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通过定向·诱导、自学·探索、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分步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学的教学就离不开生物学实验。
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教学地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
为此,在初中新教材中都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定向·诱导
实验探究中实施探索性学生实验只是具有“探索”的性质,既不是创造发明,也不是让学生象前辈那样,在荆棘满布的科学小径上摸索。
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有准备地进行实践,而不能盲目上阵,无的放矢。
课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对探索的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如何进行诱导准备呢?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实验
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课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准备。
另一种则由教师创造必要条件,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自学·探索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自动手实验。
要求他们:细观测、勤思索、善总结。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
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在实验过程,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
有时候,一个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其余需在课后完成。
这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应该不定时地去督促,指导和学生一起把实验完成。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
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
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讨论·解疑
师要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千万不能打消学生积极性,扼杀学
生的自尊心。
学生讨论也好,发言也好,不可能不出错误,作为教师要明确: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参与的精神,而不是答案的唯一性、正确性。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不要太在乎学习过程
中的一点点小偏差,只要学生主动学习,将来自然会明白的。
教师要充分备课,这是搞好讨论的基础。
一是要准备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且要符合课堂内容,不能看似热闹却没有效果。
二是讨论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三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的点拨。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咬过的种子,
剪去部分胚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完整种子,被煮熟的种子等。
让学生判断哪些种子能萌发,哪些种子不能萌发,并思考为什么。
学生可以讨论并谈出个人的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
指向,即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的胚并打破
休眠期。
反馈·总结
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题要沿着理解掌握,巩固发展,应用深化的顺序步步深入,又要兼顾学生学习上的个性
差异,不搞“齐步走”,因此反馈练习应有层次。
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第二层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第三层面向学有余
力学生的发展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做一题。
由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投入快,练得主动。
教师适时给差生个别辅导,给优生点拨启发,使学生在各自水平的层次上学到知识,获得成功。
课堂总结要巧妙设疑。
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教学的导入、引探环节非常注重巧妙设疑,但在课堂总结部分往往缺乏这一意识。
其实,如果在课堂总结部分巧设疑问,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学生会兴趣大增,进而思维活跃。
课堂总结还要适度提升。
很多教师的课堂总结好像在机械地完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总是以“你学会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等问题来草草收场,学生难以达到知识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升华。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总结部分进行有效的预设,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总之,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要亲自动手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实验过程更应该如此。
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传授知识等传统的做法上,而是努力创造机会,推动学生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领悟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