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后感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恩格斯的六封书信》有感
这次选择了《恩格斯的六封书信》,说实话其实读的并不是很明白而且我自己本身对历史政治这种东西也不是很有兴趣因而了解的并不很多。只能依稀的从他的文字中读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此也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在这几封信中,恩格斯主要强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解。恩格斯说“我们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在创造我们的历史,而经济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和条件”。经济基础是指: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因此可以看做就是生产关系。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思想,宗教信仰,道德,文化,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政务机构和政党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一些法律的漏洞,这就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发展。例如: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慢慢的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了各种法律的种种漏洞,人们就会去改进,这样就推进了社会民主法治的的进程。自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经
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不断地改进不断的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依法治国的国家。
其次我想说一说我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解。这句话的上位理论是“物质(存在)决定意识(精神),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说,人们的一切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一切社会存在都会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其实单单看这些我并不能非常准确的理解这句话,知道一个学文科的小伙伴给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老人摔倒了,好心去扶,结果被说成是肇事者,老人要他赔钱,这个事实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结果导致社会上的人产生了一种心态,下次再看到老人摔倒,自己也不敢扶了,这就是一种社会意识。我们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人和事都会或多或少的给我们一些影响,而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一切,不要让这些影响全部变成我们的潜意识。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部分,工业时代生产的发展才会有今日人与机器的生产变化。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认识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恩格斯在这几封信中说的一段话也让我感受颇多。他在致康·施米特中写到“对德国的许多青年著作家来说,‘唯物主义’这个词大体上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
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诀窍。”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的举不胜举。很多人认为自己知道某一个名词就是真正的理解他,于是就到处乱用,恨不得把自己身边的事都贴上这样的标签。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并不好,我觉得每个领域都是无限广阔的,没有谁能百分百的说自己十分精通。而是谁肯认真的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学无止境,仅仅懂得一个名词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这个年纪就要做到海纳百川,争取把每个事物都了解的透彻一点,明了一些。
这次读了这六封书信确实是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希望可以在以后读的文献中有更多的感受,这会对我的生活有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