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展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 :“挟高士之才, 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 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 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 为事,气猛志锐。”
名教
1865~1898
梁启超(1873-1929)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 民主.民主斯固然 已。君主者何?私 而已矣。民主者何? 公而已矣。
言论界的轿子
自由者,权利之 表怔也。凡人之 所以为人者有二 大要件:一曰生 命,二曰权利。
▪ 《自由中国》遭查禁之后,殷海光被软禁了 11年,终于“油尽灯枯”。殷夫人记载,他 死前瘦如皮包骨,体重不足70斤。帮他洗澡, 看着他就想痛哭一场:“像这样的身体,别 人早就倒了,你怎么还能站起来走到浴室淋 浴?”
▪ 他果然死不瞑目。1969年9月16日下午5时 45分,年仅50岁的殷海光停止了呼吸。妻子 多次尝试,依旧不能将他的眼皮阖上。
▪ 他有妻有妾,除了两个女儿外,未生一子,求子 心切的吴虞不仅求巫问卜,留须求子,还在五十 九岁时纳了一个十六岁的小妾 。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 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治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 六艺之科,空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 真正爱惜此生的人,何不尽他的能力之所及,做 些对他同时的人有益的事?何不留点可能的好影 响给后来的人?
第一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
▪ 世界观是一个民族或群体所定的文化公设 ▪ 中国文化发展出一个观念,就是自视为一
个自足的系统(a self-sufficient system)。 ▪ 上国:外交和通商的不兴 ▪ 鸦片战争以前,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 上海三联书店,2009
殷海光(1919-1969)
▪ 殷海光(1919-1969) 原 名殷福生,湖北黄冈团风县 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 哲学家。曾从师于著名逻 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 生。西南联大毕业后,进 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并 曾在金陵大学(原中央大学) 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 加入青年军。1949年到台 湾,同年8月,进入台湾大 学哲学系任教。
四、代间紧张与冲突
▪ 李敖:老年人和棒子 ▪ 莫须有的棒子 ▪ 落伍的棒子 ▪ 不放手的棒子
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
▪ 严复:学贯中西之第一人 ▪ 全盘西化--折中--复古
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
▪ 恭亲王奕䜣 ----大学士倭仁 ▪ 保守主义者的特征:国粹派、义理派 ▪ 基本观念:以夏变夷、中国固有政教制度
国使节来访-----三跪九叩 ▪ 1793,英使Macartney拒绝对乾隆跪拜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的几个要点
▪ 自我中心:历史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 逐渐形成天下定于一尊的世界观念;地缘 的孤立和地理知识的贫乏
▪ 以不平等看待外国:东夷、西戎、南蛮、 北狄
Arthur F.Wright的概括
▪ 1、中国广土众民并且是位居平地中央的国家, 上覆苍穹。
非外国所能及、祖制不可违
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
▪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 严复:须知言论自由,
知识平实地说实话求 真理。一不为古人所 欺,二不为权势所屈 而已。使真理事实, 虽出之仇敌,不可废 也;使谬理事诬,虽 以君父,不可从也。 此之谓自由。
(1854—1921)
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至少164种定义 ▪ 1、好的和坏的; ▪ 2、文化包括层进中的各层; ▪ 3、不限于文明人; ▪ 4、变动 ▪ 5、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 ▪ 6、文化与价值都是相对的,虽然也有普同的部

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
▪ 一、文化的变迁 ▪ 文化紧张culture tension ▪ 文化的自圆 culture self-justification ▪ 文化的重行自我肯定 culture self-
联体社会 普遍主义的 感情中立的 功能专化的 理智主义的 契约中心的
世俗化的 不固执成见的
有所为而为的
三、社会的层级
皇族皇帝
政司统辖
儒士官吏制度与 组织
士绅、地主(靠地租、 赋税、遗产支持)
农民(自耕农、佃农、 劳工)
武或军阀
无赖分子的集合(失业者、土 匪、逃亡者、流寇)
武装群体
四 我族中心主义
▪ 1966年12月1日,殷海光在给学生林毓生 的信中不无悲伤地写道:“……五四以来 的自由知识分子,自胡适以降,像风卷残 云似的,消失在天边。我从来没有看见中 国的知识分子像这样苍白失血,目无神 光……在这样的氛围里,怀抱自己的想法 的人之陷于孤独,毋宁是时代的写照。生 存在这样的社群里,如果一个人尚有大脑, 便是他不幸之源啊!”
▪ 一九二一年五月,曹诚英写信给胡适,请他为《安徽 旅杭学会报》写一篇序言,胡适认为安徽和浙江的学 术史都很有研究价值,故欣然允诺。 一九二三年六月八日至十月五日,胡适在杭州度过了 他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神仙生活”。他第二次经上 海到杭州西湖南山的烟霞洞疗养。在这一段时间内, 徐志摩、高梦旦、陶行知、任叔永、陈衡哲、朱经农、 汪精卫、马君武等友人都曾探访过胡适,但长期陪伴 在他身边的却是曹诚英。表面上是曹诚英帮胡适照料 日常生活,胡适帮曹诚英补习功课,实际上发生了恋 爱关系。胡适的小脚太太江冬秀当时并没发觉。她给 胡适的信中还说:“珮声照应你们,我很放心。不过, 她的身体不很好,常到炉子上去做菜,天气太热了, 怕她身子受不了。我听了很不安。我望你们另外请一 厨子罢。”不过,从这一时期胡适的创作和日记中, 可以隐约窥见他跟曹诚英交往的蛛丝马迹,比如,一 起“下棋”“喝茶”“观潮”“看桂花”“游花 坞”“游李庄”等。
▪ 物理的限制:请坐 不说“请上吊” ▪ 工具 ▪ 文字等
十二、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
文化层面 生物文化层面 生物层面 物理生物层面 物理层面
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
▪ 一、家
二、中国社会的基型
通体社会
特殊主义的 感情用事的 功能普化的 传统主义的 家族主义的
神圣化的 固执成见的
无所为而为的
▪ 主要著作有《逻辑学讲话》、《中国文化之展望》、 《生命的意义》、《思想与方法》、《自由的伦理基 础》等。
▪ 1949年3月,殷海光随《中央日报》到台湾,仍任该 报主笔,代总主笔,同时兼任《民族报》总主笔。同 年5月12日,殷海光又因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社论 《设防的基础在人心》,说跟随蒋介石逃台的军政人 员为“政治垃圾”,又一次触怒了蒋介石,受到国民 党的围攻、批判,并被迫离开《中央日报》,去台湾 大学哲学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脱离国民党阵营,并 转变成自由主义者。 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等人在台北创办 影响巨大的综合性半月刊《自由中国》,任编委兼主 笔。
▪ 2、中国不独在地理上位于地球中央,而且在文 化上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字、道德、礼仪、制度, 无一不优于四夷。
▪ 3、中国是政治的中心。万方来朝,四夷宾服。 ▪ 4、中国物产丰饶,经济自足,无待外求,所以
也就少与人通商。 ▪ 5、好古,并且圣化自己。
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
▪ A.L.KRoeber, 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思想自由,为凡 百自由之母。
自由之德
蒙昧主义obscurantism
神谕哲学oracular philosophy
吴虞(1874-1939)又有(1871-1949)一说
▪ 启蒙思想家、学者。早年留学日本,归国 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在《新青年》 上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被胡适称 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中国思 想界的清道夫”。
吴虞
▪ 吴虞在北京的生活极为优裕,月薪200大洋且广 有田产,但他拒绝出钱供女儿读书,以至于女儿 要革他的命。吴虞自己则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他跟年轻人一起多次逛妓院,恬不知耻到一边给 亲友写信调查他妻子是否“出门应酬”,一边服 壮阳药逛妓院。
▪ “据云,胡适之在济南,曾叫姑娘条子。颜任光 逛窑子与学生冲突。中大教员余同甲亦然……”
作与或论争 ▪ 受挫折的群体情绪;传统跟随;心理方面
的违拗作用
三个条件主导了运思和为学
▪ 现代逻辑的工作者所说的逻辑; ▪ 自休谟以降的经验论者所说的经验以及美
国实用主义者所说的实用之结合; ▪ 必要时,价值观念,尤其是道德价值观念
生命感悟
▪ 一个人的生命能量是多么渺小和短暂。每一个人 有而且只有一个一生。这个一生极容易像朝露般 地消失在广漠的时空里。可是,这并不构成生命 的“无常”之感。只要我们仅仅把握着现金的实 存,努力充分展示自我,我们便在“有常”之中, 便有人生的真实感。
▪ B 艺术特征:悦目 ▪ C 认知特征:经验科学 ▪ D 器用特征:工具
五、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
▪ 发乎情,止乎礼 ▪ 圣人,还是禽兽? ▪ 逾东家之墙而搂其处子。搂之则得妻,不
搂则不得妻。然则搂之乎?
六、文化对文化的倚赖
机器促进了人的发展?还是扼杀了人的发展?
七、历史与文化
▪ 人类可能有无历史的文化,但不可能有无 文化的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的展望》
▪ 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 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
▪ 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序言
▪ 展开的程序是一个准系统的模态(systemlike)
▪ 之所以注意并思想以及研究中国近百余年 来的这个重大问题,是下列条件造成:
▪ 第一,不前不后,可巧生长在这个时代; ▪ 第二,近若干年来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著
C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学生运动
新思潮介绍
文学革命(白话 文运动)
工人及商人运动
其他内发的 和外来的种 种因素
科玄论战等
以后接着发生的种种改 革及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
▪ 新文学:不用文言文、抵制泛道德主义 ▪ 新思想 ▪ 社会改革 ▪ 政治运动
五四运动的批评
▪ 学术水平低:新闻式 ▪ 没有一个巩固而又结实的思想核心 ▪ 人才匮乏:缺乏旗手
韩愈: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胡适
胡适的爱情挣扎
▪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始作俑者。 ▪ 《秘魔崖月夜》:
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 独自踏月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 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 心头的人影。
▪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 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
▪ 良性的 ▪ 恶性的
五、离隔和心性凝滞
▪ 自然形成的离隔 ▪ 人理形成的离隔
六、合模要求
七、长老至上
▪ 父亲意象
八、地位与声威要求
▪ 面子 ▪ 权力 ▪ 权威 ▪ 声威
九、两性分别森严
▪ 母鸡司晨
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
▪ 一、家庭的瘦化 ▪ 二、孔制崩溃 ▪ 三、本土运动:A三元里事件 B义和团运动
▪ 第二,新来的文化事物如果不扰乱原有的 社会组织,或者与现存的风俗综摄起来, 那么比较容易被接受
C文化与性格
▪ 新民还是旧臣?
二、本土运动
▪ 存续式本土运动 ▪ 同化式的本土运动
三、文化的罗聚形态
人 人的情境
自我
人 超自然
人 自然环境
四、文化的特征
▪ A 规范特征:常常通过社会控制、传统力 量、奖励、惩罚、批评等展示出来
曹诚英(一九O二—一九七三)
▪ 安徽绩溪旺川人,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跟江冬 秀成婚时,曹诚英是四位伴娘中最出众的一位。胡 适称她为表妹,她叫胡适作“穈哥”(胡适小名嗣 穈)。
▪ 她在娘胎中就由家庭包办跟邻村一个大户之子胡冠 英订婚,十七岁完婚,婚后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师范 学校,预科一年,本科四年,教师中有朱自清、叶 圣陶等著名新文学家。由于曹诚英结婚三年仍无身 孕,胡冠英在母亲的安排下另娶了一个小妾(名助 云)。曹诚英作为一名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女性, 一怒之下断然解除了婚约。虽然“湖畔诗社”的诗 人汪静之曾经苦苦追求她,但为她坚拒,致使诗人 只好把这份情思“压在磐石下面”。
reassertion
A濡化
▪ 通体社会(gemeinschaft society):向后 看齐
▪ 联组社会(gesellshcaft society):我族中心 主义淡薄
濡化前 濡化中
A1 B1
A2B2
濡化后
A3=B3
B 文化价值的移接
▪ 第一,科学成果之采用时不致冒重大风险 者,比较易于接受;
八、文化的繁缛化
▪ 繁缛化是文化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之一。
▪ 为艺术而艺术?为学 术而学术?
九、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
▪ 人是根深蒂固的规律制造者 ▪ 理想文化 实际文化
十、文化与价值
▪ 美国人疯狂竞争追逐经济价值 ▪ 印度人跳进恒河追求解脱现世苦厄的永恒
价值
▪贤 ▪寇
十一、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
▪ 招牌换了,社会文化还是依然故我。
▪ 吴虞从日本学成归国,回到成都,不时 “鼓吹”非儒学说,被斥为士林败 类”“名教罪人”
▪ 父子二人以打官司来争夺家产,当吴虞胜 诉后,他在日记中说:“大吉大利,老魔 迁出,月给二十元。”
▪ 吴虞父女的矛盾 :“当自觉悟,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不仅曹孟德为然,恐世上骨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