能够配合。

氧气雾化吸入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
呃逆(常见) 痉挛性呛咳 口腔不良反应 吸入损伤后感染 声带喉头水肿
谢谢大家!
汇报人 孙丽
CONTENTS


01 作用原理 02 适应症及禁忌症 03 常用药物 04 注意事项 05 不良应用
氧气雾化吸入作用原理
作用途径 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经雾化装置使药液 形成雾状, 再由呼吸道吸入。
治疗效果 达到湿化呼吸道、解痉平喘、消炎祛 痰等治疗效果。
氧气雾化吸入适应症
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的感染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
**医院
氧气雾化吸入的优势
多 呼吸道药品成分
雾化吸入后,药物的有效成分 在呼吸道局部沉积的多,而外 周血液的浓度低;
好 痛苦小,效果
同肌注和静脉注射比,痛苦小, 同时减少了全身使用激素的副 作用,效果好;
多快 好

起效 快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
省 医疗费用
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
一、 支气管扩张剂
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 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首选药物, 对于 炎症无作用, 不易长期单独使用。
二、 糖皮质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
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 与 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 治疗效 果更佳
三、粘液溶解剂
盐酸氨溴酸
粘液溶解剂
➢ 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 使 痰液易于咳出。
婴幼儿可抱起,用面罩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嘴吸气,在 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注意控制氧流量
控制氧流量:6-8升/分、不要擅自调节氧流量,禁止在有氧设备 附近吸烟或出现明火。

氧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Part
04
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实践中的 应用案例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与分析
病例一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使用氧气雾化 吸入治疗,有效缓解症状 ,改善肺功能。
病例二
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 作,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 疗,迅速缓解喘息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三
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有效减轻咳嗽、咳痰等 症状,缩短病程。
挑战应对策略
加强科研力度,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 果。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我国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事业的发展。
Part
05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培训与考核 标准制定
培训内容与方法选择依据说明
培训目标
培训方法
提高护士对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掌握 程度,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治 疗。
结束雾化吸入
患者呼气时,停止按下按钮,结 束雾化吸入。
开始雾化吸入
患者深吸气,同时按下雾化吸入 器上的按钮,开始雾化吸入。
开启氧气
打开氧气源,调整流量至适宜的 雾化吸入速度。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遵守医嘱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正确使 用氧气雾化吸入器。
安全防范措施
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时,应注 意防火、防油、防震等安全措施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连接管路
连接氧气源、雾化吸入器 和面罩等部件,确保设备 正常工作。
面罩
用于将药物雾化和氧气混 合后,通过患者呼吸进入 呼吸道。
操作方法与步骤
准备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管路, 确保无漏气现象。
加药
将所需药物加入雾化吸入器中, 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医学课件)氧气雾化吸入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氧气雾化吸入PPT幻灯片

4
C
氧气雾化优点
氧气雾化 优点:
治疗成本低 雾量大小可自行调节 用药量小,全身副作用轻微 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可随身携带
氧气雾化面罩为一次性用品,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产生的雾化液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小,同时也不易使气道内痰吸湿膨 胀
雾化吸入同时还可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不足和缺氧症状 由于有气体吹入,还可以帮助解决因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肺不张
6
C
我科现有的雾化器
7
C
我科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及作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
抗炎、减轻黏膜水肿
异丙托溴铵溶液
解除支气管痉挛
盐酸氨溴索(沐舒坦)
湿化痰液、帮助祛痰
庆大霉素
抗感染
A-糜蛋白酶
湿化痰液、帮助祛痰
0.5%沙丁胺醇溶液
平喘、解痉
地塞米松
抗炎、减轻黏膜水肿
8
C
雾化吸入的方法
体位选择 进行雾化吸入时尽可能选择坐位,该体位使膈肌下移,并可以借助
13
C
改进措施
3.雾化管道连接不牢固,氧流量过大,雾化过程 中管道脱落
改进措施:
氧气管道妥善牢固连接,在雾化过程中,雾化管道因高速氧气气流 产生的压力而导致脱落,产生安全隐患,先调节氧流量成人6-8L/分 ,小儿3-5L/分,再连接雾化管道和雾化面罩,此时的流量表上的浮 标自动下降1-2/分。
重力作用使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肺泡,鼓励患者深呼吸,深呼吸 能将雾滴深入到细支气管,甚至到肺泡,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吸 入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沉降,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 下,尽量采取坐位。 对于意识模糊,呼吸无力的患者应采取床头抬高30°的侧卧位,可 使膈肌下降,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 细支气管沉降

氧气雾化疗法PPT课件

氧气雾化疗法PPT课件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供养装置 注意用氧安全,室内 应避免火源,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 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 2.观察及协助排痰 注意观察痰液排出情况, 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吸痰等方法 协助排痰。 3.结束雾化时,应取下湿化瓶。防止湿化瓶 老化,注意使用安全。
谢谢
氧气雾化疗法
感染科
定义
氧气雾化吸入法 是借助高速氧气气流, 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 入呼 吸道的方法
目的


1.湿化气道 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 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 规治疗手段。 2.控制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 粘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 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 患者。
1.观察患者吸入药液后 的反应及效果。 2.吸入药液时间10~ 15min。
X床XX,吸入 药液有什 么不适吗?

整理用物



1.治疗毕,取下口含嘴或面罩。 2.关氧气流量开关,再取下雾化器。 3.擦去患者面部雾珠,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整理用物
整理记录

洗手,查对床头牌,并在医嘱本上签名, 记录执行时间。
操作准备

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备好雾化装置,检查其性能。 3.按医嘱配制药液。
解释评估 Fra bibliotek1.查对床号、姓名。 2.解释并告知治疗目的 和配合要求。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 位,把毛巾铺于患者 颌下。

X床XX,您好,由于病 情需要遵医嘱现在给 您行雾化吸入疗法, 这样的体位舒适吗 (询问患者过敏史、 用药史,了解患者呼 吸状况)?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糖皮质激素
• 布地奈德 • 吸入混悬剂,2ml 1mg • 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
全 的 特 点 , 与 β2 受 体 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 治疗效果更佳
盐酸氨溴酸
• 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 与黏液的分泌,使痰液 易于咳出 • 剂量:2ml 15mg 或 4ml 30mg
庆大霉素
•具有水溶液稳定, 黏度低,局部刺激 小,在临床上被广 泛应用 • 剂量:2ml 8万U
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LOREM IPSUM DOLOR
学习内容
1
氧气雾化吸入定义
2
氧气雾化吸入作用原理
3
雾化吸入目的
4
常用药物
5
氧气雾化吸入的适应症
6
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氧气雾化吸入的定义:
•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 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 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 水肿。解痉。稀化痰液,帮助 祛痰。
观察:
•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 出 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 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 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 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 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 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 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体位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 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
氧气雾化吸入作用原 理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 液形成雾状悬液,再随呼吸吸入呼吸道,达 到治疗的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 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 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 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 状喷出,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 的作用。

氧气雾化吸入ppt免费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ppt免费课件

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根据患者情 况适当调整。
05
06
治疗结束后,关闭氧气,分离雾化吸入器 与氧气管道,清洁口含器和雾化吸入器。
治疗效果与评估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地将 药物送到达呼吸道,直接作用于
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改进呼吸道痉挛、减少痰液 分泌等作用,缓解患者症状,改
进呼吸功能。
治疗进程中需密切视察患者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患者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因痰液堵塞
导致呼吸困难。
视察症状变化
密切视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咳嗽 、咳痰、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特殊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患者治疗信 心。
氧气雾化吸入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研究发现,氧气雾化吸入可以与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 果。
未来展望
1 2 3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氧气雾化吸入技术有 望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安全化的治疗。
扩大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应用范围 有望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
氧气雾化吸入ppt免费课件
汇报人: 202X-12-31
目 录
• 氧气雾化吸入简介 • 氧气雾化吸入装备 •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 氧气雾化吸入的科研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氧气雾化吸入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高速氧气流 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雾滴,通过呼吸道 吸入以到达治疗目的的方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ppt学习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法ppt学习课件
者安全。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感染
由于设备污染或操作不当 导致,表现为发热、咳嗽 等症状。
气道痉挛
吸入过程中氧气流量过大 或药物刺激引起,表现为 喘息、呼吸困难等。
药物过敏
对雾化药物成分过敏,表 现为皮疹、瘙痒等。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设备清洁
定期清洗消毒雾化器、面 罩等,避免污染。
控制氧气流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度调 整氧气流量,避免过大刺 激。
了解药物过敏史
在使用新药物前,了解患 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 过敏药物。
处理方法指导
感染处理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抗感染 治疗,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气道痉挛处理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支气管 扩张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保持患
者呼吸道通畅。
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 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药物
剂量。
一般采用每日总量分次吸入的方 式,每次吸入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药物在呼吸道内沉积过多。
对于儿童患者,应根据年龄和体 重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 况和治疗需求,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过程和效果。
03
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
常用药物介绍
01
02
03
04
支气管舒张剂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用 于缓解支气管哮喘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 ,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呼吸
道炎症。
黏液溶解剂
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

氧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氧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操作结束后,再次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05
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评对照雾化吸入前后的症状变化, 评估氧气雾化吸入对呼吸道疾病的改 进程度。
视察雾化吸入进程中及后的心率、血 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安全性及效 果。
呼吸功能指标
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肺活量 等指标,客观评估氧气雾化吸入对呼 吸功能的影响。
氧气雾化吸入ppt课件
汇报人:
202X-12-31
目录
• 氧气雾化吸入简介 • 氧气雾化吸入装备 • 氧气雾化吸入药物 • 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流程 • 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评估 • 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与安全
01
氧气雾化吸入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氧气将 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 将药物送入呼吸道的给药方式。
效果影响因素
药物种类与剂量
不同药物对雾化吸入效果有不同 影响,需根据疾病种类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患者配合度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等对雾化吸入效果产生影响,需加 强患者教育提高配合度。
操作技能
正确的操作方法、雾滴大小及氧气 流量等因素影响雾化吸入效果,需 规范操作流程。
效果改进措施
03
氧气雾化吸入药物
常用药物种类
支气管扩大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改进通 气,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作用,用于减轻气道 炎症,如布地奈德、地塞米松 等。
黏液溶解剂
下落痰液黏稠度,便于咳出, 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如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等。
药物选择与使用
正确操作装备
遵循装备的操作说明,确保正确使用,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效果不佳或安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驱动雾化
THANK YOU!
氧气驱动雾化
• 5 、声带喉头水肿 吸入药液颗粒撞击声 带,沉积于声带引起机械刺激所致.患者声音 嘶哑,突然憋气,呼吸困难,窒息感.
氧气驱动雾化
做氧气雾化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 1.雾化器应垂直拿。婴幼儿可抱起,用面罩 罩住口鼻;成年患者应坐起用口含吸嘴, 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气雾充分到 达支气管和肺内。
• 2.氧流量调至6-8升/分,请不要擅自调节 氧流量,禁止在有氧设备附近吸烟或燃明 火。
氧气驱动雾化
操作目的
•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炎、镇咳、祛痰 • 2、改善通气功能:接触支气管痉挛、使呼
吸道通畅。 • 3、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呼吸道烧伤及
胸部手术前后。 • 4、湿化呼吸道,配合人工呼吸器,使呼吸
道湿化, • 5、治疗肿癌:吸入抗肿癌药。 • 6、呼吸道用药:吸入局麻药。
氧气驱动雾化
氧气驱动雾化
主讲:
氧气驱动雾化
装置原理
•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 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支气管扩张剂、激素、 抗过敏药和抗生素等药物),帮助患者解除支气 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
• 驱动气流量一般为6—8L/min,置于贮液罐内的药 液为4ml-6ml,对与雾化粘性高的溶液,可加大驱 动气流,但最高气流不超过12L/min。
适应症
本疗法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哮喘、 气管内膜结核、肺囊肿、肺癌等疾病。
氧气驱动雾化
使用方法
• ①将待吸入的药物放入贮液罐; • ②将贮液罐中的药物稀释至4ml-6ml; • ③调节气体的流量(常用6—8L/ min); • ④将喷嘴和面罩与患者相连; • ⑤嘱患者缓慢呼吸(正常潮气量),间隔
氧气驱动雾化
• 3. 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 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 4. 年龄较小患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哭吵。
• 5.每次雾化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 干净口鼻部留下的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 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
• 6. 每次雾化完后要帮患者喂水喝或漱口, 防止口腔黏膜二重感染。
氧气驱动雾化
• 2 、口腔局部不良反应 表现为口干,恶心, 口苦,原因是:不注意口腔清洁,吸入浓度过大, 刺激性强的药液所致
• 3 、吸入损伤后咽喉部出现感染 吸入药液 浓度较高使咽喉部受到刺激,加上反复咳嗽 用力,导致咽喉部黏膜损伤,抵抗力下降发生 感染.
氧气驱动雾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 、呃逆 是由膈肌痉挛引起,是一种神经 反射动作,可能是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的大 量气雾颗粒通过食管时刺激膈肌引起的,也 可能是气雾颗粒刺激迷走神经,膈神经反射 性地或直接诱发膈肌收缩所致.
定时作深吸气到肺总量时可屏气4s-10s • ⑥持续雾化时间约15min; • ⑦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氧气驱动雾化
不良反应
• 1 、痉挛性呛咳 表现为吸入后呛咳较重, 气喘,呼吸困难比吸入前明显,听诊肺部哮鸣 音加重. 原因是:开始吸入时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雾 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 患者本身气道反应性高,吸入方法不当后症 状加重; 部分药液颗粒过猛过快吸入呛入细支气管 或肺泡出现呛咳或支气管痉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