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悬岩边的树》《草木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风骨思的锋芒
鉴赏评论:《悬岩边的树》《草木篇》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二首诗文,并试着背诵。

2.搜集曾卓、流沙河简介,及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理解象征义。

相关课程标准:
“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评价任务:
1.初读诗文,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象征意义。

3.与前面几篇课文进行简单比较。

教学过程:
【序曲】
创设情境
草木有情,在本单元的全部五篇关于树的文章中。

其实没有一棵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每棵树都被注入了人的情感和思想。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卓笔下的那棵长在悬岩边的树,流沙河诗作中的白杨与梅又有什么不同呢?
【诵读篇】
(一)文本中心读
要求:
1:尽可能的仔细读文本,不管时代背景,也不管作家生平。

力求从文本中获得心灵的感受,力求再现诗中形象。

2:大家大声朗读诗歌,试着标注停顿的节奏、重音和拖音。

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力求读出诗歌的韵味。

任务:
大声诵读全诗,说说从诗歌中获得的哪些艺术感受。

投影:
悬岩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
..的风
将一棵树
...∕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
..上
..的∕悬崖
它∕倾听
..——∕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
它孤独
..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
..——∕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
..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
..里
..——∕.深谷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
学生活动:
1.读书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诵读情况。

2.谈感受:
感到疑问:悬岩边的树,悬岩边怎么会有树?会是什么树?
感到孤单:只有一棵树,又在悬崖上,很不适合生活,很危险。

感到悲凉:悬崖环境恶劣,这棵树生活很艰难,应该很悲凉。

感到振奋:风吹雨打,无奈无助,身体虽然弯曲,但是仍站在那里。

(二)营造意境读
投影图片、播放音乐营造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场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力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师活动:
1. 播放古筝《高深流水》
2. 投影以下图片
任务:
试用自己语言描述诗中意象。

完成方式:
投影:
读《悬崖边的树》,结合图片及诗歌内容,用描述性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内容:“《悬崖边的树》中的“树”是一棵_________的树。


学生活动:
1.听读——个别读——合作读
2.听读时欣赏图片,感受意境。

明确:
那是一棵盘曲嶙峋的树。

那是一棵处境艰难的树。

那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树。

那是一棵直面暴风雨的树。

再读《悬岩边的树》,感受诗中意象。

完成方式:
结合作者生平及其它资料,用体现性格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内容。

“《悬崖边的树》中的“树”是一棵_________的树。


要求:
1.带着敬佩之情读诗歌,力求与诗人心犀相通,读的声情并茂。

2.在诵读中,认识诗人,了解诗人。

明确:
这是一棵孤独的树。

这是一棵寂寞的树。

这是一棵倔强的树。

这是一棵奇异的树。

这是一棵活泼的树。

小结:
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战士被集体抛弃后的孤独、痛苦,以及重新获得接纳后的喜悦与激动,使我们能想见到在他的情感世界与哲思领域中激起的点滴浪花。

四、类比生成读
学生按照以上诵读《悬崖边的树》的方法自读流沙河的《草木篇》,并把诵读心得整理交流。

投影: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
....的/长剑,
孤零零
../蓝天。

...地/立在平原,高指
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

但.,纵然/死了
..吧,
她的腰/也不肯
...。

../向谁弯一弯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
..。

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
....的时候,
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
..的白雪。

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
....的,
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

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
...
....,笑得/最美丽学生诵读《草木篇》
交流内容(略)
【研读篇】
古人云:诗以言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形象,那么,本文作者又言何志呢?
一、深挖中心
任务一:
继续大声读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用悬岩边的树比喻生活中的一种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明确:
那棵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悬崖边的树,不仅是无辜遭难者的革命者的身影,更是诗人曾卓孤傲而火热的品格与风骨的图象。

任务二:
曾卓的《悬岩边的树》中的“树”的“倔强”与《白杨礼赞》中的“白
杨”的“坚强”有什么不同?
问题引导:
“倔强”一词理解引导,阅读第二节诗句,这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树的什么精神?
《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坚强”可以从它象征的精神入手。

学生同位合作研讨后回答
明确:
“悬岩边的树”的“倔强”是诗人固有的清高和刚毅性格的体现,处惊不变,享受生活,淡泊名利。

保持这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白杨”的“坚强”是中华儿女包含满腔热忱,不屈服外侵,压迫之中的反抗精神的写照。

这种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于歌颂党及抗日军民的鲜明政治观点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任务三:
《梅》《卜算子咏梅》寓意的异同。

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分析
明确:
相同点:都象征高洁气质,超凡脱俗的品格。

不同点:《梅》象征高洁、纯洁、忠贞不渝、特立独行的处事风格。

《卜算子咏梅》象征革命必胜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粗鉴写法
任务:
1.朗读背诵这两篇文章,说说用树来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2.《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诗,借木喻人,歌颂了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

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呢?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指导:
①白杨和梅各有哪些特点?
②它们的哪些品性和人相似?
③由它们的精神联想到了社会上的哪些人?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
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
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细品语言
任务一:
朗读《悬岩边的树》,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人认为最后一节最好,既富有哲理,又最为形象。

请你结合诗句中的“跌”和“飞”来说说。

教师指导:
①可以从“跌”和“飞”两个词语所刻画的的形象入手。

②补充由“跌”和“飞”联想到的相关的俗语:从哪跌倒了,从哪爬起来。

明确:
一方面是危机的加重,危机可能变成灾难,即将跌进深谷,抗争的悲壮;而另一方面,则是展翅飞翔,预示着与命运抗争的胜利,灾难又可能成为新的转机,一个“跌”字,一个“飞”字,也加强了跌进深谷,展翅飞翔的可感性。

任务二:
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而富有韵味,《悬岩边的树》和《草木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请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任选角度赏析。

明确: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


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白杨比做成长剑,形象的白杨傲然高耸、高大笔直的外形特点。

【拓展篇】
一、同文拓展
任务:流沙河的《草木篇》共有5篇,课本节选了二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
的理解象征手法,认识作者的立身处世的风格,我们再来朗读《藤》,小
组探究它的象征义!
投影: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明确:
寓意: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甚至将别人置于死地。

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对几种植物的描绘,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

歌颂孤直不屈、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揭露了损人利己,暗中害人的丑恶行为。

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坦诚态度和刚直人格。

二、拓展积累
任务:
梅花历来是文人们赞美的对象,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是赞美梅花的?
学生思考回忆
明确: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三、拓展写作
任务: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小短文。

题目:《岩石下面的小花》
写作示例(略)
【尾声】
一、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对几种植物的描绘,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
处世之道。

歌颂孤直不屈、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揭露了损人
利己,暗中害人的丑恶行为。

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坦诚态度和刚直人
格。

二、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悬崖边的树》和《草木篇》。

三、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以读促教,读出诗文的韵味,读出诗人的情感,读出同类文的异同。

活动贯穿教学之中,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要努力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多读,多讨论,教师少讲。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四、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完成了两篇现代文,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关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学习这两首诗词做下了铺垫。

学生可以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少有现代诗歌,多数为文言篇幅,学生对现代诗歌较有兴趣,尤其是本课所学两篇诗歌篇幅短小,适合诵读。

本班学生诵读水平较高,有几个同学甚至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故而教学中发挥学生特长,多让学生读,展示其才能。

再加上,之前有意识地让学生试着读背这两首诗歌,所以在上课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早已会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内容。

另外,根据北师大版的教材的特点,在单元主题的引导比较探究文本主题。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学情的。

效果分析
整体看,本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第一环节的诵读,不尽突出了读的质量,还抓住了读的方法。

从学生的诵读情况看很有效果,另外学生们在诵读诗歌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第二环节的研读,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研究,分析。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引导学生学会了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与解读,教会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从学生回答情况看,画面描述清晰,词语分析有深度。

第三环节的拓展,共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同文拓展”“拓展积累”“拓展写作”,学生在拓展中纵向联系,温故而知新,知识得到巩固。

通过课堂检测看,学生掌握较好。

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地方是对于托物言志的理解,好在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使用了这一表现手法,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降低了。

《悬岩边的树》课文简析
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是曾卓诗的主要特点,其代表作《悬崖边的树》就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展翅飞翔”……很显然,这棵树是无数冤屈的革命者形象的象征曾经有过的荒诞岁月和咄咄怪事在诗人心灵上留下了太深重的印记,于是诗人便以浓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融于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唱出了这首辛酸而又深沉
的歌
诗歌其实是诗人心灵的再现,是诗人魂魄的显像,从这个角度来说,《悬崖边的树》也表明了诗人曾卓正直而不屈的风骨,他守住了自己作为思者、诗人的操守,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操守对诗人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守护好心灵的净土诗人才能创作出高洁的诗歌然而有好多诗人失去或畸形了这种操守,把放浪形骸或游戏缪斯当作了一种时髦,至使圣洁的诗歌创作日益世俗与肤浅正因如此,重提老诗人们的风骨与人格显得更为必要了
“悬崖边的树”“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这一孤绝的形象首先进入读者的头脑,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正橡老诗人艾青所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艾青谈诗》),而只有具备了正直的人格与很高的艺术修养,诗人才能有高尚而鲜明的想象这棵“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受尽了各种冤屈和磨砺,而且“似乎即将跃进深谷”了,但他又“像要展翅飞翔”一个腾飞的形象,不是心中满怀憧憬与希翼,对前途忠贞而信任的人,是怎么也不会想象得到的这就像著名诗评家赵国泰所言的涉及到一个“诗人的道德形象”的问题这种“道德”要求诗人的精神要朝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境界超升。

《草木篇》课文简析
1956年秋天,流沙河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三期)结业,就在回四川的南行列车上,写下了题为《草木篇》。

的五首小诗。

1957年元月,《草木篇》发表在《星星》刊物的创刊号上。

这一组诗,通过对白杨的高耸挺拔;藤的执着;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梅花的耐寒高洁的赞美。

毒菌的含义是告诫人,不要被幻化成美女的妖魔鬼怪所引诱和迷惑。

这五种表象,充其量不过是诗人修身的座右铭,立志的箴言罢了。

流沙河在《白杨》中自喻孤高,实际上事到临头不仅弯腰写了万字交待,还出卖了好几位无辜同行。

而流沙河的这篇《藤》,把一般人心目中美好爱情的象征,异化为一种残酷争斗。

纠缠、爬、爬、爬、死了、烧了、倒、喘、窥视。

太多的负面词汇,显示了作者并不那么光明磊落的内心。

一个真正单纯的人,是不会用这种眼光来看世界的。

流沙河的《藤》,把象征爱情的藤缠树异化为残酷争斗,那么他的《梅》,
继续把象征爱情的蝶恋花贬低为媚笑和引诱,当然是顺理成章符合诗人的自身逻辑的。

诗作发表时,刚好碰上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

于是有人凭着自己欣赏时无限的主观性,再结合流沙河的家庭出身成份,用“什么阶级说什么话”来一对照,结合诗中的“剑”啊,“刺”啊,“毒菌”等等,《草木篇》自然而然就成了大毒草。

这是那一代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测评练习
1.《梅》《卜算子咏梅》寓意的异同。

2. 朗读《悬岩边的树》,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最后一节最好,既富有哲理,又最为形象。

请你结合诗句中的“跌”和“飞”来说说。

3. 流沙河的《草木篇》共有5篇,课本节选了二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象征手法,认识作者的立身处世的风格,我们再来朗读《藤》,小组探究它的象征义!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4.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小短文。

题目:《岩石下面的小花》
参考答案:
1.示例:
相同点:都象征高洁气质,超凡脱俗的品格。

不同点:《梅》象征高洁、纯洁、忠贞不渝、特立独行的处事风格。

《卜算子咏梅》象征革命必胜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2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