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摘要结合川中丘陵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同时为庭院生态工程在川中丘陵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性的对策和措施,并分析了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在川中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庭院生态工程;农村生态建设;意义;对策;川中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 f3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334-02

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包括9个市地、49个县市。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用地结构极不合理,林地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超坡限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该区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之一。

1川中丘陵区生态现状

1.1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

川中丘陵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耕作方便,因此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川中丘陵区土地总面积约12.1万公顷,以县为单位平均人口密度500~600人/km2,最高可达1 054人/km2(南充市顺庆区);耕地面积330多万公顷,占区内土地总面积的29.4%,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5.8%,区内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是全省主要农业区、经济区。

1.2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的过度垦殖,使川中丘陵区森林覆盖率显著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根据1987年遥感监测资料,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达7.7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3.72%,其中强度、极强度水土流失占总面积的44.87%。另据研究表明,嘉陵江中下游区坡耕地土壤年侵蚀模数为1 000~4 000t/km2。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腹地的遂宁市,虽然经过1989~1999年“长治”工程及相关水保措施的实施,共有2 275km2水上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但仍然有3 000km2左右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仍然是困扰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亦是本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

1.3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明显

该地区天然林几乎绝迹,代之以人工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林分单一,主要为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纯柏林、纯马尾松林生物多样性差,容易招致病虫害,如嘉陵江古河道河漫滩上的纯马尾松林经常出现松毛虫灾害。另一方面,农田作物套作、间作面积小,物种单一,作物虫害也经常发生。由于对植被的破坏,丘陵区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明显,系统退化严重。其退化模式如下:桤柏混交林→马桑灌木林→荒草坡地→裸岩石砾地→马桑灌木林→

荒草坡地→裸岩石砾地→荒草坡地→裸岩石砾地。

1.4自然灾害频繁,抗灾减灾能力弱

川中丘陵区灾害类型多,既有地质灾害,又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还有生物灾害。尤以气象水文灾害为甚,干旱洪涝、水土流失

等发生频率高,损失大。由于丘陵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因此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

2.1改善生态环境

庭院生态工程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度统一。庭院生态工程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作为主要内容,注重把我国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相结合;采取系统工程的手段,发挥系统整合功能,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统化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并提高农产品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2增加农民收入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农村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阵地,农民商品意识增强,在安排生产决策时,经济行为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农民乐意选择投资少、收益快、获利多的生产项目。在庭院中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合,使种养加并举综合经营,把农田第一性产品通过畜牧业转化为第二性产品。通过加工业使农畜产品转化增值,使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立足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开发名特优产品和精细特色农、林业产品,调

整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可促进农村实施绿色农业战略,发展绿色食品。同时,由于新型农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的大力发展,可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粮食生产面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促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应用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庭院生态工程建设,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搞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等。通过开发庭院经济中的多条产业链,以及产业链的拉长、深化和组合,仅现有的土地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能充分利用生产中的废弃物。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有力地促进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对策

3.1建立庭院经济开发区

根据川中丘陵区土壤地貌水源气候等条件,建立庭院经济开发区,带动全局;引导家庭生产面向市场形成规模经营,加快本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为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注入新的活力。(1)沿山建立以果为主、养畜(禽)种菜为辅的庭院经济开发区。以生产柑橘为主,发展名优稀特新果品,如桃子、李、梨、苹果等;同时种植绿色蔬菜,大力发展羊、牛、兔、鹅等养殖,因地制宜发展畜(禽)业。

(2)沿河建立以养畜为主、加工业和果品生产为辅的庭院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奶牛、生猪等养殖业,利用丰富的水草饲料,发展育肥牛、育肥羊,养鸡、养兔业等。沿嘉陵江、涪江中下游一带开辟苹果、板栗、油橄榄、核桃、冬桃、甜杏、梨枣、花椒生产基地及黄花、金银花、杜仲、黄芪等药材生产基地。加工业重点放在粮油、果品和畜产品加工上。

(3)沿铁路公路建立以加工服务业为主、果畜生产为辅的庭院经济开发区。面向城镇市场的加工服务业很少,服务质量也差,今后应有意识地扶持建立有较大加工能力、经济效益高的加工厂,重点扶持外向型项目。

(4)环绕城镇四周建立以蔬菜为主、加工养畜为辅的庭院经济开发区。发展庭院温室蔬菜有广阔的市场,重点应放在保护地日光温室生产,主攻冬春淡季蔬菜,大力增加珍稀品种、高档次蔬菜,发展菜篮子增效益。加工业重点放在农机具配套修理;养殖业主攻生猪、奶牛,兼养羊、鸡、兔。

3.2加强引导、宣教工作

川中丘陵区农户长期以来习惯于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忽视庭院生产的地位与作用,把庭院经济视为家庭副业可有可无,认为是纯粹的消费用地。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的保护性政策,以信贷形式刺激或扶植庭院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庭院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自觉性和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