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合集下载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要点,以便提高大豆的产量。

一般而言,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正确施用肥料、灌溉管理、病虫防治、适宜的采收时机等。

第一,品种选择是大豆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差异,有不同的适宜品种。

在热带地区,应选择耐高温、耐旱、营养持久的品种;在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早熟、抗病虫害的品种。

此外,还应考虑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以确保其产量。

第二,栽培环境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偏爱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在栽培环境的选择上,应避免旱热的低温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阳光充足、土壤适宜的原则,以确保大豆产量的提高。

第三,正确施用肥料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重要的要点。

大豆偏爱高营养的肥料,通常可以施有机肥,如堆肥和粪肥,以及复合肥,如复合氮磷钾肥料。

应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采用适宜的施用量;对于有机肥,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第四,灌溉管理也是影响大豆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大豆在增产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灌溉可能会使土壤透气性和氮素含量降低。

因此,大豆灌溉时,应根据地域特点、土壤水分含量、大豆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视气温及大豆生长期,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

第五,病虫防治也是大豆栽培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点。

在大豆高产栽培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适当使用性能优越的杀虫剂,以防止病虫的危害。

第六,采收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

一般认为,大豆成熟期到达后,应及时采收,确保大豆的品质,以及大豆的产量和营养含量。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科学管理,把握好栽培技术要点,才能达到良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内容,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论大豆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

论大豆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

论大豆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作物,还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

然而,我国大豆的产量相对较低,需要探索提高大豆产量的方法。

本文将从大豆低产的原因及高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豆低产的原因:1.高温干旱:大豆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较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干旱越来越成为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高温会抑制大豆的营养物质吸收和光合作用,使其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2.病虫害:大豆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大豆蚜、大豆锈病、大豆菌核病等。

病虫害的侵害会导致大豆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进而导致低产。

3.土壤质量差: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质量较差,缺乏有机质和养分,导致大豆生长受限,产量下降。

4.不合理的种植管理:一些农民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如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不合理的施肥、草地管理不善等,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二、大豆高产技术:1.选优良品种: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大豆,具有抗逆性强、病虫害抗性好、生长旺盛等特点,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大豆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提供养分,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化肥可以补充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

3.加强病虫害防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灭虫、草地管理、轮作等,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大豆的产量。

4.种植密度适中: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

5.控制水分: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不过度或不足灌溉,以达到大豆最适宜生长的水分条件。

6.合理管理杂草:杂草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应加强对杂草的防控。

采取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采用适量的除草剂、间作等防控措施。

7.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大豆生长的监控和管理,科学安排农事活动,合理利用苗期、花期、实生期等关键时期的优势,提高大豆的产量。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产量也很高。

在我国也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一、选择好品种对于高产的大豆而言,品种的选择是关键。

如果种植了品种不好,即使采取了科学的栽培措施,仍然会产量低下。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应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产性能较好,即单位面积的产量更高。

2.抗逆性能较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品质稳定,口感好,营养成分高,适宜市场要求。

二、科学施肥大豆是个氮肥敏感作物,过多施用氮肥容易导致植株长势过旺,分化率低,严重时会导致产量降低。

当然,其它化肥也是需要适量施用的。

大豆通常需要施用复合肥,既可满足植株的各种营养需求,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开展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也很关键,对于大豆的生长周期和布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包括:1.适时翻地大豆生长期短,种子发育期较短。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产量,需要在种植前适时翻地,以便将前一季度积累在土壤里的养分充分释放。

2.密植适度密植会导致互相竞争,导致植株健康状况下降,产量受损。

而过于稀植则会导致生长不丰满,植株缺乏竞争力。

因此,密度宜在亩40000-50000株范围内为佳,较为适中。

3.适时整地松土大豆是耐荫性作物,但也具有一定要求的光照条件,因此需要适时整地松土,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

适时增施一些非氮肥,以促进大豆的特殊酶合成和光合甜成。

四、防治病害虫害大豆是个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不可避免。

病虫害会对大豆的发育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灾害性损失。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必须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以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应加强田间卫生防范。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希望每位农民都知道如何好好种植大豆,实现高产,同时也为促进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 种植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

粮油农资 062023.12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刘光宇,张舒扬(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长春 130500)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1 选地整地种植大豆的地块要地势平坦,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地块前茬不应是豆类作物,尽量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开展整地工作,清除前茬和杂物,深翻25厘米左右,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结块,使土壤疏松,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1.2 选种、播种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取适合当地的种植品种。

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性,才能提高大豆产量。

挑选饱满、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晾晒1~2天后使用药剂拌种,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地表下5厘米温度稳定在8℃左右后可进行播种,每亩地施入大豆专用肥50公斤,使用宽行密植、单株留苗的栽培方式,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万株。

1.3 田间管理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给大豆植株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大豆有效生长,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收益。

幼苗期每亩地施用5公斤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开花期和结荚期每亩地施用2~3公斤,大豆开花后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一共喷施3次。

苗期还要进行松土工作,在第一片复叶完成前、苗高10厘米和再过10天后,总共三次松土。

通常在苗前和2片复叶期前各喷施一次除草剂,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两种除草剂,可有效清除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1.4 病虫害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还应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残留和污染,做好种子消毒和拌种、引进害虫的天敌、设置黑光灯等诱杀害虫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若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残留少、毒性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控制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病虫害产生耐药性。

通常使用40%多菌灵胶悬剂治疗灰斑病,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治疗霜霉病,使用敌敌畏拌沙子撒于田间可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

大豆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探析

大豆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探析

大豆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探析摘要: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地方开始了高产大豆的种植。

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一些大豆的种植效果并不理想。

文章从科学栽培的角度,对大豆品种的选择、栽培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以供有关部门借鉴。

关键词:大豆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分析;引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对农业问题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大豆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高产栽培技术已逐渐受到相关科研单位和种植户的重视。

一、大豆种植现状目前,我国的大豆生产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大豆在中国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济作物,用途很广,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其可以加工成各种不同的豆制品,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

豆制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味道与营养。

最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大豆生产提供了一些机会与挑战。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部分高产种植技术已基本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豆制品口味的需求,在产量、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基于这一点,我国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以大豆栽培状况为依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在现有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并引入更好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大豆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探析1.运用科学手段耕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保证土壤具有足够的肥力,就需要对土层及时、按量地进行耕翻,这样既能保证土壤长期保持充足的肥力,又能通过耕翻的步骤消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大豆的根系发育状况对其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土壤的耕作状况对大豆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以前没有耕作的田地,要在此次耕作中进行更大范围、更精细、更全面的耕作。

大豆的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的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较于常规垄作栽培技术而言,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性强等应用优势,该技术融合了平作密植和我国传统垄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增垄距、缩小行距、增加种植株数的手段对大豆种植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增产高产目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中。

一、选择优质品种在栽培种植大豆前,应先进行科学选种,尽量选择成熟期适宜或略早、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矮杆或半矮杆优质品种,并确保所选种子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种粒饱满大小均匀,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性奠定基础。

例如,选用黑农51、63、84等系列,东农55、42、52等系列、合丰42、55、50等系列,垦农30等系列、东农46、63系列等成熟期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品种。

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积温带特性等选择适用的优质品种,不宜选用生育期长、植株过高的种类。

对于大豆跑囊线虫病高发区,需选择抗线四号等抗线品种,为大豆栽培工作做好准备。

二、做好种子处理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出苗情况、豆苗长势情况等,因此,在选好大豆品种后,还应对所要种植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筛选。

可用人工或机械筛选两种方式,清除掉有病斑状、虫食痕迹、表面有破损、瘪粒等情况的种粒以及其它杂质,确保筛选后的种子质量达到二级分级标准以上,即“纯度和净度均≥98%、发芽率≥90%、含水量≤13%”的要求。

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种子包衣处理工作,可在1kg种子中混入2-4g的钼酸铵和1-3g的硼砂搅拌均匀,或用按1:75-100药种比例的大豆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三、做好选茬整地工作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对种植地的地势要求不高,一般种于低洼、岗坡地。

同时,应了解该地的前茬作物,尽量在前茬为玉米、土豆的土地上种植,以确保有深松或深翻的基础。

在整地时,一要确保垄体中间隆起,以防出现欠沟导致发生苗欺苗情况而影响豆苗的生长。

二要进行深松浅翻,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18-20cm,耕深约30-35cm,以优化土壤物理性状,为豆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具备强抗性、保墒保肥的适宜环境。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关键 词 : 豆 ; 产 ; 术 大 高 技
经 野生 中国耕 地 面积 广 大 , 豆作 为我 国特 色 性产 业 希 望 通 过 出 口找 松 散度 适 中 , 过 细心 照 料和 打 理 , 植 物 的侵 入也 较 少 。 大 到 一 席 之 地 , 而 国际 竞 争 严 峻 的 市 场环 境形 势 下 , 国大 豆 的缺 然 我 34精 量 点播 法 . 点 逐 渐 显 露 , 植 水 平 较 低 , 品 质量 参 差 , 种 成 可利 用 率 低 、 种 混 乱 品 在 秋 翻耙 地 或秋 翻起 垄 的基 础 上 刨 净茬 子 , 原 垄 上 用精 量 点 在 不 整 齐 市场 销 售 不规 范 等 制 约 了大 豆 出 口贸 易 的发 展 。为 了改 善 播 机或 改 良耙单 粒 、 粒 平播 或垄 上 点播 。能 够单 位 面 积 播种 量 尽 双 该状 况 , 量 平均 , 度 恰 当 , 墒 、 苗 , 可集 中施 肥 , 需 间苗 。 深 保 保 还 不 “ 五 ”期 间 必须 大 力 发展 高脂 肪 、高 蛋 白质 专 用 大 豆 品种 生 十 35原 垄 播种 . 产, 本文希望通过解说我 国大豆生产的弱点 和缺陷 , 能够为各界提 为 防止土壤跑墒 ,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 、 保 出行 之 有 效 的处 理 方 法 。 墒、 保苗 的重要作用 , : 还有提高地温 、 消灭杂草 , 利用前茬肥和降低 1种 子 的选 用 作 业成 本 的 好处 。多在 干 旱情 况 下应 用 。 11选 择 适宜 的优 良品种 . 36耧 播 . 大 豆 质 量 和 产 量 受 到影 响 的重 要 因素 和前 提条 件便 是种 子 的 通 常 来讲 小 麦 收 获 后 即可 尽 快耕 地 , 度 1 米或 1 厘 米 左 深 5厘 6 选择 , 难 为无 米 之 炊 , 子 的好 坏决 定 了种 出来 的大 豆 的 大小 、 右 , 耙 平 耪 实 , 墒 播 种 。如 果 人 员 不够 、 巧妇 种 耕后 抢 土地 湿 度 过低 时可 以 质量 、 色泽 、 口感 和加 工 适 合 与 否 以及 成 活 率 、 否 强 壮能 够 适 应 气 边 割 麦 , 边耙 边 灭 茬 , 即 用耧 播 种 。播 后 再 耙 耪 1 , 是 为 是 一 随 次 这 候等 。但是 不 是 好 的种 子 就是 一 定 合适 的 。 子 的选 择 同样 要 考 虑 了 保重 土 壤 的松 软度 和 规 整度 以便植 物 生 长 。 种 到地 域 、 差 、 候 、 质等 因素 。 不考 虑 其 他 因索 , 加分 析 和 检 温 气 水 毫 不 37麦 地套 种 . 测 , 目选 择 广 告 品牌 , 国外 引 种 等 不但 不 能 达 到 预期 效 果 反 而 盲 向 夏 播大 豆 地 区 , 多在 小麦 成 熟 收 割前 , 麦行 里 套 种大 豆 。 般 于 一 会 降低 产 量 和质 量 。所 以注 意 自身 条件 的特 殊性 是 十 分必 要 的 。 5 中 下旬 套 种 , 式 镐 头开 沟 , 子播 于 麦行 间 , 即覆 土 镇 压 。 月 用楼 种 随 1 种 子精 选 . 2 4 合理 密植 种 子 的选 择 有人 工 和 机 器 两种 , 工选 种 即 手 摸 、 观 、 据经 人 眼 根 植 株 间距 离影 响 着 大 豆生 长 的 阳 光接 受 和 水分 肥 料 的 吸 收 , 过 验选择种子是否优 良。而机器选种是指选用选种器进行筛选 , 筛选 密 的 间距 养 分 不 够 , 苗 生 长 收 到 限 制 , 间 距 过 大 浪 费 土 地 资 源 种 而 过 程 不 能 看 个 大 概 , 要精 挑 细 选 , 粒饱 满 , 头 较 大 , 色 统 一 和单位出产率 , 而 颗 个 颜 亦不甚可取 。这要: 求种植者在保证单位植物生长条 的种子能获得更高的成活率和生产质量 。 件充 足 的情 况 下 尽量 加 密 种 植 ,充 分 利用 土 地 与 阳光 能 量 的使 用 。 如 何 确 定 这 个 精 度 需 要依 据下 列 条 件 : 土地 生 长 能 力 、 子 成 长 特 种 2整 地 技术 合 理 耕 翻 整地 能熟 化 土 壤 , 蓄水 保 墒 , 能 消 灭杂 草 和减 轻 病 征 、 度 、 照 、 度 、 种设 备 及 方 法 。通 常 说来 , 并 温 光 湿 播 较肥 沃 的土 地 不 虫 危 害 , 大 豆苗 全 苗 壮 的基 础 。 豆是 直 根 系作 物 , 豆根 系 及其 要 太密 集 , 稍贫 瘠 的土 地 尽 量 要 增 强 密度 ; 熟 较 晚 的种 子 尽 量 是 大 大 而 成 根 瘤 在 土壤 结 构 上虚 下 实 , 壤容 重 不 超 过 1 g r , 土 . / 含水 量在 2 % 密 一 些 , 熟早 的则反 之行事 。 照 地 域来 划 分 , 近赤 道 的地 域 由 2e a 0 成 按 靠 以上 时 , 能 良好 发 育 。 才 因此 合 理耕 翻 , 细 整地 创 造 一个 良好 的耕 于热 量 较 足 须 拉 开 距 离 , 近 极 地 方 向 的地 方 则 要 缩 短 距 离 ; 外 精 靠 此 宽 行 距 宜稀 , 窄行 距 宜 密 ; 品较 状植 株较 大 的 应该 互 相 远 离 , 苗 播种 层 构 造是 十分 必 要 的 , 其 是 重迎 茬 地 块 。 尤 其方 法 要 根 据 当地 的 生 态 特点 、生 产条 件 及 茬 口等灵 活 运 用 。 较 晚的 也应 该缩 短 距 离 。 如若 需 要 与高 秆作 物 穿 插种 植 则要 远 一 些 无 深 翻深 松 基 础 的地 块 ,可采 用 伏 秋 翻 同 时深 松 或 旋 耕 同 时深 松 , 种 , 与 早 熟矮 秆 作 物则 近 一些 的 好 。 但 或 耙 茬 深 松 。耕 翻 深 度 1~ 0m、 8 2 c 翻耙 结 合 , 大 土块 和 暗坷 垃 , 无 耙 41增施 农 肥 . 近些 年 各广 告 推 出各式 化 肥 , 植 物 的生 长 具 有 辅 助作 用 。但 对 茬 深 度 1~ 5m, 松 深度 2c 以 上 ; 深 翻 深 松 基 础 的 地 块 , 2 1c 深 5m 有 可 进 行 秋耙 茬 , 净 茬 子 , 深 1— 5m。 于 垄作 大 豆 在伏 秋 整 地 的 长 久 以来 使 用 农 肥 的 习惯 一直 延 续 , 肥 适 合 做 底 肥 , 拣 耙 2 1c 对 农 含有 植 物 需 同时要起好垄 , 达到待播状态。 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 ; 要 的众多元素 、 有机质 、 养分 , 农肥的施用对于提升土壤承种能力 ,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 、 高粱茬 , 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 , 也可 增强保湿能力 , 提高植物成活率 , 同事大豆生长的较 晚阶段 比前期 农 以采 取 秋 季 灭 茬 起 垄 镇 压 一 次 完 成 作 业 , 茬 深 度 1 ~5 m, 碎 更 需 要 养分 , 肥 的 实施 保证 了大 豆 的营 养供 给 。 灭 0 1c 粉 根 茬 长 度 5 6m。实 施秸 秆 粉 碎 还 田地 块 ,  ̄e 采取 秸 : 盖 或耙 地 处 忏覆 42 合理 施 用化 肥 . 化 肥 的选 择 需 要 根 据 实 际情 况选 用 , 能 按 照 广 告 、 不 品牌 大 小 理 , 秆 粉 碎 率 9%以 上 , 秸 8 秸秆 长度 为 5 lc - Om。有 : 的 采 用 全方 条件 位 深 松机 , 行 全 方位 深 松 , 松深 度 4 ~ 0m。 进 深 0 5c 等 盲 目投 入 选择 。化 肥 的施 用 要 做 到氮 磷 钾搭 配 , 有条 件 的 要进 行 测 土 配方 施 肥 。 根据 作 物 的需 肥 规律 、 土壤 供肥 性 能 和肥 料 效应 , 提 3播 种 方法 现在 生产 上 应 用 的大 豆 的播 种 方 法 有 : 行 密植 播 种 法 、 距 出氮 磷钾 和 微肥 的适 宜 比例 , 窄 等 确定 的肥 料 品种 。根 据我 省 大 部 分地 穴 播 法 、0厘 米 双条 播 、 量 点 播 法 、 6 精 原垄 播 种 、 播 、 地 套 种 、 耧 麦 板 块 长 期 施 用 二 铵 , 壤 磷 元 素 积 累较 多 的特 点 , 豆施 肥 要 适 当增 土 大 茬 种 豆等 。 加 氮 肥 , 充钾 肥 。目前 大 豆 复合 肥 或 复混 肥 品种 较 多 , 在 当地 推 补 要 31窄行 密植 播 种 法 . 广 部 门 的建 议 下 采用 。一 般 中等 肥 力地 块 ,每公 顷施 肥 量 按 纯 氮 缩 垄 增 行 、 行 密植 , 国 内外 都 在 积 极 采 用 的栽 培 方 法 。改 1 7g五 氧 化二 磷 4 ~ 9g 氧化 钾 2 ~ 0g的量 , 合 为 所用 的 窄 是 82k、 6 6k , 0 3k 折 6 ~ O 米 宽行 距 为 4 ~O厘 米 窄行 密 植 ,一 般 可增 产 1%~ 0 化 肥 、 合肥 或 复混 肥 的 实 际用 量 。 o7 厘 o5 0 2 %。 复 从 播 种 、 管 理 到 收获 , 中耕 均采 用 机 械 化作 业 。机 械 耕 翻地 , 壤 墒 土 情较 好 , 出苗 整 齐 、 匀 。 均 窄行 密 植后 , 理 布 置 了群 体 , 分利 用 了 合 充 光 能 和地 力 , 能 够有 效 地 抑制 杂 草 生长 。 并 32等 距 穴播 法 . 能够 提 高 播 种 效 率 和 成 活 率 , 豆 苗 长 出后 间距 适 当 , 会 过 大 不 远或过近 , 每一株苗 的养分吸收也较平均 , 苗株的生长也不会产生 过 高过 矮 极 不平 均 的现象 。

有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有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 3 播种 管理
环 境条 件 、 土壤条 件 等方 面出发 , 进行
严 格把 控 ,以提高 有机 大豆 产 品质 量 与 产量 。例 如有 机 大豆栽 培 过程 中必 须 要 有 良好 的水 源 、 确保 空 气 、 土壤 、
在 播 种 之 前 必 须 要 经 过 人 工 挑 选 , 确 保 种 子 的纯 度 和 净 度 , 防 止 一 些 干 瘪 的种 子 混 入其 中 , 影 响 有 机 大 豆 的生 长 水平 。 精 选 的 主要 目的是剔 除破碎粒 、 虫蚀 粒 、 病斑粒 、 小粒等 , 选 择 颗粒 丰 满 、 大小 均 匀 的种 子进 行 栽 种 。在 播 种之 前 还 要 进行 晒种 , 利 用 紫外 线 杀灭 种 子 表 面 的病 菌 , 提 高 大 豆种 子 发 芽率 , 降低 病 虫 害 的发 生 几 率 。由于 有机 大 豆生 产 过程 中的一 个 基 本 原 则是 安 全性 , 在 生产 过 程 中 避 免 接 触 化学 产 品 , 因 此 尽量 不 进 行 药 物 包衣 。 2 . 4 栽培 管理
2 . 4 - 3中耕松土与除草。 在有机大豆
行精 细化 处理 , 土地尽 量整 平 , 彻底 清 除土 壤 中的垃圾 、 残 留物等 , 避 免对 大
豆 种 子 产生 污染 。
栽 培过程 中要 提早 中耕 ,可 以灭茬 除 草、 破 除土 壤板 结问题 , 不 断改 善土 壤
的形状 , 使得大豆根 系更 加发达 。 日常 栽培 过程 中 的除草工 作可 以跟 随 中耕 进行 , 一般进 行三 次 中耕 即可 , 起 到促 进大豆根 系发达 的作用 。
进 行 间 苗 ,对 一 些 长势 较 弱 的 幼 苗 、 高 脚苗、 病 苗等进 行去 除 , 留下 长势 较好 的幼 苗 。

浅谈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和地力 , 并能 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 3 . 2等距 穴播法 。机械 等距穴播提高 了播种工效 和质 量 。出苗后 , 株距适宜 , 植株分布合理 , 个体 生长均衡 。 群体 均衡发展 , 结荚密 , 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 1 0 %左右。 3 _ 3 6 O厘米 双条播。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 上, 采用 机械平播 , 播后结合中耕起垄 。 优点是 , 能抢时间播 种, 种子直接落在 湿土里 , 播深一致 , 种子分布均匀 , 出苗整 齐, 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 , 土壤疏 松 , 加上精细管理 , 故杂 草也 少 。 3 . 4播种方法 。在 秋翻耙地或秋 翻起垄 的基础上刨净 茬子, 在原垄上用 精量点播机或改 良耙单粒 、 双粒平播或垄 上点播 。能做到下籽均匀 , 播深适宜 , 保墒 、 保苗 , 还可集 中 施肥, 不需间苗。 四、 田间管理 1 . 查苗补种 , 间苗定 苗。 大豆出苗后 , 应逐行查苗。 断垄 2 5 c m以内的 , 可在断垄两端 留双 株 ; 断垄 2 5 c m 以上 者 , 应 补苗或 补种 。补苗越早越好 , 最好将子叶展开 、 对生单 叶尚 未展开的芽苗进行带 土移栽 。 移栽应于下午 4时后进行 , 移 栽后及 时浇水 。 补种也应及早进行 , 可浸种催芽后补种 。 在 全苗 的基础 上 , 实行 人工间苗 , 使 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 有利 于地上部 的生 长和根系 、 根瘤发育 , 协调地上部 和地 下部 、 个体和群体 的关 系 , 合理利用地力 和光热资源 。 间定苗 时拔 去弱苗 、 病苗 、 小苗 、 密集成堆的苗 和杂株 , 留壮苗 、 好苗 , 保 证苗全 、 苗齐 、 苗匀 、 苗壮。
浅谈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李永生

试析大豆垄上双行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试析大豆垄上双行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试析大豆垄上双行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作物和畜牧饲料。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种植者可以使用双行种植技术。

双行种植是将大豆种子在每个垄上种植两行,而不是传统的单行种植。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增加大豆产量。

以下是大豆垄上双行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1.土壤准备: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松散和疏松,以便大豆根系生长。

其次,需要进行磨碎土壤,以便更好地锁定土壤水分和提高土壤通气性。

最后,需要进行土壤肥力改善,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2.均匀种植:在双行种植中,大豆种子需要均匀地分布在垄上。

种子的出芽率和生长状态会影响产量,因此种植者需要确保种子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种子数量合适。

通过使用种子播种机和精确计量种子数量,可以实现种子的均匀分布。

3.控制害虫和病害:为了保护大豆的生长和产量,种植者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和病害。

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根据特定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来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喷雾。

此外,保持田间卫生和合理轮作也是控制害虫和病害的重要策略。

4.灌溉管理: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开花和果实发育阶段。

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合理安排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但过度灌溉可能会导致水分积聚和根腐病的发生。

5.施肥管理: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大豆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来确定施肥方案,并在适当的时期施肥。

通常,大豆在生长初期需要氮肥,而在开花和结果期需要磷肥和钾肥。

6.调整密度:种植者可以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双行种植的植株密度。

一般来说,植株间的距离约为15-20厘米,每个垄上种植的植株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的生长习性进行调整。

密度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之间的竞争,保证每个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光照。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豆类农作物。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适宜品种选用适宜生态环境和耕作方式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所在。

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地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选用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目前,我国适合种植的大豆品种较多,有优良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黑龙江大豆21、吉大豆1号、育红豆等。

二、土壤肥力调整技术大豆在施肥上主要注意适度施氮、磷、钾肥,一定要注意平衡,不可“三多一少”。

大豆对氮肥需求较大,施氮肥要适量少用,过度施肥容易导致盲目生长,影响营养品质。

磷肥是大豆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施磷肥要根据土壤磷素水平适量施用。

钾肥也相当重要,一定要注意供应,避免产量降低或衰退。

三、科学种植技术1.深耕深松:大豆是渐进根系作物,耕深有利于根系透气、供水、供肥。

2.合理密植:大豆采用密植可提高亩产,但过于密植容易造成营养竞争,影响有效穗数和产量。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情况,密度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品种、生态环境条件合理选择。

3.及时整地、整枝:在大豆出土至4-5个叶期时适当进行整地,每次整地应留下约3-4厘米深薄层土。

整枝可以增加照射面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整枝要在3-5节上完成,每株留2-3个主要枝条,留下的花枝要有大量肉质叶片才有可能发育壮大。

4.科学灌溉:大豆需要适度水分,但不宜过多,一般需要坚持干旱热带晒提高、湿润低温凉透口腔原则,秋季大豆的田间水分含量应维持在60-70%。

5.田间整体管理:及时清除地里杂草,稀薄病虫繁殖,注意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

避免农药草甘膦、拖把醚苯基会削弱大豆根系增加发根困境,影响产量。

四、适宜收获期在大豆成熟期时,直接割草或撇豆容易导致大豆丢粒、弄脱、破损,影响产量。

要在大豆籽粒黄色变化时,夜间露点时收割,把握好收割时机,保证收割期间干燥,有利于保持籽粒品质。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大豆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餐桌上的“常客”。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多种营养价值,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还可以提取优良的大豆油和豆腐等产品。

我国的大豆种植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状依然值得关注。

一、现状分析1.大豆产量持续上升,但是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持续上升,但是与我国其他主要农作物相比,大豆的单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73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南、吉林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

然而,我国的大豆单产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2. 地域分布不均,南方地区发展潜力大大豆生长时的温度和降雨量对大豆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各地气温、降雨条件对大豆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大豆的产量与区域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大豆主要生产地区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而南方地区的大豆种植发展潜力巨大,南方气候独特、雨量充沛,既适合早熟杂交大豆的栽培,也适合套种培育晚熟大豆。

因此,加强大豆在南方地区的推广与种植,有助于拓宽大豆的种植面积。

3.技术水平提高,但仍面临机械化、缺水和病虫害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大豆种植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豆的机械化生产逐渐普及,种子选育、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日趋紧缺,我国大豆作为耗水量较高的农作物,需要继续研发高效的节水技术。

此外,病虫害也是威胁到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继续加强研究与防治。

1. 种子选育选用优质种子是保证大豆生长发育的先决条件。

在选种时,可以选择水分含量低、较大、无病虫害及覆盖物膜的种子。

同时,进行优质大豆的育种研究,筛选出高产、抗病、抗旱、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浅谈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上 不 同作物 的轮 作 , 做到不 重茬 、 不迎 茬。实行麦——麦——豆 、 米——麦——豆 、 麦——豆——杂三 区轮作方式 。
1 . 2整 地
1 . 2 . 1 实行以深松为主的松旋翻耙 , 深浅交 替的整地方法 。
深松 。 无深松基础地块 , 进行 垄底深松 , 深度 2 5 ~ 3 0 厘米, 打破
2 . 1底 肥 底肥提倡 以优质农肥 为主 ,公顷施优质农肥 1 5立方米 以上 , 结 合 整地 一 次施 入 。 2 . 2种 肥
化肥做种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 一般土壤肥力 , 每公顷施肥量 为纯氮 1 8 2 7 千克 、 五氧化 二磷 4 6 ~ 6 9千克 、 氧化钾 2 0 ~ 3 0 千克 , 折 合为所用 的化肥 、复合肥或复混肥 的实际用量 ,施 于种 侧下方 4 5厘米及 7 ~ 1 4厘米处 , 切忌种肥同位 , 以免烧种 。
浅谈 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旨在 和同行 交流 学习。
关键词 : 大豆 栽 培技 术
1选 茬与整地 1 . 1选茬

摘要 : 大豆是豆科大豆属 阐述大豆栽培技术 ,
前茬选择玉米 、 小麦等谷类作物或经济作物为佳 , 实行 3年以
2 . 3叶 面 追 肥
在大豆初花期 , 每公 顷用尿 素 5千克 , 加磷 酸二氢钾 1 千克, 溶于2 0 0千克水 中喷施 。 3 品 种选 择 把适 应市场的高产 优质品种作为用种 目 标, 坚持区域布局 , 严 禁 越区种植 , 选择当地成熟保 证率 8 0 %以上的品种作为主栽 。 4 种子处理及播种 4 . 1种子精选 种子播 种前要 做到精选 , 用 大豆选种机 或人工挑选剔 除病粒 、 残粒、 虫食粒及杂粒 。净 度达到 9 9 %, 纯度达到 9 8 %, 发芽率 达到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的研究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的研究
s y a il. o be n yed
关键 词 : 大豆; 高产; 栽培 ; 术 技
Ke r :s y a h g il pa tn n utv to tc oo y y wo ds o be n; ih yed; lni ga d c l ain;e hn lg i
中图分类号 :5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 3 — 2 8 O 10 — 3 2 1 )3 0 5 一 1 1
1 种 子 准 备 增 加单 位 面 积 株 数 , 以充 分 利 用 地 力 和 光 能 , 挥 群 体 的增 产 作 用 。 发 11选择适宜的优 良品种 选择适 宜的优 良品种 是大豆生产的 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 , . 主要根据地 力、 品种特性、 气温以及 播种 方式 前提、 内因。要根据 当地 的自然条件( 是 包括气候 、 土壤肥力等 )生 的不同而不 同。一般 肥地 宜稀 , 、 瘦地宜密 ; 晚熟品种宜稀 , 早熟 品种 产 水 平 和 品 种 的生 态 类 型选 择 生 育 期 适 宜 、 逆 性 强 、 产 的优 质 宜 密 部 地 区 气 温 高 宜 密 , 部 地 区 气 温 低 宜 密 , 期 播 种 宣 密 i 抗 高 南 北 延 大 豆 品种 。 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 宜稀 , 与早熟矮秆作物 问作宜密。 5 施 肥技 术 12种 子 精 选 播 前 选 种 是 提 高 种 子 质 量 的 一 项 重 要 措 施 , - 种 子质 量 好 坏 直 接 影 响着 大 豆 的苗 齐 、 苗壮 、 全 。 “ 大子 肥 ” 粒 大 苗 母 , 51增 施 农 肥 施 用 农 肥 做 底 肥 , . 营养 元 素安 全 , 含 有 大 量 的 并 而整齐 的种子增产一成左右。 因而 , 播种 前必须进 行人工粒选或 有 机 质 , 在 可改 良土 壤 结 构 , 强 保 肥 保 水 的能 力 , 时肥 效 长 可 适 合 增 同 大 豆生 育 后 期 吸 肥 多 的要 求。 熟 的 有 机 肥 , 可 以产 生有 机 酸 , 腐 还 能 选 种器 精 选 种 子 。 2 整 地技 术 把 土 壤 中各 种 不 易 分解 的养 分 溶 为 易吸 收 的 营 养 , 大豆 提 供 良好 为 合理耕翻地 能熟化土壤 , 蓄水保墒 , 并能消 灭杂 草和减轻病 虫 的生 长 环 境 。 危 害 , 大豆 苗 全 苗 壮 的 基 础 。 是 大豆 是 直 根 系作 物 , 豆 根 系 及 其根 大 5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 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 ,有条件的 _ 瘤 在 土 壤 结 构 上虚 下 实 , 土壤 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作物的施肥规律、 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 容 重 不 超 过 1 g m , 水 量 在 2 %以上 时 , 能 良好 发 育 。 因 效 应 , 出氮 磷 钾 和 微 肥 的 适 宜 比例 , 定 的肥 料 品 种 。 据 我 省 大 . / ,含 2c 0 才 提 确 根 此合 理 耕 翻 ,精 细整 地 创 造 一 个 良好 的 耕 层 构 造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 尤 部 分地 块 长 期 施 用 二 铵 , 土壤 磷 元 素 较 多 的特 点 , 豆 施 肥 要 适 当 大 其 是 重 迎 茬 地块 。 增加氮肥 , 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品种较 多, 要在 当地推 3 播 种方 法 广部 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 中等肥 力地块 ,每公顷施肥量按 纯氮 现 在 生 产 上 应 用 的 大 豆 的 播 种 方 法 有 : 行 密植 播 种 法 、 距 1 - 7 g 五 氧 化 二 氨 4 ~ 9 g 氧 化 钾 2 0 g的 量 , 合 为 所 用 窄 等 8 2k、 6 6k、 0 3k 折 穴播 法 、0 m 双 条播 、 量 点 播 法 、 垄 播 种 、 播 、 地 套 种 、 茬 的化肥、 6c 精 原 耧 麦 扳 复合肥或复混肥 的实际用量。 在确定施肥 品种和施肥量后 , 种 豆等 。 要根据土壤 条件 , 生产条件等科学 施用 。根据施肥 时间和位置可分 种 根 31窄 行 密 植 播 种 法 缩 垄 增 行 、 窄 行 密植 是 国 内外 都 在 积 极 为 底 肥 、 肥 、 际追 肥 和 页 面 追肥 。 . 采 用 的 栽 培 方法 。 6 ~ 0m 宽行 距 为 4 ~ 0r 窄行 密植 , 改 0 7c 0 5e a 一般 可 化 肥做 底肥 要 结 合 秋 整 地 起 垄 , 土 壤 封 冻 前 1 在 0天进 行 , 宜 不 增 产 1%~ 0 从播 种 、 耕 管理 到收 获 采 用 机 械 化 作 业 。 械 过 早 , 早 容 易 造成 肥料 浪 费 。也 可 以在 春 季 结 合 顶 浆 起 垄 施 入 垄 0 2 %。 中 均 机 过 耕翻地 , 土壤墒情较好 , 出苗整齐 、 均匀。 窄行 密植后 , 合理布置 了群 底 。 体, 充分 利 用 了光 能和 地 力 , 能有 效 地 抑 制 杂 革 生 长 。 并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 固氨作用尚未进行。 了满足苗期所需要 为 32等距 穴 播 法 机 械 等 距 穴 播 提 高 了播 种 工 效 和 质 量 。 出苗 的 营 养 , 用 一 定 量 的化 肥 做 种 肥 , 以促 进 豆 苗 生 长 和 根 瘤 的 发 . 施 可 后 , 距 适 宜 , 株 分 布 合 理 , 体 生 长 均 衡 。 群体 均 衡 发 展 , 荚 育 , 株 植 个 结 为大 豆 中后 期 生 长打 下基 础 。 密, 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 1%左右。 0 根际追肥 : 根据各地 区经验 证明 , 际追肥对大豆有 良好 的增 根 336 c 双 条 播 在 深 翻 西 征 地 或耙 茬 细 整 地 基 础 上 , 用 机 产效果 , . 0m 采 特别是在土壤肥 力较弱对大豆有 良好 的增 产效果 , 别是 特 械平播 , 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 , 能抢时间播 种 , 种子直接落在 在 土壤 肥 力较 低 的 岗坡 地 或 其 它瘠 薄地 块 ,大 豆 苗期 生长 较 弱 , 封 湿 土 里 , 深 ~ 致 , 子 分 布 均 匀 , 苗 整 齐 , 苗 断 垄 少 机 播 后 起 垄 有 困 难 的 情况 下 , 大豆 分 枝 期 或 开 花 期 进 行 一 次追 肥 , 大 豆 播 种 出 缺 在 对 垄, 土壤疏松 , 加上精细管理 , 故杂草也少。 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在土壤 比较肥 沃 , 而且底肥和种肥较多的情况 34 在秋 耙地 或 秋 翻 起 垄 的基 础 上 刨 净 茬 子 , 原 垄 上 用 精 量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大豆是我国的传统耕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大豆的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大豆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豆种植现状1. 大豆种植区域分布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包括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等。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占据了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60%以上。

2. 大豆种植结构我国大豆种植结构以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为主。

早熟品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大豆的种植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大田种植、间作种植和早稻后种植等。

3. 大豆产量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占据了世界大豆产量的40%以上。

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加上一些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和高产栽培技术不够普及,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产量还不够高。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分析1. 土壤选择大豆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的土壤应为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

在选择土壤时,应尽量避免盐碱土和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

2. 种子选用种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应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

在选用种子时,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植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3. 合理密植大豆的密植与否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合理的密植可以提高大豆的光能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

一般来说,大豆的密植以每亩6-8万株为宜。

4. 合理施肥大豆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施肥非常重要。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养分利用率和增加产量。

一般来说,大豆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

5. 控制病虫害大豆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可以采用合理轮作、间套种、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绿色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绿色大豆是指种植过程中不使用或最小化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豆。

它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有助于保护环境。

以下是绿色大豆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种选择选择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绿色大豆品种,如杂交雷波大豆、兴苗34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

二、合理施肥绿色大豆对土壤要求较高,要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改良和调查,对缺失的养分进行补充。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在肥料选择上优先选择有机肥,如绿色堆肥。

有机肥富含养分,可以提供绿色大豆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通过添加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也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选择合适的无机肥料进行补充。

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

三、合理的田间管理1.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轮作、搭配作物等防治措施,避免单一作物连续种植带来的病虫害发生。

清除病虫害源,灭虫害扩散,使用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适时的翻耕和松土。

在种植前适时进行耕作和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

3.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根据品种的特点和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以保证大豆植株的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产量的增加。

4.及时的浇水和灌溉。

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要保证适度的水分供应,浇水时要注意控制水量,避免泛滥和积水。

四、合理的收获和储存1.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

根据大豆的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确保豆荚成熟度和采摘时机的协调。

2.采用机械收获。

使用机械收获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收获效率,同时减少损失和污染。

3.储存条件良好。

将收获的大豆储存在通风、干燥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霉变和虫害的发生。

定期检查储存仓库,及时清理和维护。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世界上广泛种植。

为了实现高产和高质量的大豆,我们需要精心管理,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

这篇文章将介绍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合理选址大豆适宜在温暖、湿润、充分照射的生长环境中生长。

因此,选择适宜的地块是大豆高产的重要保证。

适宜的土壤为耕层深厚、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的土壤。

同时,要避免在有害气候、有害地形和沼泽地等不利条件下种植。

二、选优品种选择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抗逆性的耐病育种,可以增加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在各自的生态区域内,选择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品种。

同时,应该注意淘汰陈旧品种,以提高大豆产量。

三、科学施肥春季翻耕土地时,应在秋季施入一些及时掌握的有机肥。

当大豆种植时,可以施入磷酸二铵、尿素、复合肥等化肥。

在大豆生长后期,应适时施入微量元素肥,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科学的施肥能增加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密植在大豆栽培中,植株之间的距离和密植度对于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但是如果植株过于密集,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营养水平的吸收。

因此,在合理控制密植度的前提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密植。

五、合理管理合理的管理是大豆高产的关键。

在整个生长期间,应当注意及时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等。

特别是在大豆成熟后期,需要注意控制病虫害和营养失衡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和生物手段,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获得高产的大豆,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和管理,还要注重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产、高效、高效的大豆的需求。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人类饮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大豆,种植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优质高产大豆的栽培技术。

1.土壤准备大豆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土壤准备时,需要进行耕作、翻松、施肥等工作。

在土壤的肥力方面,大豆喜欢中等肥力的土壤,因此在种植前需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

2.品种选择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大豆的重要保证。

在品种选择时,需要考虑生长周期、适应性和抗病性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3.合理密植大豆的密植度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因此需要采用合理密植来获得高产量。

一般来说,适宜的密植度是每亩种植2.5万-4万株。

4.科学浇水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水分,但也不能过度浇水。

过多的浇水会导致土壤过度湿润,给大豆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建议采用微喷灌或滴灌等现代化的浇水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损失。

5.作物管理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一些科学的作物管理措施,包括修剪、施肥、害虫防治等。

在修剪方面,需要注意保持大豆植株的竖直生长,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在肥料的施用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施肥。

6.病虫害防治大豆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影响,包括麻点病、斑点病、根腐病等。

为了保护大豆的生长,需要加强害虫防治工作,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7.采收与储存大豆采收的时间应该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在采收过程中,需要注意确保大豆饱满、干燥、无霉、无虫等情况。

在储存大豆时,需要选择清洁、干燥、通风的仓储环境,并采用适当的防虫剂等措施,以防止大豆受到霉变、腐烂、虫害等影响。

以上就是优质高产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大豆种植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摘要】大豆是我国当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

开展大事高效栽培对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大豆产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的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及大豆产量、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必须重视的一项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总结了目前的大豆栽培技术主要环节,包括种子准备、减缓重迎茬措施、耕整地技术及施肥技术。

1 种子准备
1.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1.2 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
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

“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

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 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

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

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

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

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

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

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

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

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 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
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

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

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

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

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 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

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

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

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 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

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 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

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

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3.6 耧播
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

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

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

3.7 麦地套种
夏播大豆地区,多在小麦成熟收割前,于麦行里套种大豆。

一般5月中下旬套种,用楼式镐头开沟,种子播于麦行间,随即覆土镇压。

4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

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

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5 施肥技术
5.1 增施农肥
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

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

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

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

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

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

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追肥和叶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结合秋整地起垄,在土壤封冻前10天进行,不宜过早,过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费。

也可以在春季结合顶浆起垄施入垄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进行。

为了满足苗期所需要的营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种肥,可以促进豆苗生长和根瘤的发
育,为大豆中后期生长打下基础。

根际追肥:根据各地区经验证明,根际追肥对大豆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块,大豆苗期生长较弱,封垄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大豆分枝期或开花期进行一次追肥,对大豆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在土壤比较肥沃,而且底肥和种肥较多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生长健壮、比较繁茂时,可以不进行追肥,以免徒长倒伏。

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据大豆植株长势、地力和施肥基础灵活掌握。

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

大豆幼苗生长较弱时,二遍地铲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顷施尿素37~74kg,在垄测开沟,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叶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

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时,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至初荚期。

主要的肥料有钼酸铵、尿素、硝酸铵,或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多用钼酸铵和尿素。

参考文献:
[1]李奇真.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4):41~48.
[2]江修业,王占哲.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