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 现状 趋势 讲解本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并逐渐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多元化审计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大多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的。
但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审计工作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不仅仅关注财务和管理层面,还关注战略、风险、合规等多方面。
例如,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展开战略审计,评估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否与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相符合。
同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开展风险审计,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提供应对方案。
这些多元化审计的开展将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态和状况,为企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数字化审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给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审计正在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趋势。
数字化审计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快速、准确地查找和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和机会,提供丰富的业务洞察和建议。
同时,数字化审计也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降低人为输入和误报等因素带来的错误影响。
数字化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流程的透明度和效能,而且可以协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应对竞争、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三、国际化审计伴随着企业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国际化的审计趋势不仅涉及到审计方法和技术的改进,而且涉及到审计人员的培养和国际合作。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内部审计标准和体系,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和体系。
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审计机构、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的审计标准和行业准则的制定和实施。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一、引言自从1983 年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已经走过了30 年的发展历程。
30 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30 年来,在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内部审计作用和成果日益彰显,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审计30 年来的发展,做一个综合回顾和评价。
尽管不同学者已围绕着不同时期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或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但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 从内部审计建立到现在这一更长的时间跨度,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内部审计30 年发展作出了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阶段,本文梳理过去30 年内部审计发展所获得的启示,并对我国未来内部审计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不是提供文献评述,而是在这一框架中说明内部审计实务与理论的发展脉络。
二、近30 年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目标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
为此,我们将内部审计30 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阶段考察环境因素变化与内部审计发展。
( 一) 内部审计建立起步阶段( 1983 ~ 1992 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号角。
为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加强财政经济监督的需要,1982 年修订的宪法确立了在我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
在面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的国有资产,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所有国家审计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都实施审计。
因此,1983 年9 月国家审计署成立前夕,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国内得到了
非常重视,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它以其健全的体系,严格的标准,客观的
评估,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消除风险,促进发展,并反映出企业财务
状况,提高企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我国内部审计的开展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开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内部
审计只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主要借助外部会计师的协助完成
内部审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内部审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不仅要求其外部会计师对其财务情况实
施审计,而且借助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实现内部治理。
2.内部审计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行业发展较快,但它仍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政策上的限
制和内部审计活动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行业仍然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监管,专业技术水平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内部治理机制很少受到重视,企
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结果导致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低下。
二、治理对策
1.加强政策监管
首先。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讲解本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
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
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
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
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制度的建设开始发展和完善,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绝大多数企业家都已经认识到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
所以本文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入手,探讨内部审计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在未来进行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对策;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工作的不断展开,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各个单位的经济发展工作中,成为追求合理化效益最为重要的手段。
很显然内部审计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呈现极为迅猛的发展状态,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因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程度没有认识到位,所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困难,也很难发挥其实际功能效用,所以现阶段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任何行业都要认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我们知道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具有协调性、独立性以及及时性等自身特点,在这些年中的工作开展也收到了明显的优势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内部审计带有行政性色彩,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检查企业经营效果好坏的行政性手段,甚至是一个标准,所以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还是将其停留在最初发展的位置上。
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干扰,独立性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特点,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地位上的矛盾问题,很多人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同等看待,忽视了其工作的自身特点,所以为了和其它部门相互协调以及上级部门的强制逼迫,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法收到正常效果。
最后,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是监督企业又服务于企业,所以为了达到工作的一致性常常会陷自己于不利的位置上,监督的双重性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展开。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0 引言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内部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巨变。
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阻碍了其监督和控制成效,导致内部审计制度的发育不够健全。
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是当前企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1.1 内部审计环境有待改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久远,而且过去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上到企业所有者、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大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性质和作用了解不深,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存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在找茬,会影响工作氛围的融洽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限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认识和沟通上的障碍,使内部审计工作环境不够宽松和谐。
1.2 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不够重视目前存在不少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受到长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管理者思维欠缺前瞻性,运营管理企业时未充分考虑到制约机制中,狭隘地认为审计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没有重要作用。
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就不会得到重视,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合并到其他部门,或直接取消。
内部审计部门由于未被足够的重视,便无法全面展开职责范围内的审计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做出成绩,这样就更加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其工作开展就更加艰难,如此便步入了恶性循环。
1.3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审机构的地位不合理,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内部审计所处的领导层次越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不利于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发挥作用。
在我国,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很少,主要是一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企业,其他大多是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较小的企业里,甚至有财务经理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
浅议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议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历经20年探索实践的内部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课题。
本文对我国实施内部审计的社会现状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搞好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健词:内部审计问题思考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根据审计业务需要,分别设立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都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近年来,内审机构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
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作用日益明显,除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外,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据统计,全国现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每年完成内审项目50万个左右,每年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提高效益所创价值近1000亿元。
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实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内审工作,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1、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层次偏低。
由于内部审计散建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因而不能纳人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程序。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定义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最新《规范》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与著名审计学家L.B 索耶在《内部审计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的“内部审计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对各个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与程序是否贯彻实施,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经济有效,以及组织的目标是否实现”相比,新的定义删除了“组织内部”和“独立评价活动”两部分,表现了内部审计应用的外延和重要性的凸显。
二、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的运用则更晚,以至于我国各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都较薄弱。
部分企业将内部控制简单理解为内部牵制,只是要简单地增设几个职能部门,却迟迟未能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还有部分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但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报告,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获取较之财务审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具备复杂环境的透视能力,然而,我国注册会计师缺乏针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查的经验,也没有国际上的执业经验可供借鉴,致使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审计能力。
审计能力不足必然制约审计质量。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有效地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成本,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降低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企业拥有较大自主权后,迫切需要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因此产生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需要。
我国审计署于1983年经批准正式成立,从此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开始起步。
审计署根据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和对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研究,在宪法并未对内部审计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向国务院提出了在全国各地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
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中国内部审计的效能和推动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包括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审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文章将深入剖析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独立性不足、审计范围有限、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等,以期为中国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内部审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内部审计行业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中国企业的运营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推动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许多企业开始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内部审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部审计还涉及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性审查等多个方面,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效率。
内部审计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发现和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
熟悉会计 、 经济管理 、 经济法规 、 计算机等相关知
识 ,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 、审计协调能
力、 审计表达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 ,
以适 应工作 需要 。 ( 文章 来源 : 中审 网 )
圈 囵
伍业审 与 计 会
工 作 究 研
业 内部 审计 是 应 企业 完 善 自我 管理 的需要 ,而 设 立 的 内部 自律 性 组织 ,其部 门性质 总 体 上讲 属 于 该 集 团公 司 为对 象 开展 财 务 收支 等 审计 ,其原 因 是 由管 理体 制 和现实 因素 决定 的 。一方 面 , 业 的 企 决 策 权 在 管 理层 , 业 的财 务 、 划 、 资 等部 门 企 计 投
技术 资格 和业务 能力 的人 员充 实 内审 队伍 ;
提高领导者对 内部审计工作 的认识是加强企
业 内部 审计工 作 的重要 保 证 。领导 干部 的思 想 要 实现由“ 我审” “ 要 到 我要 审 ” 转变 , 现 由被 动 的 实 地接 受 审计人 员 的审计 到 主动 请 审计人 员 审计 的
其次, 加强对 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 , 使他们能
熟 练掌 握 审计 的基 本知识 、 本 技能 和基 本 方法 , 基
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提高内部审计 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内部审计机构 的人 员配备实行专职化 。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在实 行 严 格 准入 制 度 的 同时也 要 保 持 其稳 定性 , 要使 内部 审计 机构 成 为企业 管 理机 构 中必 不 可少
企业的内部监督 。但就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
发展需要来讲 , 内部审计也应该是适应时事变化 、
形势发展而不断发展 的,其职能已超越了设立初 期 的监 督 。 因此我 们 必须 用 发展 的眼 光看 待 企 业
谈谈内部审计发展现况及趋势
谈谈内部审计发展现况及趋势这是一篇内部审计发展现况及趋势,内部审计将信息化审计模块的发展可分为扩大信息化审计范围、建立信息化审计标准及信息化审计框架,搭建基于风险导向的信息化审计程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一)审计办公自动化审计办公自动化可分为审计作业系统与审计信息系统两类。
审计作业系统,是指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终结全过程进行操作与管理的系统,其内容包括审计立项、计划编制、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实质性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后报表调整和审计报告出具等一系列审计步骤的处理过程,其特征是以具体审计项目为中心,以基本审计准则为依据,以处理各种审计底稿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此作业系统适用于公交集团各级内部审计部门;而审计信息系统是将审计作业系统提供的数据与审计信息系统连接,进行数据共享而设置的审计内部管理应用系统,其内容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对象管理、审计结果统计和法律法规等,其特征是对审计项目与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汇总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全面完整真实信息,此系统适用于公交集团内部审计的综合管理部门使用。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与审计办公自动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作内容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直接连接转换”。
计算机辅助审计要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数据传递转换到审计人员自身所配备的审计软件中,而审计办公自动化则不需要。
计算机辅助审计采用的软件一般可分为财务审计系统与审计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两类。
财务系统采集的数据对象主要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即会计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和会计报表信息,它是根据会计学原理和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拥有相对固定的审计检查方法,运用这一软件可提高审计效果,同时可利用计算机特有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整理、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查询,又可提高审计效率。
而审计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则采集不限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其他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统计与计算的审计过程等。
(三)试行联网审计国家审计信息化工程——“金审工程”提出审计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相结合,以事中审计为主;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以动态审计为主;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以远程审计为主。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用心整理精品资料】
浅谈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目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国内外的内部审计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国内外内部审计制度的许多优势,我们就可以不断改进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我中内部审计的发展就是这种不断比较的优势.关键词:内部审计中外比较现状发展趋势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势力必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寻找我国审计的不足之处,以使我国的审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中国内部审计现状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署颁布实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许多企业都依照该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确定了内部审计的地位,证明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和企业其它职能部门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建立现代内部审计的今天,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有意义.但是内部审计毕竟是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的一个内部职能机构,其独立性较外部审计大打折扣,内部审计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
(一)内部审计设立的困难.企业领导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一些领导上任伊始,整顿秩序强化监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重要岗位都由领导较信任的人接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传统管理方式又占据了统治地位,致使内部审计监督逐渐弱化,甚至有的企业还借改革之名撤并内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难以维持。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基本上是在上个企业领导人之下,相互间是平等的关系,同时内部审计和被审单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关系,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很大部分是从本企业财务部门调来的,与被审单位及其它人员也存在不同形式的利害关系,造成内部机构及其人员很难具有超然独立的地位。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成进步趋势,已经逐渐在企业的内控中占有一定地位,但越是提高的同时其不足之处就愈加凸显,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组织机构设计,内审的职能、目标、职责几方面介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将展望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对应现状的不足提出改良之处。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发展趋势一、内部审计在我国的现状(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绝大对数并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多是从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对现代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其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尚待提高。
此外,没有跟进的后续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对于新的审计理论或审计技术了解不多,也同时影响审计质量。
我国企业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单位不具有一定地位,这样就不会吸引良好的人才加入审计行列,整体素质难以跨越和提高,审计的科学的先进的程序和方法难以实现,最终使得审计失败。
审计人员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管理审计。
有些企业审计人员本来就不多,有的还到其他单位住勤,有的离职学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在数量上就明显不足。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缺少必要的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决策的准确性。
所谓独立性指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企业内部审计这一操作的结果,是由审计的独立性引导的。
如果审计人独立性不足,其发挥管理审计作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审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审计业务时,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审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误而带来的后果,这必将使审计的效果和评价大打折扣。
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内部审计的进步现状、问题及对策内部审计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审慎的评判和咨询活动,旨在对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进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内部审计的进步现状、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2.中国内部审计的进步现状内部审计在中国的进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起步进步期、迅速进步期和转型升级期。
起步进步期(1978-1995)是中国内部审计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借鉴国外的阅历和实践,初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迅速进步期(1996-2010)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和不息进步的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度。
转型升级期(2010至今)则是内部审计在管理模式、技术手段以及国际合作方面的进一步进步。
目前,中国内部审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就。
内部审计机构遮盖了各行各业,审计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不息提高。
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到运营风险、合规性审计以及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的报告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决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3.中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起首,内部审计在内外部认同度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与外部审计重复或多余,导致其工作受到限制。
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可能会干涉其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这些认知问题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还需提高。
尽管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不息扩大,但整体素养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些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准时应对复杂的审计需求。
再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内部审计机构或个人存在利益冲突、不公正行为等问题,缺乏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态度。
最后,内部审计的监管和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监管工作存在漏洞。
与国际审计组织和外国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旨在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初步形成(1978年-1993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逐渐引入。
1978年,国家开始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等方面进行审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监督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以及防范失误、不端行为。
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方面,审计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技术。
虽然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但仍然存在管理理念落后、审计方法单一等问题。
二、内部审计理论的完善和培养(1994年-2002年)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内部审计开始注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审计管理和操作规范,废止了审计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内部审计理论也得到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一些重要的内部审计理论成果相继问世,如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此外,内部审计学科也开始在高校设立,为后续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三、内部审计实践的规范和发展(2003年-2012年)进入新世纪,我国内部审计实践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2003年,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进一步加强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和管理。
内部审计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涵盖财务、经营、风险管理等方面。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也从单一的审计角色逐渐发展为内部控制和合规性的监督者,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全方位的管理支持。
四、内部审计专业化和国际化(2013年至今)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正朝着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要求学生查找文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分小组讨论)
一、我国内部审计发展
第一阶段(1983年— 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
1983年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
1985年8月审计署颁布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
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废止1985年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
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5年7月14日,审计长郭振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取代?1989年的规定,这次规定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
变,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都是按照此进行的。
这一阶段通过颁布《审计法》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
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
Society;Learn;academy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association。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为我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全面建立健全的阶段。
2003年3月4日,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
国内部审计向前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
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及1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2004年3月发布了5个(11-1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2005年3月又发布了5个(16-20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从而逐步建立了我
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
此后直至2008年又先后发布了9个.,加上一个《内
部审计实务指南》(1-4号)
随着我国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内部审计的理念、目标和定位也逐渐由“查错纠弊”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
并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 2012年-今,内部审计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国际内部审计师
协会(IIA)根据内部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多次对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的机构和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最近的两次调整分别是在2010年和2012年。
这些修订和完善
充分反映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理念,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在促进组织改善治理、风险
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发挥作用,以及重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等。
2012年,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准则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年以来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
此次修订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为作业类、业务类和管理类三大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准则体系采用四位数编码进行编号,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经验,体现准则体系的系统性和准则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准则的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修订后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0个具体准则(原29个)、5个实务指南构成,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为此次重点修订的准则。
同时对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等准则的部分内容和表述做出了修订,对其他准则的文字表述进行了统一和完善。
实务指南未纳入此次修订的范围。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特征
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于企业内生性的需求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最先起始于政府审计,这使得其工作和目标导向明显受到政府审计的影响。
1、内部审计的性质认定比较模糊,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不够重视
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
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即内部审计有两种职能,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
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突出了“监督”
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导致内
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因
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
有的企业将内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有的企业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
有的企业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内审机构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所
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独立性的发挥。
2、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内审机构的地位不合理,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够。
内部审计所处的领导层次越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不利于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发挥作用。
在我国,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
计很少,主要是一些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企业,其他大多是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
的领导下工作,在一些较小的企业里,甚至有财务经理兼管内部审计工作的。
这样就
会导致审计工作存在很大弊端:很容易引起财务舞弊,而且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材料,在内部控制系统、经营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审计可能被疏忽,影响内审作用的全面发挥。
3、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与水平不高。
会计知识较丰富,但精通管理原理和内部
控制,特别是风险控制的人才稀少;对现代审计手段和技术,如信息技术、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普遍缺乏认识,更谈不上运用。
3、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
三、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新形势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具体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服务、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方面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措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例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是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职能也必需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2、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定位和地位更高层次转变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
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
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4、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