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24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https://img.taocdn.com/s3/m/735d449ae53a580216fcfe59.png)
对于频繁启动的离合器,可将表中[p]降低15~30%。 类型 干式磨擦离合器 →反应敏捷,但摩擦片易磨损。 油式磨擦离合器 →磨损轻微、寿命长、并能 在繁重的条件下运转。
三、圆锥式摩擦离合器 结构:锥台表面为摩擦接触面。 优点:由于采用了槽面摩擦原理, 因此只需要很小的操纵力即能使 离合器传递较大的转矩。 缺点: 径向尺寸较大,不如多盘式紧凑。 机械力 电磁力 气动力 液压力
二、弹性柱销联轴器 结构:用尼龙制成的柱销置于两个半联轴器凸缘的孔 中。 结构简单、更换柱销方便。 两种柱销 特点:上述两种联轴器的动力通过弹性 尼龙销 元件传递,缓和冲击、吸收振动。 挡板 应用:适用于正反向变化多,启动 频繁的高速轴。 适用范围:-12˚≤t≤60˚, v≤8000 r/min 能补偿较大的轴向位移,并 允许微量的径向位移和角位 移。 销与挡板之 间留有间隙
梯形牙可以补偿磨损后的牙侧间隙。 锯齿形只能单向工作。反转时具有较大的轴向分力,会迫使离合器自行分离。 制造要求:各牙应精确等分,以使载荷均匀分布。
30˚~40˚
60˚ 2˚~8˚ 2˚~8˚
承载能力:取决于齿根的弯曲强度: hKAT σ b= ≤ [σb] zWD0 D0 2KAT p = ≤ [p ] zD0ah 式中:h为牙齿高度;z为牙齿数; h
1 C 1 C 2 α 2
α
α
自用盘编号JJ321002
3. 小型双万向联轴器 结构如图所示,通常采用合金钢制造。
A
α α
A
α
A--A
一、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结构特点:外观与凸缘联轴器相似,用带橡胶弹性套 的柱销联接两个半联轴器。
§17-4
弹性联轴器
圆柱孔
圆锥孔 预留间隙以补偿 轴向位移。
机械设计基础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机械设计基础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https://img.taocdn.com/s3/m/bff9262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7c.png)
2. 多片式摩擦离合器——
主动轴1与外壳2相连, 外壳2内装有一组摩擦 片5,其外缘凸齿插入 外壳2的纵向凹槽中, 随外壳2回转。
摩擦片5
从动轴3与套筒4相连, 套筒4上装有另一组摩擦 片6,其内孔凸齿与套筒 上的纵向凹槽相连接, 带动套筒4一起转动。
摩擦片5与摩擦片6每片相间安rm装q。ian
弹性柱销
rmqian
三、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两个半联轴器1和2的端面上各带凸齿,各凸齿的两侧面 呈内凹形,并在齿侧间隙放置非金属弹性元件(橡胶或 尼龙)。
凹形凸齿
rmqian
弹性元件
四、弹性活块联轴器
与梅花形弹性联轴器类似,弹性活块联轴器也是在凸齿 的两侧面间隙内放置非金属弹性活块3,但各弹性活块不 相连,各弹性活块可径向插入而不必轴向移动两个半联 轴器1、2,便于更换损坏的弹性件。为防止弹性活块因 离心力而脱出,在联轴器的外缘装有套筒4。
沿逆时针旋转时,楔块克服 楔块
弹簧力作顺时针方向偏摆, 在内、外环间越楔越紧,离 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反向时, 楔块松开而成分离状态。
rmqian
摩擦离合器也可用电磁力来操纵。
当直流电经接触环1导 入电磁线圈2后,产生 磁力线吸引衔铁5,衔 铁5将两组摩擦片3和4 压紧,离合器处于接合 状态。
线圈 摩擦片
接触环
衔铁
弹簧
当电流切断时,磁力消 失,复位弹簧6 将衔铁 推开,使两组摩擦片松 开,离合器处于分离状 态。
rmqian
§17-7 磁粉离合器
[p] —许用压强。
对于表面淬硬的钢制牙嵌离合器,
在停车时接合:
[
b
]
S
1.5
MPa
[ p] 90 ~ 120 MPa
(NEW)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
![(NEW)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de68c91711cc7930b7167d.png)
【解析】①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在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的相对速度为 0,即转动副的中心是其瞬心;
②当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所有重合点的相对速度方向都平行于移动方 向,其瞬心位于导路垂线的无穷远处;
③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接触点的速度沿切线方向,其瞬 心应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Leabharlann 1-2-25由图中可测量出
,
,
滑块的速度:
由
得,连杆的角速度:
1-18.图1-2-26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已知凸轮l为半径 r=20mm的圆盘,圆盘中心C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lAC=15mm,
lAB=90mm, =10rad/s,求θ=0°和θ=180°时,从动件角速度 的数值 和方向。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齿轮传动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蜗杆传动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轴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滑动轴承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1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齿轮机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轮 系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32d655804d2b160b4ec020.png)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8章 弹簧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王世刚 古乐 郑德志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是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立德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配套的教学指导书。编者在长期"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对该教材各章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教材各章习题逐一作了较详尽解答;结合各章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典型的、与教材互补的同步训练题进行分析解答,并加以补充。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4章 轴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5章 滑动轴承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6章 滚动轴承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9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0章 连接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1章 齿轮传动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12章 蜗杆传动
知识要点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重点复习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89bf0727d3240c8547ef5a.png)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绪论;基本概念:机构,机器,构件,零件,机械第1章:1)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2)机构自由度的概念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2章: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及判断方法。
2)四杆机构极限位置的作图方法$3)掌握了解: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压力角、传动角、急回特性、极位夹角。
4)按给定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第3章:1)凸轮机构的基本系数。
2)等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公式及线图。
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概念及作图。
第4章:1)齿轮的分类(按齿向、按轴线位置)。
2)渐开线的性质。
3)基本概念:节点、节圆、模数、压力角、分度圆,根切、最少齿数、节圆和分度圆的区别。
^4)直齿轮、斜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直齿轮齿廓各点压力角的计算;m = p /π的推导过程。
5)直齿轮、斜齿轮、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第5章:1)基本概念:中心轮、行星轮、转臂、转化轮系。
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9章:1)掌握:失效、计算载荷、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疲劳极限。
了解:常用材料的牌号和名称。
第10章: 1)螺纹参数 d、d1、d2、P、S、ψ、α、β及相互关系。
2)掌握:螺旋副受力模型及力矩公式、自锁、摩擦角、当量摩擦角、螺纹下行自锁条件、常用螺纹类型、螺纹联接类型、普通螺纹、细牙螺纹。
·3)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11章: 1)基本概念: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齿轮常用热处理方法。
2)直齿圆柱齿轮接触强度、弯曲强度的计算。
3)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计算及受力分析。
第12章: 1)蜗杆传动基本参数:m a1、m t2、γ、β、q、P a、d1、d2、V S及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2)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第13章: 1)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原理及带传动基本参数:d1、d2、L d、a、α1、α2、F1、F2、F0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F1、F2、F0、σ1、σ2、σC、σb及影响因素。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解答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5f00a0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c.png)
前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近机类、非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杨可桢、程光蕴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 因其内容精炼、深度适中、重点突出、知识面宽而被众多高等学校作为主要教材在教学中采用。
本书是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本要求”, 汇集了编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在深刻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是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的配套辅导书, 章节顺序和内容体系与教材完全一致, 并涵盖了国内同类教材的重点内容。
本书特点:1 .明确每章的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教学内容。
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 . 建立明晰的知识结构框架。
3 . 考点及经典题型精解。
介绍考点的具体内容,并详尽剖析, 总结解题规律、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4 . 详细的课后习题解答。
5 . 自测试题及答案符合考点精神, 便于学习总结和自我检验。
书后附有模拟试题五套。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团结( 第1 , 14章)、西安石油大学秦彦斌(第3 章) 、西安石油大学陆品( 第1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史丽晨(第2 , 5 , 7 , 8 , 12 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郭瑞峰(第4 , 6 , 9 , 10 , 11 , 15 , 16 , 17 , 18 章及模拟试题)。
全书由郭瑞峰、史丽晨主编。
本书可作为近机类、非机类大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参考书, 也可供电大、职大、函大、夜大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也可作为考研辅导书, 还可供有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谬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5 年8 月于西安2 机械设计基础导教·导学·导考目录第1 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1 重点内容提要⋯⋯⋯⋯⋯⋯⋯⋯⋯⋯⋯⋯1 1 .2 重点知识结构图⋯⋯⋯⋯⋯⋯⋯⋯⋯⋯⋯6 1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61 .4 课后习题详解⋯⋯⋯⋯⋯⋯⋯⋯⋯⋯⋯⋯111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6第2 章平面连杆机构⋯⋯⋯⋯⋯⋯⋯⋯⋯⋯⋯⋯202 .1 重点内容提要⋯⋯⋯⋯⋯⋯⋯⋯⋯⋯⋯⋯202 .2 重点知识结构图⋯⋯⋯⋯⋯⋯⋯⋯⋯⋯⋯262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272 .4 课后习题详解⋯⋯⋯⋯⋯⋯⋯⋯⋯⋯⋯⋯322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42第3 章凸轮机构⋯⋯⋯⋯⋯⋯⋯⋯⋯⋯⋯⋯⋯⋯503 .1 重点内容提要⋯⋯⋯⋯⋯⋯⋯⋯⋯⋯⋯⋯503 .2 重点知识结构图⋯⋯⋯⋯⋯⋯⋯⋯⋯⋯⋯573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583 .4 课后习题详解⋯⋯⋯⋯⋯⋯⋯⋯⋯⋯⋯⋯673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79 第4 章齿轮机构⋯⋯⋯⋯⋯⋯⋯⋯⋯⋯⋯⋯⋯⋯⋯⋯⋯⋯⋯844 .1 重点内容提要⋯⋯⋯⋯⋯⋯⋯⋯⋯⋯⋯⋯⋯⋯⋯⋯⋯844 .2 重点知识结构图⋯⋯⋯⋯⋯⋯⋯⋯⋯⋯⋯⋯⋯⋯⋯⋯934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95 4 .4 课后习题详解⋯⋯⋯⋯⋯⋯⋯⋯⋯⋯⋯⋯⋯⋯⋯⋯1014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08第5 章轮系⋯⋯⋯⋯⋯⋯⋯⋯⋯⋯⋯⋯⋯⋯⋯⋯⋯⋯⋯⋯⋯1115 .1 重点内容提要⋯⋯⋯⋯⋯⋯⋯⋯⋯⋯⋯⋯⋯⋯⋯⋯1115 .2 重点知识结构图⋯⋯⋯⋯⋯⋯⋯⋯⋯⋯⋯⋯⋯⋯⋯1145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1155 .4 课后习题详解⋯⋯⋯⋯⋯⋯⋯⋯⋯⋯⋯⋯⋯⋯⋯⋯1185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31第6 章间歇运动机构⋯⋯⋯⋯⋯⋯⋯⋯⋯⋯⋯⋯⋯⋯⋯⋯⋯1376 .1 重点内容提要⋯⋯⋯⋯⋯⋯⋯⋯⋯⋯⋯⋯⋯⋯⋯⋯1376 .2 重点知识结构图⋯⋯⋯⋯⋯⋯⋯⋯⋯⋯⋯⋯⋯⋯⋯1406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1406 .4 课后习题详解⋯⋯⋯⋯⋯⋯⋯⋯⋯⋯⋯⋯⋯⋯⋯⋯1426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44第7 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146 7 .1 重点内容提要⋯⋯⋯⋯⋯⋯⋯⋯⋯⋯⋯⋯⋯⋯⋯⋯1467 .2 重点知识结构图⋯⋯⋯⋯⋯⋯⋯⋯⋯⋯⋯⋯⋯⋯⋯1497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1497 .4 课后习题详解⋯⋯⋯⋯⋯⋯⋯⋯⋯⋯⋯⋯⋯⋯⋯⋯153Ⅱ机械设计基础导教·导学·导考7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61第8 章回转件的平衡⋯⋯⋯⋯⋯⋯⋯⋯⋯⋯⋯⋯⋯⋯⋯⋯⋯1658 .1 重点内容提要⋯⋯⋯⋯⋯⋯⋯⋯⋯⋯⋯⋯⋯⋯⋯⋯1658 .2 重点知识结构图⋯⋯⋯⋯⋯⋯⋯⋯⋯⋯⋯⋯⋯⋯⋯1688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168 8 .4 课后习题详解⋯⋯⋯⋯⋯⋯⋯⋯⋯⋯⋯⋯⋯⋯⋯⋯1728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183 第9 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87 9 .1 重点内容提要⋯⋯⋯⋯⋯⋯⋯⋯⋯⋯⋯⋯⋯⋯⋯⋯1879 .2 重点知识结构图⋯⋯⋯⋯⋯⋯⋯⋯⋯⋯⋯⋯⋯⋯⋯1949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195 9 .4 课后习题详解⋯⋯⋯⋯⋯⋯⋯⋯⋯⋯⋯⋯⋯⋯⋯⋯1969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206 第10 章联接⋯⋯⋯⋯⋯⋯⋯⋯⋯⋯⋯⋯⋯⋯⋯⋯⋯⋯⋯⋯20910 .1 重点内容提要⋯⋯⋯⋯⋯⋯⋯⋯⋯⋯⋯⋯⋯⋯⋯⋯20910 .2 重点知识结构图⋯⋯⋯⋯⋯⋯⋯⋯⋯⋯⋯⋯⋯⋯⋯21710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218 10 .4 课后习题详解⋯⋯⋯⋯⋯⋯⋯⋯⋯⋯⋯⋯⋯⋯⋯⋯22410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240 第11 章齿轮传动⋯⋯⋯⋯⋯⋯⋯⋯⋯⋯⋯⋯⋯⋯⋯⋯⋯⋯24311 .1 重点内容提要⋯⋯⋯⋯⋯⋯⋯⋯⋯⋯⋯⋯⋯⋯⋯⋯24311 .2 重点知识结构图⋯⋯⋯⋯⋯⋯⋯⋯⋯⋯⋯⋯⋯⋯⋯25411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25511 .4 课后习题详解⋯⋯⋯⋯⋯⋯⋯⋯⋯⋯⋯⋯⋯⋯⋯⋯258目录Ⅲ11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274第12 章蜗杆传动⋯⋯⋯⋯⋯⋯⋯⋯⋯⋯⋯⋯⋯⋯⋯⋯⋯⋯27712 .1 重点内容提要⋯⋯⋯⋯⋯⋯⋯⋯⋯⋯⋯⋯⋯⋯⋯⋯27712 .2 重点知识结构图⋯⋯⋯⋯⋯⋯⋯⋯⋯⋯⋯⋯⋯⋯⋯28112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 .⋯ .⋯ .⋯ .⋯ .⋯ .⋯282 12 .4 课后习题详解⋯⋯⋯⋯⋯⋯⋯⋯⋯⋯⋯⋯⋯⋯⋯⋯28612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293第13 章带传动和链传动⋯⋯⋯⋯⋯⋯⋯⋯⋯⋯⋯⋯⋯⋯⋯29713 .1 重点内容提要⋯⋯⋯⋯⋯⋯⋯⋯⋯⋯⋯⋯⋯⋯⋯⋯29713 .2 重点知识结构图⋯⋯⋯⋯⋯⋯⋯⋯⋯⋯⋯⋯⋯⋯⋯30613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30713 .4 课后习题详解⋯⋯⋯⋯⋯⋯⋯⋯⋯⋯⋯⋯⋯⋯⋯⋯31613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324第14 章轴⋯⋯⋯⋯⋯⋯⋯⋯⋯⋯⋯⋯⋯⋯⋯⋯⋯⋯⋯⋯⋯32914 .1 重点内容提要⋯⋯⋯⋯⋯⋯⋯⋯⋯⋯⋯⋯⋯⋯⋯⋯32914 .2 重点知识结构图⋯⋯⋯⋯⋯⋯⋯⋯⋯⋯⋯⋯⋯⋯⋯33314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33414 .4 课后习题详解⋯⋯⋯⋯⋯⋯⋯⋯⋯⋯⋯⋯⋯⋯⋯⋯33814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347第15 章滑动轴承⋯⋯⋯⋯⋯⋯⋯⋯⋯⋯⋯⋯⋯⋯⋯⋯⋯⋯35015 .1 重点内容提要⋯⋯⋯⋯⋯⋯⋯⋯⋯⋯⋯⋯⋯⋯⋯⋯35015 .2 重点知识结构图⋯⋯⋯⋯⋯⋯⋯⋯⋯⋯⋯⋯⋯⋯⋯35615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35715 .4 课后习题详解⋯⋯⋯⋯⋯⋯⋯⋯⋯⋯⋯⋯⋯⋯⋯⋯359Ⅳ机械设计基础导教·导学·导考15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361第16 章滚动轴承⋯⋯⋯⋯⋯⋯⋯⋯⋯⋯⋯⋯⋯⋯⋯⋯⋯⋯36316 .1 重点内容提要⋯⋯⋯⋯⋯⋯⋯⋯⋯⋯⋯⋯⋯⋯⋯⋯36316 .2 重点知识结构图⋯⋯⋯⋯⋯⋯⋯⋯⋯⋯⋯⋯⋯⋯⋯37216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37316 .4 课后习题详解⋯⋯⋯⋯⋯⋯⋯⋯⋯⋯⋯⋯⋯⋯⋯⋯37916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386第17 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390 17 .1 重点内容提要⋯⋯⋯⋯⋯⋯⋯⋯⋯⋯⋯⋯⋯⋯⋯⋯39017 .2 重点知识结构图⋯⋯⋯⋯⋯⋯⋯⋯⋯⋯⋯⋯⋯⋯⋯39217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39317 .4 课后习题详解⋯⋯⋯⋯⋯⋯⋯⋯⋯⋯⋯⋯⋯⋯⋯⋯39617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400第18 章弹簧⋯⋯⋯⋯⋯⋯⋯⋯⋯⋯⋯⋯⋯⋯⋯⋯⋯⋯⋯⋯40318 .1 重点内容提要⋯⋯⋯⋯⋯⋯⋯⋯⋯⋯⋯⋯⋯⋯⋯⋯40318 .2 重点知识结构图⋯⋯⋯⋯⋯⋯⋯⋯⋯⋯⋯⋯⋯⋯⋯40818 .3 考点及常见题型精解⋯⋯⋯⋯⋯⋯⋯⋯⋯⋯⋯⋯⋯40918 .4 课后习题详解⋯⋯⋯⋯⋯⋯⋯⋯⋯⋯⋯⋯⋯⋯⋯⋯41118 .5 学习效果测试题及答案⋯⋯⋯⋯⋯⋯⋯⋯⋯⋯⋯⋯418附录模拟试题及参考解答⋯⋯⋯⋯⋯⋯⋯⋯⋯⋯⋯⋯⋯⋯⋯420附录A 模拟试题⋯⋯⋯⋯⋯⋯⋯⋯⋯⋯⋯⋯⋯⋯⋯⋯420附录B 模拟试题参考解答⋯⋯⋯⋯⋯⋯⋯⋯⋯⋯⋯⋯⋯439参考文献⋯⋯⋯⋯⋯⋯⋯⋯⋯⋯⋯⋯⋯⋯⋯⋯⋯⋯⋯⋯⋯⋯⋯449目录Ⅴ第1 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 1 重点内容提要1 .1 .1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https://img.taocdn.com/s3/m/5023d1900c22590102029d72.png)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7.1 复习笔记联轴器和离合器主要用于轴与轴之间的连接,使它们一起回转并传递转矩。
用联轴器连接的两轴在机器运转时不能分离,停止时才能分离。
用离合器连接的两轴在运转中就能方便地分离和接合。
制动器是用来降低机械运转速度或迫使机械停止运转的装置。
目前,联轴器、离合器大都已经标准化,其选择过程如下:(1)计算转矩-由于机器起动时的惯性力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过载现象,计算转矩的计算公式为c A T K T =式中,T 为公称转矩,N ·m ;K A 为工作情况系数。
(2)确定型号根据轴径、计算转矩T c 、转速n 及所选的类型,按照公式c n T T ≤,p n n ≤从标准中选定合适的型号。
(3)必要时应对其中某些零件进行校核验算。
一、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 1.刚性联轴器(1)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固定式刚性联轴器中应用最广的是凸缘联轴器。
它是用螺栓连接两个半联轴器的凸缘,从而实规两轴的连接。
螺栓可以用普通螺栓,也可以用铰制孔螺栓。
如图17-1所示,这种联轴器主要有普通凸缘联轴器,如图17-1(a )所示和有对中榫的凸缘联轴器,如图17-1(b )所示两种结构形式。
(a ) (b )图17-1凸缘联轴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传递的转矩较大,但不能缓冲减振。
常用于载荷较平稳的两轴连接。
(2)可移式刚性联轴器可移式刚性联轴器的组成零件间构成动连接,具有某一方向或几个方向的活动度,因此能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
常见的可移式刚性联轴器有以下3种。
①齿式联轴器:由于是多齿接触,因此承载能力大,能传递很大的转矩以及补偿适量的综合位移,常用于重型机械中。
但是,当传递巨大的转矩时,齿间的压力也随着增大,使联轴器的灵活性降低,且其结构笨重,造价较高。
②十字滑块联轴器:可补偿安装及运转时两轴间的相对位移。
但由于两轴线不对中,转速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并带有附加动载荷,因此只适用于低速,且轴的转速一般不超过300 r/min的场合。
《机械设计基础》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400a95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机械设计基础》目录第一章绪论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12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13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11 功能满足原则212 可靠性原则213 经济性原则214 安全性原则22 机械设计的方法221 传统设计方法222 现代设计方法223 创新设计方法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1 材料的力学性能311 拉伸试验与应力应变曲线312 硬度313 冲击韧性314 疲劳强度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21 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322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323 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24 不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41 摩擦的种类及特性411 干摩擦412 边界摩擦413 流体摩擦414 混合摩擦42 磨损的类型及机理421 粘着磨损422 磨粒磨损423 疲劳磨损424 腐蚀磨损43 润滑的作用及润滑剂的选择431 润滑的作用432 润滑剂的种类433 润滑剂的选择第五章螺纹连接51 螺纹的类型和特点511 螺纹的分类512 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52 螺纹连接的类型和标准连接件521 螺纹连接的类型522 标准连接件53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531 预紧的目的和方法532 防松的原理和方法54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541 松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542 紧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第六章键、花键和销连接61 键连接611 平键连接612 半圆键连接613 楔键连接614 切向键连接62 花键连接621 花键连接的类型和特点622 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63 销连接631 销的类型和用途632 销连接的强度计算第七章带传动71 带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711 平带传动712 V 带传动713 同步带传动72 V 带和带轮721 V 带的结构和标准722 带轮的结构和材料73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731 带传动中的力分析732 带的应力分析73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7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741 设计准则和原始数据742 设计计算的内容和步骤第八章链传动81 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811 滚子链传动812 齿形链传动82 链条和链轮821 链条的结构和标准822 链轮的结构和材料83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831 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832 链传动的受力分析84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841 设计准则和原始数据842 设计计算的内容和步骤第九章齿轮传动91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911 圆柱齿轮传动912 锥齿轮传动913 蜗杆蜗轮传动92 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921 轮齿的失效形式922 设计准则93 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931 齿轮常用材料932 齿轮的热处理9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941 受力分析942 强度计算9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951 受力分析952 强度计算96 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961 受力分析962 强度计算97 蜗杆蜗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971 受力分析972 强度计算第十章蜗杆传动101 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102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10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104 蜗杆传动的材料和热处理105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106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第十一章轴111 轴的分类和材料1111 轴的分类1112 轴的材料112 轴的结构设计1121 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1122 轴的结构工艺性113 轴的强度计算1131 按扭转强度计算1132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1133 轴的疲劳强度校核第十二章滑动轴承121 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1211 整体式滑动轴承1212 剖分式滑动轴承1213 调心式滑动轴承122 滑动轴承的材料1221 金属材料1222 非金属材料123 滑动轴承的润滑1231 润滑剂的选择1232 润滑方式124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第十三章滚动轴承131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特点1311 滚动轴承的分类1312 滚动轴承的特点132 滚动轴承的代号1321 基本代号1322 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133 滚动轴承的选择1331 类型选择1332 尺寸选择13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341 轴承的固定1342 轴承的配合1343 轴承的装拆1344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41 联轴器1411 联轴器的类型和特点1412 联轴器的选择142 离合器1421 离合器的类型和特点1422 离合器的选择第十五章弹簧151 弹簧的类型和特点152 弹簧的材料和制造1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设计计算第十六章机械系统设计161 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和过程162 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63 机械系统的执行系统设计164 机械系统的传动系统设计165 机械系统的支承系统设计第十七章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171 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172 创新思维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73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第十八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81 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实例182 复杂机械系统的设计实例183 设计实例中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方向。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章节题库(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圣才出品】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章节题库(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cc2e774b9f3f90f77c61b66.png)
C.
πd 4
2
B
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
πd 2 4n
B
D
注:n 为安全系数。
【答案】B
图 17-2
12.单万向联轴器的主要缺点是( )。 A.结构很复杂 B.能传递的扭矩很小 C.主动轴转速恒定时,从动轴转速作周期性变化 D.工作寿命短 【答案】C
【解析】单万向联轴器的主动周角速度1 为常数时,从动轴的角速度不一定是常数,
8.在载荷具有冲击、振动轴的转速较高、刚度较小时,一般选用( )。 A.刚性固定式联轴器 B.刚性可移式联轴器 C.弹性联轴器 D.以上各项均可以 【答案】C 【解析】只有弹性联轴器能够缓和冲击和振动。
3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如图 17-1 所示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工作表面有( )。 A.四面 B.五面 C.六面 D.七面
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14.下列联轴器中,( )必须进项润滑。 A.凸缘联轴器 B.齿轮联轴器 C.弹性柱销联轴器 D.轮胎联轴器 【答案】B 【解析】为了减少磨损,应对齿面进行润滑。
15.使用( )时,只能在低速或停车后离合,否则会产生严重冲击,甚至损坏离 合器。
A.摩擦离合器 B.牙嵌离合器 C.安全离合器 D.超越离合器 【答案】B
6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牙嵌离合器一般用于转矩不大,低速结合处。
16.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 )。 A.缓和冲击和振动 B.补偿两轴间可能的位移 C.传递扭矩 D.防止机器发生过载 【答案】C 【解析】联轴器和离合器是连接两轴、使两轴共同旋转并传递转矩的机械部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17章联轴器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17章联轴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0cef76f61fb7360a4c654a.png)
并引起摩擦片的摩损和发热。
4、磁粉离合器
1—磁轭
2—励磁线圈
离合 器的
3—圆筒
主动
7、8—左右轮辐 部分
特点:通过蛹状的弹性套传递转矩。
优点:①制造容易,装拆方便,成本较低;
②有缓冲和吸振作用;
补偿轴向位移
③弹性套的变形可以补偿两轴线的径向位移和角位移;
缺点:橡胶易坏,寿命较短。
适用:载荷平稳、需正反转或起动频繁的传递中、小转矩的轴。
注意:不宜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温度范围-20~50℃)
2、弹性柱销联轴器
接主动轴(未画)
6—转子
离合器的
从动部分
接从动轴(未画)
4—隔磁环 5—磁粉
断电
磁粉被离心力 甩向圆筒3的 内壁,离合器 分离。
特点:操纵方便、离合平稳、 工作可靠,但重量较大。
通电
励磁线圈产生磁场, 磁粉被磁化,彼此相 互吸引,依靠磁粉的 结合力及磁粉与主、 从动件工作面间的摩 擦力来传递转矩。
5、定向离合器
结构动画
补偿一定的径向位移和少量的角位移。
缺点:当轴的转速较高,两轴间有相对位移的情况下, 中间盘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从而增大动载荷.
适用:工作平稳、有较大位移的低速大转矩且无剧烈 冲击的场合。
3、万向联轴器
结构:叉形接头+中间十字轴
优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允许两轴间有较大的夹角α
缺点:当主动轴角速度ω1为常数时:
§17-2 联轴器的类型及选择
17机械设计基础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解析
![17机械设计基础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f57502c281e53a5802ffc1.png)
单剪
双剪
图 17 - 9
剪切销安全联轴器
第一节
三、联轴器的设计选用
(一)选择联轴器类型 选择联轴器类型应考虑:
联轴器
1.所需传递的转矩大小和性质以及缓冲减振功能的要求。 2.联轴器的工作转速高低和引起的离心力大小。 3.两根轴相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4.联轴器的可靠性和工作环境。 5.联轴器的制造,安装,维护和成本。 (二)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距 把轴可能传递的最大转矩作为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刚性联轴器
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夹壳联轴器、 只能传递运动和转矩,不具备其它 径向键凸缘联轴器、平行轴联轴器等 功能
齿式联轴器、链条联轴器、万向联轴器 等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 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梅花形弹性联轴 器、轮胎式联轴器、扇形块弹性联轴器 等 膜片联轴器、簧片联轴器、蛇形弹簧联 轴器、挠性杆联轴器等 能传递运动和转矩,且具有不同 程度的轴向、径向、角位移补偿性 能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设计选用
本章难点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一、联轴器的功用和类型
联轴器
功用 : 用于联接两根轴,或用于联接轴与其它回转件,使之共同回转并传递转矩。
轴向位移
径向位移
角位移 图 17 - 1
综合位移 x、y、a 被联接两轴的相对位移
表17-1 联轴器分类
类 型 举 例 在 传 动 系 统 中 的 作 用
例 题
例 一台搅拌机的传动装置中,电动机与减速器间用联轴器。已知电动机型号为 Y132M2-6,功率P=5.5kW,转速n=960r/min,电动机轴的直径d 器高速轴伸出端的直径 d 解: (1)类型选择 由于转速较高,工作时有正、反转,故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2)确定计算转矩 名义转矩
机械设计基础第17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17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https://img.taocdn.com/s3/m/1cc61a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5.png)
二、自动离合器
自动离合器是一种能根据机器运动或动力参数的变化而自动完成结合和分离 的离合器。
1.牙嵌式安全离合器
2. 超越离合器
只能按一个转向传递转矩,反向时自动分 离。
这种离合器工作时没有噪声,宜于高速 转动,但制造精度要求高。
1、星轮,2、外圈 3、滚柱,4、顶杆
2.凸缘联轴器
特点:对两轴对中性的要求很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传递转矩大应用最广。 缺点是对轴的位移补偿能力差。
普通螺栓联接
铰制孔螺栓联接
二、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1.十字滑块联轴器
特点:十字滑块联轴器径向尺寸小,结构简单,用于 低速。需要润滑。
2.齿轮联轴器
特点:传递转矩大,外形尺寸紧凑,工作可靠,但结 构复杂,成本高,需要润滑和密封,常用于低速的 重型机械中。
第17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
17.1 联轴器 17.2 离合器
17.1 联轴器
作用:主要用作轴与轴之间的联接, 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特点:停机时才能联接或分离。
轴的相对位移:轴向位移、径向位移、角位移、综 合位移,联轴器应具有补偿这些位移的能力。
联轴器的类型:
机械式联轴器、液力联轴器、电磁式联轴器
3.万向联轴器
当主动轴以等角速度回转时,
1
从动轴的角速度
2
将在一定范围
1 cos 2 。
为消除从动轴的速度波动,通常将万向联轴器成对使用,并使中间轴的两个叉
子位于同一平面上,还应使主、从动轴的轴线与中间轴的轴线间的偏斜角 相
等
,转速不宜太高。
1 2
刚性 联轴器
固定式 刚性联轴器
可移式 刚性联轴器
要求被联接两轴轴线严格对 中
可以通过两半联轴器间的相对运动 来补偿被联接两轴的相对位移。
机械设计基础 联轴器
![机械设计基础 联轴器](https://img.taocdn.com/s3/m/900589fe04a1b0717fd5ddef.png)
工作情况系数KA
工
工作情况
作
机
实 例
原
电动 机汽 轮机 1.3
动
机
四 缸 上 内 燃机 1.5 双缸 内燃 机 1.8 单缸 内燃 机 2.2
转矩变化很小
转矩变化小
转矩变化中等 转矩变化中等, 有冲击 转矩变化大, 有强烈冲击 转矩变化大, 有强烈冲击
发电机、小型通风机、 小型离心泵 透平压缩机、木工机 床、运输机 搅拌机、增压泵、往 复式压缩机、冲床 拖拉机、织布机、水 泥搅拌机 造纸机、挖掘机、超 重机、碎石机 压延机、轧 钢 机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 联轴器的选择
类型选择 标准联轴器的选择 1.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选择原则:其使用要求和类型特性一致 对低速,刚性较好的轴 对高速,刚性较差的轴 对轴线相交的两轴 对大功率重载传动 对高速、且有冲击或振动的轴
分目录 上一页
尺寸型号的选择
选固定式联轴器;
可移动刚性联轴器; 选用万向联轴器;
本章目录
§1、 概 述
§2、 联 轴 器 §3、联 轴 器 的 选 择
§4、牙 嵌 离 合 器
§5、圆盘摩擦式离合器
§6、定 向 离 合 器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熟悉常用离合器的类型、工作 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联轴器离的主要类型、结 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选择计算方法; 3、掌握联轴品器联接的两轴间位 置补偿的原理; 4、掌握联轴器和离合器在功能上 的同异。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弹性联轴器
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结构特点及应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其结构与 凸缘联轴器相似,只是用带有 弹性套的柱销代替了联接螺栓 。弹性套的材料采用橡胶。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结构简单 ,装拆方便,成本较低,常用 来联接载荷较平稳,需正反转 或频繁起动,传递中小转矩的 高、中速轴。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0e50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e.png)
1)剪切销安全联轴器
单剪的安全联轴器的结构类似凸缘联轴器,用钢制销钉联接。
2)带制动轮单面鼓形联轴器
用螺栓3将半联轴器1、制动轮2及内齿圈4联接在一起,采用循环冷却、润滑。
选用的基本步骤为:
选择联轴器的类型
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进行必要的承载能力校核
规定部件相应的安装精度
协调轴孔直径
校核最大转矩
确定联轴器的型号
三、联轴器的选择
1.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应全面了解工作载荷的大小和性质、转速高低、工作环境等,结合常用联轴器的性能、应用范围及使用场合选择联轴器的类型。
(1)所需传递转矩的大小和性质,对缓冲、减振功能的要求以及是否可能发生共振等。
(2)联轴器所联两轴轴线的相对位移。 即由制造和装配误差、轴受载和热膨胀变形以及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等引起联轴器所联两轴线的相对位移程度。
铰制孔用螺栓
对中榫
为了安全起见,凸缘联轴器可以作成带防护边的。
被联接两轴间的各种相对位移无补偿能力,故对两轴对中性的要求高。当两轴有相对位移时,会在结构内引起附加载荷,使工作情况恶化。
凸缘联轴器的材料可用灰铸铁和碳钢,重载时或圆周速度大于30m/s时应用铸钢或锻钢。
这类联轴器的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可传递较大的转矩,故当转速低、无冲击、轴的刚度大、对中性较好时常被采用。
这就要求设计联轴器时,从结构上采取措施,使之能够适应一定范围的相对位移。
根据联轴器有无弹性元件、对各种相对位移有无补偿能力,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和安全联轴器。
套筒联轴器
二、常用联轴器的结构特点
1. 刚性联轴器
分套筒式、夹壳式和凸缘式。
凸缘联轴器是把两个带有凸缘的半联轴器用键分别与两轴联接,然后用螺栓把两个半联轴器联成一体,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机械设计基础-第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十二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https://img.taocdn.com/s3/m/468faa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3.png)
故障排查
及时检修离合器故障以避免进 一步损坏。
制动器的故障检修
1
故障排除
2
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恢复制动器正常工作。
3
故障诊断
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制动器故障的具体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测试验证
确保制动器修复后能够正常运行。
总结和提问环节
在本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机械设计中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基本概念 和应用。现在是总结和提问环节,请大家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离合器的原理及应用
1 离合器原理
离合器通过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来实现扭矩的传递和断开。
2 应用领域
离合器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汽车、摩托车等设备。
3 常见故障
离合器打滑、温升过高等故障需要及时检修。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
工作原理
制动器利用摩擦或液压作用产生 阻力,将机械设备停止或减速。
摩擦制动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 器)
本章将介绍机械设计中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选用 要点,为你带来全方位的机械设计知识。
联轴器的作用及分类
• 联轴器是连接轴系的重要部件,用于传递动力和扭矩。 • 常见的联轴器类型包括齿轮联轴器、弹性联轴器、液力联轴器等。 • 每种类型的联轴器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摩擦制动器包括盘式制动 器和鼓式制动器。
液压制动器
液压制动器通过液力传递力量实 现制动。
联轴器的选用要点和注意事项
选用要点
需考虑联轴器的扭矩、转速、工作环境等因素。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和维护联轴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离合器的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式来延长离 合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弹性元件 有弹性元件
十字滑块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万向联轴器 弹性圈柱销联轴器 尼龙柱销联轴器 轮胎联轴器
刚性联轴器图
凸缘联轴器
夹壳联轴器
套筒联轴器
无弹性元件
十字滑块联轴器
万向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有弹性元件
弹性柱销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轮胎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二、离合器
牙嵌式离合器
操纵离合器
离
圆盘摩擦离合器
算扭矩进行。 Tc KAT
KA 为工作情况系数
选用步骤
选定类型(依据工作条件) 选择型号和尺寸(依据计算转矩、轴的转速和轴的估算直径) 必要时校核
一、 联轴器
无位移补偿能力 对中性要求高。
刚性联轴器
套筒联轴器 夹壳式联轴器
凸缘联轴器
可以补偿位移
挠性联轴器
缓冲吸振,用于起动 频繁、高速变载以及 经常正反转的场合。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概述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制动器
概述
一、用途
联轴器和离合器是把机器中的两根轴联接起来,使之一同回 转,以便传递动力和运动的常用部件。
二、区别
联轴器:只能在停车时联接或分离两轴。
离合器:绝大多数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联接或分离两轴。
三、计算转矩
选取或校核时,考虑启动、惯性力及过载等的影响,按计
合 器
自动离合器
安全离合器 超越式离合器
离心式离合器
操纵离合器
牙嵌式离合器
圆盘摩擦离合器
多片摩擦离合器
安全离合器
超越离合器
离心离合器
三、制动器
块式制动器
带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