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四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练习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练习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7f9646d86c175f0e7cd137e0.png)
第一节原电池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 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 6H2O3Mg(OH)2↓+ 2NH3↑D.NaCl+AgNO3NaNO3+AgCl↓答案:B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作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答案:C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答案:C4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HNO3作电解质溶液B.可以用锌作原电池正极C.可以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D.可以用铜作原电池正极答案:D5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原电池的是()A.2H2+O22H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 ZnCl2+H2↑D.NaOH+HCl NaCl+H2O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放出能量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它不可以用于原电池。
答案: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Zn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Zn-Cu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答案:B7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 O42-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题干所述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式:Zn-2e-Zn2+,正极反应式: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103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202103](https://img.taocdn.com/s3/m/9be0c5c359eef8c75ebfb366.png)
(2)
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提示:C15H31COOH、HOCH2CH2CH2OH。酸性条件下,酯基中C—O键断裂,C原子结合— OH,O原子结合—H,产物为C15H31COOH、HOCH2CH2CH2OH。
(3)
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提示:HNO3、甘油。该酯为硝酸和丙三醇酯化反应的产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 成硝酸和甘油。
(1)理解简单甘油酯和混合甘油酯的概念及区别;
(2)根据酯的水解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书写皂化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解析】(1)油脂的结构可用
表示,结构式中若R1、R2、R3均相同,称为
简单甘油酯;若R1、R2、R3不完全相同,称为混合甘油酯。(2)①中有官能
团
,脂的烃基中有碳碳
(1)该非天然油脂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 (2)该非天然油脂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属于油脂类物质。 (3)该非天然油脂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非天然油脂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碳碳双键、醚键。(2) 该非天然油脂不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属于油脂类物质。(3)该酯在稀硫酸 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蔗糖和不饱和油酸,蔗糖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则最终生成 三种有机物。 答案:(1)酯基、碳碳双键、醚键 (2)否 (3)葡萄糖、果糖、油酸
提示: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难
无无 小 混合物 易
2.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反应(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油脂的共性:1 mol油脂完全 水解的产物是1 mol_甘__油__和3 mol高级脂肪酸(或盐)。 ①酸性条件下: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四章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762f8b9b453610661ed9f4c6.png)
第一节原电池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 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 6H2O3Mg(OH)2↓+ 2NH3↑D.NaCl+AgNO3NaNO3+AgCl↓答案:B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作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答案:C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答案:C4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HNO3作电解质溶液B.可以用锌作原电池正极C.可以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D.可以用铜作原电池正极答案:D5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原电池的是()A.2H2+O22H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 ZnCl2+H2↑D.NaOH+HCl NaCl+H2O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放出能量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它不可以用于原电池。
答案: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Zn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Zn-Cu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答案:B7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题干所述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式:Zn-2e-Zn2+,正极反应式: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完整版)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全)
![(完整版)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0d80b533687e21ae45a930.png)
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选修4课后答】『必修1局部答案』第一章 (2)第一节................................................................................... 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 (2)第二节................................................................................... 燃烧热能源 (3)第三节................................................................................... 化学反响热的计算 (4)第二章 (7)第一节................................................................................... 化学反响速率. (7)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7)第三节................................................................................... 化学平衡.. (8)第四节................................................................................... 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 (9)第三章 (9)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9)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0)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11)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化学必修................................................................................... 1课后习题答案. (14)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14)第一节................................................................................... 化学实验根本方法 (14)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14)第一章习题 (15)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5)物质的分类 (15)离子反响 (16)氧化复原反响 (17)金属及其化合物 (18)金属的化学性质 (18)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8)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9)1/19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化学反响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响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kJ/mol。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之欧阳美创编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之欧阳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ec2bdfdfa6c30c2258019e12.png)
化学选修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欧阳美创编 2021.01.01 欧阳美创编 2021.01.01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欧阳美创编 2021.01.01 欧阳美创编 2021.01.01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18e279c850ad02de8041e8.png)
高二化学 第四章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由Fe 、Cu 、FeCl 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B .由Mg 、Al 、NaOH 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 -3e -+3OH -=Al(OH)3C .由Al 、Cu 、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D .用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都能实现2HCl + Cu CuCl 2 + H 2↑ 反应2.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为正极,b 为负极 B .生产过程中H +向a 电极区域运动C .电子从b 极向a 极移动D .负极反应式为:2224224H O SO e SO H --++-=+3.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 ,N ,P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4.下列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负极反应式为H 2+2e 一=2H +B .装置①工作时,外电路电子由a 电极流向b 电极C .若采用装置②精炼铜,则d 为粗铜,c 为纯铜D .若装置②用惰性电极电解稀H 2SO 4溶液,则溶液pH 升高5.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 --2e -===ZnO+H 2O ,Ag 2O+H 2O+2e -===2Ag+2OH -。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 .负极,被氧化 B .负极,被还原 C .正极,被还原D .正极,被氧化7.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平面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A .Ⅰ和Ⅲ附近B .Ⅰ和Ⅳ附近C .Ⅱ和Ⅲ附近D .Ⅱ和Ⅳ附近8.甲醇燃料电池(DMFC )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该燃料电池是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电解质可以是质子交换膜(可传导氢离子),也可以是固体氧化物(可传导氧离子),甲醇和氧气分别在多孔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应,从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e8056ce79563c1ec4da7105.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能量反应过程E 1E 2反应物生成物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没加催化剂加了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3_1电解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3_1电解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739395679563c1ec5da71da.png)
盐酸
D Pt
Pt H2SO4
H2O
解析:A 中可加入水,B 中可加入 CuO 或 CuCO3 固体,C 中可通入 HCl 气体。
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时,发生的电极 反应完全相同的是( A )
A.NaOH、H2SO4 B.CuCl2、Cu(NO3)2 C.Na2SO4、NaCl D.KNO3、AgNO3
具体如下:
(2)依据电极产物——如果电极上析出 Cl2 或 O2,它一定是 阳极;如果电极上产生 H2 或析出金属,它一定是阴极。
(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阴、阳极 实际题目中往往不给出电解池的电源,而是给出一些实验 现象,据此先判断出是何种离子放电,从而确定出电源的正负 极和电解池的阴阳极,并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2.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1)阳极产物的判断 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Ag 以前), 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则看溶液中的离子的失电子能 力。此时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放电顺序即为得、失电 子能力顺序)。 阳极上的放电顺序:S2->I->Br->Cl->OH->NO-3 >SO24->F -。
【解析】 依据放电顺序阴极先放电的是 Cu2+,故阴极开 始析出的是 Cu,A 错误;阳极先放电的是 Cl-,故阳极开始产生 的是 Cl2,B 错误;由阴极反应 Cu2++2e-===Cu,n(Cu2+)=0.1 mol,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量达到 0.2 mol 时,Cu2+放电完毕, 阴极放电离子变为 H+,C 错误;阴离子 Cl-先放电,后是 OH-, 在水溶液中 SO42-不参与电极反应,D 正确。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89d2ea7ef18583d048645951.png)
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选修4课后答】『必修1部分答案』第一章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3)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4)第二章 (7)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7)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第三节化学平衡 (8)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9)第三章 (9)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9)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11)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14)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4)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4)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14)第一章习题 (15)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5)物质的分类 (15)离子反应 (16)氧化还原反应 (17)金属及其化合物 (18)金属的化学性质 (18)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8)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9)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d05c05ef111f18582d05a23.png)
9. 1 t 煤燃烧放热 2.9 × 107 kJ
6.设CH4 的燃烧热为Δ H
50 t 水由 20 ℃升温至 100 ℃,温差 100 ℃ -20 ℃ =80 ℃,此时
CH4 (g)+O2 (g) == CO2 (g)+2H2O(g)
需吸热:
16 g/mol
ΔH
50×103 kg ×80 ℃× 4.184 kJ/(kg ?℃ )=1.673 6 ×107 kJ
7. 已知 1 kg 人体脂肪储存 32 200 kJ 能量,行走 1 km 消耗 170
5.设S 的燃烧热为Δ H
求每天行走 5 km, 1 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S(s)+O2 (g) == SO2 (g)
170 kJ/km × 5 km/d × 365 d ÷ 32 200 kJ/kg=9.64 kg
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 物 质质 的的 量量 的浓H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
物品
84 消
醋
酱油 酒
洗涤
洗发 洁厕 洗衣 柔软
灵
毒液 液
剂
液
剂
pH
56
7
8
12
6
18
6
+)mol/l
10-5
10-6
10-7
10-8
10-12
10-6
-99.6 kJ
聚丙烯 40 m3× 1.5 × 104 kJ/m3=60 × 104 kJ
Δ H=26 g/mol × (-99.6 kJ) ÷ 2.00 g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d03cf3cc22bcd126ff0cb3.png)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之欧阳语创编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最新)之欧阳语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f89e6dc4fad6195f302ba645.png)
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欧阳语创编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欧阳语创编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化学 第04章 电化学基础 专题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试题 新选修4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化学 第04章 电化学基础 专题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试题 新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a81b5c5960590c69fc37621.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1)概念:金属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2)本质:金属本身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发生________反应):M −ne− Mn+ 。
(3)金属腐蚀的类型。
①化学腐蚀 金属跟接触到的_______________(如SO2、Cl2、O2等)或_______________液体(如石油)等 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②电化学腐蚀 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________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 ________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危害更大。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1)腐蚀类型类型 发生条件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总反应钢铁的析氢腐蚀示意图 析氢腐蚀水膜酸性较强 2H++2e− H2↑ Fe−2e− Fe2+ Fe+2H+ Fe2++H2↑钢铁的吸氧腐蚀示意图 吸氧腐蚀 水膜弱酸性、中性或碱性 O2+2H2O+4e− 4OH− 2Fe−4e− 2Fe2+ 2Fe+O2+2H2O 2Fe(OH)2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最 终 生 成 铁 锈 ( 主 要 成 分 为 Fe2O3•xH2O) , 反 应 如 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Fe(OH)3 Fe2O3•xH2O+(3−x)H2O(2)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导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铁 装置中铁、碳和饱和食盐水构成原钉表面有________生成电池,铁钉发生________腐蚀二、金属的防护 1.金属的电化学防护:(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________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另找一种活泼 性较强的金属作________。
如图所示:用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实验名称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装置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锌电极:Zn-2e- Zn2+; 铁电极:2H++2e- H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d03cf3cc22bcd126ff0cb3.png)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2](https://img.taocdn.com/s3/m/37d0fdf84b35eefdc8d333db.png)
课时1 电解原理
刷提升
1.[甘肃兰州一中2018高二期末]如图,铁片、铜片和CuSO4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或电解 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式为Cu-2e-=== Cu2+ B.构成电解池时,Cu极质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C.构成电解池时,Fe极质量一定减少 D.构成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在工作时的反应原理一定不同
选项 a电极 d电极 Q离子
A 阳极 正极 阳离子
B 阴极 正极 阳离子
C 阳极 负极 阴离子
D 阴极 负极 阴离子
解析
根据题图知,该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属于电解池,根据电子流向知,c是负极,d是正极, a是阴极,b是阳极,电解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Q 是阳离子,P是阴离子,故B正确。
课时1 电解原理
刷基础
题型2 电解装置分析
3.[北京西城区2018高三模拟]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①和②,在相同时间内,记录现
象如下(溶液的温度变化均不明显)。
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电极材料
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2H2O-4e-===O2↑+4H+ B.②中,白色浑浊的主要成分是Ca(OH)2 C.②中,产生白色浑浊的主要原因是电解过程消耗水
解析 Fe的活动性强于Cu,构成原电池时,Fe作负极,Cu作正极,Cu极反应式为Cu2++2e- ===Cu,A错误。构成电解池,Cu作阳极时,Cu不断溶解,质量减少;Cu作阴极时,有 金属在该电极上析出,电极质量增加,B正确。构成电解池,Fe作阴极时,有金属在该电极 上析出,质量增加,C错误。构成电解池且Fe作阳极时的反应原理,与构成原电池时的反应 原理相同,D错误。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高考专项复习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高考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8d015683d049649a665875.png)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高考专项复习一、单选题1.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Zn—CO2电池,电池工作时,复合膜(由a、b膜复合而成)层间的H2O 解离成H+和OH-,在外加电场中可透过相应的离子膜定向移动。
当闭合K1时,Zn—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闭合K1时,H+通过a膜向Pd电极方向移动B.闭合K1时,Zn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 = Zn(OH)2-4C.闭合K2时,Zn电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D.闭合K2时,在Pd电极上有CO2生成2.一种由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主的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QPE)制备的Na-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QPE 中的F-C 链有利于Na+的转移。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e–+Na+=NaO2B.负极质量每减少23 g,需要消耗O2的体积为22.4 LC.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互为同系物D.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物为O23.在通电条件下,用如图所示装置由乙二醛制备乙二酸,其制备反应原理为:OHC—CHO+2Cl2+2H2O→HOOC—COOH+4H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起提供Cl-和增强溶液导电性的作用B.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a极为负极,Pt1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D.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理论上每得到1mol乙二酸,将有2molH+从右室迁移到左室4.电化学溶解—沉淀法是一种回收利用H2S的新方法,其工艺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Zn与强酸、强碱都能反应生成H2;Zn2+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以[Zn(OH)4]2-形式存在。
A.锌棒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 [Zn(OH)4]2-=ZnS↓+ 2H2O+ 2OH-C.电解槽中,没接通电源时已经有H2产生D.理论上气液分离器每分离出22.4LH2可处理含1molH2S的废气5.某研究机构使用Li—SO2Cl2电池作为电源电解制备Ni(H2PO2)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化学选修四-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化学选修四-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fd17bf01dc281e43af014.png)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kJ热量。
(2)1molN2(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kJ热量。
(3)1mol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
(5)(l),(6)(l),1、O(g),2、反应1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可以再生的,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用氢气作燃料有什么优点?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有什么问题?它的发展前景如何?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科学家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请你谈谈甲烷燃料开发的前景。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请画出一张柱状图来形象地表述这些数据,并提出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的设想。
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d03cf3cc22bcd126ff0cb3.png)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电池基础巩固1下列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 Na2SO4+2H2OB.2FeCl3+Fe3FeCl2C.Mg3N2+ 6H2O3Mg(OH)2↓+ 2NH3↑D.NaCl+AgNO3NaNO3+AgCl↓答案:B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能用金属锌作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答案:C3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答案:C4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HNO3作电解质溶液B.可以用锌作原电池正极C.可以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D.可以用铜作原电池正极答案:D5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原电池的是()A.2H2+O22H2OB.2CH3OH+3O22CO2+4H2OC.Zn+2HCl ZnCl2+H2↑D.NaOH+HCl NaCl+H2O解析: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放出能量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它不可以用于原电池。
答案: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AlCl3+4NaOH NaAlO2+3NaCl+2H2O,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Zn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产生H2的速率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导线把二者相连,观察到Cu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u与H2SO4能发生反应而Fe被钝化D.Zn-Cu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答案:B7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 O42-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题干所述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式:Zn-2e-Zn2+,正极反应式: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为形成闭合回路,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D8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B.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石墨棒,则X为石墨棒,Y为Zn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解析: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就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的强;X极应发生氧化反应,Y 极应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9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解析:由总反应方程式知,I-失去电子(氧化反应),Fe3+得电子(被还原),故A、B项正确;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项正确;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甲中石墨作负极,D项错误。
答案:D10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解析:乙烧杯中锌与铜没有接触,不能构成原电池,但锌可以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放出H2;甲烧杯中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锌为负极,铜片上有H2放出,加快了锌的溶解。
答案:C11下图所示原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
解析:该原电池中,Cu比Ag活泼,所以Cu作负极,Ag作正极,电池总反应是Cu与A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单质,所以正极反应式为Ag++e-Ag。
答案:Ag++e-Ag12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g。
(已知F=96 500 C·mol-1)解析:(1)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反应式为MnO2+H++e-MnOOH,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电池反应为Zn+2MnO2+2H+Zn2++2MnOOH。
(2)因电流强度I=Qt,所以Q=It=0.5A×5min×60s·min-1=150C所以通过电子物质的量为QF =150C96500C·mol-1所以消耗Zn的质量为:150C96500C·mol-1×12×65g·mol-1=0.05g。
答案:(1)MnO2+H++e-MnOOH2MnO2+Zn+2H+2MnOOH+Zn2+[注:式中Zn2+可写为Zn(NH3)42+、Zn(NH3)2Cl2等,H+可写为N H4+](2)0.0513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1)写出甲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负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
(填写元素符号)(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丙同学依据甲、乙同学的思路,设计如下实验: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
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
A.铝片、铜片B.铜片、铝片C.铝片、铝片D.铜片、铜片②写出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原电池中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向,再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甲中Mg作负极,乙中Al作负极。
同理,铝片和铜片插入浓硝酸中,Al钝化,铜片作负极;铝片和铜片插入稀NaOH溶液中,铝与NaOH溶液反应,铝作负极。
答案:(1)Mg-2e-Mg2+(2)2Al+8OH--6e-2Al O2-+4H2O2Al+2OH-+2H2O2Al O2-+3H2↑(3)Mg Al(4)AD(5)①B②负极:Cu-2e-Cu2+;正极:4H++2N O3-+2e-2NO2↑+2H2O能力提升1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①Br2+2e-2Br-②2Br--2e-Br2③Zn-2e-Zn2+④Zn2++2e-Zn其中表示放电时负极和正极反应的分别是()A.②和③B.②和①C.③和①D.④和①解析:放电时负极反应物为Zn,失电子被氧化,正极反应物为Br2,得电子被还原。
答案:C2M、N、P、E四种金属,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H2SO4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
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P、M、N、EB.E、N、M、PC.P、N、M、ED.E、P、M、N解析:由①知,还原性M>N,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冒气泡,为原电池正极,故还原性P>M;N、E构成的原电池中N作负极,故还原性N>E。
答案:A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 O42-)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解析:A.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电池工作过程中,S O42-不参与电极反应,故甲池的c(S O42-)基本不变,错误;C.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g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2+为65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错误。
答案:C4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央滴入浓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解析:若杠杆为导体,则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失电子而溶解:Fe-2e-Fe2+,溶液中Cu2+在正极(铜极)得电子生成铜,质量增大而下降,A端低,B端高;若杠杆为绝缘体,则铁球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覆于表面,质量增加,下降,A端高,B端低。
答案:D5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图1图2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铝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溶液中的H+向极移动。
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解析:在0~t1时,正极上是N O3-得电子后结合H+生成NO2和H2O;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H+向正极移动;由于Al与浓硝酸反应后在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t1时发生Cu与浓硝酸的反应,Cu作负极,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