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清留美幼童》后总结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清留美幼童》后总结与感悟整篇文章主要讲了大清幼童留美的起因和最后被中途召回的结果。详细叙述了留美幼童以译者的身份对当时的洋务运动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容闳与黄开甲合译的《国家银行法》,容尚勤翻译的《卑士麦传》和蔡廷干对于古诗的英译。文章最后揭示了幼童译者身份被遗忘的原因。一是因为过去作为译者的经历过于痛苦不愿被提起所以久而久之也就被人们所遗忘。二是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译者的身份不高,尤其是幼童们以事务性译者的身份存在,便更不受控制。
我认为,大清留美幼童的经历在今天仍然在发生着。便是译者的身份被忘却,译者的地位不受承认。
现在很多中国的学子在国内接受翻译培训,或者像那些幼童一样出国接受外国的教育。随着国家的国际贸易的增长,翻译似乎变成了一种很吃香的工作。译者现在的情况跟洋务运动时期刚好相反,事务性译者的地位和承认度要高于文化译者。就像人们知道某位国家领导人的翻译是谁,并且认为他的翻译水平和能力都是一流的(虽然这也是事实)。但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原作者,而忽视了译者。就像老师上课讲的,会有人说喜欢莎士比亚,但是很少有人会明确地说是喜欢哪位译者翻译的莎士比亚。
国内文化译者确实不受大家关注。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数十个国内著名作家学者的名字就像季羡林,杨绛,萧乾,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译者呢?专注于翻译的大
家的姓名,恐怕更是鲜为人知。
所以译者的地位其实还是没有变,跟一个世纪前是一样的,还是无人关注被人所遗忘的。之所以事务性译者的关注度上升,只是因为人们的趋利心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的报道,认为那是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而已。并不是承认了译者这个身份本身的价值,而是认为这份工作跟高薪跟面子有关。人们认同的更多是那少数几名在电视上有机会出现的译者。而更多的译者,比如翻译生产资料的译者,又有谁知道了解呢?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译者的地位从根本上无法上升的原因。
英语1403班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