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9T14:19:30.3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李贵科
[导读]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广西建曦水土保持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还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对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经济、生态、社会
一、水土保持主要措施
以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例: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严格按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截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要求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面杂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木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挖填和临时道路施工时,应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等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压实,依次进行;使表面形成适当的横坡,防止积水。
4、防止冲刷与淤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文状态的改变。开挖或回填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施工中不管出于任何需要,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流、水道或现有灌溉、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弃方堆放点统筹安排,堆放点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尽可能将弃方整平用作耕地。
5、边坡保护施工场地外侧纵横向上设置连通的排水沟,防止边坡遭到冲刷。对于深挖方路段边坡开挖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深挖方路段开挖须在支挡构筑物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支挡构筑物的变化情况。
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国家重视全面治理,“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1.5万个,各类建设项目共计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1300多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万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3.6亿吨。重点治理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其中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800多条。水土流失治理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增加保水量85亿立方米。生态修复广泛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2万平方公里,27个省区市、136个地市和近120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实现了封育保护全覆盖。
2、生态效益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要求,鼓励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流动。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配套排水沟、蓄水池、塘坝、谷坊和田间道路等小型水保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拦、排、蓄、灌、雨水集蓄相配套,形成了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重点解决工程性缺水。选择优质、高效、生态、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改变家庭自主经营的传统方式,因地制宜实行土地流转、大户治理、能人承包、规模种植等方式,开发生态经济型果木林基地、速生林基地、畜牧养殖基地。通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增值,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索取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强。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持管理机制,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人类生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资源价值研究便应运而生。因生态环境改善而引起水质提高的资源增值,已在生态效益中有所考虑。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内容包括、治理前地块强化恢复植被投资、地块面积和治理后地块强化恢复植被投资。
3、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的社会效益有以下两方面:
减轻自然灾害,其效益有的在当地,有的在治理区下游。包括:一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沟蚀割切并吞蚀土地,面蚀使土地石化,减轻沟道、河流的洪水泥沙危害。二沙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其效益主要在治理区当地,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基础。使农村剩余劳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生产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
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风尚,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总结
上述两方面效益,有条件的都应进行定量,不能作定量计算的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定性描述。减轻自然灾害的效益计算,保护土地免遭水土流失破坏的年均面积,治理前年均损失的土地,治理后年均损失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地,包括沟蚀破坏地面和面蚀使土地石化,减轻洪水危害的计算。
参考文献
[1]郭秀卿.山西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效益分析:以吕梁环城高速公路为例[J].山西科技.2011(02)
[2]景可,焦菊英.水土保持措施与效益评价研究——以陕北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01)
[3]潘竟虎,魏宏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及效果评价——以长江流域两当河上游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