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快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2e438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1.png)
三等、四等⽔准测量(教程)三、四等⽔准测量三、四等⽔准测量所使⽤的⽔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
⽔准仪望远镜放⼤倍率应⼤于30倍,符合⽔准器的⽔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注:表中L 、K 均表⽰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观测⽅法三、三、四等⽔准测量主要采⽤双⾯⽔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法⼤同⼩异。
在每⼀测站上,⾸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准仪,以满⾜要求。
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观测,并计⼊三(四)等⽔准测量⼿簿中(表2)。
(1)读取视尺⾯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读取视尺⾯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读取视尺⾯读数:中丝(7)。
(4)读取视尺⾯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站。
⼆、测站计算与校核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项(表2)。
1.视距部分(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10)= [(5)-(6)] × 100(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差部分(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准尺的⿊、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
表2观测所⽤双⾯(⿊、红⾯)⽔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
尺常数的作⽤是检核⿊、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17)= (8)-(7)(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由于两⽔准尺的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测得的实际⾼差应为(17)±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5506a9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9.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步骤《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步骤》嗨,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三四等水准测量这档子事儿,这可是个很有用的技能哦!首先呢,咱们得把家伙事儿准备好。
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枪一样,咱们得有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这些东西。
可别小看这些家伙,没它们,咱们这活儿可没法干。
接下来,咱们要选好测量的路线。
这就好比你出去旅游选路线,得挑个好走又能看到美景的。
尽量选地势平坦,障碍物少的地方,不然磕磕绊绊的,能把你烦死。
选好路线,就该设站啦!找个视野开阔,能清楚看到前后尺的地儿。
这时候你得站稳咯,别跟个不倒翁似的晃悠。
把水准仪架在那,调平它。
这调平可是个技术活,就像你给女朋友拍照,得把角度找好,不然她能跟你急。
想象一下水准仪的气泡就是个调皮的小孩,你得哄着它乖乖待在中间。
然后呢,开始观测啦!先瞄准后视尺,读取读数。
这读数可得看准喽,别眼花看成别的数,不然前面的功夫都白费啦。
读数的时候,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狙击手,眼神要准,要稳。
读完后视尺,赶紧瞄准前视尺,再读数。
这前前后后的,可别搞混了,不然你就等着从头再来吧。
测完一站,别着急走,还得计算一下。
这计算就像是你算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得仔细点。
高差、视距啥的,都算清楚。
要是算错了,后面的结果可就全错啦,那可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算完没问题,就可以搬站啦!搬到下一个点,重复刚才的步骤。
这就跟玩游戏闯关一样,一关一关地过。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要记得多做记录。
不然等你测完了,发现啥都没记,那可真是欲哭无泪啊。
记录的时候也要写清楚,别写得跟医生开的药方似的,自己都看不懂。
还有哦,测量的时候要注意天气。
要是刮大风下大雨,你就别硬上了,不然仪器被吹跑了或者进水了,那可就惨啦。
总之,三四等水准测量这事儿,说难也不难,只要你细心、耐心,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来,肯定能搞定。
朋友,加油吧,相信你没问题的!现在,赶紧去试试这神奇的测量方法吧!。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e946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4.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测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以及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高程控制。
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很高,适用于大型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
一、三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1.首先需要选择好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并在两个点之间设置好控制点。
2.然后在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好基准点,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观测。
3.进行观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观测的时机,通常在无风、无雨、无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观测时需要使用支架将水准仪固定好,然后进行准线调节。
5.在观测时,需要不断观测并记录水准仪的读数,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6.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1.在观测完成后,需要对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2.首先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高度差的平均值,然后进行精度分析,判断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3.然后根据高度差的平均值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际高差,通常采用平均高差法进行计算。
4.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5.最后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并进行误差分析,评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三等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1.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测量,如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的高程控制。
2.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三等水准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地形的高程,为地形测量提供基础数据。
3.三等水准测量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如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的施工控制和监测。
4.另外,在地质勘探和海洋工程中,三等水准测量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三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观测结果。
2.在使用水准仪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对于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严格控制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6202ab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6.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1.配置测量仪器:选取合适的水准仪、三脚架和测量杆。
水准仪的精度应满足实际要求,三脚架应稳固可靠,测量杆应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2.设置基准点:选择目标区域内的基准点,通常选择地面上稳固的建筑物或其他固定物体作为基准点。
在基准点上设置一块固定的水平基准面,可以使用水泥、磁砖等材料制成。
3.定位和测量基准点:使用测量杆定位并记录基准点的坐标,确保基准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4.设置测量线:在目标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测量线路,一般使用直线或直角线路。
测量线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要求确定,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
5.建立起测点:在测量线上依据设定的测量间距建立一系列测点。
每个测点应在地表上标注,并使用固定的标识牌或其他可识别性的方式标记起来。
6.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采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水准测量。
操作员站在基准点上,测量仪器放置在附近的测点上,进行观测和记录。
观测时,操作员应控制测量仪器的准确水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7.处理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包括观测点的坐标和观测结果。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求得各个测点的高程差异。
8.修正和纠正:根据实际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和纠正。
包括环境条件的考虑、仪器误差的校正和观测点的异常处理等。
9.分析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并生成测量报告。
10.验证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可以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比对,评估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和精度。
以上是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通过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得到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测量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水准测量工作可能由于测量条件、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和偏差。
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该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最新整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740e179ec3d5bbfc0a7446.png)
2
2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
∑[(3)+(8)]- ∑[(6)+(7)]= ∑(15)+(16)]=2∑(18)(±0.100)
其中,括号中的±0.100 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视距部分
∑(9)- ∑(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L=∑(9)+ ∑(10)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后 前 后-前
0.356 2.574 -2.218
5.144 7.261 -0.2117
+0.2
0
1.519
1.048 3
47.1
2.808 2.352 45.6
后 前 后-前
1.284 2.580 -1.296
5.971 7.368 -1.397
+1.5
+1.5
K+黑 减 红
0 +1 -1
-1 0 -1
之值应符合表 2 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
(15)=(3)-(6)
红面:
(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 K 分别为 4.687m 和 4.787m,因此(16)±0.100 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若后尺为 4.687m,前尺为 4.787m,应取“+“号,反之,后尺为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 2 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 2 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
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e9bd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e.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测量大地高程的仪器,它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介于一等水准和二等水准之间。
在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中,常常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测高方法和相对方法两种。
一、测高方法1.正射法:利用水平线和天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即观察方向所在的垂直平面相交于一条水平线,通过测算观察点的高程差,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区和近似平面的地形,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差较小。
2.双面视线测量法:在目标点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观察点,通过在两个方向上观测与目标点相对高差,再经过后续计算可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复杂、陡坡地区和近似垂直面的地形。
3.高差闭合测量法:将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相接合,形成闭合回路,通过测算回路的高差闭合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闭合差,从而确定每个控制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高程测量,更适合处理复杂地形的控制点高程测量。
二、相对方法1.单面视线法:在水准线上的固定基点上设立测站,通过观测水准仪视线和目标点的交点的高差来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不大的平整地区,适合测量局部高程控制点。
2.利用已知控制点法:在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设置测站,通过测算测站与目标点的高差,然后与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差比较,从而求得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测量大范围高程的场合,要求控制精度高。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要计算一些重要的参数,如高程差、尺度差、闭合差等。
1.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指测量线路中相邻两个控制点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首先需要记录水平线的观测读数和天线的观测读数,然后根据高程仪的常数和观测读数进行计算。
2.尺度差计算:尺度差指的是在同一观测方向上,目标点与测站之间的垂直距离。
计算尺度差时,需要记录观测读数和观测方向的读数。
根据高程差和观测方向的读数进行计算。
3.闭合差计算:闭合差是指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程差。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fddd9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0.png)
三等水准测量步骤一、引言三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本文将介绍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
二、前方测量1. 设置测站:首先,在测量区域内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
测站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平坦、视线开阔等因素。
2. 建立测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前方测量的测网。
测网的建立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或者多边形测量的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 视线观测:在测网内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
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4. 数据处理:将前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目标测站的高程值。
处理方法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三、后方测量1. 建立后方测量路线:在目标测站附近,选择适当的路线进行后方测量。
路线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势变化、视线开阔等因素。
2. 视线观测:在后方测量路线上的各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观测起始测站和目标测站,记录下视线上的测距、测角等观测数据。
观测时需要注意水准仪的水平调整和观测时刻的选择,以提高观测精度。
3. 数据处理:将后方测量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个测站的高程值。
处理方法和前方测量相似,包括观测数据的平差、高程差的计算等。
四、闭合差的处理1. 计算闭合差:根据前方测量和后方测量所得的测站高程值,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测量误差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检查闭合差:对计算得到的闭合差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如果闭合差超出了允许范围,需要重新检查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等,找出可能的误差来源。
3. 闭合差的处理:如果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采取平差等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高测量精度。
五、总结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过前方测量、后方测量和闭合差的处理,可以获得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68d92610661ed9ad51f352.png)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小地区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1、观测程序以DS3型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为例:(1)瞄准后视水准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2-2中(1)、(2)、(3);(5)、(6);(3)瞄准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4)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2、测站的计算与校核(1)视距部分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00×[(1)-(2)]前视距:(10)=100×[(4)-(5)]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K1=(13)=(7)-(6)K1=(14)=(8)-(3)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6)红面高差:(16)=(8)-(7)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18)={(15)+[(16)±100mm]}/2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前取负号计算。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a8cf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e.png)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用于确定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根据精度的要求,水准测量可以分为一、二、三和四等水准。
在此,我们将重点介绍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等水准是一种中等精度要求的水准测量,适用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及土地调查等方面。
它通常采用变换水准法进行测量。
变换水准是通过仪器测量控制点的高程,然后沿着测量线进行测量,将高程值通过计算和调整传递到目标点。
变换水准测量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其高程已知。
这些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
测量线路应具备避开障碍物、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使之与基准点连成闭合回路。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5.数据处理与计算:将观测到的高差和水平距离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各控制点的高程值。
6.调整水准回路: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整个水准回路进行调整,以消除系统误差和观测误差。
常用的调整方法有平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7.高程传递:将调整后的高程值通过计算沿着测量线路传递到目标点。
四等水准是一种相对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适用于一般土地调查和农田的高程测量。
相对于三等水准,四等水准需要更少的控制点和观测次数,因此成本更低。
四等水准采用的是闭合水准测量法。
闭合水准测量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高程基准点:在观测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其高程已知。
这个基准点可以是水准标志或测量图上的高程点。
2.设置测量线路: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测量线路。
测量线路应具备地形较为平坦的特点。
3.布设控制点:根据测量线路的长度和地形的变化,确定适量的控制点,控制点应覆盖整个测量区域。
4.进行测量观测: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控制点上进行测量观测,记录高差和水平距离。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2df0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5.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地水准面高程的仪器,它是利用重力作用于液面来实现高程的测量的仪器。
在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中,三等水准仪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地表的高程,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基准点、安装仪器、测量观测、处理数据等多个步骤。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些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对于三等水准仪的测量工作,首先需要确定测量路线,并选择好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地质稳定的地点作为基准点。
在选择好基准点之后,需要对基准点进行标志,并在基准点周围进行测量点的设置。
其次,安装三等水准仪是三等水准测量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在安装仪器时,需要选择平整稳固的地面,用水平仪或其他辅助工具调整基准面,使其平稳水平。
同时,需要按照三等水准仪的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
测量观测是三等水准测量中的核心工作。
在进行测量观测时,需要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目标点的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的记录需要进行多次观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进行观测时,需要注意保持观测点的稳定和准确,同时要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处理数据是三等水准测量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需要将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然后进行数据平差和计算。
数据平差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它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要注意保护仪器和测量设备,以防止其受损或损坏。
三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数据处理和高程计算两个方面。
在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高程计算时,需要根据观测数据和平差结果进行高程的计算和确定。
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449c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6.png)
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较为简单、快速的水准测量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前后假设:三等水准测量中,假设起点高程为一个已知的标准高程(如国家基准点或前一水准测量的终点高程),然后依次测定各测站的高程,最后假设终点高程是前一站的已测得高程。
2. 高差测量:利用水准测量仪器,在测站之间测量高差。
一般采用三角测量法,即在不同位置上仰视或俯视测定目标点的位置,通过角度变化计算得出高差。
3. 仪器校正:在测量之前,需要对水准仪进行校正。
校正包括水平准线调整、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等,以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
4. 误差修正:根据仪器误差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修正的方法包括仪器常数、替代基准点、反演等。
5. 高程计算: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各个测站的高程。
计算方法包括平差计算、平均差计算等。
6. 结果校核: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核,确保高程计算的准确性。
校核的方法主要是反演计算,通过将终点高程回代到起点进行检验。
总之,三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高差,利用仪器校正和误差修正等方法,计算出测站的高程,采用前后假设的方式进行高程的校核,从而实现对地面高程的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a69b6850e2524de4187e6f.png)
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1,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2,前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3,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次序(表1)K 为水准尺常数,即尺底红面分划读数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钱,四等水准测量还可采用单面尺进行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前—变更仪器高—前—后 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2)2、计算与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X100前视距离:(10)=[(4)-(5)]X100前、后视距差:(11)=(9)-(10)前、后视距差(11)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前、后视距累积差:(12)=前一站的(12)+本站的(11)(12)之值应符合表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2)高差计算①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前尺:(13)=(6)+K 前-(7) 后尺:(14)=(3)+K 后-(8)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分别为和。
(13)、(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黑面: (15)=(3)-(6) 红面: (16)=(8)-(7)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K 分别为和,因此(16)±后才是红面测得的高差。
若后尺为,前尺为,应取“+“号,反之,后尺为,前尺为,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14)-(13)(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计算平均高差平均高差:(18)=21[(15)+(16)±]=(15)- 21(17)=(16)±+(17) (3)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3)+(8)]- ∑[(6)+(7)]= ∑(15)+(16)]=2∑(18)(±其中,括号中的±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e46fee172ded630b1cb62c.png)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普通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采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和计算方法如下: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0105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c.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高程和确定地表高程差异的仪器。
它是测绘以及土地测量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设备,通过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异,可以确定地形地貌,进行地图绘制,规划工程等工作。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主要包括了测站选择、仪器设置、观测、数据处理等步骤,下面将对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测站选择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站。
测站的选择要考虑到测量距离、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因素。
选择测站时,应该尽量选取地势平坦、视线开阔、不易受到干扰的地点。
同时,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站之间的距离要尽量均匀地布置,以便后续观测和数据处理。
2.仪器设置三等水准仪的设置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环节。
在设置仪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水准仪应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确保其稳定性;(2)水准仪的水平仪要调整到水平位置,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3)设置仪器时要考虑到日照情况,避免直射阳光对测量造成干扰;(4)在仪器设置完毕后,还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观测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观测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点的观测、仪器高度的观测、气压、温度和湿度的观测等。
(1)目标点的观测目标点的观测是通过三等水准仪进行目标点高度的测量。
在观测时,需要确保目标点与水准仪之间的视线是畅通的,并且要避免目标点受到遮挡或干扰。
(2)仪器高度的观测测量时,需要准确地读取水准仪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需要确定水准仪的高度,以便后续数据处理。
(3)气压、温度和湿度的观测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观测,并在数据处理时进行校正。
4.数据处理在观测结束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校核、数值换算、误差调整等。
(1)数据校核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d803b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6.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面高程的变化,用于工程测量中的控制点的建立和高程控制的确定。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而计算方法则是通过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一、目视测量法:目视测量法是指测量员直接观测临近标志物的高程,通过比较目视读数来确定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1.设站法:在测量中,需要先确定基准点(即控制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测站点,将三等水准仪安装在测站上,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观测目标: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目标作为观测目标,可以是杆子、铜钉等。
3.目视测量:在观测目标上方悬挂一个目视标尺,然后通过调节三等水准仪使目视标尺的刻线与视线重合,记录测量读数。
4.记录数据:将测量读数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包括测站号、观测目标点号、前视高程、后视高程等。
5.计算高差:根据测站前后视高程的差值,即可得到该测站点的高差。
二、相对测量法:相对测量法是指在已知控制点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测站点之间的高差测量,来确定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变化的一种测量方法。
1.测量路线确定:选择一条经过已知控制点和待测控制点的连续路线,将该路线划分为多个测站点,以便进行相对高程的测量。
2.设站法:在每个测站点上安装三等水准仪,并进行精确定位。
3.直接观测:观测连续测站点之间的高程,记录测站点的前视高程和后视高程,并计算出高差。
4.戴尔塞法:通过不同测站点之间的高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控制点之间的相对高差。
其中,戴尔塞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之一,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测站点的前后视高程和高差进行计算。
5.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修正观测误差、检查数据异常等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计算高程:根据相对高差和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可通过逐步累积的方式计算出各个测站点的高程,最终得到测量区域内各个点的高程信息。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c2ab23ed630b1c59eeb53d.png)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1、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
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2)后视红面,读中丝(4);(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
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前后视距差(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14)=(7)+K-(8)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16)=(4)-(8)两面的高差之差可按下式计算,±100为两尺常数K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高差之并不大于5mm,三等不大于3mm。
(四)计算平均高差(18)=1/2[(15)+(16)±100](五)、总的计算和检核每一测段完成后,应作如下检核;(1)、视距计算检核:末站的(12)=∑(9)-∑(10)总视距=∑(9)+∑(10)(2)高差的计算和检核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2{∑[(3)+(4)]- ∑[(7)+(8)当测站为偶数时,总高差=∑(18)=1/2[∑(15)+∑(16)±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cc7f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7.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常用的高精度水准测量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包括其定义、测量原理、具体步骤以及应用领域等。
1.定义2.测量原理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借助自动水准仪进行,通过水准差的观测来确定地面各点的高差。
在具体测量过程中,先选择基点和目标点,然后设置测点,并进行水准仪的观测,最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目标点的高差值。
3.具体步骤(1)测量点的选择:选择基点和目标点,并设置适当数量的测点,以确保测量精度和数据的可靠性。
(2)水准仪的架设: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准仪进行架设,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校准。
(3)观测水准差:通过水准仪进行观测,记录各测点的水准差。
(4)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以得到测点的高差值。
(5)精度评定: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判断测量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4.应用领域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高精度的工程测量和地理测量中,例如大型桥梁、隧道、高楼大厦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高程数据采集等工作。
1.定义2.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与三等水准测量类似,也是通过水准差的观测来确定地面各点的高差。
不同的是,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
3.具体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与三等水准测量基本相同,包括选择测点、架设水准仪、观测水准差、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等。
4.应用领域四等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一般工程测量和土地测量等领域,例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工作。
总结: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测量中的高精度水准测量方法。
通过选择测点、架设水准仪、观测水准差、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等步骤,可以得到地面各点的高差值,并为工程建设和地理测量提供高程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准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076ad1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2.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1.前期准备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设备和资料。
首先,需要准备好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等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准。
此外,还需要准备测量用纸、笔、记号棒、标尺等相关办公用品。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水准测量的控制点,即已知高程的点,以提供参考。
2.确定测量线路根据实际测量需要,确定测量线路。
测量线路应能够覆盖所需测量区域,并能够通过已知高程点,以提供测量参考。
测量线路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形、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3.建立起点控制点在测量线路的起点附近建立起点控制点。
起点控制点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起点控制点后,需要进行精确水准测量,测得起点的高程值。
4.建立测量截面在测量线路上,根据需要的测量精度和工作条件,建立测量截面。
测量截面通常选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避免受到大气条件和地面条件的干扰。
5.进行水准测量在测量截面上进行水准测量。
测量时,先找到距离起点控制点最近的已知高程点,作为参考点。
然后,使用水准仪,测量该参考点的高程值,并通过调整水准仪,使测量线与水平方向保持一致。
接下来,根据测量线路的需要,依次测量每个目标点的高程值,同时记录下来。
6.进行校正和后处理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后处理。
首先,对水准仪的观测结果进行闭合差检查,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接着,根据测量线路的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根据平差结果,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值,并将其与已知高程点进行比较,进行校正。
7.绘制高程图校正后的测量数据用于绘制高程图。
绘制高程图时,需要根据测量数据的高程值,将其在适当的比例尺上绘制出来,并标注高程数值。
同时,还可以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变化,以便更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
8.复核和验收测量图绘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复核和验收。
复核主要是对绘制的高程图进行核对,确保绘制的数据和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验收通过对测量过程的评估和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判断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d7b2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0.png)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测量任务,用于确定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根据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不同,水准测量可以分为一、二、三和四等水准测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是一种中等精度的测量方法,其精度要求为每公里误差不超过1.0毫米。
下面是三等水准测量的具体步骤:1.设立控制点:首先需要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些控制点,这些点需要满足地形条件相对稳定、地形比较平缓,并且易于观测。
2.建立水准路线:根据控制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水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逐段规划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避免大的起伏和地形变化。
3.设置测站:在水准路线上适当的位置设置测站,每个测站都需要设置两个高程点,一个作为起点高程,另一个作为重测高程。
测站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冲突和干扰。
4.进行观测:在每个测站上进行高程观测,使用适当的水准仪和测量设备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控制好水准仪的水平和稳定,减少观测误差。
5.数据处理与计算: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包括差值调整、误差分析和平差计算。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较低精度的测量方法,其精度要求为每公里误差不超过2.0毫米。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具体步骤:1.设立控制点:与三等水准测量相同,需要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些稳定的地点作为控制点。
2.建立水准路线:根据控制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水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规划好具体的测量路线。
3.设置测站:在水准路线上合适的位置设置测站,每个测站都需要设置两个高程点,一个作为起点高程,另一个作为重测高程。
4.进行观测:在每个测站上进行高程观测,使用适当的水准仪和测量设备进行观测。
5.数据处理与计算: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包括差值调整、误差分析和平差计算。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相对于一、二等水准测量来说,要求较低的精度和准确性,但仍需要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9399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c.png)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地水准高程的仪器,它的精度和测量方法是由国际上统一规定的。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来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1.仪器校准在进行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对三等水准仪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能够符合实际的地面高程情况。
校准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检查仪器的水平仪和望远镜的调准情况,确保它们的准确性;(2)检查水准仪的平衡仪和调平螺丝,保证仪器能够在测量中保持水平状态;(3)检查水准仪的刻度尺和刻度盘,确保它们的刻度精确并且清晰可读。
2.设置基准点在实际的测量中,需要设置一些基准点来作为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一般来说,基准点应该选择在地面比较平坦、基本固定和不易受影响的地方。
在选择基准点之后,需要对基准点进行测量和标记,确定它们的高程值和位置。
3.进行测量(1)测量仪器的高程首先将三等水准仪设置在一个基准点上,使用望远镜对准下一个基准点,然后通过调整望远镜和平衡仪的角度来测量基准点的高程值。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水平状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移动测量在测量完一个基准点之后,需要将三等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基准点上,重复上面的测量过程,直到所有的基准点都被测量完毕。
4.数据记录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和相关的数据。
一般来说,需要记录测量的时间、测点的编号、高程值、测量人员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三等水准仪测量的计算方法1.高程值的计算在实际的测量中,所得到的高程值通常都是以某一个基准点为起点的相对高程值。
为了得到绝对高程值,需要进行高程值的计算。
高程值的计算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高程差的计算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计算出相邻基准点之间的高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等水准测量实习心得
三等水准测量由于对架设三角架的位置不需要像全站仪那样对中,这样在野外测量实习的过程中,可以高效率的作业测量!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视距不超过65m,前后视距差不能超过3m,累计视距差不能超过5m,黑红面相差不能超过3mm。
刚开始自己测量时的确是很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读数太慢,对尺子的标注规律,不能一眼就能确定望远镜丝线的所在位置的读
数。
2.架设仪器太慢。
对于一个安装好下面的螺丝的水准仪和三角架,当从一个地方
带到另外一个地方,且那个地方较为平坦时,还一成不变的升降架腿,没有找到正确的快速架平仪器的方法。
3.读数时和前后尺寸取得联系时,大声的喊话,不禁累人,而且一般距离都很远,
拿尺子的同学不一定能听到,如果让其后退或前移一定的距离,让其明白自己的意思更加吃力,费时!
和小组成员建立有效、可靠的通信方式比较难,费时!
4.对距离没有概念,不能很好的目视估距;架好水准仪后,如果要让前视尺子人
前后移动,不能迅速的通过水准仪心算处前后视距差。
我看到我们这一组的一位同学让旁边记录数据的同学记录前后尺黑面上下丝读数,然后让别人计算,很明显这样下来至少浪费了1分钟(当然我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
5.效率太低。
不能随时检查误差、错误是否存在,测得的数据是否符合规范,测
过之后才发现,再重测时间显然浪费在重复性的没必要的事情上。
6.决定执行不决绝。
测得的数据质量不高,没有必要和一个人讨论那么长的时间,
误差大,或者有错误,通知一下组员,决定一旦下达,就立即执行,说太多多余的话只能是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刚开始测量的速度是很慢的,而且数据也不太质量。
测量一站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包含移动仪器)。
后来,水准测量的时候,我连续立尺子有6个小时,在立尺子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刻,我就在思考怎样才能快速的进行水准测量?因为当时的组员测量的真是有点慢,架个水准仪就要好几分钟,而且还按照前面的几组测量后留下的标记找点测,以为那样能快点。
但是我以为那样限制了水准测量本来可以快速高效测量的优势。
在地上找个点确实容易,但是在长达100多米的路面上快速找到前几组留下的标记,确实不如直接测量目视一个60米最有的距离架设水准仪,然后让前视准确的小距离移动效率高。
直接在地面上找点,有几大缺陷:地面上的点,容易被擦去,特别是用粉笔之类的;如果架设水准仪的地方点不太清楚,而两个立尺的地方已经找到,测量的时候再去调节水准仪,是十分的愚蠢的方法!如果前视是控制点(待求点),只能调节中间的架设点了,这是情有可原的。
调节架设地点是十分的浪费时间的。
再,刚开始,我们实习的时候,发现向那尺寸的组员喊话交流很麻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较为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打手势,手语交流。
用一些简单的,人人都能看的懂,经常用的手语,交流起来,很方便,也能免除喊话对方听不见,难以明白意思的缺点!最后,手语大家都接受了,我给组员说了一些具体手语代表的含义后,确实对测量效率的提高有十分大的帮助。
比如:
✧手掌左右摇晃,代表要翻尺子了,左右翻尺子,就好像自己的手十分想伸到那边门,
夸张的要把前面的尺子翻过来。
✧右手大幅度的向自己前后摆动,代表过来吧,后面的已经测完了。
✧对于前视,如果需要他前移或后退,那么手臂伸直,与地面平行,手掌向下前后摆
动且向前摆动的幅度大些的时候,代表向我这边移动;手掌向上,前后摆动且后摆
动的幅度大些的时候,代表向我这边移动,移动的距离,胳膊高举用伸出手指的数
目代表。
✧手掌立直,代表请把尺子放直。
至于怎样快速架平水准仪和快速读数,快速心算距离差,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它的优点且多次练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读水准尺的数据时能一眼就能读出数据。
实习发现的技巧是:形如“E”的字符设计是有意义的
在读数时,先看数字部分,然后凡是被涂实的条带都是偶数,
但是白色的空隙都是奇数,然后根据条带的相对位置,就会
很快的读出后两位数据。
估读距离时,根据上下丝所在位置
读数舍去(四舍五入)最后一位数,如果头一位也相同头一
位也舍去,就会很快的心算出距离。
最终快速的计算出距离
差,整个下来30秒左右。
对于快速架平的心得是,平坦的地
面无需升降架腿,先保持面向自己的正中间的那个架腿不动,
然后让其中一个架腿在地面上顺着架腿的架设方向在地面上
滑动,使圆水准泡自然停在相对自己的中间线上,移动另外
一个架腿,也让气泡自然的停留在中间线上,这样支架左右
就基本上平了,最后前后滑动中间这个架腿,当气泡出现在
中间里面小圆内时停止移动,快速调节脚螺旋,这样下来经
过多次训练理想的情况下,40秒就行了。
这就是我的水准测量的实习收获。
这次水准实习,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操作仪器的能力,测量的效率大大提升,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收获了许多,让我受益匪浅!
2011-3-12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