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和( 汕头).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有7个。
分别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霍尔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四个经济特区
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四大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一、四大经济特区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
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浙江经济特区介绍
浙江经济特区一、经济特区(内涵):“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首先加以实施。
其含义是: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
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为发展目标。
二.经济特区的特征:经济特区主要以利用外资为主,对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并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的优惠和便利,经济特区拥有较多的经济自主权。
经济特区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其中“三资”是指:外资、侨资、港澳资企业为主。
其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特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
经济特区的经济成分主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中外合资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除此之外,还有“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
其中“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是中国特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三.经济特区与WTO: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与此同时人们担心:经济特区所实行的特殊优惠政策被取消,并进而导致经济特区的最终消失?这种担心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我们若对经济特区与WTO进行一番仔细的比较研究,再联系到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特区现状以及我国经济特区的战略发展目标选择,便可发现经济特区不但不会消失,而且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
四.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基本符合WTO的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
如何利用经济特区推动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和开放政策的经验
如何利用经济特区推动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和开放政策的经验自由贸易区和开放政策是促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经济特区则是实施自由贸易区和开放政策的有效载体。
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来吸引外资,提升贸易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经济特区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自由贸易区和开放政策的经验。
一、经济特区的定义与理念经济特区是指在国家内部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以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它们通常在地理位置、税收政策、行政管理、贸易壁垒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以吸引企业和资本流入,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的理念是通过提供特殊政策和环境来吸引投资和促进贸易,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经营环境和更高的自由度。
经济特区往往采取降低税收、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来吸引和保护投资。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吸引跨国公司、促进企业合作、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自由贸易区的作用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经济体,其成员国在特定地区内实行零关税、无壁垒的贸易政策。
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得到扫除,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
自由贸易区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动,提高了市场有效性,降低了贸易成本,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
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可以依据其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贸易合作,各个国家可以互补专业,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三、经济特区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1. 提供特殊政策和优惠待遇:经济特区通过提供特殊政策和优惠待遇,吸引企业和资本流入。
这些特殊政策通常包括优惠税收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惠贷款、保护知识产权等。
例如,中国的深圳经济特区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并迅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增长极。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奋斗特点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奋斗特点
深圳经济特区的奋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改革: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引入市场经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吸引国内外投资。
这一改革措施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了经济效率。
2. 高科技产业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和人才。
特区注重创新创业,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深圳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
3. 对外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率先试行“对外开放四个现代化”,即对外经济开放、文化开放、科技开放和社会管理开放。
该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贸易和合作的发展。
4. 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特区积极进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打造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环境。
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撑和发展空间。
总之,深圳经济特区以市场经济改革、高科技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城市规划建设为特点,一系列创新措施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特区 名词解释
经济特区名词解释经济特区是指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外商投资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
经济特区的设立通常会给予该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灵活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
经济特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政策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经济特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深圳经济特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经济特区之一。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使得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自己的经济特区,如中国的上海浦东新区、印度的孟买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韩国的仁川自由经济区等。
经济特区作为一种特殊经济区域,其内部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与周边地区或全国其他地区有所区别。
首先,经济特区通常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拥有自主权和自治权,可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其次,经济特区在贸易、税收、金融、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低税率、简化手续等,以吸引投资和促进贸易。
此外,经济特区通常具有灵活的用地政策和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为企业提供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经济特区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比如,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建设,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兴起。
其次,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和推广到其他地区,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比如,中国的特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
然而,经济特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经济特区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
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经济特区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发展模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消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差距的拉大等。
世界经济特区
二、自由贸易区
1. 自由贸易区概述 (1)自由贸易区的含义 “自由贸易区”是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国家内部某种类似自由港的经济特区; 二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 结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 织形式。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区等。 第一种情况是“境内关外” ,国外货物可以自 由进出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进入国内视 同进口,国内货物进入自由贸易区视同出口。
中 国 - 新 加 坡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园区概况:
★ 到2004年3月底为止,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近1400 多个,合同利用外资16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3亿 美元; ★ 累计注册登记内资企业近7000个,注册资本331亿元
★ 飞利浦、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2家世界五百强企 业在区内设立了70多个项目
(2)管理体制 ★ 自由贸易区内的活动同国内市场严格分开。 ★ 自由贸易区内的价格是免税出口价格,而自由 贸易区以外的价格是内销价格即加税和其他费用 以后的价格; ★ 任何车辆或个人从自由贸易区外出,海关有权 随时检查; ★ 自由贸易区(老区)的面积只有四十九公顷半, 全部都用围墙围圈,新建的自由贸易区(包括加 工区)也将分别采用围墙围圈的方式。
2. 香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 (1)香港概况 总面积1110平方公里,由港岛、九龙、新界及 260多个外岛组成,香港人口660多万人,96%为 中国人。 (2)香港自由港政策 英国在占领香港的同一年(1841年), 就宣布香 港为自由港。发展到今天, 香港自由港政策的内容 包括三个方面: A. 自由贸易 对进出口有形贸易基本上没有管制, 对本地厂商 出口商品 ,不提供任何优惠和特权,对进口商品也 不设关税壁垒; 对进出口的一般商品不收关税, 转 口商品可以免税; 进出口贸易手续简便;
经济特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
经济特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经济特区是一种政府创造的特殊区域,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经济特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经济特区的设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特区经济政策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经济特区吸引外资的方式多样,例如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资本门槛和减少各种行政审批等。
外资的投入不仅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的引进,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资进入经济特区也刺激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
其次,经济特区的发展也对当地的经济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特区通过引进先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推动了当地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这些先进的产业和技术,不仅提高了当地产业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出口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经济特区的发展也激发了当地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这些企业不仅在经济特区内发展壮大,还在国内外市场上广泛参与竞争。
此外,经济特区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投资,为当地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经济特区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
这些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也需要看到经济特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给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确保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社会问题,经济特区的发展虽然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平分配,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总结中,经济特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经济特区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高新技术和就业机会,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第六章 经济特区
业务活动的规定 对于允许进入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外国 商品,可以储存、展览、拆散、分类、分 级、修理、改装、重新包装、重新贴标签、 清洗、整理、加工和制造、销毁、与外国 的原材料或所在国的原材料混合,再出口 或向所在国国内市场出售。
禁止和特别限制的规定
许多国家对武器、弹药、爆炸品、毒品和 其他危险品以及国家专卖品禁止输入或凭 特种进口许可证才能输入。 有些国家对少数消费品的进口要征收高关 税。 有些国家对某些生产资料在港内或区内使 用也征收关税。 有些国家还禁止在区内零售商品。
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 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外国货物可 以不办理进口手续和连续长时间储存的场 所。 指定保税区和保税货棚都是为了货物 报关的方便和短期储存而设置的。 保税仓库是为了使货物能在较长时间 内储存和暂时不缴纳关税而建立的。 保税仓库内储存货物的期限为2年,如 有特殊需要可延长。
第六章 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的含义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关境 以外划出的一定范围内,建筑或扩建码头、 仓库、厂房等基础设施和实行免除关税等 优惠待遇,吸引外国企业从事贸易与出口 加工工业等业务活动的区域。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设置条件 经济特区的出现与发展 1547年意大利的热那亚港群为世界上第一个 自由港。 17世纪后,欧洲国家先后把一些著名的沿海 城市辟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区成立自 由贸易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 家在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建立了各种形式 的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类型和作用 经济特区的类型 经济特区一般可分为七类:贸易型、工业 型、工贸结合型、综合型、科技型、金融 型和旅游型。 经济特区的形式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 自由边境区、国境区(又称直接转口港或 转口区)、工业科技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 区。
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及相关知识
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及相关知识一、引言经济特区是指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而在特定区域内实行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的地区。
本文将介绍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及相关知识。
二、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1. 中国深圳经济特区:中国深圳经济特区是全球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成立于1980年。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中国其他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经济特区外,中国还设立了多个其他经济特区,如珠海、汕头、厦门等。
这些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分别为珠海经济特区(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等。
这些特区的设立旨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 其他国家的经济特区: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设立了许多经济特区。
例如,印度的孟买经济特区(1970年)、韩国的釜山经济特区(2004年)、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金融区(2006年)等。
这些经济特区的设立旨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三、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1. 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经济特区通常享有一系列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如税收优惠、贸易便利化、土地使用权等。
这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旨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2. 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特区的设立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经济特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经验,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
4. 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自由贸易区模式和特殊经济区模式。
自由贸易区模式主要以贸易为核心,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来吸引外资;特殊经济区模式则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安排来吸引外资。
5. 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开发区与经济特区
开发区与经济特区开发区与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和重要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它们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状况与经验、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特区。
一、概念和历史开发区,顾名思义,指的是我国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而创设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它是以引进外资、发展出口等经济开发为主要目标的特殊区域。
发展重点在经济建设和产业转移等领域。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创设了一批开发区,如深圳、珠海等,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其他地区,如江苏和福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厦门海沧经济开发区。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特殊经济地位,享有更多经济特权和管理自主权的特殊区域。
它是以开放为中心的经济创新区域。
我国于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城市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后来又增加了其他特区,如海南琼海、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
二、发展状况与经验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内部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们在区域经济、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例如,深圳特区于1980年设立时,是一个相对落后而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的小城市,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强市之一。
而苏州工业园区、浦东新区等也都成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城市。
在产业转移方面,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崛起对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大力引进和聚集各种产业资源和人才,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最终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并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例如,深圳特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外商投资,并催生了一批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等,促进了当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四个经济特区
四个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特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实验区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政策优惠,旨在吸引外资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
本文将对这四个特区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深圳是中国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最早建立的一个。
深圳特区成立于1980年,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深圳特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经济枢纽,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
珠海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特区中的另一个重要代表。
珠海特区成立于1980年,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岸,毗邻澳门和香港。
珠海特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珠海特区致力于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并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力度。
珠海特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成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厦门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特区中的第三个特区。
厦门特区成立于1980年,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
厦门特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旅游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厦门特区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厦门特区的发展迅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汕头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特区中的最后一个特区。
汕头特区成立于1981年,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
汕头特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特别是近年来,汕头特区致力于推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并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力度。
《经济特区》课件
经济特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资源 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实现可
持续发展成为重要问题。
人才短缺问题
经济特区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 目前人才供给存在短缺现象,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区域竞争压力
各经济特区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 的投资和企业入驻成为重要挑战。
01
02
03
全球化趋势
经济特区将更加融入全球 经济体系,加强与国际市 场的联系和合作,吸引更 多外资和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导向
经济特区将注重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可持续发展
经济特区将注重绿色可持 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 的和谐发展。
《经济特区》ppt课件
目录
• 经济特区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 经济特区的优势与作用 •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实践 • 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经济特区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什么是经济特区
定义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提 供特殊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吸引外资 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区域。
特点
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税收、外汇、外资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吸 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与优惠
政策支持
国家为经济特区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支持等,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优惠政策
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可享受关税、增值税等方面的减免,同时还可获得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和奖励。
经济特区在全球的分布与影响
全球范围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十二章 经济特区
•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1)我国经济特区具有社会 主义性质,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平等竞争、共 同发展;(2)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经营范围广泛, 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各部门;(3)功能较多, 不仅发挥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作用,而且发挥经 济体制改革试验场所的作用;(4)与国内其他区域 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
• 4、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批新型的经济特 区——出口加工区开始出现。爱尔兰于1959年在香 农国际机场兴建的经济特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口 加工区。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 经济特区在我国台湾高雄兴建起来。
• 5、传统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 化。设区国注意吸引外资到港区来发展装配制造工业。 如汉堡、不莱梅分别设立新港区,加工生产轻工业品 并发展修造船业。
• 二、经济特区的特点
• 1、以扩大出口贸易、开发经济和提高技术水平为目 的。2、有一个开放的投资环境。3、具有一定的基 础设施。4、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5、有良好 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
• 一、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 1、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世界性经济特区的 最早形式,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 关税自由进出口的港口。自由港一般具有优越的地 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其开发目标和营运功能与港口 本身的集散作用密切结合,以吸引外国商品扩大转 口。
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集中吸收外资的重点地区。 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五个经济特区。 特区致力于发展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 • 我国经济特区与他国的经济特区的共同之处:重视 投资环境的建设;大力吸收国外投资,并对外来投 资者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在经济活动方面实行 特殊的政策和规定,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
经济特区名词解释
经济特区名词解释
经济特区,指的是在国家的特定区域内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实验区,其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吸引国内外投资和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经济特区的设立通常是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培育创新、提高就业率以及加快经济发展。
特区通常享有较大的政策自主权,特殊的税收和贸易制度,以及相对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
这些优惠政策和灵活机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特区是经济发展的试验田,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改革举措,观察和评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
特区可以摒弃传统的限制性政策,实行更为灵活的市场机制,试验新模式、新机制和政策。
特区发展的先进经验可以通过扩大推广,推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包括中国的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等,以及新加坡的经济特区、印度的孟买经济特区等。
这些特区通过积极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
然而,经济特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区的发展可能导致周边地区资源引流和产业空心化。
特区的制度和政策可能与国家法律体系和规则相冲突,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协调处理。
特区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因素。
总之,经济特区是国家在特定区域内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吸引投资和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特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借鉴和经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第十三章 经济特区
• • • • • • •
二、保税区的经营和分类 以日本为例 1、指定保税区(官方的,方便报关,1月) 2、保税货棚(私营的,补充前者不足) 3、保税仓库(较长时间储存,方面周转,2年) 4、保税工厂(加工,2年) 5、保税陈列场
第四节 出口加工区
• • • • • • • 一、含义 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外资设厂 优惠待遇(税收、基础设施) 二、类型 综合性的 专业性的
三、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和作用
• 世界经济特区按照产业特点,一般可分为 七类:贸易型、工业型、工贸结合型、综 合型、科技型、金融型和旅游型。 • 世界经济特区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自由 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 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又称直接转口港或 转口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 区。
• 三、出口加工区的规定 • 主要针对外资企业投资的鼓励和限制
第五节 其他形式的经济特区
• • • • • 一、自由边境区 利用外资开发边区经济 二、过境区 三、科学工业园区 四、综合型经济特区
• 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都设立出口加工区或自由贸 易区,近年来业务发展很快,西方国家或亚洲一 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拉美出口加工区或自由贸 易区的利用,也在显著加强。其中最著名的有巴 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巴西马瑙斯出口加工区和 墨西哥的蒂华纳、墨西卡利自由边境区。 • 美国除设有众多的自由贸易区外,还是世界上高 科技园区最多的国家。除著名的“硅谷”外,还 有洛杉矶的奥兰治县、波士顿的“128号公路科技 园”、达拉斯—沃斯堡的“硅高原”和大西洋延 岸的“硅三角”。
第二节 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 • • • • 一、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含义 关境区域以外 免征关税 商品自由流动 增加收入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
深圳经济特区
经济结构以"三资"(外资、侨资、港澳资)企业为主。
产品以外销为主。
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
特区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
编辑本段经济成分
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
发达国家的制度与WTO制度具有弱兼容性,经济绩效的差异即市场经济的发达与不发达由此引出。
中国的经济特区制度与WTO规则同样既具有兼容性较强的一面,同时更有兼容性较弱的一面。说其兼容性较强,是相对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非经济特区而言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说其兼容性较弱则是指相对于WTO制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市场经济不发达而言的。经济特区较强的制度兼容性与欠发达地区较弱的制度兼容性的差距,足以使加入WTO后的经济特区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其制度优势、经济绩效优势和地位的优势;并构成经济特区今后的"特"之主要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意大利于1547年在里窝那湾创设免税自由港,
之后,有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但自由港与当代经济特区还不完全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在中南美、非洲、中东、南亚等地纷纷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设立了75个以自由贸易为主的经济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独立国家相继成立,它们也纷纷建立起以利用外资发展加工出口为主的经济特区。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中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80多个。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也有类似设置。当代最著名的是爱尔兰香农出口加工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墨西哥边境自由贸易区等。在1980年,世界上各种特区已发展到350多个,分布在75个国家,其类型日益增多,业务范围日益扩大,而且第一代出口加工区已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社会主义Hale Waihona Puke 营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经济特区
外商独资经济
中外合资与合作经济
个体经济
此外,还有"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其中"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是中国特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编辑本段特区发展
一、制度兼容、演进与经济绩效
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制度演进中的兼容性问题的结论:一是进化过程不一定带来最佳的传统和制度。由于社会的历史初期条件的原因,最佳反应动力的结果难以从帕累托劣势的社会传统中摆脱出来,即社会体制进化的路径依赖性。二是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更具演进特点。且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受不同之手--"刘易斯之手"和"斯更努之手"的指引。前者是指通过理性的共同知识、主观的认识和批判,来预设和推动制度的变化;后者指人们只通过他们过去的行为观察到其获得的效用,并强化好的行为或继承坏的行为。因此,在制度演进过程中仍可能出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一致。进化博弈论给出关于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制度演进中的制度兼容的解决之道:一是通过引入较系统的突然变异,使社会脱离原有的低水平的均衡;二是通过政府政策性介入,将人们的行动转换到更高支付的战略上;三是积极促进低水平均衡的社会与具有不同习惯的高水平均衡的社会交流,提高原社会形成更佳习惯的可能性。据此达到新制度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较高水平上的兼容,并使两者以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达到自我强化,通过互动强化,使两者结合得更加紧密,造成一种报酬递增的机制,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绩效。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编辑本段中国试验
特区的名字从开始的出口加工区改成经济特区就曾有一番周折。原广东省特区办副主任、中央深圳市委副书记秦文俊回忆说,"觉得是不是可以在特区的前面冠上'经济'
目前中国有6大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喀什。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经济特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经济特区
英文名称:
special economic zone
定义:
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与WTO正式制度比较形成的各国的制度虽属"非正式制度",但各国的制度又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加入WTO国家的制度兼容,将面临WTO规则与本国的正式制度兼容和与本国非正式制度的兼容两方面的难题。而由于WTO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性,决定了加入WTO国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于屈从地位,并应努力改变本国现存制度,以适应WTO制度,强化整个制度的兼容性,达到加入WTO提高经济绩效的目的。此点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其经济特区概莫能外。比较而言,经济特区由于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WTO规则均有较强的兼容性,而非经济特区由于市场经济的欠发达在制度兼容性上则明显弱于前者。但两者的制度兼容性与WTO的制度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需变革的制度多少不同罢了。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编辑本段提出时间
"经济特区"一词,1979年由中国首先提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经济特区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
经济特区
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WTO规则的变迁、演进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双重性质,是两种正式制度的制度结晶体。但对加入WTO者来说,则明显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征,尤其对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而加入WTO者本国原有的制度则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两者既存在着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着不相容的可能性。在WTO规则与本国原有的制度能够兼容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所需的交易成本较低,而经济绩效相应较高;当两者不一致时,或当WTO规则与本国原有制度由于各自变化的机制不尽相同,造成两者不能兼容时,则均对应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较低的经济绩效。现实表现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具有强兼容性,而市场经济不
总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一致,则无论是从激励角度还是从约束角度所需的交易成本都较低,从而导致较高的经济绩效;反之则相反。
二、WTO规则与特区制度兼容、经济绩效
加入WTO,中国面临WTO规则与中国现存制度的兼容问题。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强整个制度的经济绩效已成为当务之急,即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也不例外。
正式制度的目标取向与组织中个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决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两者的兼容与否决定了组织和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终决定了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激励、监督费用和强化成本三方面进行。一是当一个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子群体中的成员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时,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经济绩效。组织中的成员受到一种自我激励,这种激励通过正式制度的确立而更加明确。而当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一致时,它们将相互强化。非正式与正式约束的一致性将导致较低的交易成本,因为监督和强化机能
百科名片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经济特区
两个字。当时世界也没有哪个地方叫经济特区,没有这个名词,有的只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那么这就存在着一个怎么翻译的问题。按照中国人来说,经济这两个字,可以解释为低档的、便宜的。我记得过去解放以前,我在街上看到有经济客饭这几个字,翻译出来会不会有这些误会?后来又请了香港的一些人专门来谈,又把这个意见向省委、向国家进出口委员会汇报了,得到了他们的同意。"其实,当时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政治上的因素。一些研究经济特区的著作都有专门的一章或一节探讨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又如,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申报书上,不但有邓小平的签字,还有十二位副总理的画圈。所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说明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反映了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和新旧思想的交锋。"如此谨慎,如此持重,是因为合资企业将深刻地冲击经济体制中的规章制度和思想观念。" 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