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综合实践研究类型:综合实践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国外许多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研究当成普通文化知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英国还较早开发了与各科教学相关联的教学软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国外重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教育,重视让儿童自主研究,制作生动的适合儿童年岁特点的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把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可以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选题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融合到小学教育中,成为为儿童少年开发潜能,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十二五期间我们尝试实施了“课堂教学情境介入时机”的研究,通过不同时段的情境介入,孩子们的研究兴趣高涨,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通过听课、访谈、观察发现,多数的情境都借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所具备的声、形、色、光、真实、生动、视听结合等特点,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直观化、生动化。
我校每个教室都具备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网络班班通,教师人人配备电脑,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此方面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规范和体系,教师对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也相对随意。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情境,能直接调动学生的感官,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育之美。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来更师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能够更好的激发教与学的兴趣,提供教与学的资源有效利用;信息集成化优势会的提高课堂教育学的效率;信息技术融合与课堂教学会有效的利用互动功能,加强研究的自觉性、灵活性;延伸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师生实践与创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同时培养了师生收集、加工、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课题申报书: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本课堂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罠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本课堂课题名称: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生本课堂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本课堂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数学研究类型:数学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教师要采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形象直观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生本教育这一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
所谓教学,应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应该是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我们所有的教育希糞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
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
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氮着的美好的教育。
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处于被动地位的状态下,我们思考如何充分将上述的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以便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将会对我校的现状改善很大。
二、研究的意义:信息技术为构建生本课堂提供了支撑,生本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得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等。
异步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异步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异步教研活动是指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活动。
这种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异步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研究。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1)教师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
(2)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浏览、下载、评价、分享教学资源。
(3)定期举办教学资源评选活动,激发教师创作优秀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2. 教学经验交流(1)教师可以在线发布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案例,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2)组织线上教学研讨会,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
(3)开展“教学困惑”征集活动,鼓励教师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学研究活动(1)教师可以在线报名参加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如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等。
(2)组织线上课题研究小组,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方法,分享研究成果。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4. 教师培训与认证(1)邀请专家在线进行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开展线上教师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3)设立教师培训认证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身能力。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异步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2. 平台建设(1)搭建异步教研活动平台,提供在线交流、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等功能。
(2)确保平台运行稳定,保障教师能够顺畅使用。
3. 激励机制(1)设立优秀教学资源奖、优秀教学案例奖等,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课题申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部分问题:教学内容过于片面、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缺乏互动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有待提高等。
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以期通过探索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1. 深入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问题:调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 总结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经验: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成功案例、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总结成功经验,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3.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适合小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案。
4.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通过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教学实践与反思等方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素养。
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经验,提出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培训与实践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挑战,总结教学经验。
【课题申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科学研究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申报书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信息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发展动力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资源有限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支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课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课程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科学实验与项目设计等。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结合信息科学的特点,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研究开发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实验设备等,并推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目标为:构建适应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科学课程体系,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实验教学验证和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将采用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实证研究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调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相关理论和经验。
2.实验研究阶段:在实验教学场景中,设计与信息科学相关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评价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3.总结与推广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与归纳相关教学策略和资源,撰写研究成果报告,组织研讨会和教师培训,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课堂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课堂研究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课堂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课堂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外教育云平台支持信息化学习终端逐步多元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助推了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型优质资源促进降低认知成本,提高质量公平。
教育一线的师生们力求改变有限的文本资源,构建共享的数字资源,应用智能工具,为学生各取所需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群体学习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虚拟学习空间。
呈现出特色发展趋势的数字资源将改变教育现状,发展学生能力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人才。
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选题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支持学生降低认知成本,发展学习能力,实现教育质量公平。
信息技术支持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真实课堂具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结合“教案学案思案学习资源”的合理有机融合的“生态课堂”的内涵特征;同时具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下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文化支持下的互助激励的人格因素形成;具备“展示评价,归纳反思,拓展提升”的学生思维发展进程和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的外延特征。
“十三五”期间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课堂研究》课题,其应用价值在于: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对微课开发应用将支持加强认知领域的科学研究;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支持各取所需互动共赢的生态课堂上降低学生认知成本,促进学习质量公平。
中小学课题申报:《信息技术支持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方法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方法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在我国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大部分学校不管从信息技术硬件、软件资料建设上看,还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看,都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双坝小学也不例外,于2004年建起了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开启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新篇章。
我校现有大小多媒体教室各1间、有两个班建立了模式二——“电脑+电视”,办公电脑10多台,初步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条件。
再加上教师自制课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可依托网上教育资源库丰富的资源,我校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程度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双坝小学老教师较多,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欠创新。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多数时间也就是几个年轻教师在用,老教师用得较少。
有的教师怕麻烦不愿用,有的教师认为用了不一定效果好。
老师们的这些观点和认识让我们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而教学质量始终不能进入云阳县同类学校前列。
可见,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
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综观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学习,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整个过程中。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案例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案例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以学为主研究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语文研究类型:语文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挑战。
多年来,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过去的二十年,大量涌现的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我们亦看到,在成功支持学习方面很多技术却又不太尽如人意。
究其缘由,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其设计者和开发者没有聚焦“学习”,很好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技术如何支持学习者学习的”。
在这场重构“以学为主”的教育新范型的革命性转变中,技术设计面临着新的转向。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题报告模板: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报告模板: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本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本研究将分析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方式,并评估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潜力。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2.1 互动式白板互动式白板是一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使用互动式白板展示实验过程、动画和图表,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概念。
2.2 在线实验模拟在线实验模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实时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3 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一种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应用或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布置作业和进行评估。
3.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潜在优势3.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及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2 增强学生参与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3 提升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和实验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4. 结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法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法研究关键词:学习方法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于1985年在一份国家长期战略计划中提出关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思想。
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工作。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力在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我国近几年还开展了诸如“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索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和界定:当前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了赶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学科教育任务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优化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在美国,到目前为止,一个覆盖全美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在英国,以开放大学为先锋的教育机构最早对外开放了网络教育课程,其受益者遍布全球,其中包括美国、印度、德国、巴西、中国等,目前其网络课程更加普及;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多种教育的资源中心,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包括从幼儿到成人的3000多种课程;德国的网络教育课程由来自高等院校、工商企业界和在不同行业有丰富第一手经验的专家以及精通网络教育与培训方式的学者共同设计,课程的编制做到清晰、系统,既有概论也有丰富的案例。
近年来,我国各学校不断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各校都加大力度推行网络课程,开发了大批的网络课程。
至今,我国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的精品课程体系,产生了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创建并丰富了优质课程资源。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网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科研的新热点。
选题意义: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网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科研的新热点。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数字化学习模式与支持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数字化学习模式与支持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数学化学习,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研究背景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把构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作为发展目标,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对学生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意识,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的正式颁布,我省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
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课程从传统的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普及转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乎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变革的意义十分重大,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按照纸质教材逐一照搬的教学情况,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字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将课题确定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数字化学习模式与支持研究》。
该课题研究的内容比较庞大和复杂,课题组成员前期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纸质教材、湖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作业平台、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数字支撑体系和全员测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本异步课堂建设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1. 基于践行国家重要政策的需要。
2012年3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服务模式”。
自此,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的相关课题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焦点。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市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
2.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
目前,我校的所有教师、学生、家长都有武汉市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账号,各班均配有班班通,已实现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平台。
这一现实状况为学本异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培训教师们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平台中的提供的各种服务教学的应用。
3.基于促进我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生本教育理念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新型教育思想,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以教师的教学计划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对此,本课题基于学本异步,教师将从大课堂中摆脱出来,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辅导工作,进行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本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是一个能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学学习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平台,它可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定制学习内容。
学本异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以学习为本,即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注重学生的能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一讲到底的状况,让学生在能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二是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即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以不同的步子走向共同的目标,达到异步同成的目的。
课堂建设:课堂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人”,信息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
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发挥其辅助功能,教师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以教学任务和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模式、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活动方式、选择教学手段、策划教学问题,形成教学进程的一个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发现了共有298篇与信息技术下的学本异步相关文献、信息。
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从研究对象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很多高等院校广泛应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其中包括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琼斯网上大学(the mind - ex-tension university of jones intercable)、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欧洲进度学校(eu-ro pace)、等网络教育平台,纵观以上网络教育平台,其特点有: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在没有面授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学习。
其次,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得到学习上的指导,适合于学习者进行远程学习。
学习者还可以和老师或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目前网络教育最常用的方式。
其次,通过对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大体相同的内容,如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给学生创设主动、积极求知的氛围;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不断尝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自我强化等等。
2.国内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移动教学”领域,强调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变革。
高雨、鲁石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出:未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将建立数字化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服务平台,方便全部教育人员参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的格局,班级人数将不再受传统的人数限制。
李桂英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型研究》中从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的五个特点和对移动学习的六点改变入手,将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平台应用于移动学习,设计了由推送系统、人机交互界面(UI系统)、用户行为日志存储系统和资源推荐系统组成的资源推送服务平台。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在教育领域当中新的教育形式,所以下阶段我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使用好这个教育平台,是它能很好的教学服务,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纵观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的学本异步的自主学习研究已初见端倪,但是从学本异步的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以及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归纳、概括与总结来看,学本异步的课堂构建在实践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和教学策略两方面。
一方面现有的研究内容要么是某个具体的学科,要么是缺乏具体指导的泛泛而论的理论性概述。
(2)现有的研究未能形成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因而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
(3)现有的研究注重学本异步在推进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却没有关注如何去评价管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应用学本异步,使得教师在运用时缺乏可参照的具体标准,因而无法促进教师技术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基于研究的不足,所以本课题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系统设定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切教学均将围绕学本异步开展,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革。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课题选题的意义“十三五”期间我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下阶段继续研究学本异步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但是在研究本课题前我们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缺乏学生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练习的优质资源;二是教师缺乏熟练使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的能力;三是没有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从而不能把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状况下,学校希望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为契机,试图利用我们已有的优势资源来研究如何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研究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学科策略。
2.研究价值理论价值1.通过研究,明确“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内涵及其特点,确立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学本异步的课堂学习模式,找到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
2.通过研究课题也将对基于学本异步的小学自主学习策略以及学本异步学习模式的使用价值进行探讨,通过标本研究法,对学本异步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和总结,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1.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支持,增强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学生的学情为开展教育的出发点,使得学生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的、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
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3.指导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
使用教师可按照策略原则和内容自行开展学本异步的教学工作。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目标如下:明析“学本异步”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学本异步在其构建中作用的探讨,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归纳其教学策略,形成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们制定了如下研究内容:1.“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基本理念研究。
一是通过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文献查阅,反思当前学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起点;二是研究“学本异步”课堂的基本内涵、取向和特征;三是研究“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的模式建构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先根据学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设方案,然后进行实施探索,再进行反思并制定新的行动方案。
以此方式,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成适合于本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相应的变式。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策略“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基本策略,根据“学本异步”课堂的过程环节,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每个环节实施的基本策略;同时,也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实现以学习为本和学生的异步学习;此外,还针对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4.“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的变革实现以评促教,引导和督促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变革,积极探索“学本异步”课堂的建设。
(三)研究重点“学本异步”课堂建设主要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因而,如何实施是其重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四)创新之处一是本课题力图改变以教为中心和以同样方式对待所有学生的传统,探索如何既实现以学习为中心,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习。
相对当前教学改革只关注其中一个方面的做法,具有新意。
二是发挥信息技术有助于有效推送学习资源的优势,探索如何运用信息促进以学为本的异步课堂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融合的一个新的尝试。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思路本课题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对学本异步教学系统特点的分析,并找出学本异步背景下小学生的行为差异,科学分析新形势下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师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找到两种教育行为之间的互补与平衡点,并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本异步课堂建设研究。
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学本异步的教学特点——总结并归纳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指导——研究学本异步系统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与配合方式——提出相关的学习策略——对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
(二)研究方法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看法,了解教师对异步学程的认识以使用建议,采集相关数据,综合多方评价确定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给予的指导内容。
结合异步学程的功能、教师可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构建完整的异步学程视野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案例研究法:本课题还将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选择不同学科、教师、学生等典型案例,对促进学生一步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
问卷法: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看法,了解教师对学本异步的认识以使用建议,采集相关数据,综合多方评价确定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给予的指导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