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人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地区人才分析

1111人力银行曹新南

「产学失衡」

台湾的结构性失业咨询题,有一个专门重要的因素,确实是「学用不一」,除了产业快速变迁,技能匹配不上之外,教育体制与结构也是个专门重要的咨询题。

这么来讲吧,产业结构与人力学历结构有着相对应的关系,因此这并非绝对的,却有极大的正有关。我们以人力金字塔结构来看,大伙儿能够来思索一个咨询题:职位金字塔与学历金字塔或人口年龄金字塔相较,是否是相符的?或是两者之间有了落差?

早期台湾以中小企业起家,制造业为要紧就业人口集合所在,金字塔结构尚称得上是正三角型,而这也与教育体制的人口比例大致相符:中下阶职位者,由高职或五专程度人口居多数、中高阶职位较少,大学以上人数也较少。

而目前的状况,产业结构起了极大的变化,中阶的、非技术性的白领工作大量减少,低阶的部分工作被取代,服务业从业人口大幅取代制造业人口,导致就业金字塔的结构开始扭曲。

另一方面,教育政策改变,大多数以往的高职、专科开始改制为大学,造成大学门坎降低,大学毕业人数急遽增加。以往笔者考大学时,那时的录用率大约是百分之三十,目前的录用率却高达百分之百。这导致的效应是:一则大学毕业生程度良莠不齐,普遍来讲大学毕业生程度降低;二是太多人自居大学毕业生,不愿居就较基层工作,但程度又够不上日渐减少的中阶职位水平。

讲白点,专门多人大学毕业了,都想要找个办公室助理或文员的工作来做,看不上其它的基层职位,但这些助理或文员的职位数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而越来越少。

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求供倍数」,指的是一个人有几个工作机会数,我们连续观看,想找行政人员的求供倍数,差不多专门多年都低于0.1,也确实是一个工作机会超过十个以上的人抢,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自己还不自觉。

因此我们经常与台湾的企业HR沟通,严格讲起来,除了学历门坎提升,关于新奇人,事实上已有了学校排名,第一是「台、清、交、成」及北科大,第二是中字辈的公立大学(例如中央、中山、中正、中兴等),第三是其它的公立大学,第四是传统老牌的私立大学(例如淡江、东吴、辅仁、东海、逢甲、中原等等),至于其它专门多专科改制升上的「科技大学」,专门多学生素养比以往的高职还差,这些就几乎不考虑。

然而市面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台、清、交、成」毕业生,因此许多企业也经常面临到缺工,找不到优秀职员的窘境。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早期台湾的报社,记者写好稿子,编辑确认过,会有一批所谓的排字工人一个一个捡铅字,弄成可被排版印刷的版。运算机发达后,记者写完稿自己就能排版了,运算机排版取代了人工捡铅字排版,但这些牌字工人专门多是当年才初中毕业就到里面去做了几十年,产业变迁后,这些人全部失业同时没方法再转职。(技能完全配合不上)

台湾整体人才市场,出现了「高阶人才国际化、低阶人才失业化」的样貌。

「人才素养」

对台湾人才而言,最好用的年龄大约是35-50岁,这句话或许专门多人专门不认同:一来,专门多工作机会的上限应该是35岁啊;二来,对大陆企业而言,超过40岁的高管人才可能就差不多太老了。

那个地点是需要阐释一下的,年龄35的限制,指的是一样的人才市场,若没有在35岁往常累积到一定的专业能力与治理体会,确实在之后的求职路上会专门坎坷。而另外一点,35-50岁会可不能太老呢?关于中高阶主管人才,那个年龄事实上是专门适合的,这与台湾人才的成熟周期有关。

大陆的专门多企业,现在是处于高速进展的成长期,需要的是打天下的战将,因此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普遍年轻化,活力与冲劲捱能应对工作需求,甚至我碰过有的公司老总才三十多岁,因此期望他的高阶人才也都不超过四十岁。

而在台湾,产业进展数十年,许多企业已有一定的规模,关于人才的养成,比较属于循序渐进。男性大学毕业,再服役后进入职场,大约是二十四五岁,进入一样企业做初级职员,顺利的话大约到三十岁能够担任个小主管,三十到四十岁是累积专业与治理能力的时期,大约到快四十多岁才正是经历、阅历与工作能力都足以担当重任,可全力冲刺的时期。因此,关于专门多台资企业的老总而言,三十出头的高阶主管,是否能够胜任职务经常是打咨询号的。

至于体力与时刻部份,这倒是还好,已我自身的状况,我们经常与四五十岁左右的人士一同工作,活力与冲劲经常必须要与对工作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共同衡量。就实际的体会来看,1970前后的人士,关于工作

的态度比再年轻些的朋友好专门多,而工作态度与主动性才是导致对工作是否投入、冲劲是否足够最要紧的因素。

再一点,专门多大陆猎头朋友经常会提到,确实是台湾人才专门难挖,这涉及到除了职场历练久了的小心慎重,另一个特质是台湾人才的保守与稳固性格。

一样而言,台湾人才关于自身数据的被流传是专门在意的,一方面最近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诈骗,二方面台湾人比较倾向低调保守。那个地点能够从两岸聘请网站上的简历状况看出,大陆的简历,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求职者在自我营销上不遗余力,自我丰功伟业的陈述相当完整;而台湾我们在人力银行上看到的简历,往往求职者在工作经历的部份写得相对简单许多,不情愿透露自身信息、不明白如何自我营销,是普遍的现象。而配合着台湾整体产业进展,个人职涯规划也较不倾向频繁跳槽,台湾人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那个地点讲的是只是通则,随着近年来产业快速变迁、失业状况大幅提升,工作异动的频繁度也随之增加了。

「台湾的聘请市场」

台湾早期的聘请,报纸、人脉介绍、贴红纸条是专门普遍的,网络兴盛之后,「人力银行」逐步取代报纸,已成为目前台湾求职求才最佳的管道,而且随着网络连续普及,除了往下扎根,利用网络求职的年龄层也连续往上提升。

目前在台湾,除了网络聘请是最普及的方式,中低阶职位仍会透过商家外贴公告、现场聘请、报纸等方式进行,中高职位则还有人脉介绍与猎头。

只是台湾的猎头差不多上做得专门低调,彼此并可不能交流LIST 或CV,大多是凭借各公司或顾咨询把握的人脉与资源来进行。因此比较多时候,聘请的要紧管道依旧以网络人力银行为主。

台湾的人力银行,目前出现了两家独大的状况,已无第三家进入的kong_jian,而这两家人力银行各自以不同的运作模式来进行,笔者忝为其中一家人力银行的资深职员,这中间是有许多能够分享的,也确知我们的优势所在,只是在此较不方便直截了当做如此的比较,依旧从简吧。

「小结」

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变,两岸的解冻,双向的产业与人才交流势必会更频繁,然而之前两边各自走了数十年,无疑的会有许多的不了解与隔阂。企业特点、人才特性无疑的双方都需要更进一步接触与了解,才能够达到更理想的融合。

本人原创

欢迎转载,但请先告知本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