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合集下载

解剖图系列之四——颈部淋巴结分区

解剖图系列之四——颈部淋巴结分区

解剖图系列之四——颈部淋巴结分区绘图/编辑:罗晓东(新郑市第⼆⼈民医院)放射沙龙公益联盟综合5群投稿邮箱:2519330936@版主微信号:gx1747523627颈部淋巴结数⽬较多,除收纳头、颈部淋巴结以外,还收集胸部及上肢的部分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等。

为便于交流及临床应⽤,1991年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按Level分区法划分为6个区(即I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

2002年美国头颈协会(AHNS)和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对Level分区法做了更新,补充了VII区,并细化了I区、II区、V区的分区,⽬前学术界对颈部淋巴结分区⼴泛采⽤VII区法。

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外科组、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以及美国头颈学会(AHNS)⼀起讨论并进⼀步定义了VI区淋巴结的统⼀术语。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上以下颌⾻为界,下以⼆腹肌及⾆⾻为界,其中⼜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前界为茎突⾆⾻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下缘。

以在该区中前上⾏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上界平⾆⾻⾆⾻下缘,下界为肩胛⾆⾻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环状软⾻下缘⽔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Ⅳ区(Level Ⅳ):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上界为环状软⾻下缘⽔平,下界为锁⾻上缘,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包括颈后三⾓区及锁⾻上区淋巴结群。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肌前缘,下界为锁⾻。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2024/8/29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 渐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
2024/8/29
30
超声检查考虑淋 巴瘤可能
2024/8/29
31
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2024/8/29
32
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 一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2024/8/29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血常规示:WBC 15.6×10E9
2024/8/29
13
首次检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2024/8/29
14
半个月后复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 淋巴结炎,左侧最大者考虑合并脓肿
临床穿刺可见脓液,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穿刺活检:化脓性炎
2024/8/29
15
病例2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颈部多发 包块3年余
25
四、淋巴瘤
2024/8/29
26
是淋巴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各 年龄段均可发生,国内以50~60岁发病 率高。主要侵犯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颈部淋巴瘤影像表现-PPT精品课件

颈部淋巴瘤影像表现-PPT精品课件
境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 边缘不整提示周围侵犯 钙化少见,可出现于治疗后,点状、无定形、结
节状 HL淋巴结累及常为连续性,而NHL非连续性更为
常见
M, 64Y, 发 现 颏 下 肿 物 半 月 余
影像表现
结外淋巴瘤
密度/信号与结内淋巴瘤相似,轻中度强化 (若感染或血管成分增多,可明显强化)
M,68,左侧牙龈肿痛1月
F,65Y,发现右腭部肿物3月余
右侧上牙槽、硬腭右侧淋巴瘤并骨质破坏
影像表现
喉咽淋巴瘤
约占喉咽肿瘤<1% 老年多见 多见于声门上区 表面光滑、息肉样、直径1-3cm,表面 光滑 部分可沿粘膜下区浸润性生长,使喉腔 环形狭窄
右侧声门上区淋巴瘤
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淋巴瘤 结节状增厚、浸润性生长
简介
HL主要为结内淋巴瘤(>90%);NHL约 65%为结内淋巴瘤, 25%-30%为结外淋巴 瘤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 液腺>口腔>喉咽>甲状腺
发病年龄: • HL(双峰):20Y-24Y/80Y-84Y,极少见
于5Y以内 • NHL :50Y-60Y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 皮肤瘙痒、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 种并存
多位于粘膜下,体积较大,分叶状,病灶 粘膜完整,坏死少见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骨质破坏 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非连续性累及
多见 不同部位及器官可有不同表现
F,44Y,咽部不适1月余,发现颈部肿物10天余。
影像表现
特殊部位淋巴瘤
Waldeyer环 鼻窦、鼻腔 唾液腺 口腔 喉咽 甲状腺
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肿瘤
沿神经走行区分布,绝大多数为单发,边 缘光滑 信号不均,增强后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或 边缘强化 可推移周围结构,而无明显侵犯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及影像分区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及影像分区
➢ 2003年RTOG联合欧洲和北美放射治疗组提出了颈部淋巴结分区及相应CTV勾画的共同准 则。(放疗科应用较广泛)
➢ 2004年Levendag等发表了鹿特丹一布鲁塞尔联合准则。
第二页,共85页。
影像学分区
1999年SOM等总结头颈部淋巴结分布规律,开启了影像分
区时代,提出了影像扫描要求: 1. 患者头部固定于中立体位
肩胛提肌 斜方肌
第四十九页,共85页。
第五十页,共85页。
颈阔肌
下颌下腺
舌骨 会厌谷
会厌
梨状窝
口咽 咽上缩肌
胸锁乳突肌 颈内动脉
斜方肌
颈内静脉
甲状软骨上角
第三层次
第五十一页,共85页。
定位标志 1 舌骨
Ia Ib
IIa
IIb III IV V VI RP
第五十二页,共85页。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胸骨舌骨肌 椎孔 甲状软骨 颈动脉 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 咽下缩肌
(2)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副神经淋巴结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2)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斜角肌淋巴结
左侧斜角肌淋巴结
(Virchow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第十二页,共85页。
2003-RTOG颈淋巴结各区界定
第十三页,共85页。
下颌骨
颈内静脉
咽旁间隙
腮腺
颈内动脉
下颌后静脉
腭帆张肌
第一层次
第二十三页,共85页。
标志
1下颌骨下缘
2 茎突
3 腮腺
Ia
Ib
IIa
IIb
III
IV V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主要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分区与主要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20:斜方肌 22:斜角肌 23:肩胛提肌
Vc区:锁骨上外侧组
上界:颈横血管下缘平面下界:胸骨柄上缘上2cm前界:皮肤 后界:斜方肌前缘(上)、前锯肌前1cm(下)外界:斜方肌(上)、锁骨(下)内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外侧、Ⅳa区外侧
20:斜方肌 22:斜角肌 24:前锯肌
VIa区:颈前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结核
M-23Y,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4月余伴发热
巨大淋巴结增生
04
又称Castelman病,60%发生于纵隔淋巴结,也可见于颈部、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分为局限型(约占90%,无全身症状,病程呈良性经过,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及弥漫型(较少见,常累及多处淋巴结,预后差)。
巨大淋巴结增生
临床表现
16:胸锁乳突肌 26:胸骨舌骨肌
VIb区: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上界:甲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喉表面、甲状腺和气管 (喉前和气管前淋巴结)、 椎前肌(右侧)/食管(左侧)后界:双侧颈总动脉外界:气管、食管(下)侧面内界:无
1:颈总动脉 26:胸骨舌骨肌
淋巴结转移癌
F-41Y,发现左颈前渐大性肿物2个月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骨柄上缘上2cm前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胸锁乳突肌(下) 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斜角肌(下)外界:胸锁乳突肌内面(上)、胸锁乳突肌外缘(下)内界:颈总动脉内缘、甲状腺外侧缘、中斜角肌(上) 胸锁乳突肌内侧(下)
IVb区:锁骨上内侧组
上界:胸骨柄上缘上2cm 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内面、锁骨内面后界:中斜角肌前缘(上)、肺尖、头臂静脉、 头臂干(右侧)、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下)外界:斜角肌外侧 内界:Ⅵ区外侧界(气管前部分)、颈总动脉内侧缘

影像+解剖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影像+解剖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影像 解剖-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影像 解剖-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 病变的影像表现
水样年华
颈部境界及重要解剖标志
? 上界: 下颌骨下 缘、下颌角、乳突 尖、枕骨上项线、 枕外隆突连线
? 下界: 胸骨上切 迹、胸锁关节、锁 骨、肩峰、第 7颈椎 棘突连线
概述
? 颈部淋巴结引流丰富,头颈部不同的原发肿瘤 好发淋巴结转移,熟悉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不同 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对临床诊断及 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下)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上)、前锯肌前 1cm (下)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颈内动脉内缘、 斜角肌 颈内动脉内缘、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
颈总动脉内缘、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上)、胸 锁乳突肌外缘(下)
? 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 移和解剖结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 CT和 磁共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准确率已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分区
?Som等从影像学角度提出 Som分区法(1999)。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2003 年从放射治疗角度提出新的分区准则 (RTOG分 区)。
病例二
男性,20岁,近期消瘦、乏力,发现颈部包块一周
肺结核伴颈部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
? V、V区常见,多继发于肺结核
? CT表现: √ Ⅰ型:肉芽肿型,表现为密度均匀淋巴结肿大,增 强轻度均匀强化,境界较清晰。
√ Ⅱ型:干酪样坏死型,肿大淋巴结中心可见低密度 坏死区,增强呈环形强化,淋巴结周围境界较清。

颈部影像解剖ppt课件

颈部影像解剖ppt课件
骨下缘。
2019/9/4
23
• 3区位于舌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 4区位于环状软骨和胸锁关节上缘2cm之间
2019/9/4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4
25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 下颌骨 下缘
2019/9/4
9
nodal stations:
1a
1b
2a
2b
3
4
5
6
RP
lfafrtroeomrmalbbtaoaccakknotoeffrSiIoMJrtbogelblalanicedks toooffbdSaiCcgkaMsotrficIJmuscles
2019/9/4
6
pterygoids styloid process stylopharyngeus superior phar constr buccinator masseter
internal jugular
parapharyngeal space
parotid carotid
retromandib v tonsillar pillars
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 变性淋巴结,
• 诊断标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
≥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 径≥10mm
2019/9/4
5
• 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仅可以触及表浅的0.5cm
大小或深部1.0cm大小的淋巴结,但对位于
胸锁乳路突肌深面、气管食管沟及咽后组 等深部的淋巴结却难以触及 。
颈部淋巴结的CT分区诊断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52页PPT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52页PPT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 表现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Hale Waihona Puke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转移的影像特征ppt课件全篇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转移的影像特征ppt课件全篇
鼻咽癌伴双侧咽后组淋巴结转。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下咽癌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①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 Ⅱa 区为 11 mm) ; ②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③同一区域内3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呈簇状聚集且最小 径≥8 mm; ④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 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 ; ⑤咽后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4mm , 如转移咽后淋巴结与原发灶任何一层面均无法区分者归为原发灶。
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单侧发生,常见于Ⅲ、Ⅳ区,尤其可发生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移,而头颈部其他原发肿瘤很少转移至此。
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声门上区淋巴回流丰富,声门上型喉癌易有颈淋巴结转移,齐金星等对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 Ⅱ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者112例(81.8%), Ⅲ 区68例(49.6%), Ⅳ区24例(17.5%), Ⅵ区3例(2.2%), Ⅴ区1例(0.7%), Ⅰ区1例(0.7%)。有 Ⅵ、Ⅴ 、Ⅰ 和Ⅳ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的病例均同时有Ⅱ 区或 Ⅲ区淋巴结内癌转移。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
颈外侧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 颈外侧深淋巴结(颈深淋巴结):沿颈内动、静脉和颈总动脉排列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位于乳突尖至肩胛舌骨肌横过颈动脉的水平处 前组(颈内静脉前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 外侧组(颈内静脉外侧淋巴结):沿颈内内静脉外侧分布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沿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的周围排列 前组:沿颈内静脉配布 外侧组(颈横淋巴结):沿颈横血管及其分支排列 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内。

颈部淋巴结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颈部淋巴结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颈部淋巴结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两横线:舌骨及环状软骨水平)
颈部淋巴结呈软组织密度,类圆或卵圆形,正常时短径小于5mm。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V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另:
舌骨上水平CT增强图像
横白线在两侧颌下腺后缘。

线以前为I区淋巴结,线后为II区淋巴结。

在颈内静脉附近为IIA 区,颈内静脉后面不接近静脉的淋巴结为IIB区。

舌骨水平CT增强图像
横白线划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白线前为III区淋巴结,后为V区淋巴结。

女性,45岁,淋巴瘤。

显示双侧腮腺区、左侧咽后区淋巴结增大,病变无融合倾向。

女性,45岁,淋巴瘤。

(A)黑箭显示双侧IB区淋巴结,白箭显示ⅡA区淋巴结。

(B)白箭显示ⅠA区淋巴结,黑箭显示左侧Ⅴ区淋巴结。

女性,56岁,箭头显示右侧颈部ⅡA区转移性低分化癌。

女性,45岁,淋巴瘤。

黑箭显示双侧ⅡB区淋巴结。

显示左侧Ⅲ区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

箭头显示右侧Ⅳ区,左侧Ⅴ区淋巴结增大。

淋巴瘤。

黑箭显示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

来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高清精细:头颈部淋巴结分区CT图谱

高清精细:头颈部淋巴结分区CT图谱

高清精细:头颈部淋巴结分区CT图谱
参与2013版头颈部肿瘤淋巴结区域勾画指南得包括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放射肿瘤学家、头颈部外科学家和解剖学家。

新的分区命名
Ia 颏下淋巴组 Ib 颌下淋巴组
IIa上颈淋巴组 IIb上颈淋巴组
III 中颈淋巴组
IVa下颈淋巴组 IVb 锁骨上内侧组
V 颈后三角淋巴组
Va上颈后三角淋巴组 Vb 下颈后三角淋巴组 Vc 锁骨上外侧组
VI 颈前淋巴组
VIa 颈前淋巴结 VIb 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 椎前淋巴组
VIIa 咽后淋巴结 VIIb 茎突后淋巴结
VIII腮腺淋巴组
IX面颊淋巴组
X颅底后组
Xa耳后、耳下淋巴结 Xb 枕淋巴结
废话少说,翠花,上干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食管(下)侧面

头长肌、颈长肌
颈内动脉内侧
头长肌外侧平行线
第1 颈椎椎体、颅底
茎突、腮腺深叶ຫໍສະໝຸດ 颈内动脉内缘胸锁乳突肌前缘(外)、二腹肌 后腹(内)
咀嚼肌前缘、颊质体( Bichat 脂 肪垫)
枕淋巴结前缘即胸锁乳突肌肉后 缘
斜方肌前外侧缘
皮下组织的面部浅表肌 肉 腱膜系统 4
皮下组织的 面部浅表肌 肉 腱膜系统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
? Level Ⅰ:在下颌骨和舌骨及二腹肌之间
? Ⅰa区: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 域,包括颏下淋巴结 ,引流颌、下 唇中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 巴结。是口底、舌前、下颌骨 前牙槽突和下唇肿瘤发生隐匿 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 Ⅰb区:指下颌下淋巴结 ,位于 二腹肌前后腹、茎突舌骨肌和 下颌骨体之间 ,接收来自颏下淋 巴结、内眦、鼻腔下部、硬软 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 下唇和舌前大部的淋巴管。口 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 下颌下腺肿瘤易发生这一区域 淋巴结转移。
(上) 胸锁乳突肌后缘
后界 舌骨体、下颌舌骨肌
外界 二腹肌前腹 内缘
内界 无
颌下腺后缘(上) ,二腹肌后腹 (下)
下颌骨内侧、 颈阔肌 (下)、 翼内肌(后)
二腹肌前腹外侧 (下)、 二腹肌后 腹(上)
颈内静脉后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斜角 肌(下)
中斜角肌前缘(上)、肺尖、头 臂静脉、头臂干(右侧)、左颈
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 病变的影像表现
水样年华
颈部境界及重要解剖标志
? 上界: 下颌骨下 缘、下颌角、乳突 尖、枕骨上项线、 枕外隆突连线
? 下界: 胸骨上切 迹、胸锁关节、锁 骨、肩峰、第 7颈椎 棘突连线
概述
? 颈部淋巴结引流丰富,头颈部不同的原发肿瘤 好发淋巴结转移,熟悉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不同 原发肿瘤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对临床诊断及 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颈总动脉内缘、甲状腺外 侧缘、中斜角肌(上)、
胸锁乳突肌内侧(下)
斜角肌外侧
Ⅵ区外侧界(气管前部 分)、颈总动脉内侧缘
颈阔肌、皮肤 颈阔肌、皮肤 斜方肌(上)、 锁骨(下)
肩胛提肌、斜角肌 (下)
肩胛提肌、斜角肌 (下)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外侧、 Ⅳa区外侧
甲状下肌群前缘
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双侧颈总动脉
?2013年11月,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 ( 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therapy & Oncology, ESTRO) 官方杂志— Radiotherapy & Oncology: 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 ,是在200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 指南和TNM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基础上 ,提出了2013版头颈部肿瘤颈 部淋巴结分区指南。该指南在原来 Robbins 分区的6个亚区的基础 上,演变为 10个分区 ,新增了 锁骨上内侧组(Ⅳb)、锁骨上外侧组 (Ⅴc)、茎突后淋巴结组(Ⅶb)、腮腺淋巴结组(Ⅷ)、面颊淋巴结 组(XI)和后颅淋巴结组 (X,包括耳后和枕部淋巴结 ),并对原来分 区描述更为细化。
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下)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
斜方肌前缘(上)、前锯肌前 1cm (下)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 肌、 腮腺、二 腹肌后腹
颈内动脉内缘、 斜角肌 颈内动脉内缘、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
颈总动脉内缘、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内面(上)、胸 锁乳突肌外缘(下)
Level Ⅰa
下颌骨前缘
二腹肌前腹 舌骨
?Ⅰa区: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包括颏下淋巴结,引流颌、下唇中部、
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结。是口底、舌前、下颌骨前牙槽突和下唇肿 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域。
环状软骨下缘
胸骨柄上缘上 2cm
胸骨柄上缘
环状软骨下缘 颈横血管下缘平面 胸骨柄上缘上 2cm
胸骨柄上缘
胸骨柄上缘
舌骨体上缘 第一颈椎横突下缘
(Ⅱ区上界) 下颌角
下颌骨下缘
乳突末端 Ⅴ区上界
前界 下颌联合
下颌联合
下颌下腺后缘、二腹肌后腹 后缘
颈内静脉后缘 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舌骨
肌后 1/3 胸锁乳突肌前缘(上)、胸
表1 1999年影像学分区法
表4 新的淋巴节区域的解剖分界
淋巴结区
上界(头)
Ⅰa
下颌舌骨肌
Ⅰ Ⅰb
颌下腺上缘、下颌 舌骨肌
Ⅱa Ⅱ
Ⅱb
第 1颈椎横突下缘 第 1 颈椎横突下缘
ⅢⅢ
舌骨体下缘
Ⅳa Ⅳ
Ⅳb
环状软骨下缘 胸骨柄上缘上 2cm
Ⅴa Ⅴ Ⅴb
Ⅴc
Ⅵa Ⅵ
Ⅵb
舌骨体上缘 环状软骨下缘
颈横血管下缘平面
? 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转 移和解剖结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中 CT和 磁共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准确率已成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分区
?Som等从影像学角度提出 Som分区法(1999)。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 (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2003 年从放射治疗角度提出新的分区准则 (RTOG分 区)。
锁乳突肌肉 (下)
胸锁乳突肌内面、锁骨内面
胸锁乳突肌后缘 胸锁乳突肌后缘
皮肤
皮肤、颈阔肌
喉表面、甲状腺和气管(喉 前和气管前淋巴结)、椎前 肌(右侧) /食管(左侧)
上、中咽缩肌后缘 茎突前咽旁间隙后缘 下颌骨升支后缘、咀嚼肌后 缘(外)、二腹肌后腹(内) 皮下组织的面部浅表肌肉腱
膜系统 乳突前缘(下)外耳道后缘
舌骨下缘或颌下腺 下缘(以最靠下的
层面为准)
甲状软骨下缘 3
Ⅶa
Ⅶ Ⅶb
第1 颈椎上缘、硬腭 颅底(颈静脉 孔)
ⅧⅧ
颧弓、外耳道
ⅨⅨ
眼眶下缘
Ⅹa Ⅹ
Ⅹb
外耳道上缘 枕外隆突
下界(脚) 颈阔肌(二腹肌前腹
下缘) 通过舌骨下缘和下颌 骨下缘的平面或颌下 腺腺下缘(最下的层
面)、颈阔肌 舌骨体下缘
舌骨体下缘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
茎突、茎突肌 颊肌
头颊肌 (下)、颞骨(头) 头颊肌
表4 新的淋巴节区域的解剖分界
注: 1.Ⅱ区以颈内静脉后缘分为Ⅱa 和Ⅱb 区; 2.在外科分区中Ⅴ区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Ⅴa 和Ⅴb 区; 3.对于口底前部、舌缘和下唇的肿瘤,上界位于舌骨体下缘; 4.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位于皮肤深层,由肌肉、腱膜和脂肪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