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出入口设计
公园出入口设计范文

公园出入口设计范文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城市绿地,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景观塑造、生态保护等重要功能。
而公园的出入口则是公园与城市之间的链接,是连接公园与城市的重要节点,对公园功能的实现和交通流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
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员进出。
因此,出入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流量高峰期的人员流动,合理划分出入口的位置,以保证人员的顺畅出入。
同时,出入口处应该设置足够的通道宽度,避免拥堵情况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他们的进出。
其次,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需要注重安全性。
公园通常会有一定的周边道路,因此,出入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安全问题。
出入口处应该设置交通信号灯,以便对进出公园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安全引导。
同时,出入口处应该设置轮廓明显的护栏,以保护行人免受车辆的伤害。
此外,应该合理规划停车区域,避免在公园周边的道路上乱停车造成交通混乱。
第三,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融合。
公园通常是一片绿色的天地,那么出入口的设计应该与公园环境相融合,营造出自然、美丽的景观。
出入口处可以设置花坛、花墙、绿化带等,以增加绿色元素。
另外,还可以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装饰,如木质材料、花岗岩等,使出入口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最后,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需要注重公园形象的展示。
公园是城市的名片,出入口是进入公园的第一道门面。
因此,出入口的设计应该反映公园的特点与风格,彰显公园的形象。
可以通过标志性的景观元素、公园的名称等进行设计,以吸引市民的兴趣,并增加公园的知名度。
总之,公园出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交通流量、安全性、环境融合、公园形象等。
设计师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打造出一处符合市民需求、安全美观的公园出入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园的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休闲娱乐场所。
公园出入口设计资料讲解

公园出入口设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本身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与方便游览出入,有利对外交通和对内方便管理的原则,设主公园出入口。
公园出入口有主要出入口(大门),次要出入口或专用出入口(侧门)。
主要出入口,要能供全市游人出入,次要出入口,要能方便本区游人出入;专用出入口,要有利本园管理工作。
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SO)。
三.园路的分布1.园路的宽度园路主要分主路,支路,小路【S——陆地面积(公顷)】纵坡横坡主要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应小于12%,超过12%的应做防滑处理。
园路的纵坡大于18%时,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
宜设置护栏设施。
经常道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3.园路的功能与类型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
同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
园路的类型有主干道,次干道,专用道,散步道。
(1)。
主干道:要求方便游人集散,成双通畅,蜿蜒,起伏,曲折并组织大区景观。
路宽4~6m,纵坡8%以上,横坡1%~4%。
(2)。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专类园,自成体系,组织景观。
2~3m宽。
(3)。
专用道:多为原物管理使用,在园内与游览路分开,应减少交叉,以免干扰游览。
2~3m。
(4)。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1.2~2m。
CJJ 48-1992 公园设计规范

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 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目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二节 内容和规模 第三节 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Biblioteka 节 常规设施第三章 总体设计
第一节 容量计算 第二节 布局 第三节 竖向控制 第四节 现状处理
第四章 地形设计
园
带 状 公 园
街 旁 游 园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续表
陆
用
公园类型
地 面 积
地 类 型
综 合 性 公 园
儿 童 公 园
动 物 园
专 类 动 物 园
植 物 园
专 类 植 物 雷
锋
盆 景 园
风 景 名 胜 公
园
其 他 专 类 公
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 公园的社
会效益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
的关系
第
条 公园内各种建筑物 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
除执行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
条 常规设施项目的设置 应符合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的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表
陆
用
公园类型
地 面 积
地 类 型
综 合 性 公 园
儿 童 公 园
动 物 园
专 类 动 物 园
植 物 园
专 类 植 物 雷
以太原迎泽公园为例议公园出入口的规划设计

第34卷第10期·58·2008年4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rUREV01.34No.10Aor.2008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0—0058—02以太原迎泽公园为例议公园出入口的规划设计郑淼郭毅摘要:通过对太原市迎泽公园各出入口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人流量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旨在探索新时期下公园出入口在景观和使用两方面规划设计时的营建方法,以期对同类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出入口,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公园出入口是联系园内与园外的交通枢纽和关节点,是由街道空间过渡到公园空间的转折和强调,是园内景观和空问序列的起始,在整个公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代公园已由原初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出入口处传统大门的功能已不象以往那么全面,但作为一个公园的起始,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是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不同出入口的设计,往往能体现出不同类型公园的特色,让人对公园有第一眼的认识,引发游人对公园的兴趣,诱使游人去对这个公园进行游览休憩。
因此,公园出入口是现代园林设计时的一个要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此,就如何将公园出入口营建的更实用得体进行探讨。
1公园出入口的种类公园出入口的分类法有很多种,按照园林规划设计中使用功能分为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及专用出入口三类。
1.1公园主要出入口,一个公园的主要出入口通常只有一到两个,是全园大多数游人出入的地方,也是给游人第一标志性印象的景点。
其位置最好面向市内主要干道或广场,能够联系城市主要交通路线,要尽量减少外界交通的干扰,避免设置于几条主要街道的交叉口上;还应配合公园内用地情况,根据公园的游人容量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并能成为公园主要游览路线的起点,位置明显游人易发现。
1.2公园次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通常为三个至多个,为方便附近居民、学校、机关或为了公园某一个局部而设置,可设在园内有大量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其设施规模、内容仅次于主要大门。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交通规划设计

%’($ 9:*2 !,(,) 园路设计 2)0园路分级 2图 )0 . . . . 森林公园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实行交通分离"
自成体系 & 根据公园内山形水势 ( 功能分区以及游人 的游览路线将园路分为三级 & 一级园路 " 路宽 -’ " 是 公园 内 最基 本 的 道 路 骨 架 " 连 接 公 园 内 各 主 要 景 区 ! 二 级 园路 " 路 宽 !,"3 %’ " 以步 行 交 通为 主 " 允 许 管 理 性 的机 动 车 交 通 介 入 " 成 为 连 接 各 主 次 景 区 及 内 部 各景 点 的 重要 路 线 ! 三级 园 路 " 路 宽 ),"3 *’ " 是 公 园 内 分 布 最广 的 游 览 路 线 " 仅 允 许 自 行 车 交 通 与 步 行 交通 & 各级园路均采用透水型路面设计 &
公园中的道路系统的合理布局做了综述 ! 同时介绍园内 # 园外的交通流线以及各级园路的具体情况 "
4 T US 风景园林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规划设计 ’ 交通系统 VWXYS (&&&2 3330.!))34&32 &&!&2 &Z[.\YS 56"738 8 8 8 8 8 V]^_‘S 9 abcdS !&&32 &32 &- ’ efcdS !&&-2 &32 &7 3G% >%$?$0@ A<1:B$6 C=4%89 ;+4D H$<< 8%4I% 0=9 =0<1 5=4 9G% JK9G A<1:B$6 L+:%8, E29 +<8= 5=4 B=89 )L+:%8 >%$?$0@M N9 H$<< E% + I%41 $:B=49+09 +4%+ $0 9G% 0=49G =5 >%$?$0@ 5=4 4%64%+9$=0+< +69$I$9$%8M 3G% 94+55$6 8189%: =5 9G% B+4D $8 $094=O26%O +0O %*B<+$0%OM Q+0O86+B% .46G$9%6924%R A<1:B$6 C=4%89 ;+4DR ;<+00$0@ +0O -%8$@0R 34+55$6 7189%:
公园设计规范

2.1。
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
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
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2.1。
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
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内容和规模2。
2.1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2。
2.2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
2。
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2。
2。
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
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园林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2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园林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的通知建标号直辖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第四节常规设施第三章总体设计第一节容量计算第二节布局第三节竖向控制第四节现状处理第四章地形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地表排水第三节水体外缘第五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第一节园路第二节铺装场地第三节园桥第六章种植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游人集中场所第三节动物展览区第四节植物园展览区第七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节建筑物第二节驳岸与山石第三节电气与防雷第四节给水排水第五节护栏第六节儿童游戏场附录一本规范术语解释附录二公园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附录三公园树木与地面建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附录四栽植土层厚度附录五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章总则第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制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扩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第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第条公园内各种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尚应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条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第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避免地面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第条沿次干道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流量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第条公园沿城市道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第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应有明显界第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选线符合公园总体通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管线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通过乔木林的架空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第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在已有动物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全园面积不宜小于第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人科普安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全园面积宜大于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全园面积宜在第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全园面积宜大于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全园面积宜大于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第条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设置适休服务和公用等第条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文物保护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值班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第条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园面积宜大于第条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必须设置儿童游戏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宜在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第条带状公园应具有隔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第条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第条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其绿建园路及铺装场地等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第条表中项上限限之和不足剩余用地应供以下情况使用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院棚花假山等构筑物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第条公园内园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按表规定值适当增但增值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第四节常规设施第条常规设施项目的设应符合表的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注园路及铺装场地管理建筑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化园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公园常规设施表注表示应设表示可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旅馆和舞厅等建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第条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置厕所蹲位小便斗位小于者按游人容量的置男女蹲位比例为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第条公用的条坐美人靠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置但平均每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最高不得超过分布应合第条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确第条园园出入口及游览服务建筑周围的照明可参照有关标准执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章总体设计第一节容量计算第条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个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第条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游人容量公园总面积游人人均占有面积第条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为宜居住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第条水面和坡度大于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表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指标表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节布局第条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景观构景点设出入口位竖向及地园路河湖水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规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第条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第条出入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确定游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停车自行车存车处应确定其规模第条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各分区的活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分类分级和园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第条园路的路网密宜在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第条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易于识别方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通便于集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车辆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第条河湖水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流水闸或水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第条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园外的环境特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种游憩及审美第条建筑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高度和空间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第条公园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第条需要采暖的各种建筑物或动物采用集中供第条公园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节约和便于维修上下水工程的配套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第条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必须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栽的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第条公园内景观最佳地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第三节竖向控制第条竖向控制应根据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地形标高还必须适应拟保留的现状物和地表水的排第条竖向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山最高水常水最低水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转折交叉点和变坡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各出入口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四节现状处理第条公园范围内的现建构筑地上或地下管线必须进行调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第条在保留的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附近进行各种工程或种植设计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第条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并应采取保护措第条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所围合的范围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倍以内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构筑物及架设各种过境管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保护范围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气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维护其正常第条原有健壮的乔灌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在乔木附近设置建构筑物和工程管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水平距离符合三的规定在上款规定的距离内不得改变地表高不得造成积第条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应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四章地形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地形设计应以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各控制点的高程为依第条土方调配设计应提出利用原表层栽植土的措第条栽植地段的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附录四的规第条人力剪草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第条大高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第条改造的地形坡度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应采取护固土或防冲刷的工程措第条在无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应设计地下排水管第条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种管线的覆土深应符合第二节地表排水第条创造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表第条公园内的湖最高水位必须保证重要的建构筑物和动物笼舍不被水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表第三节水体外缘第条水工建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水体的进水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应保证适宜的水位和清淤的需要下游标高较高至使排水不畅应提出解决的措非观赏型水工设施应结合造景采取隐蔽措第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范围内的水不得大于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无护栏的园汀步附近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第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第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应兼顾安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五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第一节园路第条各级园路应以总体设计为依确定路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以及路面结第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表第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建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路的衔接通符合游人的行为规第条主路纵坡宜小于横坡宜小于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超过防滑处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支路和纵坡宜小于纵坡超过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宜按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坡度大于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第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弯半径不得小于第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第条通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宜适当放宽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拦第条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第条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第条公园游人出入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总宽度符合表表注单位指公园游人容量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另设安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二节铺装场地第条根据公园总体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活演赏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第条内容丰富的售票公园游人出入口外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宜按人计第条安静休憩场地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喧闹区隔第条演出场地应有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第三节园桥第条园桥应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确通航所需尺度并提出造观景等项具体第条通过管线的园桥应同时考虑管道的安维修等问第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级计第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计第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计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六章种植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建筑物的墙构筑物可布置垂直绿第条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第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具有相应抗性的种类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改善栽植地条件后可以正常生长具有特殊意义的种第条绿化用地的栽植土壤应符合下列规定栽植土层厚度符合附录四的数且无大面积不透水层废弃物污染程度不致影响植物的正常酸碱度适宜物理性质符合表凡栽植土壤不符合以上各款规定者必须进行土壤改第条铺装场地内的树木其成年期的根系伸展范围应采用透气性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土壤物理性质指标表第条公园的灌溉设施应根据气候特土植物配置和管理条件设第条乔灌木与各种建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应符合第条苗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定苗木的种规格和质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远期不同的景观重要地段应兼顾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的措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第条树木的景观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郁闭度风景林地应符合表风景林郁闭度表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丛群植近期郁闭度应大于带植近期郁闭度宜大于观赏特征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孤树丛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并确定其规分枝点高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视距孤立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倍和高度的倍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倍第条单行整形绿篱的地上生长空间尺度应符合表双行种植时其宽度按表规定的值增加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表第二节游人集中场所第条游人集中场所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第条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第条儿童游戏场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第条露天演出场观众席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种第条停车场的种植应符合下树木间距应满足车通转回车半径的要求庇荫乔木枝下净空的标准中型汽车停车大于小汽车停车场大于自行车停车场大于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并应设置保护第条成人活动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第条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高度的枝条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路面范围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乔木种植点距路绿应大于第三节动物展览区第条动物展览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有利于创造动物的良好生活环境不致造成动物创造有特色植物景观和游人参观休憩的良好有利于卫生防护隔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条动物展览区的植物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有利于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动物运动范围内应种植对动物无无萌发力病虫害少的中慢长种第条在笼动物运应同时提出保护植物的措第四节植物园展览区第条植物园展览区的种植设计应将各类植物展览区的主题内容和植物引种驯化园林艺术相结第条展览区展示植物的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科研具有重要价在城市绿美化功能等方面有特殊第条展览区配合植物的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能为展示种类提供局部良好生态能衬托展示种类的观赏特征或弥补其不具有满足游览需要的其他第条展览区引入植物的种应是本园繁育成功或在原始材料圃内生长时间较基本适应本地区环境条件。
公园设计规范 GB

公园设计规范 GB本规范旨在全面发挥公园的多种功能,包括游憩、生态、景观、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为确保公园设计质量,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同时,公园设计也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定。
2术语2.1公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2用地比例: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3绿化用地: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4建筑占地: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5水体: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6公园游憩绿地: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7雨水控制利用: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8竖向控制: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9郁闭度: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10自然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小、含水量等有关系。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公园的用地范围和类型应以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
3.1.2公园设计应正确处理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近期建设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服务半径应控制在250米以内,即间距不超过500米。
3.公园内的厕位数应根据游人分布密度合理设置,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
同时,公园应设有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的相关规定。
3.5.4.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同时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
公园规划—出入口选址设计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1、出入口选址
出入口位置的确定:交通上;景观上;与园内结构的联系 出入口类型:主要入口;次要入口;专用入口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2、出入口确定
主入口的确定
① 与城市主要干道、游人的主要 来源方向以及公园的自然条件等 因素协调后确定。 ② 避免设于几条主要干道交叉口 上,以免影响城市交通组织。
• (3)北入口——提供一个集散和过渡功 能,公众通过北入口可进入白鹭保护区。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3、 入口设计布局形式
① 先抑后扬:入口多设障景,入口后豁然 开朗,造成空间对比效果。
➢ 江南园林的占地通常较小, “欲扬 先抑”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增加空间 层次,避免“一览无遗”。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 、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引人步步深 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② 开门见山:入园后即可见公园主体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③ 外场内院:以大门为界,外为交通场地,内为步行内院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④ “T”形障景:进门后广场与主要园路“T”形相连,并设障景以引导
专用入口的确定
为园务管理需要而设, 位置可以稍偏。
专用入口确定
次入口的确定
方便附近居民使用,为园内局部 地区或某些设施服务。
出入口选址与设计
例:白鹭公园交通分析图
• 公园出入口
• (1)东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紧邻 城市市政道路。主入口采用了全开放式 入口设计。
• (2)西入口——充分利用地形,设计一 个抬高的入口广场。
公园大门

第五章公园大门的设计园林大门是各类园林中突出、醒目的面貌.由于各类园林的性质不同,其大门的形象,内容,有很大的区别。
如自然风景区,城市小游园和城市公园的大门就迥然不同,城市公园大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一、功能与组成1.功能(1)集散交通组织引导出入口人流及交通集散,尤其表现在节假日,集会及国内大型活动时,出入口人流及车辆剧增,出入口需恰当地解决大量人流的集散、交通及安全等问题。
(2)门卫管理公园出入口除具一般门卫功能外,并具有售票、收票的功能.此外在可能情况下,为游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如小卖店、公用电话、照相、物品寄存等.(3)组织园林出人口的空间及景致公园出入口空间既是城市道路与公园之间的空间过渡及交通缓冲,又是人们游赏园林空间的开始.因此,在空间上起着由城市到园林的过渡、引导、预示、对比等作用。
(4)大门形象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公园大门是人们游赏园林的第一个景物,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形象体现出园林的规模、性质、风格等,其优美的造型也是美化街景的重要因素. 2.组成公园大门的组成,因园林的性质、规模、内容及使用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按目前最普遍公园类型,其主要出入口大门的组成大致有如下内容:出入口售票室及收票门卫,管理及内部使用的厕所公园出入口内外广场及游人等候空间自行车存放处小型服务设施,如:小卖部、电话、照相、儿童车出租处、物品寄存、游览指导等.二、设计要求:1.位置选择公园大门的位置首先应考虑公园总体规划、按各景区的布局、游览路线及景点的要求等来确定公园大门的位置。
由于公园大门的位置与园内各种活动安排,人流量疏密及集散,游人对园内某些景物的兴趣以及各种服务,管理等均有密切关系。
所以,应从公园总体规划着手考虑大门位置。
其次,公园大门的位置要根据城市的规划要求,要与城市道路取得良好关系,要有方便的交通,应考虑公共汽车路线与站点的位置,以及主要人流量的来往方向。
同时,公园大门位置应考虑周围环境的情况,加附近主要居民区及街道的位置,附近是否有学校、机关、团体以及公共活动场所等,都直接影响公园大门的位置的确定。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

公园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1192-2016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总贝y1.0. 1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 0. 2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0. 3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 0. 1 公园public park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 0. 2 用地比例proportion of park land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 0. 3 绿化用地planting area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 0. 4 建筑占地building area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 0. 5 水体water area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 0. 6 公园游憩绿地recreation green space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 0. 7 雨水控制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 0. 8 竖向控制vertical planning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 0. 9 郁闭度crown density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 0. 10 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公园出入口间距标准

公园出入口间距标准公园出入口间距是指两个相邻公园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在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出入口间距的合理设置是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公园的使用效果和游客体验。
一、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定义主要是指两个相邻公园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园的使用效果和游客的体验。
出入口间距过小,可能导致公园内部拥挤,游客无法得到舒适的休闲空间;出入口间距过大,可能会使游客在公园内的活动受到限制,降低公园的利用率。
因此,合理设置公园出入口间距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园出入口间距的标准规定在我国,关于公园出入口间距的标准规定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规范》中。
根据规范,城市公园的出入口间距应根据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面积较小的公园,出入口间距可适当缩短;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出入口间距可适当加大。
同时,公园出入口应避免设置在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以确保游客出入的安全。
三、影响公园出入口间距的因素公园出入口间距的设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交通状况等。
在实际规划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优化公园出入口间距的目的。
四、公园出入口间距对公园使用的影响公园出入口间距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园的使用效果。
合理的出入口间距可以提高公园的利用率,方便游客出入,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
而不合理的出入口间距则可能导致公园内部拥挤,影响游客的活动和心情。
五、如何合理设置公园出入口间距1.根据公园规模和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出入口数量和间距。
2.充分考虑公园的人流分布,避免出入口过于集中或分散。
3.结合交通状况,避免将出入口设置在交通瓶颈或繁忙路段,以确保游客出入安全。
4.考虑公园周边的居民区和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需求。
六、总结公园出入口间距是公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设置出入口间距,可以提高公园的使用效果,提升游客的游园体验。
在实际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公园规模、功能分区、人流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设置出入口间距。
公园出入口设计的四大原则

公园出入口设计的四大原则:
1.为满足城市规划和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在设置公园的出入口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公园的出人口。
一般主要入口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公园附近环境将来发展的力向,必要时可考虑须留出人口。
另外在设置出人口时应注意公园功能分区的需求,选择在合适的功能区内建设出入口,避免安排不当影响各功能区内的活动。
2.方便游人出入公园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次要出人口而言的,通常公园附近与居住区相连或有大量游人的地方设置次要出入口,从而方便附近居民的游览需求。
3.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与街景的形成在进行出入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出入口附近交通的组织以及出入口对街景的影响,一般要求出人口既要与街景在整体风格上互相协调,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4.便于公园的管理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专用出入口而言的,多选择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处,但对外交通必须畅通、方便,从而满足公园日常生产、管理的需求;专用出入口不供游人使用。
(一)公园出入口的类型
1 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和有公共交爱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集散人流的用地。
2 入要出入口: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
3 专用出入口:设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处。
(二)公园出入口设置原则
1 满足城市规划和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
2 方便游人出入公园
3 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与街景的形成
4 便于公园的管理
(三)公园出入口设计
1 欲杨先抑
2 开门见山
3 外场内院
4 “T”字形障景。
公园设计规范

一般规定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
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

公园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192—2016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总则1.0.1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0.3 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公园public park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 用地比例proportion of park land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2.0.3 绿化用地planting area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2.0.4 建筑占地building area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water area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0.6 公园游憩绿地recreation green space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vertical planning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crown density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 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 of repose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出入口设计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本身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与方便游览出入,有利对外交通和对内方便管理的原则,设主公园出入口。
公园出入口有主要出入口(大门),次要出入口或专用出入口(侧门)。
主要出入口,要能供全市游人出入,次要出入口,要能方便本区游人出入;专用出入口,要有利本园管理工作。
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SO)。
三.园路的分布
1.园路的宽度
园路主要分主路,支路,小路【S——陆地面积(公顷)】
纵坡
横坡
主要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应小于12%,超过12%的应做防滑处理。
园路的纵坡大于18%时,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
宜设置护栏设施。
经常道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3.园路的功能与类型
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
同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
园路的类型有主干道,次干道,专用道,散步道。
(1)。
主干道:要求方便游人集散,成双通畅,蜿蜒,起伏,曲折并组织大区景观。
路宽4~6m,纵坡8%以上,横坡1%~4%。
(2)。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专类园,自成体系,组织景观。
2~3m宽。
(3)。
专用道:多为原物管理使用,在园内与游览路分开,应减少交叉,以免干扰游览。
2~3m。
(4)。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1.2~2m。
4.园路布局,公园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容量大小来定。
要求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地形密切配合。
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山绕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平地公园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12%以下,弯曲度大,密度应小,可形成环路,以免游人走回头路。
5.弯道的处理:路的转折应街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园路遇到建筑,山,水,树,陡坡等障碍,必然会产生弯道。
弯道有组织景观的作用,弯曲弧度要大,外侧高,内侧低,外侧应设栏杆,以防事故。
6.园路交叉口处理,两条园路交叉或从一干道分出两条小路时,必然会产生交叉口。
两条主
干道相交时,交叉口应做扩大处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广场,以便行车,行人。
小路应斜交,但不应交叉过多,两个交叉口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小。
“丁”字交叉口是视线的交点,可点缀风景。
上山路与主干道交叉要自然,藏而不显。
又要吸引游人入山。
纪念性园林可正交叉。
7.园路与建筑的关系,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过渡再和建筑联系,园路通往一般建筑时,可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
园路一般不穿过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行。
8.园路与桥,桥是园路跨过水面的建筑形式,其风格,体量,色彩必须与公园总体设计,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
桥的作用是联络交通,创造景观,组织导游,分隔水面,保证游人通行和水上游船通航的安全。
要注明承载和游人流量的最高限额。
桥应设在睡眠较窄处,桥身应与岸垂直,创造游人视线交叉,以利观景。
主干道上的桥以平桥为宜,拱度要小,桥头应设广场,以利游人集散,小路上的桥多用曲桥或拱桥,以创造桥景。
小水面上的桥,可偏居水面一隅,贴近水面。
河步:即小溪间的几块大石头。
步距以30cm左右为宜。
路面上雨水口及其他井盖应与路面平齐,其井盖孔洞小于20mm*20mm,路边不宜设阴沟排水。
四.公园中广场布局
公园中铺装广场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其面积,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做出不同设计。
安静休憩,广场应利用地形,植物与喧闹区隔离。
演出广场应有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位。
出入口广场面积下阳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按500㎡/万人计算。
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游人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
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2种。
1.集散广场:以集中,分散人流为主,可分布在出入口前后,大型建筑物前,主干道交叉
口处。
2.休息广场:以供游人休息为主,多布局在公园的僻静之处。
与道路结合,方便游人到达;
与地形结合,如在山间,林间,临水,借以形成幽静的环境;与休息设施结合,如廊,架,花台,坐凳,铺装地面,草坪,树丛等以利游人坐憩赏景。
3.停车场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
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而定。
五.公园中的建筑
公园中建筑形式要与性质,功能相吻合,全国的建筑风格应保持统一。
作用: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景观和防风避雨等,甚至形成公园的中心重心。
管理与附属服务建筑设施在体重上应尽量小,位置要隐蔽,保证环境卫生和利于创造景观。
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
建筑布局要相对集中。
建筑本身要讲究造型艺术,要有统一风格,如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时代特色。
明代计成《园治》中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以植物色香味意境来衬托建筑。
公园中的管理建筑,如变电室,泵房,厕所等既要隐蔽,又要有明显的标志,以方便游人使用所有的管线,包括给排水的管线,照明电气的管线都应埋设在地下。
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
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部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
管理建筑不宜超过两层。
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都要服从景观需要。
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m。
亭,廊,花架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公用的条凳,坐凳,美人靠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
平均每公顷上的座位数量最低不得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分布应合理。
公园内的示意性护栏高度不宜超过0.4m。
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性护栏。
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两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栏设施;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凌空高差大于1.0m处,均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0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
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面积大于10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小于10公顷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
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所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六.公园中的地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