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宏观审慎框架下金融业逆周期监管的构建
宏观审慎框架下金融业逆周期监管的构建
孙露雨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3(44)2
【摘要】文章按照巴塞尔协议Ⅲ推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方法,对我国银行业2011-2021年度数据进行试算,得出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方法基本符合我国实际,并结合金融业逆周期监管前后各要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在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框架下,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性与局限性来选择资本限制工具,并基于各地区政策发展情况计算逆周期资本缓冲来适应当前金融全球化趋势。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孙露雨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1
【相关文献】
1.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与银行经营稳健性关系研究
2.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相关会计准则问题的探讨
3.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政策
4.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相关会计准则问题的探讨
5.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金融业逆周期监管策略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特点与政策框架
监 管进 行了 深入 研 究, 已成 为当 今 金融 监管 领域 的 热门 话题 .
国 际 货币 基 金 组 织 也 开始 接 受 宏 观 审 慎 监 管 的 观 念, 从 1999 年 起 向成 员国 推 荐" 金融 部门 评估 规 划 "( ,着 力 对一 国 金融 体 系 的稳 健 性 进 行 F A ) 评估, 并尝 试 研究 建立 "金 融 稳健 指标 体系 ". 建 立 该 体 系 的 目的 就 在 于 对 开 展 的宏 观 审 慎 分 析 提 供 数 据支 持 工作 , 而 宏观 审 慎分 析的 目 的是 估计 和 监 督 金融 体 系的 实力 和 脆弱 性, 以防 范 金融 体系 中 最 重 要组 成部 分的 风险 .2 002年 9 月 , 国 际货 币基 金 组 织正 式 出版 了 金融 稳 健指 标编 制 指南 . 该 指 南 提出 , 金 融稳 健 指 标 包 括核 心 指 标 和 鼓 励 指 标 两 部分 . 核心 指标 从 存款 机构 资 本充 足率 , 资产质 量, 收益 状 况 , 流 动 性 风 险 和对 市 场 的 敏 感 度 等 五 个方面, 监 测 一 国 金融 体 系 的 稳 健 性 鼓 励 指 标 一 加 了反 映 证券 市场 , 非 银 行金 融机 构 , 企业 部 门, 住 房 部门 和房 地产 市场 等与 金融 稳健 相关 的指 标. 到
�二� 宏观 审慎 监管 提出 的背景 . 具 体说 来, 从微
观 审慎 监 管 向 宏 观 审慎 监 管 的 转 变 是 在 如下 的 背 景下 展开 的. 一 是 经 济 金 融 危机 不 断 加 剧 . 不 仅 发展 中 国 家, 而 且 发 达国 家 都 经 历 过 危机 , 而 且 金 融危 机 的 数量 日益 增多 . 有 统计 表明 , 自上 个 世纪 7 0 年 代特 别 是 90 年代 以 来股 票市 场 ,货 币市 场 和债 券 市场 出 现了 爆炸 性 的增 长, 但金 融危 机 的数 量并 没 有减 少, 反而 是 随着 时间 的 推移 而增 加 .金 融体 系 的不 稳定 性大 大增 强. 二 是商 品, 服务 , 资 本 的全 球化 , 一 体化 进 程的 加剧 .系统 性风 险不 再局 限于 一地( 始于一 地, 止于 一 地) , 金融 风 险在 国 际间 , 地区 间 甚至 全 球 的传 染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
、
引 言
1
.
J我国金融业宏观 审慎管理 制度 }
一一一- I
研 的 体 架 究 总 框
广一一一一
— — — 一
一
一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管理制度的反思
美 国金 融危机 的经验 教训[ 和金融体 系 的顺周 1
期效应 [ 对我 国金 融业 防范 系统 性 风 险提 出 了现 2 实需 求 。为 了防范 系统 性 风 险 , 国金融 业 有 必要 我 建立宏 观 审慎管 理制度 。金融 业宏观 审慎管 理制度 是一个 以金 融稳 定为 目标 , 着力 防范 系统性 风险 , 体 现逆周 期 管理 的政 策 体 系 、 事规 程 、 为 准则 、 办 行 操 作方 法和 金融运 行调控 机 制 。2 1 0 1年 8月 , 国银 中
I I
£二 == 二= ——— 上— — — == == =】 _
Il 融 理 度 化 析 金 管 制 演 分 l
. 系统 ! l 性风险防范的金融 -
I 管理制度演化—— 基于 f I 巴塞尔协议演进的分析 I
l 融 理 度 缺 分 金 管 制 的 陷 析
宏 经 运 周 宏 慎管 ! 观 济 行 期l 观审 理I I 性 金 运行 周f与 观审 管l 与 融 顺 微 慎 ! f
运行 。单 一金融 机构 的 自发行 为会导致 金融 系统 熵
的增 加 , 至 引致 整 个 金 融 业 的 不 稳 定 甚 至崩 溃 。 直 所以, 需要 外部 强有力 的管理 作 为负熵 的输 入 , 调 强
考虑 到系统 性风 险在不 同类型 金融机 构之 间 的
传递 性与 关联性 , 需采 用系统 科学方 法分析 系统 性 。 风险 的产 生和传 播不仅 涉及 到银行业 各机 构之 间
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十二五”规划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分,首先谈到的就 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对 于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将有何深远意义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它将对于 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也 为我国在未来保障金融运行的稳定,防 范金融危机的爆发奠定制度建设层面基 础。
目录
1、金融体系中建立逆周期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2、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3、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乊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逆周期是针对经济周期而言的调控机制,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是不 是都采用了缓解顺周期性的逆周期经济政策
5、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对于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 改革将有何深远意义
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逆周期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监管标准会在经济 繁荣时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集聚。而应 相应的监管标准,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使得此时缺乏 流动性的经济体系进一步紧缩。显然,商业银行所表现出的这 种轻周期效应需要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逆周期监管作为宏观 审慎监管的内容之一,其主要理念在于依据经济形势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和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来平缓经济周期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逆周期与审慎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因为在金 融运行过程中本身有顺周期反馈机制,所以金融调控需要反周 期,而反周期不仅需要货币供应调控反周期,还需要审慎的管 理制度具有反周期的特点,前者是在宏观上控制顺周期的反馈, 防范金融风险积累,后者则是在微观层面控制金融机构过度的 资产扩张,防止泡沫的积累。所以,审慎的管理制度要求金融 监管部门不只是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则和制度来控制金融机构的 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流动性、杠杆率,而且还需要根据经 济周期的运行特点适时地调整监管的重点,使金融机构始终保 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引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金融系统中的风险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预防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论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概念、目标、原则以及实施过程等内容。
概念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指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旨在监测和管理宏观经济环境下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
通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预防金融风险,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目标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
通过监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度、风险暴露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2.促进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营: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确保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
同时,还要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防止不当竞争和压力对金融机构造成过度风险。
3.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原则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综合兼顾金融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风险导向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以风险为中心,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防范风险发生。
3.灵活性原则: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确保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施过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监测与评估: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在 组织 架 构 中的 作用 ,为我 国宏 观 审慎 管 理 制 度 的 建
定 ,并 认 为宏 观 审慎 监 管 和 微 观 审 慎 监 管 是 金 融 监管 安 排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两 个 并 存 体 系 。 Cl do B f a i o o u i (0 3 2 0 )对 宏 观 审慎 监 管 和 微 观 审 慎 监 管 进 行 了详 细
r me  ̄ n Ch n . fa wo i i a
Ke o d : ma r — r d n i l n g me t l e au er v e ,r v lt n yW r s c op u e ta ma a e n , i r t r e i w t e eai o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2 5 (0 1 10 1.6 80 6 42 6 2 1 )0 —0 40
cii. a o arn eo eo n h sara ysatdi i dS ae . UK n r —o e. Chn lod cd dt b obte rss Ap r f m a g frfn a le d tre nUnt tts t r e a dEuo z n iaas e i e a s r o h
d c i n t e c n e to a r — r d n ilma a e e ta l a t c a a t rsi s m eh d n o i y t o s T e a t o u t o t o c p fm c o p u e t n g m n swel sis h r c e it , o h a c t o s a d p l o l . h u h r c
金融危机后中国反思-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论文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反思: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1摘要随着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和主要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稳健,还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加强风险防范。
我国金融体系虽然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小,但经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因此,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观审慎逆周期调控sifis风险监测预警一、引言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形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之后。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由于一些金融机构规模大、交易对手多、组织机构复杂、与其他机构和投资者的关联性强且不可替代性较高,因此当这些机构陷入困境时,不仅自身面临巨大的救助成本,也会影响交易对手和市场信心,加剧市场恐慌,造成金融体系的整体不稳定。
金融稳定委员会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ifis”)定义为: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1]。
这些“太大而不能倒” [1]的金融机构一度成为金融危机后“道德风险”的争议焦点——由于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任其倒闭,这些金融机构往往有更多动机冒更高风险,造成了银行“挟持”整体经济的情形。
二、加快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人民银行在总结现有宏观审慎管理做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工具。
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2]。
1.处理好宏观审慎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消费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应运而生。
这一政策框架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根据中国国情和金融市场状况制定的,旨在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步骤一:稳控宏观经济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第一步是稳控宏观经济。
它通过实施各种宏观政策,比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只有当经济稳定和通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金融市场才能保持稳定。
步骤二:建立宏观审慎制度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第二步是建立宏观审慎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严格的监管规则和制度,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能力等进行监管,打造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
建立宏观审慎制度的意义在于控制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
步骤三:完善审批和监管制度
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第三步是完善审批和监管制度。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控制,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
同时,完善审批和监管制度也有助于防止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总体来看,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紧紧围绕着稳定市场、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目标,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出发点,而且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这一政策框架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面临更多运用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作者:潘盛洲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章来源:理论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阐述和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独立成章进行阐述,是《建议》不同于以往中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十二五”规划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部署相衔接,又表明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对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和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二是要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等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些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依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奋力拼搏,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告诉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金融会计问题研究
致 危机 中“ 大而不 能倒 ” 、 顺周期性 、 监管不足 、 标准不高等问
题 。2 0 1 0年底 , G 2 0首尔峰会则进一步形成 了宏观 审慎管理 的基础性框架 。中国作为 G 2 0的重要成员 , 在党的十七 届五 中全会 的决议文件 中, 明确提 出要“ 构建 逆周期 的金融 宏观 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
以权 责 发 生 制 为 确 认 基础 , 贷 款 减值 准 备 应 建 立 在 “ 已发 生 ”
宏观审慎监管是 为了维护金融体 系的稳 定 , 防止金 融系
统对经济体 系的负外部 溢出而采 取 的一种 自上 而下 的监管 模式 。与微观审慎监管不 同 , 宏观审慎监管不仅关 注外 生性
的基础 上于本期确认 , 不能按照动态拨备制度的要求进行跨
其计提的金额为贷款 的账面价值 与未来现 金流量现 值之间 的差额 , 所以这项 规定 没有 考虑 潜在 贷款 风险 的顺 周 期效 应, 即跨时间风险。为解决这一 问题 , 银监会于 2 0 1 1 年 7月
则 和国际监管要求 ,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 中金融会计 领域 尚存 计 提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以“ 存在 的减值迹象影响未来现金流
管的需要 , 国际组织与各监管机构逐步完善 了相应 的会 计准
在与宏观审慎监 管不和谐 的方面 。如 何解决宏 观审慎 监管 框架下存在 的金融会计问题 , 成为当前摆在各 国金 融监 管者 面前 的一大挑战 。
一
况会影 响本金和利 息的可 回收性。新企业 会计准则 中有关 量” 为前提的 , 即必须存在影 响贷款未来现金 流的客观证据 ,
为宏观 审慎监管提供 最重要 的基础数 据信息 。在宏 观审慎
系列措施构筑 了系统性风险防范屏 障, 但 同时也带来 了一系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思考
尹继 志
( 河北 金融 学 院 ,河 北 保定
0 15 ) 70 1
摘 要 :全球 金 融危 机后 ,欧 美英 等 国家和 地 区在金 融监 管改 革 中均赋 予 了 中央 银行 宏 观审慎 监 管职 能 。从 理论 上分 析 .加强 中央银 行 宏观 审慎 监 管职 能是 防 范 系统性 金 融风 险 、维 护金 融稳 定 和有 效 实 施货 币 政策 的需要 。构 建 我 国逆周 期 的金 融宏 观 审慎 管 理框 架 ,应 明确 中央银 行履 行宏 观 审慎 管理 职 能 的法 律地 位 ,赋 予 其 开发 宏 观审 慎政 策工 具和 监管 系统 重要 性金 融机 构 的权力 ,并 建立 宏观 审慎 与微 观 审慎 的协 调机制 。 关键 词 :宏 观 审慎 ;金融 监管 ;法 律地 位
Ab ta t Af rwo l wi e f a c a rs s Eu o e n a d Ame c n c u t e n r a a e e tu t d wi h e ta sr c : t rd d n n i l ii , e i c r p a n i r a o n r s a d a e s h v n r se t t e c n r l i h
家 在 金 融 监 管 中 出 现 了 “ 央 行 化 ” 的趋 势 。但 是 . 去 理 论 界 对 于 中央 银 行 在 金 融 监 管 中 的职 能 问题 一 直 存 在 着 不 同 的看 法 ;而 在 实 践 层 面 ,即使 是 实行 相 同 监 管 模 式 的 国家 .中 央银 行 介 入 金 融 监 管 的程 度 也 不 相 同 。危 机 之 后 ,国 际社 会 对 过 去 秉 持 的金 融 监 管 理 念 进 行 反 思 ,着 手 构 建 宏 观 审 慎 金 融 管 理 制 度 .而 增 加 中央 银 行 的管 理 权 限 ,明 确 中央 银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发展及我国基层央行政策选择
一
、
宏观 审慎 管理 与微 观 审慎 监管 比较
下而 上 的监 管 方法 。宏 观审慎 管理 则认 为单个 金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与微 观 审 慎 监 管 作 为 审 慎 监 管 的 两大 支柱 , 它们 的 区别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在监 管 目标 上 , 观 审 慎 管 理 的 目标 是 防 宏 范 系 统 性 风 险 , 护 金 融体 系 的 整 体稳 定 , 维 防止 经 济增 长 受 到影 响 ; 微 观 审慎 监管 的 目的在 于 而 控 制个 体 金 融机 构 或行 业 的风 险 , 护 投 资者 利 保 益 。在 监 管 内容 上 , 观 审慎 管 理侧 重 在 对金 融 宏
整体 、 自上 而下 的监 管方 法 。
表 1 宏观 审慎 管理与微 观 审慎监 管 的比较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直接 目的 最终 目的
金融机构的相关性 所防范的风险
防范金融 系统性危机 防范单个金融机构风险 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相关 隐藏在金融 系统 内部风险 ( 内生性 ) 整个金融系统范围 自上而下
监管范围 审慎管理 的方法
在具 体 监管 框架 上 , 观 审 慎 管理 同微 观 审 宏 慎 相 比则 主要 由 三方 面构 成 :一 是 宏 观 审 慎 分 析, 监测 和识 别 系 统性 风 险 。二是 宏 观 审慎 政 策 的研 究 制定 ,提 出应对 系统性 风 险 隐患 的政 策 。
微 观 审 慎 监 管 侧 重 于 对 金 融 机 构 的个 体 行 为 和 风 险偏 好 的监 管 。从 具 体 监管 对 象 上看 , 观 审 宏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模板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模板一、总则1. 目的: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旨在维护金融稳定,预防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参与者。
3. 监管机构:指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1. 目标: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信贷周期的不稳定性。
2. 政策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资本要求、流动性标准、杠杆率限制、信贷增长指标等。
三、风险评估与监测1. 风险识别: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定期识别,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 数据收集:建立金融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风险评估: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水平。
四、监管措施1. 资本充足率:确保金融机构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吸收潜在损失。
2. 流动性覆盖率:设定流动性覆盖率要求,确保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应对资金流动性压力。
3. 杠杆率限制: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进行限制,防止过度借贷和风险积累。
五、宏观审慎监管指标1. 信贷增长速度:监控信贷增长速度,防止信贷过度扩张。
2. 房地产贷款比例:监测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以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
3.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跨境资金流动,防止资本流动引发的金融风险。
六、监管合作与协调1. 国内协调: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
2. 国际合作: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七、危机管理与应急预案1. 应急预案:制定金融危机应急预案,明确危机应对流程和措施。
2. 危机处理: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
八、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 监督检查:监管机构定期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法律责任:对违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金融机构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监管机构负责解释。
宏观审慎
定义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作为危机後国际金融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策框架。
宏观审慎管理(a system of prudent macro management)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微观审慎监管更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2由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
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之一是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从政策工具来讲,要求金融机构实施逆周期的最低资本要求和资本缓冲,并采取更为稳健的拨备方法,以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平滑跨周期的贷款投放和经济波动。
从跨机构来看,宏观审慎管理要考虑不同机构间相互影响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监管、改进对交易对手的风险计量和控制等来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3理论研究一、是基本赞同危机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框架。
二、是不能满足于现今国际社会相关的治理政策,而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呼吁并参与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行动,约束美元对内政策目标和作为国际货币应尽义务的不对称行为,寻求大国货币间的汇率稳定机制。
三、是充分认识现今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认识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复杂过程,尽可能处理好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包括汇率、资本管理政策,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必须认识到,如今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度框架,是权威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是针对自己国家所迫切需要的。
国研专稿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政策建议
[国研专稿]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政策建议2011-6-7内容摘要:我国金融体系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以及国内金融管制的相对严格。
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即在金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不断加深的趋势下,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以及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之间的协调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而,本文深入分析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阶段和特点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审慎,框架,必要性,政策建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即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而,借鉴和密切关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国际改革趋势,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基本停留在微观审慎监管层面,尚未树立将金融业视为一个整体的宏观审慎管理理念。
现阶段我国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影响金融稳定的宏观因素潜在风险增大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中缺乏一个专门的部门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把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貌,深入分析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而且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宏观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可持续因素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
二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积累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压力。
三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大幅上升对银行贷款风险产生压力。
四是国际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加大。
(二)综合经营态势下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要求增大近年来,随着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发展以及以理财产品、私募基金为代表的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现行分业监管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监管漏洞不断增加。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范文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范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框架介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指央行等宏观调控机构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稳定金融体系,并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于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定义、发展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对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框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一、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指由央行等宏观调控机构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旨在预防和控制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出现主要源于金融危机的教训。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反思金融监管和监管机制的不足,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它不仅是传统金融监管的补充,更是一种更加预防性和综合性的监管模式。
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监管、流动性监管、储备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
1. 资本充足监管:资本充足监管是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确保其具备充足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监管的核心要素是风险权重和资本计量。
风险权重体现了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程度,资本计量则确保金融机构的资本水平能够适应风险水平变化。
2. 流动性监管:流动性监管是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要求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监管涉及到流动性缺口的监测、流动性管理的规定和流动性工具的使用等问题。
3. 储备政策:储备政策是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定数量的储备资金,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冲击。
储备政策的目的是增加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4.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是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手段。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利率工具、准备金要求、资产质量要求、审慎借贷政策等。
金融改革中的逆周期监管——十二五规划金融业发展的新起点
二 、 融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和 风 险 金 1中 国 金 融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 目前 , 国 金 融 业 所 处 的 大 环 境 已 经 不 同 。2 1 我 0 O年 我 国 经 济 总 量 跃 居 世 界 第 二 , 汇 和 财 政 收 入 位 居 世 界 前 列 。 国 经 济 分 外 中 量 在 加 重 的 同 时 , 国 经 济 的 作 用 也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变 化 。 联 合 中
触 目惊 心的 巨额损失 ,危机 也 凸显现 有金 融监 管体 系的脆 弱性 。
其缺乏 防范抵 御金融 危机 的能力 。 上 次世 界经济 大萧 条到这次 从
国发 表 的 2 0 0 9年 世界 经济报 告指 出 , 果 中国能 够在 2 0 如 0 9年 实 现8 %的经 济增 长 , 对世 界经济 增长 的贡献将 达到 惊人 的 5 %. 0 这 意 味着 中国经济 当之 无愧地 成为 2 0 0 9年 带动全 球经 济复 苏的 最
稳 定 的 目标 。 在 日前 召 开 的 “ 观 审 慎 政 策 : 洲 视 角 高 级 研 讨 宏 亚 会 ” , 国 人 民银 行 行 长 周 小 川 表 示 :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重 大 教 训 上 中 “
期监 管 ” 新 思维 。 期 望在 中 国践 行 。 “ 的 并 在 十二 五 ” 划的 金 融 规
塞尔 委员 会研究 提 出缓解顺 周期 问题 的政 策 工具。 促使 银行 在经
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政策与实现途径
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政策与实现途径作者:张芙蓉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年第08期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研究,本文在阐述宏观审慎管理概念提出的背景下,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应有之义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关注的焦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
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关于金融体系顺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综述,并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宏观审慎管理;顺周期性;研究综述;逆周期政策一、宏观审慎管理提出的背景、含义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然而,近30多年来,金融全球化发展使得金融体系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内在的关联性和依赖度不断加强,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严重,导致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也大大增加。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普遍处于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状态,各金融机构微观审慎指标也处于良好状态,但在复杂的金融创新推动下,长期积聚的系统性风险从美国的次贷市场集中爆发。
在对危机形成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后,认识到,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管理理念,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国际金融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各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宏观审慎管理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而采取的一种监管模式。
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横截面维度与时间维度(Crockett[1],2000)。
其中,横截面维度关注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任何时点是如何分布的问题;时间维度方面则关注风险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问题,对此应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机制。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里把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在我国,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也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摘要】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监管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和波动。
本文从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国际机构要求、中国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和实际运作。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需要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应用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监管机构、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重要性、政策、完善、配合。
1. 引言1.1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是理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对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在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种重要监管方法,旨在通过调整金融政策和监管手段,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波动过程中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风险传染和蔓延的可能,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介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通过调整金融监管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预防和缓解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监管模式。
在传统的宏观审慎监管中,主要注重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而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则更加强调在不同经济周期下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以应对周期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是通过灵活的监管政策,及时地调整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积累,避免金融过度周期性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管理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管理【摘要】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作为全新的概念,既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对以往金融管理理念及其实践的归纳、总结、完善和深化。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探索该政策框架,实践其核心理念,就必须与自身的履职边界和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特征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背景、概念及在我国的进展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形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以后,并将其用来作为讨论危机的原因之一。
2009年年初,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用宏观审慎性的概念来概括导致危机中“大而不能倒”、顺周期性、监管不足、标准不高等问题。
此概念开始并不是太流行,但后来慢慢为大家所接受,并逐步被二十国集团(g20)及其他国际组织所采用。
在g20匹兹堡峰会上,最终形成的会议文件及其附件中开始正式引用“宏观审慎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提法。
在g20首尔峰会上,进一步形成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性框架,包括最主要的监管以及宏观政策方面的内容,并得到g20峰会批准,要求g20各成员国落实执行。
中国作为g20的重要成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形成的决议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同时在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要求。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框架,其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对银行的资本要求、流动性要求、杠杆率要求、拨备规则,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特别要求,会计标准,衍生产品交易与集中清算,以及信用评级、银行业务模式和“影子银行”等等。
就目前而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构建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有关工作,重点是建立逆周期信贷调控机制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管理。
作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在总行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深入学习领会有关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切入点,积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逆周期与审慎的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因为在金 融运行过程中本身有顺周期反馈机制,所以金融调控需要反周 期,而反周期不仅需要货币供应调控反周期,还需要审慎的管 理制度具有反周期的特点,前者是在宏观上控制顺周期的反馈, 防范金融风险积累,后者则是在微观层面控制金融机构过度的 资产扩张,防止泡沫的积累。所以,审慎的管理制度要求金融 监管部门不只是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则和制度来控制金融机构的 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流动性、杠杆率,而且还需要根据经 济周期的运行特点适时地调整监管的重点,使金融机构始终保 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目前,国际上对于金融监管的基本共识是,以两个维度来设 计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一是时间序列维度,即逆周期监管措施; 二是跨行业维度,即控制或降低某一时点上金融机构的关联性 和共同风险敞口。 尽管宏观审慎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资本要求、资本缓冲、流 动性、杠杆率等,但是我国银行信贷在全社会融资中占比很高, 信贷波动与经济周期变化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有很大作 重点。
逆周期是针对经济周期而言的调控机制,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是不是 都采用了缓解顺周期性的逆周期经济政策
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是逆周期性的,也就是说在经济周期 的高涨阶段,动用紧缩的措施,而在经济周期的衰退收缩阶段,动用扩张 的政策措施。从金融运行本身的特点看,存在着顺周期的内在反馈作用, 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会在经济增长高涨期低估金融风险,从而使微观层面 的风险不断积累形成金融泡沫,最后在经济周期下降阶段来临时破灭导致 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宏观金融需要进行逆周期的调控。审慎的管理制度 是指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对银行提出的资本充足率、资本缓冲、流动性、杠 杆率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通过法定的以及行政性的相关制度,让金融机构 能够对于微观层面的金融风险采取审慎的态度,控制风险的积累。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就是试图从金融系统的角度,避免金
融市场的过度波动和金融系统生成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并 使产出损失最小化的目的。通俗地说,就是避免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情 况下,金融系统进一步加剧这种“过热”;在经济出现萧条苗头的情况下, 避免金融系统进一步加剧经济的紧缩。逆周期调控机制,其实一直都是宏 观经济政策“逆经济风险行事”原则的本质要求,但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 度框架包含着比传统的逆周期调控机制更广的范围,几乎是对居民、企业、 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全覆盖。其中,逆周期的宏观经 济政策和宏观监管政策,是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中枢。
目录
1、金融体系中建立逆周期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2、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3、逆周期的调控机制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乊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逆周期是针对经济周期而言的调控机制,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是不 是都采用了缓解顺周期性的逆周期经济政策
5、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对于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 改革将有何深远意义
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金辉
0806140107
十二五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 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 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 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 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 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 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十二五”规划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部分,首先谈到的就 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这对 于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将有何深远意义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它将对于 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也 为我国在未来保障金融运行的稳定,防 范金融危机的爆发奠定制度建设层面基 础。
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逆周期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周期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监管标准会在经济 繁荣时扩大经营规模,但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集聚。而在经济 衰退时,之前的投入资产所隐含的风险会逐步显现,为了适应 相应的监管标准,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趋紧,使得此时缺乏 流动性的经济体系进一步紧缩。显然,商业银行所表现出的这 种轻周期效应需要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逆周期监管作为宏观 审慎监管的内容之一,其主要理念在于依据经济形势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和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来平缓经济周期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