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维度建构有效课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课改到哪一步,落脚点始终在如何使我 们的课堂更有效。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 和低效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 痛苦”。新课改之后,教材变了,方法没变; 形式变了,本质没变。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样 进行教学,迷茫、痛苦。因此,构建有效的数 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点和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 有了有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 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历教育造成统计与概率,图形变换,几 何证明与“数论”初步)
(思维“童化”) (知识对接)
案例: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本质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归根结底是由数据的特点 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条形统计图更合适刻画离散的、不连续 的数据,而折线统计图更适合刻画连续的数据。为了让学生理解 这一本质,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分层次进 行探究和体验:第一层,比较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 学生在应用中感悟到:“更关注数量的多少的时候,选择条形统 计图表示更合适;更关注数量变化的时候,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 适。”第二层,结合能否交换统计顺序,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到: “如果统计的数据是独立的,交换顺序,不影响统计的结果,选 择条形统计图刻画数据更合适;如果统计的数据是连续的,更改 顺序,会影响原来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变化趋势,这时选择折线 统计图更合适。”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应用,感悟各自的本 质特点。
本人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曾获周口市第六届小学青年教师数 学赛课一等奖; 在川汇区首届名师示范课活动中所作的展示课《面积与面积 单位》一课被评为一等奖;所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获2012年河南省优质课 二等奖 ;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获国家级录像课二等奖。撰写的教学案例分 析与反思及教学日志百余篇;主持、参与研究课题六项,四项已结项,分别 获得省、市级奖励;今年申报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开展探究性学 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通过省厅立项;主持编写的校本课程《加强口算 训练 提升思维能力》、《走进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魅力》获周口市校本课 程开发一等奖;并多次参与市、区、(县)课改研究交流及作课等活动。
师先让学生进行验算,然后在引导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末尾
去掉2个0,就表示43个(
)除以2个(
),余下的1
应表示1个( )。
5、照本宣科,不明意图来自讲课只看别人的教学设计,依葫芦画瓢,把 握不住知识的关键及重难点。
“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节课的引入----
72-6-4=
72-(6+4)=
85-8-2=
85-(8+2)=
小学生自主学习要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探究材料,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来实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究学习单的设计---
例题内容
设计成如下探究操作活动
4、 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如情境创设,合作交 流,自主探究等)
合作交流(在学生需要时、个人不能独立完成时进行合作)如: 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出现认知模糊时进 行。
王进良, 1972年生,专科学历, 周口市作坊小学教导处主任 ,小学高 级教师 ,河南省骨干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川汇区首届数学学科名师,川 汇区教师进修学校特聘讲师。河南省首批“国培计划”特聘授课教师,周口 师院“双师型”教师、兼职研究员。2010年至今,应邀做国培报告及县市级 教师培训四十余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刻苦钻研 ,大胆尝试,历经多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逐步形成了 “以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扎实细腻, 深入浅出。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成绩突出。曾获全国 第二届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智能竞赛一等辅导奖;所辅导的周口师院教科院 学生在2014年11月河南省第12届高校微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现代认知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在数学教
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时,在心理上表现为迷惑、
怀疑;在外部表现为解题上的错误,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展开讨论,有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如在教学“被除数和除
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法时”有的学生对用这种简便算法计算出的
余数理解不透,出现了像“4300÷200=21……1”这样的错误,教
周口市作坊小学
把握三个“维度” 建构有效课堂
周口市作坊小学 王进良
邮箱:qq 1965716916
顾名思义,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 多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 学。有效教学还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学 生在后续学习中有“后劲儿”。
教学任务(三维目标)
了“画钟面”的探究环节。由于一年级的学生 还没有“平均分”的概念,教师几次提到让学 生平均分。钟面上60个小格,学生画起来非常 吃力。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没有考虑到学生 的知识基础,加重了学生负担。
2、课前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
教师不仅要把功夫放在新授课的钻研上, 还应重视课后习题的分析。要舍得花时间细 心分析,一定要亲自去做每一个题。(“小 数乘整数” 教科书中活动1、2只是安排了 小数乘一位数,但课后练习却安排有小数乘 两位数,结果学生在第一步乘积就出现点小 数点。再如:解比例(学生不会解分数形式的比 例)、因数与倍数(教材修订)、用字母表示 数(a只青蛙b条腿)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的表现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突出表现 在教师两个意识的缺乏:
1、教学目标意识的缺乏; 2、教学效率意识的缺乏。
二、成因分析
1、课前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如:一年级“认识时间”。一位老师安排
3、课堂教学设计只考虑怎么教,不考虑学生怎么 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每个环节、知识点的教学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 方式,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应该 是在学生迷茫或困惑的地方进行的讲授、点拨。学生 的学习应该是在独立思考以及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
126-70-30=
126-(70+30)=
223-75-25=
223-(75+25)=
5、注重知识与技能(明线),忽略思想与方法 (暗线)。
(乘法的分配律) 发现 表述 证明 运用
6、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 (知识的本质与内涵)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说过:如果对所教 的东西一知半解,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甚 至手段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连把内容讲得一清 二楚这种起码的事都做不到。 (1)形成原因: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 和低效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 痛苦”。新课改之后,教材变了,方法没变; 形式变了,本质没变。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样 进行教学,迷茫、痛苦。因此,构建有效的数 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点和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 有了有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 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历教育造成统计与概率,图形变换,几 何证明与“数论”初步)
(思维“童化”) (知识对接)
案例: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本质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归根结底是由数据的特点 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条形统计图更合适刻画离散的、不连续 的数据,而折线统计图更适合刻画连续的数据。为了让学生理解 这一本质,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分层次进 行探究和体验:第一层,比较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让 学生在应用中感悟到:“更关注数量的多少的时候,选择条形统 计图表示更合适;更关注数量变化的时候,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 适。”第二层,结合能否交换统计顺序,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到: “如果统计的数据是独立的,交换顺序,不影响统计的结果,选 择条形统计图刻画数据更合适;如果统计的数据是连续的,更改 顺序,会影响原来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变化趋势,这时选择折线 统计图更合适。”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应用,感悟各自的本 质特点。
本人所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曾获周口市第六届小学青年教师数 学赛课一等奖; 在川汇区首届名师示范课活动中所作的展示课《面积与面积 单位》一课被评为一等奖;所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获2012年河南省优质课 二等奖 ;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获国家级录像课二等奖。撰写的教学案例分 析与反思及教学日志百余篇;主持、参与研究课题六项,四项已结项,分别 获得省、市级奖励;今年申报研究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开展探究性学 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通过省厅立项;主持编写的校本课程《加强口算 训练 提升思维能力》、《走进数学文化 感受数学魅力》获周口市校本课 程开发一等奖;并多次参与市、区、(县)课改研究交流及作课等活动。
师先让学生进行验算,然后在引导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末尾
去掉2个0,就表示43个(
)除以2个(
),余下的1
应表示1个( )。
5、照本宣科,不明意图来自讲课只看别人的教学设计,依葫芦画瓢,把 握不住知识的关键及重难点。
“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节课的引入----
72-6-4=
72-(6+4)=
85-8-2=
85-(8+2)=
小学生自主学习要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探究材料,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来实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究学习单的设计---
例题内容
设计成如下探究操作活动
4、 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如情境创设,合作交 流,自主探究等)
合作交流(在学生需要时、个人不能独立完成时进行合作)如: 用画“正”字法收集数据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出现认知模糊时进 行。
王进良, 1972年生,专科学历, 周口市作坊小学教导处主任 ,小学高 级教师 ,河南省骨干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川汇区首届数学学科名师,川 汇区教师进修学校特聘讲师。河南省首批“国培计划”特聘授课教师,周口 师院“双师型”教师、兼职研究员。2010年至今,应邀做国培报告及县市级 教师培训四十余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刻苦钻研 ,大胆尝试,历经多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逐步形成了 “以问题为主线,探究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扎实细腻, 深入浅出。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成绩突出。曾获全国 第二届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智能竞赛一等辅导奖;所辅导的周口师院教科院 学生在2014年11月河南省第12届高校微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现代认知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在数学教
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时,在心理上表现为迷惑、
怀疑;在外部表现为解题上的错误,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展开讨论,有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如在教学“被除数和除
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法时”有的学生对用这种简便算法计算出的
余数理解不透,出现了像“4300÷200=21……1”这样的错误,教
周口市作坊小学
把握三个“维度” 建构有效课堂
周口市作坊小学 王进良
邮箱:qq 1965716916
顾名思义,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 多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 学。有效教学还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使学 生在后续学习中有“后劲儿”。
教学任务(三维目标)
了“画钟面”的探究环节。由于一年级的学生 还没有“平均分”的概念,教师几次提到让学 生平均分。钟面上60个小格,学生画起来非常 吃力。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没有考虑到学生 的知识基础,加重了学生负担。
2、课前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
教师不仅要把功夫放在新授课的钻研上, 还应重视课后习题的分析。要舍得花时间细 心分析,一定要亲自去做每一个题。(“小 数乘整数” 教科书中活动1、2只是安排了 小数乘一位数,但课后练习却安排有小数乘 两位数,结果学生在第一步乘积就出现点小 数点。再如:解比例(学生不会解分数形式的比 例)、因数与倍数(教材修订)、用字母表示 数(a只青蛙b条腿)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的表现
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突出表现 在教师两个意识的缺乏:
1、教学目标意识的缺乏; 2、教学效率意识的缺乏。
二、成因分析
1、课前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如:一年级“认识时间”。一位老师安排
3、课堂教学设计只考虑怎么教,不考虑学生怎么 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每个环节、知识点的教学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 方式,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应该 是在学生迷茫或困惑的地方进行的讲授、点拨。学生 的学习应该是在独立思考以及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
126-70-30=
126-(70+30)=
223-75-25=
223-(75+25)=
5、注重知识与技能(明线),忽略思想与方法 (暗线)。
(乘法的分配律) 发现 表述 证明 运用
6、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 (知识的本质与内涵)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说过:如果对所教 的东西一知半解,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甚 至手段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连把内容讲得一清 二楚这种起码的事都做不到。 (1)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