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
(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

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

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故答案为:⑴高远
⑵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等额把握,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句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句哲理的把握,注意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明确诗句隐含的哲理。

3.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
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
(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4.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

(2)本题在默写的时候注意要写好每一个汉字,不能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故答案为:(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点评】(1)本题考查对“浮云”意象的理解。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

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5.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所以“最”应重在抒情,读出对友人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

朗读设计包括设计朗读的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要对诗中的某个词进行朗读设计,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朗读的设计也不同。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解析】【分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

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

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夏寒”和“长松”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

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

故答案为:⑴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
⑵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点评】⑴本题考查画面概括。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

⑵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

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
存。

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⑵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

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

“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⑵“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及句子包含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②缄:包藏。

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答案】(1)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

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解析】【分析】⑴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秋天的味道”一词,“菊”是秋天的花,据此写出短语。

根据注释,“斗”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早”。

综述为: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分析。

作答时,要抓住“表现手法”一词,从作者描绘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声)衬静的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即可。

本题用鸦鸟乱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出大山深处的黎明前的清幽和静谧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⑵以声衬静。

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

具有秋天的味道的景物:梧桐落叶,菊花盛开;黎明破晓之时:斗柄横斜河欲没,天快亮星星稀疏。

⑵本题考查分析以声衬静写法的作用。

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以声衬静写法更加突出幽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就是代表。

本诗用鸦鸣声来衬托黎明的静谧。

9.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答案】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

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

【解析】【分析】《春夜洛城闻笛》,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春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

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

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

(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解析】【分析】(1)D.末两句“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可见是作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上泰山顶峰后”。

故选D。

(2)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⑵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做出解答。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 C
【解析】【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的爱。

尾联笔锋一转,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故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紧张忙碌
(2)“也”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农村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了农村初夏时紧张忙碌的场景,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⑵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

表现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形象,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故答案为:⑴紧张忙碌
⑵“也”字把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