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简介

合集下载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

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蚀以沟蚀为主.其有空问分布不均,”立体侵蚀”明显f季节差异大,侵蚀曲线呈.双峰”型.侵蚀高蚌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这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减轻川中丘睦土壤水力侵蚀的对策是;(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推行坡改梯f(2)丘顶丘坡,造林种草f(3)改良耕作技术,实行轮作套种l(4)逐步建立和实行建房必须营造耕地的制度.关键词JI1中丘凌土壤水力侵蚀沟蚀防治对策丘银SoilWaterErosionandItsPreventiveStrategies inHillyoftheCentralSichuanBasinXuMaoqiZlmngDaquan(South~uesternTeacher’University,Chongqing-Bedbei-630700) AbstractThehillyofcentralSichuanbasinismailysourc~placeofsedimentde positioninThree--GorgereservoiroftheYangtzeRiver.Onthebasisoffieldobservationandinve atagetionformanyyears,aftercomprehensivelyanalysisthetype,featuresandinfluencingfacto rsofsoilwatererosion,it’srecognizedthatthesollwatererosionmainlywasgullyerosion,whichtempor aldlstribufionisnot’uni-form,stereo--erosionisserious,seasonalchangeisobvious,erosioncurs~pre sentsdouble—peaktype,thehighpeakoferosiongetsaheadofthatofprecipitation.Thesewerethe resultsthatnatural factorsandhumanactioneffectcomprehensively.Strategiestodeereacesoil watererosioninhillyof thecentralSiehuanbasinwereasfolbw:(1)Tostrengthenfarmlandbasicconst ruction,andchangeslopelandintoterrace;(2)Toplanttreeandgrassontoslopetopandalonggully bank;(3)Toimprovetillagetechnologe,andcarryOUtrotationandinterplanting;(4)Tobuildupgra duallyandputinto practicesystemsthatconstructinghousemustforestatetillageland KeywordshillyafthecentralSichuanbasinsoilwatererosiongullyerosion preventivestratagies川I中丘陵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龙泉山以东,华蓥山以西,长江以北,剑阁,苍溪,仪陇等县以南.包括49个县市,面积7.89万km.,占全省总面积的14.12;人口428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3;耕地3858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O左右;农业生产总值69.68亿元,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收穑日期I992一O5—2l牛36水土保持6卷的45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2(I(I~70(Im,出露近水平的中生界侏罗系,自垩系红色砂岩,泥岩,页岩地层,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丘陵和纵横交织的沟谷.气候上,川中丘陵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水热同季,地表物质风化强烈,成土作用迅速.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天然植被稀疏,水力侵蚀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以上,年平均侵蚀量高达6820.4t/km.,成为长江上游土壤水力侵蚀量严重的地区.这不仅使该区农业经济发展深受其害,同时也威胁着三峡水库建成后各项设施的效益和安全,缩短三峡水库的使用寿命.研究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全面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规律,适时采取困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1.1土壤水力侵蚀类型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主要有雨滴击溅侵蚀,片蚀和沟蚀三种类型.据研究,在无植披的土壤表面,一个直径为5mm的雨滴,到达地表的速度为9.5ms,能使0.5~l_0mm的颗粒物质杨程达到0.8~1.(Jm.,使半径4mm的砾石移动20cm的距离.在6.的坡面上,击溅引起向坡下移动的物质量是向坡上移动物质量的3倍..同时,击溅作用还能改造薄层水质点的紊流强度,增强水流的挟沙能力,破坏土壤结构.但在坡度平缓或植被覆盖较好的条件下,击溅作用总的侵蚀效果是微弱的.片蚀主要发生在丘体上部或平缓地面上.在沟谷十分发育,坡度陡,坡长短,坡面微地形又十分复杂的川中丘陵地区,片蚀作用的坡面面积较小,因而片蚀作用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在川中丘陵区,土壤水力侵蚀最严重的是淘蚀,沟蚀量为片蚀量的2~3倍”.1981年在蓬溪县黄泥乡油房村泥岩,页岩中丘上部1072km面积上进行的观测表明,沟蚀面积占62.7以上,年平均侵蚀深度达1.15m,年侵蚀总量9.66t,侵蚀模数高达90l1.2t/km.?a,3种土壤水力侵蚀的特征见表l.表1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和特征Tab.1TypesandfeaturesofsoilwatererosioninhillsofcentralSichuanbasin.1.2土壤水力侵蚀空间分布不均,”立体侵蚀”明显,据四川省水电厅利用遥感技术测算,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面积为4.89万km,占长江上游地区侵蚀总面积的l3.92,侵蚀模数3000~80(I(It/km?a,侵蚀总量32605万t/a占长江上游的20,79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表2).绵阳,广元两市为中度侵蚀,侵蚀模数分别为3011.71t/km?a和4583.59t/kin.?a,其余地区为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侵蚀模数均在5000t/kin?a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犍为,井研,荣县,中江,蓬溪,内江,安岳,逐宁市和南充地区的各县,市尚有侵蚀模数大于13500t/kma的剧烈侵蚀存在,侵蚀面积达到(1)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与治理意见.1987(2)~lJI『省水电厅.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水土流失综合报告,1988,4期徐茂其等,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1282km.这是川中丘陵农业生产的严重隐患川中群丘林立,丘包众多,丘坡面积大.坡耕地所占比例高.坡地是土壤水力侵蚀的策源地.因丘坡部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的不同,其土壤水力侵蚀类型和侵蚀量是完全不相同的(表3).表2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地域差异Tab.2Distribution.fsoilwatererosioninhills.fcentralSichuanbasin表3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空间差异Tab.3Spatialdifference.fsoilwatererosiononhillslopes(3)道南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渣南县农业区蛔报告枭.1984年38水土保持6卷长江北岸的嘉陵江中下游各级支流和沱江中下游的各级支流,把丘体与丘体之间纵横交错的各类型沟谷贯连起来,构成了川中丘陵区别具一格的脉络状负地貌景观.沟谷的类型主要受丘陵类型的控制:在高丘,中丘地区,一般以冲沟,切沟为主;在低丘,缓丘地区,则坳沟多见.沟谷内土壤的水力侵蚀强度随丘陵地貌组合而有较大差异(表4)”.丘坡土壤水力侵蚀的空间差异与丘间沟谷侵蚀相叠加的结果,不仅使丘陵区呈现出”立体侵蚀哟状况,同时也加强了侵蚀的强度.表4丘陵淘答的组合殛其土壤水力侵蚀的关系Tab.4Relationshipbetweencombinationofhillsandgully--valleyandsoilwa tererosionI_3侵蚀集中夏季,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根据实地观澍,川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主要集中于夏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O 上,多暴雨,侵蚀强烈;10月至翌年4月降水较少,侵蚀微弱.在研究降水与侵蚀的年内变化时,发现二者的变化过程均呈双峰型(图1).这虽然与一般的土壤侵蚀相吻合.但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最大峰值在5月,而降水的最大峰值则出现于7~9月.呈现出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地面植被盖度和农事活动有关.2土壤水力侵蚀强烈的原因JI『中丘陵强烈的土壤水力侵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抗蚀力,降水特征,地貌条件,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方面.2.1土壤的抗蚀力l皿廿州上丁图l侵蚀和降水的年内变化Fig.1Changesofsoilerosionandprecipitationwithinayear土壤的抗蚀力是指土壤对雨滴的冲击和水’流的冲刷,搬运有一定的缓冲和阻抗作用.它主要取决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又主要受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2.1.1成土母质对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川中丘陵广泛出露近于水平的侏罗系沙溪庙组(Ls),逐宁组(J3s),蓬莱镇组(JP)和白垩系的城墙岩组(K),夹关组(Kz)紫红色泥,页岩夹砂岩地层,其中抗蚀力弱的泥页岩占5otrio,极易风化崩解破碎,成土过程快,土壤年轻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性质(图2).园沉积成岩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时代的地层,其岩性,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及结构等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成土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表5)2,1.2不同类型土壤的抗蚀力4期镣茂其等:川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及防治对策39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试分析表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质地,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4个园子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性质,基本上能够作为JIl中丘睦土壤抗蚀力的衡量指标.据乐至县的观测和研究,灰棕紫泥土中碳酸盐的平均含量为6.10左右.经过综台评价,抗蚀力较强的是大泥土和夹黄泥.其质地轻粘,土层厚,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唯夹黄泥比大泥土的质地更粘重,耕作比较困难.抗蚀力最低的是石骨子土和沙土,平均侵蚀模数多在9O00t/kma以上,一些地方可高达14O00t/km.?a(表6).表5不同母岩上形成的紫色土的理北性质Tab.5Physicalandchemkalpropertiesofpurp~soilsdevelopedindifferentpa rentrocks灰棕紫泥红棕紫泥棕紫泥黄红紫泥中壤一重壤,中度一强度侵蚀.中壤为主,岩层上部含大量1~3ram的钙,泥结核及碎屑,碳破盐含量高,溶蚀强,片蚀,沟蚀掇为严重.轻壤一中壤,岩层顶部>lmm,碎屑,砾石含量高达45.33,溶蚀强,沟蚀片蚀极为严重.轻壤一中壤,粉砂含量高0.OL~O.05mm的粉砂含量高达60~65,片蚀,沟蚀严重红紫泥轻壤为主,裸露地面片蚀沟蚀严重,有机质贮存量低.据《乐至土壤}1986整编2.2降水特征在地面裸露情况下,暴雨是土壤水力侵蚀的主要动力条件.JI『中丘睦年降水量1100~1400mm,其中6~8月降水400~600mm,中江,乐至,永JIl一线的东北为400500ram,西南为500~600mm.一日最大暴雨量一般150~2OOmm,盐亭,简阳,荣昌曾达250ram.造成疏松裸露地表径流横溢,沟壑纵横,土壤遭受大量i中刷和流失.图3为遂宁组泥页岩地层上发育的红棕紫泥土耕地40上,坡度为5.~20.时,土壤侵蚀观测值与日降水量的关系当土层厚度足够时,土壤侵蚀量与日降水量之问呈线性关系.日降水量小于50~60mm时,侵蚀强度大多为轻度一中度.当日降水量超过60~70mm时,则侵蚀强度有突然转化为强度和极强度的趋势.2.3地貌条件的影响川中丘陵的坡度和坡长是间接和直接影响土壤水力侵蚀的主要地貌条件.2.3.1坡度,坡长对土层厚度的影响从不同岩性,坡度,坡长和坡向的丘坡上,取得了400多个土孔的数据,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外,还对坡度,坡长,海拔和相对高度5个变量与土层厚度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方程:Y=86.16—2.03(i)y——丘坡土层的平均厚度(cm);z——丘坡的平均坡度(.).F检验:F一14.47,显着水平取0.1时.检验临界值F一2.76,标准差s=160246aIO12土壤侵蚀量”/km水土保持6卷圈2川中丘陵紫色土及其母岩分布图Fig.2Distributionmappurple~oltsandtheirparent rocksinhillsofcentralSiehuanbasin1,符合精度要求.=59.26—1.07l一0.12x2(2——丘坡上任意点(i)的土层厚度(cm){≈——i点的坡度(.)固3潼南,蓬溪土壤水力侵蚀与日降水量的美系Fig.3Relationshipbetweenamountofsoil watererosionandday-preclpitatlonF检验;Fl一6.25,F:一2.88,S1—4.3,S2=4.4,取显着水平为0.1时.完全符合精度要求.’从(1),(2)式可以看出;第一,丘坡上土层的平均厚度主要与坡度呈线性相关,而与其他参评因子. 关系不大;第二,丘坡上菜点的土层厚度与坡度,坡长均呈线性负相关,即坡度愈小.坡长愈短,土层愈厚.因此,愈靠近坡麓,土层愈厚第三,按(1)式计算,坡度超过42,4.后,丘坡成为裸露岩坡地;若按(2)式计算,25.为粮食作物耕种的坡度上限.坡长50m处(低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26.5cm,坡长1OOm处(中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20.5 cm.坡长200m处(高丘的一般坡长)的土层厚度为8.ISere.上述两式的计算结果与川中丘陵实际情况冒Ⅲ】捌*世4期徐茂其等: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厘防治对策41相吻台.2.3.2坡度对土壤水力侵蚀的影响高丘和巨厚层块状砂岩分布区的丘陵,坡度一般>60.,其余地区丘坡的坡度均<50..据观察,坡地上土壤侵蚀类型,物质迁移方式和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异.坡度>45.,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都比较严重;坡度<25.,则以水力侵蚀为主.但在同一条件下,水力侵蚀强度涟坡长的增长而增大不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抗蚀力有很大差异,遂宁组(Js)上发育的红棕紫泥,其侵蚀强度比沙溪庙组(Ls)上发育的灰棕泥土大得多(表7).丧7坡度与土壤水力侵蚀的关系Tab.7Relationshipbetweenslopegradientsandsollwatererosion2.4植被和人类活动坡地有无植被覆盖,其土壤水力侵蚀量相差大约10~10’倍”.植被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截留降雨,减小雨滴对地表的直接打击作用;第二,降低流速,增强下渗,减少径流,达到降低土壤水力侵蚀的目的;第三,植物根系网对土壤有很好的固结和保护作用,韦弗发现,植物根系发达的土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蚀力,并能使土壤侵蚀开始的时问延后5~20倍;第四,枯枝落叶和根系的腐烂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雨水下渗量和土壤抗蚀力的作用..由于人多地少,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川中丘陵的自然植被已破坏殆尽,垦殖指数高达50以上,现有植被主要是以农作物占绝对优势的人工植被.每年冬季至翌年春季,川中丘陵地面小春作物低矮稀疏,郁闭度低,裸露面大,地表物质风化强烈,而这时期的降水量少,多以潆潆细雨或小雨方式降落;故土壤水力侵蚀徽弱,碎屑颗粒物积累较多.4月以后,雨季来临,降水明显增多,这时正是小春作物收割后,大春作物播种时期,由于对土壤的频繁翻耕,地表裸露疏松.尽管5月份的降水量不是全年最多月份,但所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确非常严重,形成了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的最高峰值.6~8月尽管正值川中丘陵雨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但由于水热同季,农作物生长繁茂,地面郁闭度高,植物地下根系固土力强,所以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反而不及5月.9月,川中丘陵大部分地区降水仍然很多,这时正是大春作物成熟和收割期,枝叶凋零萎缩,地表覆盖度低,固而形成了第二个侵蚀高峰期(图1).这就是川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与水,热大致同期,侵蚀高峰超前于降出高峰的原因,这为减轻和防治强烈的土壤侵蚀提供了可能性.3减轻土壤水力侵蚀的对策川中丘陵严重的土壤水力侵蚀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体制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固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研究,采取综台防治措施才能取到良好的效果.3.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将目前普遍存在的坡耕地逐步改造为梯耕地,以降低耕面坡度,缩短单元耕地坡长.同时作好耕作区排水系统馓到排蓄结台.溢,拦并重,防治耕面沟蚀发生.3.2丘陵,丘坡造林植草,不留裸露地面目前川中丘陵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0,丘体部分不到4.通过造林,逐步使川中丘陵森林覆盖率达到20~25,丘体部分达到8~10.这样就42水土保持6卷可以大大减轻土壤水力侵蚀,改善整个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3.3改良耕作技术条件研究夏秋作物品种的合理配置,层次结构和叶盖率的关系,实行间作,轮作和套作.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水土.JI『中丘陵改善土壤结构的关键:一是改造低产田,二是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量,使板结恶化的土层逐渐恢复活力3.4逐步建立和实行建房必须营造耕地的制度JI『中丘陵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目前人均耕地不足0.9亩.良田好土被侵占建房造屋的现象在各地,市,县有增无减,这是危及川中人民赖以生存的一大忧患.建议各级国土部门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严禁占用耕地建房实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求申报修建单位或个人,将批准建筑地面上的熟土,按一定厚度标准搬运到指定的差性土或荒地上营造一定面积的耕地,并在组织验收后,再第二次批准修建.4结语川I中丘陵严重的土壤水力侵蚀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危及川中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和三峡库区安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本文分析认为,JII中丘陵土壤水力侵蚀具有时空差异大,侵蚀与水,热基本同期.侵蚀高峰超前于降水高峰的特点,是自然固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与人类的耕作活动和作物盛衰关系密切.应该提出的是,JI『中丘陵地区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耕作技术条件,研究作物品种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增加5月和9月地面覆盖率等是目前减轻和防治土壤水力侵蚀的有效措施.为防止和减轻因建筑占耕地过多的现象继续发生,应该用行政或法制手段逐步建立和实行”营造耕地的制度,同砍伐必须造林一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参考文献[1]刘清泉,高天宇主编.四川省经济地理.成都t四川科学撩l术出版社.1985}1—248[2]承继成.坡地汽水作用的分带性.地貌学论文选集.北京I科学出版社,1963I99—104[3]EHison.W.D.Studies0fRaindropErosion.AgriculturalEngineering,194 4:25?6—131[胡穆桂春,l杜子荣l,刘安明等.四JI『省自贡地区I;50’万地貌图分析.西南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1982门(1):66—79.[5]柯克比.摩根着,(王礼先,吴斌,洪惜英译).土壤侵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8—19.[6]Slaymaker.H.O.!PatternsofSub--arm]ErosioninInstrumentedcatchme ntswithpartloularRdereneetotheVp_●perWyeV a|ley,M.d—Wales?1968168—113[7]徐茂其.张大泉,周晓骆等.九寨沟流域突发性重力侵蚀初步研究.水土保持.1991I5(2),1—7[8]W~ver.J.E.E{{ects.{V egetationnErosionContro1.UnitedStatesDepart mentofAgricultureTechnicalBullet一-in.SoilConservationSerace?MimeoPaper?1937}26—66[9]马斯特斯着.(程倥人等译).环境科学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I1—61。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西河是四川省成都市境内的一条河流,属于岷江流域的一部分。

川中丘陵区是西河所在的地形,该区域地势较为崎岖,地形起伏较大,山川交错。

在这种地形下,流域内的水文多样性非常丰富,具有极强的分形特性。

分形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尺度下,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

分形特征也是研究自然界中复杂系统的常用手段之一。

分形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分形维数来描述对象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和结构特征。

针对川中丘陵区西河流域,下面将对其分形特征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统计西河流域的水文数据,分析其主要水文特征。

根据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化量,可以确定汇流阈值,即西河为一个以汇流阈值为分界线的分形系统。

随着汇流阈值的增大,西河的分形维数也呈上升趋势。

这说明了西河在不同的尺度下都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且随着水位的升高,其形态越来越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次,利用汇流阈值分析法计算西河流域的分形维数。

该方法是指,在不同的汇流阈值下计算西河流域的断面数与流域面积的关系。

由于西河流域的断面数量不随汇流阈值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因此可认为该河流流域是一种分形系统。

经过计算,西河流域在汇流阈值为20000~25000m2时,分形维数达到最大,约为1.13左右。

这个结果表明了西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在该阈值范围内维持稳定,即该水系的几何形态最为稳定。

分析分形特征对于认识西河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以及相关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分形特征是指在不同尺度下,自然界复杂系统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在西河流域中,流域内的水文变化随着不同的汇流阈值而变化,但整个系统都具有分形特征,即系统的几何形态存在着相似性。

在具有分形特征的水文系统中,不同时间或空间尺度下的水位资料均可以相互转换,这对于对流域内水文过程的研究具有很大帮助。

此外,分形特征还能够通过几何分析手段,推测出流域表征信息的重要参数,以及在分形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区分众多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力特征,通过对分形维数和分形层次的分析,能够描述出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分形分析是理解和研究水文地貌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国丘陵介绍

中国丘陵介绍

中国丘陵介绍1、辽东丘陵位于辽宁东南部,包括大连,丹东,营口,抚顺,本溪,鞍山地区。

边界由辽东半岛,千山山脉横贯南北,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面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遥相望,仅西北和北部以营口、鞍山、抚顺、宽甸至鸭绿江江边一线与辽河平原和长白山地相连,成一半岛。

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中国三大丘陵之一。

2.辽西丘陵辽西丘陵是位于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的总称,主要由努鲁儿虎山、松岭、医巫闾山等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的渤海和辽河平原逐级降低。

山脉海拔多在300-1000 米之间,由于大凌河、小凌河的切割,地形较为破碎。

辽西丘陵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锰、钼是这里著名的金属矿藏。

3.山东丘陵位于山东中部和东部。

边界由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的广义上的山东半岛。

面积约占广义半岛面积的70%,中国三大丘陵之一,平均海拔650-800米,最高峰泰山玉皇顶海拔1532.7米,除崂山、沂山、蒙山、泰山等少数山峰高过1000米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足500米。

半岛中部的胶莱平原(位于潍坊东部,青岛中北部,烟台莱州)将山东丘陵分隔为鲁东和鲁中丘陵两部。

4.东南丘陵中国长江以南丘陵统称,三大丘陵之首,由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四部分组成。

⑴.江南丘陵位于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

边界由中国长江以南(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江西东部有黄岗山、武夷山、怀玉山、雩山)、雪峰山以东(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的丘陵的总称,江西湖南之间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

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陆地海拔为200米—500米之间。

⑵.江淮丘陵(淮阳丘陵)地处安徽省中部和江苏西部一些地区,包括六安,合肥(肥西、肥东、长丰、巢湖),滁州(定远、凤阳、天长、全椒、来安),南京(六合)、扬州(仪征、邗江)等地。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条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域。

本文将探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策略。

一、整体规划川中丘陵区包括眉山市洪雅县、彭山县和丹棱县,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和山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因此,该区域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规划,包括确定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和投资方案等。

规划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市场需求等来确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

二、农业产业升级休闲观光农业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产业,川中丘陵区可以通过农业产业的升级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业升级可以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升级、需求转型等方面,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景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吸引人的景点来吸引游客,川中丘陵区可以发掘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建设一些旅游景点。

如利用当地的山地、林木资源,建设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公园;同时也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建设一些文化古迹和人文景点。

景点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的兴趣,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四、特色旅游产品休闲观光农业需要有独特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川中丘陵区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如开展水果采摘、山野徒步、温泉泡浴等农业体验活动,同时也可以发掘当地的民俗、美食等,打造一些独特的旅游产品。

这些旅游产品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还能够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五、品牌营销品牌营销是休闲观光农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川中丘陵区可以通过品牌营销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营销可以包括宣传推广、媒体合作、网红引流等方式,通过推广当地的文化、景观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川中丘陵区。

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整体规划、农业产业升级、景点建设、特色旅游产品和品牌营销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带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策略探讨川中丘陵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中西部地区,地处川东平原和川西高原之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川中丘陵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探讨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本文将从资源优势、需求分析、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资源优势川中丘陵区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盛产优质水果、蔬菜,还有丰富的畜牧资源,农耕文化深厚。

该地区还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天然风光和旅游资源,如天荒坪、大邑李家山、邛崃卧牛山等风景名胜。

这些资源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需求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川中丘陵区,城市居民对于假日出游、赏花采摘、农家体验等活动的需求较为旺盛。

而且,随着都市化的加速,人们对于农村风光、田园风光的向往也逐渐增加。

川中丘陵区有着巨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市场需求。

发展模式针对川中丘陵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可以建设农家乐、民宿等农业旅游基地,为游客提供农家风情体验、农作物采摘等活动。

可以推广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品尝。

可以开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应当加大对农业旅游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投身农业观光产业。

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项目,为农业观光企业提供贷款、补贴等金融支持。

可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规划和指导,确保发展方向和效果。

可以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川中丘陵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可以打造出一批具有川中丘陵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

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法难度太 , 为水 土流失 屡禁 难止 人
得 到一定 程度 改善 , 但是 长期 以来 由于 资源开发 和 生 产建设 中乱采 乱挖 、肆 意 破坏地 貌植被 、倾倒废 土弃 渣等人 为造 成水 土流 失现 象十分普 遍 , 各地严 重 的水土 流失状 况仍未 得 到根本 的改 变 。 省 20 据 01
WT O后 , 中丘 陵 医水 土保持 生 态环境 建设 面临 宣传 、 川 建设标 准 、 入体 制 、 投 治理方 式 、 范管理 等新 规 的挑 战 , 故提 出有 效遏制 水土 流 失 , 改善 和保护 生 态环境采 取 的综合性 对 策措施 厦 建议 。 【 关键词1 川中丘陵区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对策
战。
减少 或避免 水 土保持 生态 环境 建设 的盲 目性 ,实现 水 土治理 与产业 化发 展 的对位 配置 。 同时对 国家重 点投 入治理 区域 ,应把 基 础性 治理后 的 工作 纳入通 盘考 虑范畴 .引 导农 民群众 按 市场 要求 优化 配置 资 源, 为区域 内产业 化发展 起 到探 路和示 范作用 。 34 优 化现行 治理模 式 . 新治理 机 制 . 创 引入市场 机 制 , 确立 农 民的 主体地 位 , 行全方 实 位 开放 ,调动 各种 社会力 量参 与水 土 流失 治理 和水 土保 持 生态环 境建 设 。积 极 推行 大户 承包 治理 ,下 岗职工 、 国家公 职人 员 、 退休 人员 等租 赁经 营 、 离 股 份台 作 制等多 种治理 形式 ,探 索 一条适 台新 时期川 中丘 陵区发展 的新路 子 ,促进 各 生产要 素 的优 化组 台, 加快 水保生 态环 境建设 进 程 。
维普资讯
20 . o2 02 N .
四 川 水 利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

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刘晓娇;徐娟;张斌;刘守江;覃发超;罗明良【摘要】河成壶穴是记录流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以川中丘陵区两类岩性区(砂岩、泥岩)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定义壶穴形态规模与比例两类参数,对比两地壶穴形态差异性,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在规模上,砂岩壶穴的密度和深度较泥岩壶穴偏大,而长、短轴则较之偏小;在平面形态上,砂岩壶穴的扁率较泥岩壶穴偏小;在垂直断面形态上,砂岩壶穴多呈倒“Ω”型、“U”型,口径深宽比偏大,泥岩壶穴多呈“V”型,口径深宽比偏小.这与两地水动力、构造、推移质、基岩与时间等因素相关,并建立壶穴概念模型.本研究将丰富与完善壶穴地貌的非地带性特征及区域代表性,为川中丘陵区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6【总页数】8页(P723-730)【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形态;对比;成因【作者】刘晓娇;徐娟;张斌;刘守江;覃发超;罗明良【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678000;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1河成壶穴是现代河流常见的微地貌形态,是记录流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证据之一。

壶穴研究不仅具有其形成与演化的地貌学意义,还促进了地貌学和冰川地质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1],对壶穴形成的不同见解会导致不同的地球环境演化方向结论[2]。

研究壶穴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3],一百多年来壶穴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初期的以定性分析[1,3-15]为主,发展到现在已深入到以定量[2,16-24]研究为主的阶段。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的意义及对策摘要结合川中丘陵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川中丘陵区发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同时为庭院生态工程在川中丘陵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参考性的对策和措施,并分析了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在川中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庭院生态工程;农村生态建设;意义;对策;川中丘陵区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包括9个市地、49个县市。

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用地结构极不合理,林地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超坡限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

开展庭院生态工程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该区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之一。

1川中丘陵区生态现状1.1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川中丘陵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土地肥沃,耕作方便,因此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

川中丘陵区土地总面积约12.1万公顷,以县为单位平均人口密度500~600人/km2,最高可达1 054人/km2(南充市顺庆区);耕地面积330多万公顷,占区内土地总面积的29.4%,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5.8%,区内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是全省主要农业区、经济区。

1.2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的过度垦殖,使川中丘陵区森林覆盖率显著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根据1987年遥感监测资料,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达7.7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3.72%,其中强度、极强度水土流失占总面积的44.87%。

另据研究表明,嘉陵江中下游区坡耕地土壤年侵蚀模数为1 000~4 000t/km2。

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腹地的遂宁市,虽然经过1989~1999年“长治”工程及相关水保措施的实施,共有2 275km2水上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但仍然有3 000km2左右的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仍然是困扰当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亦是本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

1.3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明显该地区天然林几乎绝迹,代之以人工林,20世纪70年代营造的人工林林分单一,主要为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

谈川中丘陵地区循环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人才机制

谈川中丘陵地区循环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人才机制
发 展 的 需要 , 无 法满 足 循环 型现 代 农业 技 术 集成 机 制 发 更
人 才缺 乏等 各方 面 的因 素造成 投入 品 利用 率低 、 费 严 重 、 浪 环 境破 坏等 问题 。现 有 的农业 发展 模 式 已在 越 来越 大 的程 度 上影 响和 制约 着农业 的发展 和农 民生 活 的改 善 。 此 。 因 根 据 JI I 中丘 陵地 区 的 实际 情 况 。 展 循 环 型现 代 农业 将 实 现 发 农业 生产 的产 业化 和可 持续 发 展 , 带动 农民 增收 、 并 农村 环 境 的改 善 。 针对 川 中丘陵 地 区 的循环 型现 代农 业 , 何将 各 如 产业之 间 的相 关技 术以 及技 术转 换 、 高科技 转 换 率 , 提 增加 农业 生产 的科技 含 量 , 关专 家 提 出 了循 环 型现 代 农 业 的 有 技 术 集成 机 制 。 该技 术 集成 机 制 在近 几年 来 有 了初 步 的 发 展 , 目前仍 存在 许 多 问题 和 困 难 , 中 , 何建 立 起 一 个 但 其 如 适 应 当地 循环农 业的人 才机制 显得尤 为重要 。 直接 影响 当 并 地农 业 、 农村 的发 展 。
循环 型现 代农 业人 力需 求结构 如 图 1 。
《 代农 业科技 ) 0 9年第 5期 现 )0 2
工作研 究
谈 川 中丘 陵地 区循 环 型现 代 农 业技 术集 成 人 才机 制
汤雪梅 邓 自圆 王 斌
( 川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川 雅 安 6 5 1 ) 四 四 2 0 4
摘要 阐述 了新型人 才 机制 对循 环 型现 代农 业技 术 集成 的意 义 。 针对 川 中丘陵 地 区循 环型 现代 农 业人 才 资源现 状 , 出川 中丘 陵地 提 区循 环型 现代农 业人 才培 养和 引进机 制 方案 。 关键 词 循 环型现 代农 业 ; 术 集成 ; 才机 制 ; 中丘 陵地 区 技 人 川 中 图分类号 C9 9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0 )5 0 4 —0 o7 53 (o90— 29 3

川中丘陵区坡面不同地貌下土壤养分特征

川中丘陵区坡面不同地貌下土壤养分特征

川中丘陵区坡面不同地貌下土壤养分特征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试验点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105°26′54〞~105°26′0〞E,30°34′14〞~30°33′11〞N)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南垭小流域内,小流域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原生森林植被已基本不复存在,现有林主要为近十年来营造的人工林,以及自生的灌丛和草丛,林草覆盖率仅为19.88%。

南垭流域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支流水系,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耕地土壤主要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年平均气温17.4℃,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3.3毫米,但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全区大部份地区土壤发育不深,土层浅薄,透水性小,持水量少,土壤质地受母质岩组合的支配和制约,土壤母质性强,碳酸盐反应剧烈,土性偏沙,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中等偏下。

1.2试验设计和样品采集该流域有典型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如表1),该流域已建成大量的水土保持措施,所以能选取坡改梯、横坡耕作、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等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坡面小流域尺度不同治理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效应提供非常可靠的地理条件。

表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样地选择样地类型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对照处理缓坡横坡耕作缓坡顺坡耕作梯平地无坡缓坡(核桃树)缓坡(甜橙)马桑自然裸露在每一种模式内的典型地段的3个不同坡位分别挖取50 cm×50 cm×50 cm(长×宽×高)的土壤剖面3个,按0-10,10-20 cm土层用容积100 cm3环刀自下至上进行取样。

每层土样3个环刀,分别用来测定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和土壤入渗,其中前2个环刀采样前做好编号逐一称重,采样时土样编号、环刀编号和环刀盖编号保持一致。

试验所有土样均利用环刀采集原状土进行测定。

利用采样器,对不同坡位每个剖面下的不同土壤层(0-10,10-20cm)进行土样采集,将同一样地不同剖面相同土层的土壤进行混合,每个混合土样取1 kg 左右带回实验室,用于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

利用汇流阈值分析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分形特征汇流阈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地形分析方法,通过对地表水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区域地形的特征。

而川中丘陵区的西河水系是该地区的主要水系之一,对其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

本文旨在利用汇流阈值分析方法,对川中丘陵区的西河水系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并探讨其地形特征及水文特征。

一、研究区概况川中丘陵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地形,由于地形较为起伏,形成了许多河流水系。

其中西河水系是该地区的主要水系之一,流域面积广阔,水系纵横交错,是当地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二、汇流阈值分析原理汇流阈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地形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地表水系的分形特征。

在水文领域中,分形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系的发育规律和地形特征。

具体而言,通过汇流阈值的选择,可以将水系分成不同的级别,从而得到不同级别的水系形态特征。

常用的汇流阈值划分方法包括面积-阈值方法和坡度-阈值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级别的水系特征参数,如河流长度、总汇流面积、水系密度等。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本研究选取了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的水文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水文数据包括西河水系的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水系密度等参数,DEM数据则包括了该地区的地形信息。

我们首先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了地表高程信息。

然后根据流域面积和河流长度的分布情况,确定了不同级别的汇流阈值,并计算了相应的水系特征参数。

四、结果分析通过对川中丘陵区西河水系的分形特征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结果:1. 水系级别划分根据面积-阈值方法和坡度-阈值方法,我们将西河水系分成了不同的级别,包括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和三级支流等。

每个级别的水系在地图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分形特征。

2. 水系特征参数我们计算得到了不同级别水系的特征参数,包括河流长度、总汇流面积、水系密度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河水系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地处长江中下游丘陵带,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由于地势复杂,气候湿润多雨,土质肥沃,使得该区域具有较大的农业和林业发展潜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加剧。

因此,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川中丘陵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改善土地的生态功能,减轻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针对川中丘陵区的特点,以下是一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建议。

首先,应加强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通过修建梯田、植被恢复、石质堰塘等工程措施,有效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合理配置水源,降低径流对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破坏,增加土地保持能力。

此外,应加强对农田的排水排灌工程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少不必要的蒸发和水分浪费。

其次,应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丘陵区的植被覆盖率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能力。

因此,应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限制非法砍伐和滥伐,加强森林管理,提高植被恢复率。

同时,应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提高林木的抗风固土能力,减少土壤侵蚀。

另外,应加强农田管理和耕作制度的改良。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翻耕、培肥、中耕等措施,减少土壤溢流和侵蚀,增加土地保持能力。

同时,应加强农田的耕地保护措施,如合理安排轮作制度,合理利用农闲土地,使其得到修复和休养,恢复土壤肥力。

此外,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探索适合川中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该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同时,应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和相关管理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的实施过程中。

总之,川中丘陵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通过加强工程建设、恢复植被、改良耕作制度以及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措施,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探讨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探讨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探讨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聚落出现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人口外流和住房空置这2方面,通过对蓬安县3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从经济、人口家庭、制度、思想和交通5方面阐明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原因,并针对空心化中出现的土地浪费、农业生产主体缺乏、住房布局混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

关键词:农村聚落;空心化;蓬安县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川中丘陵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又称盆中丘陵,西迄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东止华蓥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8.4万km2,是我国最典型的方台丘陵地区。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该地区农村聚落发生巨大变化,当地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村常住人口显着减少;同时在建房大潮的影响下,不少外出农民在原聚落周边或交通沿线修建新房,导致聚落迅速扩展耕地浪费、人口密度下降、非居住房屋增加,农村聚落空心化明显。

农村聚落空心化是指在农村人口向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大量农村聚落“人走屋空”,同时新建住房时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房沿农村聚落边缘扩展,导致农村聚落“外新内旧”、“外扩内空”,大量宅基地闲置、废弃并形成“空心村”聚落的过程。

农村聚落空心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三农问题解决和新农村建设,所以研究农村空心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1 川中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现状四川省蓬安县位于川中丘陵中部位置,幅员面积1334km2,全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其中耕地面积约为3.66万hm2,约占全县土地面积25.45%。

目前全县共有人口71.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5万人,2012年全县输出农村劳动力约为20.6万人。

本次对蓬安县调研的3个行政村共1171户4783人,有劳动力2428人,外出务工1777人,人口流出比例为37.15%,60岁以上老人1004人,老龄化比例为21%(见表1),所以从人口情况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严峻,空心化问题突出。

川中丘陵区定义、介绍

川中丘陵区定义、介绍

定义以丘陵广布、溪沟纵横为其显著地理特征。

本区是四川东部地台最稳定部分,大部分地区岩层整平或倾角甚微,经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后,地表丘陵起伏,沟谷迂回,海拔一般在250~600米,丘谷高差50~100米,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为四川省丘陵集中分布区。

同时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经侵蚀剥蚀后常形成坡陡顶平的方山丘陵或桌状低山,丘坡多呈阶梯状,多达3~4级。

仅剑阁和苍溪一带,属由白垩系砾岩组成的地区,地表经褶皱后成为单面低山。

威远和荣县一带也分布有石灰岩低山。

川中丘陵西缘的龙泉山为东北向狭长低山,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亦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自然界线,长约210公里,宽约10~18公里,海拔700~1000米,最高处1059米。

川中丘陵的现状川中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和泥岩,质地松脆,极易遭受侵蚀和风化,故土壤中多沙和碎石。

全区植被稀疏,森林覆被率不到7%,有的县份仅1%,为四川森林覆被率最低地区。

同时丘坡较陡,每当夏半年雨水集中时,常造成水土流失,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如嘉陵江,涪江和沱江流域,每年冲走的泥沙多达2.5亿吨,成为长江上游泥沙的重要来源。

热量有余而降水不足为川中丘陵另一特征。

本区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280~350天。

冬暖春早,是四川热量较高地区。

年降水量仅900~1000毫米,冬干春旱明显,其中,春旱频率高达60%,是四川著名旱区。

红层地区地下水贫乏,广大丘陵地区田高水低,故干旱为本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川中丘陵的农作物川中丘陵地区是四川最大的产盐区和天然气产地,亦是四川棉花、甘蔗、黄麻、花生和蚕桑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棉花和甘蔗产量各占四川90%与65%。

粮食产量占四川粮食总产的40%,南部长江河谷还生长有龙眼、荔枝等南亚热带水果。

区划西迄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东止华蓥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及旱涝动态特征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及旱涝动态特征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及旱涝动态特征罗怀良【摘要】旱涝是川中丘陵区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根据四川省盐亭县近46年来(1960-2005)的气候资料,在分析该区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Z指数法对该区近46年来年际、季节和月份旱涝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该区气候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降温、趋干和太阳辐射相对稳定的特征.近46年来该区年际旱涝具有交替变动的特征,且干旱等级明显高于洪涝等级.春、冬两季旱涝频率前期下降,后期增加,春季洪涝等级下降,干旱等级上升,冬季旱涝等级少变;夏季旱涝频率下降,但等级上升;秋季旱涝频率和等级明显减缓.该区偏旱月份主要集中在1、3和12月等月份,偏涝月份主要集中在1、4、5和9月等月份;而6、7、8、10和11月等月份则旱涝均比较多,各月旱涝的动态变化复杂.%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are one of main natural disaster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Taking Yant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s a case,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ar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climate data over the last 46 years ( 1960-2005 ). And the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ennial, seasonal and inter - monthly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in the county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Z index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limate in the area has been becoming cold, dry and stable solar radiation since 1960s. There is an perennial interchange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over the last 46 years, and drought is obviously more serious than waterlogging. As for the seasonal change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over the last 46 years in the county, the frequency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in spring and winter decreases during the earlyperiod, and ascends in the later period. In spring, the grade of waterlogging dccreases and the grade of drought ascends, while in winter the grad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The frequency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in summer decreases, but its grade ascends; both the frequency and grade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in autumn has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county, January, May and December are main drought months, January, April, March and September are main waterlogging months, and both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occur in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and November. There are complex inter-monthly changes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over the last 46 years in this area.【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7页(P273-278,封2)【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川中丘陵区【作者】罗怀良【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盆地有名的“老旱区”[1].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该区旱涝频繁发生,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2-4].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5].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6-8],全球气候变化在我国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川中丘陵区气候旱涝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对探索该区旱涝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根据近46年气候资料(1960—2005)在分析川中丘陵区气候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对该区气候干旱和洪涝的动态特征和规律进行计算和分析.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北部,介于105°12'17″E ~105°43'20″E 和30°58'31″N ~31°29'40″N 之间.全县幅员面积1 645.45 km2,总人口58.4 万,人口密度为355人/km2.该县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分别占 33.6% 和 40.2%)[9],是一个典型的盆地中部山丘县.该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较少,且降雨集中,干旱严重,间有风灾水患.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该县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人工桤柏混交林,次生柏树小乔、茅草灌丛以及湿生水生群落和农作物等.盐亭县是全国绿化造林的先进县,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有计划的在全县范围内坚持植树造林,经过十多年的植树造林工作,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造林,在川中丘陵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9-10].盐亭县土壤以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2.82%和23.26%,是川中丘陵地区紫色土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总体上讲,盐亭县经济结构仍处于较低发展层次,该县第一产业居高不下,第二产业产业比例很低,其比重<20%,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县.盐亭县城市化水平亦比较低,城镇密度为0.85/100 km2,城市人口的比重也仅为 11.3%,尚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盐亭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和旱涝发生频率在川中丘陵地区比较典型,故本研究依据该县的气候数据进行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及旱涝动态特征研究.在研究气候变化特征时,为了消除气候年际间的波动,首先对川中丘陵地区的盐亭县近46年来(1960—2005)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分别进行5年平滑处理.同时,对该县近46年来的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进行分年代统计分析,并将该县近46年来的气候变化与同纬度地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该县近46年来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变化特征.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确定单站旱涝指标的3种方法中本文选用鞠笑生等[11]提出的Z指数方法.由于Z指数方法在确定单站旱涝指标中已作为《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中分析和确定某一时段旱涝的标准[11-12].Z指数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Zi为i观测时段的Z指数;CS为偏态系数;φi为标准变量.根据文献[7-8],以Z指数界限值作为旱涝指标划分旱涝等级见表1[11-12].本研究以盐亭县近46年(1960—2005)逐月的气象资料为基础资料,分别用Z指数法计算该县年旱涝等级、各季节的旱涝等级以及各月的旱涝等级,进而讨论该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旱涝动态特征.3.1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3.1.1 降温趋势明显,近期略有回升首先对川中丘陵地区的盐亭县近46年来年平均气温进行5年平滑处理(图1),得到该县近46年来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通过对盐亭县气象站近46年来的气温进行分年代统计分析(表2).可以得出该县近46年来气温变化特征:该区近46年来气温有下降趋势,整体降温幅度为0.4℃;而且前期持续下降,近期略有增温趋势,最低温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各年代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之差达0.9℃.近46年来该县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6.0℃,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7.7℃,两者相差1.7℃.从季节气温的变化来看,该区四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秋、冬两季气温比较稳定,变幅不大;而春、夏两季气温的波动比较大.在气温变化的研究中,常用年代气温变率(10年年均温平均距平值)来表示气温波动大小[13-14],说明年代内气温的稳定性.其计算公式为其中,ΔT为10年年均温平均距平值,T为10年年均温的平均值,Ti为各年代中每一年的年均温度.通过计算得到盐亭县近46年来各年代年均温平均距平值(表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近46年来盐亭县年均温波动最大的为20世纪90年代,其次为70年代,而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年均温波动相对较小.3.1.2 年降水量有减少趋势,且波动较大在对川中丘陵地区的盐亭县近46年来年降水量进行5年平滑处理后(图2),得到该县近46年来年降水量的总体趋势,同时通过对盐亭县气象站近46年来年降水量进行分年代和季节统计分析(表4).得出该县近46年来降水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近46年来盐亭县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且波动较大.各年代最高年平均降水量出现在80年代(946.5 mm),而各年代最低年平均降水量出现在70年代(737.3 mm).各年代年平均降水量最高与最低之差达209.2 mm.从季节降水的变化来看,降水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秋两季,其中特别是春季;冬季降水的波动不大,而夏季降水则有所增加.3.1.3 太阳辐射相对稳定,但仍有波动在盐亭县气象观测数据中,有关太阳辐射的数据为日照百分率.本研究首先根据汤大清[15]提出的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其中,i=1,2,3,…,12;Qi为各月总辐射量;Qoi为晴天各月总辐射量;fi为各月日照百分率;ai、bi为待定系数.计算出该县各月太阳总辐射值,进而得到年太阳总辐射值(kJ/cm2).再通过对该县近46年来年太阳总辐射进行5年平滑处理(图3),得到该县近46年来年太阳总辐射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通过对盐亭县近46年来年太阳总辐射进行分年代统计分析(表5),得出该县近46年来年太阳总辐射变化的基本特征.从图3和表5可以看出:近46年来盐亭县年太阳总辐射总体趋势相对稳定,但依然存在震荡波动.各年代最高年太阳总辐射出现在70年代(达398.489 kJ/cm2),而各年代最低年太阳总辐射出现在80年代(仅370.636 kJ/cm2).各年代之间最高年太阳总辐射与最低年太阳总辐射之差为27.853 kJ/cm2.从季节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来看,夏、冬两季存在减少趋势;春季太阳总辐射的波动不大,而秋季太阳总辐射还略有所增加.综上所述,盐亭县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下降趋势,但近期略有回升;年降水量有减少趋势,且波动较大;太阳辐射比较稳定,但仍有波动.这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近100年来显著增温的趋势不一致,存在较为明显的降温、趋干和日照相对稳定的特征.3.2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干旱特征研究3.2.1 年际旱涝等级的动态特征通过计算盐亭县近46年以来年降水量的Z指数值,根据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表1),可以得到近46年来年际旱涝等级动态(表6).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该区近46年来,旱涝年发生的频率为39.14%,其中旱灾和涝灾的发生频率均为19.57%.该县近46年来旱涝变动具有旱涝交替出现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偏涝、70年代偏旱、80年代偏涝、90年代旱涝兼具,21世纪初期有偏旱趋势.而从出现旱涝的等级来看,该区干旱的等级明显高于洪涝的等级.3.2.2 四季旱涝等级的动态特征通过计算盐亭县近46年以来各年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四季降水量的Z指数值,根据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表1),可以得到近46年来盐亭县四季旱涝等级动态(图4和表7).从盐亭县近46年来各季节旱涝的动态特征(图4和表7)来看,春季旱涝的发生频率前期下降,后期略有增加(20世纪60年代较多,而70~80年代较少,90年代开始增加),洪涝程度(等级)略有下降,而干旱程度(等级)则略有上升.夏季旱涝发生频率有下降趋势,但旱涝程度(等级)却呈增强趋势.秋季旱涝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旱涝程度(等级)均有明显减缓的趋势,尤以洪涝最为突出.冬季旱涝的发生频率前期下降,后期略有增加(20世纪60年代较多,而70~80年代较少,90年代开始增加),而旱涝程度(等级)少变.3.2.3 各月旱涝等级的动态特征通过计算盐亭县近46年以来各月降水量的Z指数值,根据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表1),可以得到近46年来该县各月旱涝情况,通过对近46年来盐亭县各月旱涝分等级频次的统计,可得表8中的结果.从表8可以看出,该县近46年来各月降水的波动较大,各月份旱涝动态变化复杂.其中,偏旱月份主要集中在1、3和12月等月份;偏涝月份主要集中在1、4、5 和9 月等月份;而 6、7、8、10 和11 月等月份则是旱涝相差无几.从其旱涝动态来看,在主要偏旱月份中,3月干旱发生频率有减少趋势,强度少变;而12月则无论是干旱发生频率还是干旱强度均少变.而在主要偏涝月份中,5月洪涝发生频率略有上升,9月洪涝发生频率略有下降,而等级均没有明显变化,4月发生洪涝的频率和等级均少变.在旱涝兼具的月份中,6和8月的干旱发生有下降趋势,而洪涝发生少变;7月的干旱发生有上升趋势,而洪涝发生有下降趋势;1月的干旱和洪涝的发生动态变化较少;10和11月的干旱波动大,但干旱等级整体少动,但洪涝发生有下降趋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区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气温都有下降趋势,但近期有回升趋势.这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近100年来显著增温的趋势不一致,存在较为明显的降温、趋干和太阳辐射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气候旱涝的动态特征来说,该区年降水量的动态变化导致20世纪60年代偏涝、70年代偏旱、80年代偏涝、90年代旱涝兼具,21世纪初期偏旱.近46年来该区年际旱涝具有交替变动的特征,且干旱等级明显高于洪涝.就季节旱涝变动而言,春、冬两季旱涝频率前期下降,后期增加,春季洪涝等级下降,干旱等级上升,冬季旱涝等级少变;夏季旱涝频率下降,但等级上升;秋季旱涝频率和等级明显减少.而该县近46年来偏旱月份主要集中在1、3和12月等月份;偏涝月份主要集中在1、4、5 和 9 月等月份;而6、7、8、10 和11 月等月份则旱涝均比较多.近46年来该县各月份旱涝动态变化比较复杂.【相关文献】[1]任美锷,包浩生.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39-248.[2]陈隆勋,朱文勤,王文,等.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J].气象学报,1998,56(3):257-271.[3]Rosegrant M W,Cline S A.Global food security:Challenges and policies[J].Science,2003,302:1917-1919.[4]Schimel D.Climate change and crop yield:Beyond cassandra[J].Science,2006,312:1889-1890.[5]Frumhoff P C,Carthy J J M,Melillo J M,et al.An integrated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for the Northeast United States[J].Mitig Adapt Srat Glob Change,2008,13(5/6):419-423.[6]丁一汇,任过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7]陈隆勋,周秀骥,李维亮,等.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4,62(5):634-646.[8]唐红玉,翟盘茂.1951—2002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对比[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3):526-534.[9]盐亭县县志编撰委员会.盐亭县县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63-66,160-170. [10]李文华,赖世登.中国农林复合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67-175.[11]鞠笑生,杨贤为,陈丽娟,等.我国单站旱涝指标确定和区域旱涝级别划分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7,8(1):26-33.[12]鞠笑生,邹旭恺,张强.气候旱涝指标方法及其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8,7(3):51-57.[13]李廷勇,刘建宇,王建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气候变化:以重庆市近代以来气候变化为例[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2):64-69.[14]肖军,赵景波.西安市54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79-182.[15]汤大清.四川省太阳总辐射的气候计算方法和时空分布特征[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8(4):84-96.。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Sichuan Basin is known for its beautiful landscapes, and one of the most captivating features is the hillyterr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rovince. The Sichuan central hills are a sight to behold, with their rolling green slopes and picturesque scenery. These hills are a result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and erosion over millionsof years, creating a unique and diverse landscape.The hills in the Sichuan central reg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gentle slopes and lush vegetation. The hills are covered in a thick blanket of green, with different shades of vibrant colors depending on the season. In spring, the hills come alive with blooming flowers, creating a vibrant and colorful landscape. In summer, the hills are a lush green, providing a cool and refreshing escape from the heat. In autumn, the hills are adorned with shades of red, orange, and yellow as the leaves changecolor, creating a breathtaking sight. In winter, the hills are often covered in a light dusting of snow, adding a touch of magic to the already picturesque scenery.The hills in the Sichuan central region are not only visually stunning, but they also offer a range of outdoor activities for visitors to enjoy. Hiking is a popular activity, with numerous trails and paths winding through the hills. As you hike through the hills, you can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stunning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The hills are also home to several hidden gems, such as secluded temples and ancient villages, which add to the charm and appeal of the area.The hills in the Sichuan central region are not only a feast for the eyes, but they also have a rich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Many of the hills are dotted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pagodas, which serve as a testament to the region'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ese temples are not only architectural marvels, but they also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spiritu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of the local people. In addition, the hills are also home to severalethnic minority groups, who have their own uniquetraditions and customs. Exploring the hills allows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on's history.中文回答:四川盆地以其美丽的景观而闻名,其中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该省中部的丘陵地貌。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

描写川中丘陵景观的作文英文回答:Rolling verdant hills, a tapestry of nature's artistry, gently undulate across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Sichuan Basin. Verdant rice paddies shimmer like emerald mirrors, reflecting the azure sky overhead. Verdant tea plantations, their manicured rows stretching towards the horizon, paint a vibrant panorama of green.Scattered amidst this verdant landscape are ancient villages, their whitewashed houses nestling amidst the lush vegetation. Smoke curls from their chimneys, carried aloft by the gentle breeze that caresses the countryside. Narrow, winding roads snake through the hillsides, connecting these hamlets to the larger towns and cities beyond.As the sun sets, casting long shadows across the land, the hills transform into a kaleidoscope of colors. The sky erupts in hues of crimson, amber, and gold, casting a warmglow upon the surroundings. The hillsides echo with the symphony of crickets, their chorus creating a mesmerizing soundtrack to the twilight hour.中文回答:川中丘陵,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巨作,连绵起伏的翠绿山丘,如同一幅锦绣画卷,在川中盆地铺展。

世界规模最大的丘陵是哪个

世界规模最大的丘陵是哪个

世界规模最大的丘陵是哪个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世界上最大的丘陵是哪个呢?下文为详细介绍最大丘陵。

哈萨克丘陵哈萨克丘陵是全世界覆盖面积最大的丘陵,亦称“哈萨克褶皱地”。

哈萨克斯坦中、东部丘陵。

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

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

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

海拔300~500米。

西部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宽达900公里;东部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宽400公里,地表受强烈切割。

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

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尔卡拉雷(海拔1,403米)、乌卢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

为古老的低山台地。

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地表较平坦,多沙丘和盐沼。

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

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地带。

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

东南部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为荒漠带。

山区有松林。

生荒地用作牧场。

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等。

中国的丘陵中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自北至南主要有辽西丘陵,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黄土高原上有黄土丘陵。

长江中下游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

辽东,山东两半岛上的丘陵分布也很广。

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

它包括安徽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

海拔多在200至600米之间,其中主要的山峰超过1500米。

丘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与低山之间多数有河谷盆地,适宜发展农业。

川中丘陵区玉米抗旱减灾技术

川中丘陵区玉米抗旱减灾技术

川中丘陵区玉米抗旱减灾技术
张建华;庞良玉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川中丘陵地处盆地中心部位,以旱地为主。

该区域绝大多数旱地既无外来水源.也不能取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为典型雨养旱地。

区域内春旱、夏旱和伏旱交错出现,为全省有名的老旱区。

【总页数】1页(P23)
【作者】张建华;庞良玉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都,610066;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
都,6100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川中丘陵区玉米超高产栽培de技术初探
2.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3.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探析
4.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探析
5.玉米抗旱减灾栽培技术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中丘陵
川中丘陵
川中丘陵(ChuanzhongQiuling)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

又称盆中丘陵。

西迄四川盆地内的龙泉山,东止华蓥山,北起大巴山麓,南抵长江以南,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

以丘陵广布、溪沟纵横为其显著地理特征。

本区是四川东部地台最稳定部分,大部分地区岩层整平或倾角甚微,经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切割后,地表丘陵起伏,沟谷迂回,海拔一般在250~600米,丘谷高差50~100米,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为四川省丘陵集中分布区。

同时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岩和泥岩经侵蚀剥蚀后常形成坡陡顶平的方山丘陵或桌状低山,丘坡多呈阶梯状,多达3~4级。

仅剑阁和苍溪一带,属由白垩系砾岩组成的地区,地表经褶皱后成为单面低山。

威远和荣县一带也分布有石灰岩低山。

川中丘陵西缘的龙泉山为东北向狭长低山,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亦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自然界线,长约210公里,宽约10~18公里,海拔700~1000米,最高处1059米。

川中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的中生代紫红色砂岩和泥岩,质地松脆,极易遭受侵蚀和风化,故土壤中多沙和碎石。

全区植被稀疏,森林覆被率不到7%,有的县份仅1%,为四川森林覆被率最低地区。

同时丘坡较陡,每当夏半年雨水集中时,常造成水土流失,是四川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如嘉陵江,涪江和沱江流域,每年冲走的泥沙多达2.5亿吨,成为长江上游泥沙的重要来源。

热量有余而降水不足为川中丘陵另一特征。

本区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5500~6000℃,无霜期280~350天。

冬暖春早,是四川热量较高地区。

年降水量仅900~1000毫米,冬干春旱明显,其中,春旱频率高达60%,是四川著名旱区。

红层地区地下水贫乏,广大丘陵地区田高水低,故干旱为本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

川中丘陵地区是四川最大的产盐区和天然气产地,亦是四川棉花、甘蔗、黄麻、花生和蚕桑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棉花和甘蔗产量各占四川90%与65%。

粮食产量占四川粮食总产的40%,南部长江河谷还生长有龙眼、荔枝等南亚热带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