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集团管控架构的演进 一项定性比较分析(QCA)尝试_王凤彬 管理世界 201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
2014 年第 12 期
极为独特,并非集团战略这单一的决定要素可以解 释的,而现有文献偏重企业集团外部市场环境和制 度 因 素 的 影 响 ,未 将 股 权 结 构 、集 团 战 略 以 外 的 其 他内部重要影响因素和相关分析视角引入大企业 集团组织研究中。就中国企业集团发表多篇论文 的姚咏仪及其合作者(Yiu,Bruton & Lu,2005)曾指 出 ,对 企 业 集 团 管 理 问 题 和 历 史 轨 迹 缺 乏 关 注 ,使 我们忽略了不少影响集团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 乔尔潘和引野隆(Colpan & Hikino,2010)也强调跨 角度研究的必要性,呼吁将金融和治理视角与发展 和战略视角结合起来,以加深对层级化联结的集团 组织形式的认识。其二,国际上鲜有文献对特定制 度 环 境 中 的 企 业 集 团 尤 其 是 同 类 企 业 集 团(Boyd & Hoskisson,2010)之间管控架构差异的形成原因 和演进过程做出系统性研究,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 集团内部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研究则多停留在描述 性 阶 段(刘 斌 ,2012),且 侧 重 于 探 讨 业 务 单 元 的 构 成 及 是 否 具 有 独 立 法 人 地 位 和 产 权 链 关 系(刘 启 亮、李增泉、姚易伟,2008)等基本组织构成问题,而 不是整个集团的管控问题。
尽管新兴经济体中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的多样 性已为学界关注(Khanna & Yafeh,2007;陈文婷译, 2010),但 国 际 上 以 中 国 为 背 景 的 集 团 组 织 形 式 研 究仍明显少于以相对发达国家为背景的研究 (Chang & Hong,2002;Khanna,2009;Lee & Jin, 2009),针 对 中 国 情 境 的 管 控 架 构 特 征 研 究 更 是 罕 见(Bruton & Lau,2008;钱婷、武常岐,2012)。基于 以往研究“较少探讨多元化战略与组织结构匹配程 度 的 影 响 因 素 ”的 评 判 ,冯 米 、路 江 涌 、林 道 谧 (2012)尝试从行业集中度、金融市场制度和所有权 结构方面探寻本土企业集团战略与结构匹配关系 的影响因素。该文构建了“多元化程度与控制集权 化 匹 配 度 ”指 标 用 以 衡 量 被 解 释 结 果 ,然 后 以 中 国 台湾地区 1981~1998 年间 100 家最大企业集团为样 本进行三方面因素影响的经验验证,但发现有关集 团内上市公司数目和政府投资者所有权影响的假 设只得到了部分支持,有关机构投资者和集团内部 所有权影响的假设则未得到验证。这项实证研究 显示,中国本土企业集团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影响因 素可能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亟待进一步的实证研 究来深化和加强。
有鉴于上述问题和研究缺失,本文从整体论和 集合论的视角出发,以 104 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 管 理 委 员 会(简 称 国 资 委)直 接 监 管 的 大 型 中 央 国 企集团(简称央企)为实证研究对象,使用拉金(Ra⁃ gin,1987)始创的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 ative analysis,简称 QCA)方法探讨上述问题。通过 对 比 样 本 央 企 选 择 职 能 型(functional form,简 称 F 型)管控架构②、事业部型(multidivisional form,简称 M 型)管 控 架 构 或 子 集 团 公 司 型(capital- holding form,简 称 H 型)管 控 架 构 的 不 同 前 因 条 件 构 型 (causal configuration),本文识别出“钱德勒式”、“准 钱德勒式”和“非钱德勒式”三类本土化的管控架构 配适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演进路径与 内部制度在大型央企集团管控架构选择中的作用, 探 寻 其“ 集 而 不 团 、管 而 不 控 ”的 组 织 根 源 ,以 及 突 破钱德勒等学者设想的一般路径构建业务条线型 管控架构的可能及条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 ③ ,大 型 国 企 以 其 庞 大 的 规 模 、复 杂 的 业 务 结 构 、 产权链各级主体间特殊的权责关系,成为转型期中 国极具代表性的企业群体。本文得出的战略与结 构配适的本土化规律,对构建中国情境下的组织管
- 93 -
央企集团管控架构的演进:战略决定、制度引致还是路径依赖?
工商பைடு நூலகம்理理论论坛
理与集团管控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献评述
(一)组织形式多样性:大型企业中的非 M 型结 构
倡 导“ 管 理 革 命 ”的 美 国 学 者(Chandler,1962; Rumelt,1974)基 于 对 大 型 企 业 特 别 是 整 体 上 市 公 司的长期追踪研究提出,“集中政策下分散经营”的 M 型结构对多元化经营企业最为配适。无论是高 度集权的 F 型组织在业务扩展过程中按产业或业务 领域部门化从而转变为相对分权的 M 型组织(如杜 邦 公 司),还 是 以 持 股 方 式 联 结 多 法 人 企 业 的 高 度 分权的 H 型组织在追求协同效应的过程中通过吸 收合并或管理整合转变为相对集权的 M 型组织(如 通用汽车公司),M 型结构已成为美国多元化企业 普遍接受的、与其战略匹配良好的组织形式。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尽 管 网 络 型(network form,简 称 N 型)、多 子 公 司(multi- subsidiary form,简 称 MSF 型 )、多 层 级 子 公 司 型(multi- layered subsidiary form,简称 MLSF 型)等新兴组织形式也受到了一些 西方研究者的关注(Whittington & Mayer,1997;Pre⁃ chel,1997;Zey & Swenson,1999),但至今未成为美 国大型企业组织研究的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是美 国大型企业多系以业务关系联结的整体上市公司, 而非以产权关系联结的多法人集团。与母子公司 间的治理关系相比,业务协调与管理才是美国大型 企业组织研究的要题。
关键词:集团管控 组织架构 定性比较分析 构型 国有企业
一、引言
企 业 战 略 与 组 织 结 构 的 协 同 变 革 是 发 达 国 家 企 业 近 百 年 前 开 始 的 管 理 实 践 ,经 钱 德 勒 (Chandler,1962)提炼为“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后,更被各界广为认可并普遍应用。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横向经济联合”、“大型企业集团试点”、“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大公司,大集团”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构成日 趋复杂。一批大型国企组建为多法人联合体形式的企业集团后,战略及边界更是发生了重 大变化。为顺应大型复杂组织管理的需要,这些国企在探索或模仿中开展管控架构变革,试 图达成集团战略与管控架构的匹配。然而,迄今为止的管控架构调整结果仍与“钱德勒式” 配适命题的经典预测差异甚大。
在美国之外,大型企业组织形式研究的主题更 为多样,有超越“管理革命”倡导者推崇的多元化战 略与 M 型结构匹配论的趋势。就欧洲国家而言,惠 廷 顿 和 梅 耶(Whittington & Mayer,1997)曾 做 过 如 下比较:1969 年美国大型工业公司中采用 M 型结构 的 比 例 高 达 2/3(Rumelt,1974),而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期 欧 洲 的 相 应 比 例 仅 为 50% 甚 至 更 小(Scott, 1973),且此比例在 80 年代后仍然很低。惠廷顿和 梅 耶 对 此 给 出 的 评 判 是 :这 绝 非“ 落 后 ”的 表 现 ,而 是 企 业 对 不 同 国 家 制 度 环 境 的“ 适 应 ”。 就 东 亚 国 家和地区而言,张志铮、梁宪(1995)发现,香港各大 企 业 集 团 多 为 通 过 旗 下 上 市 公 司 以“ 旗 舰 ”式 运 作 的 H 型组织。丹羽哲夫(1997)关于日本三菱集团 F 型→M 型(1908 年)→H 型(1943 年)→N 型(20 世纪
许 多 实 施 业 务 多 元 化 战 略 的 集 团 化 国 企(如 中 国 中 钢 集 团 公 司 、中 国 石 油 化 工 集 团 公 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囿于各类因素限制,维持着理论上与其战略类型明显不匹配 的职能型管控架构。其中有的保留着“小总部”但管控虚化,有的为维持或加强总部管控能 力不得不设立“大总部”。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这类集团均未设立分业务板块管理的责任 单元。与此比照,中国也有一批集团化国企在试误式调整中克服历史背景及制度惯性的束
央企集团管控架构的演进:战略决定、制度引致还是路径依赖?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
央企集团管控架构的演进:战略 决定、制度引致还是路径依赖?*
——一项定性比较分析(QCA)尝试
□王凤彬 江 鸿 王 璁
- 92 -
摘要:本文以 104 家国资委监管的、在体制转型中面临“难管控”问题的央企集团为实证 研 究 对 象 ,探 讨 中 国 大 型 国 企 集 团 在 多 元 化 发 展 过 程 中 异 于 钱 德 勒“ 结 构 追 随 战 略 ”命 题 的 管控架构选择及其前因条件,分析集团战略、制度改革、历史轨迹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作为 中文管理学界首批尝试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的研究之一,本文探索性地识别出三 类本土化的管控架构配适性选择,即可由战略要素独立解释的“钱德勒式”配适、由战略要素 与互补要素共同解释的“准钱德勒式”配适、完全由替代战略要素的其他要素解释的“非钱德 勒式”配适,并对比了这些配适的前因条件构型差异。基于历史、制度要素的印迹效应和集 团 总 部 自 主 选 择 意 愿 的 相 对 强 弱 ,本 文 将“ 非 钱 德 勒 式 ”配 适 进 一 步 区 分 为 路 径 依 赖 型 与 选 择 变 异 型 。 结 果 表 明 ,在 中 国 情 境 下 ,经 典 的“ 钱 德 勒 式 ”配 适 的 比 重 远 低 于 其 他 两 类 ,仅 有 非 相 关 多 元 化 央 企 集 团 的 管 控 架 构 选 择 符 合 其 预 测 ;在“ 准 钱 德 勒 式 ”和“ 非 钱 德 勒 式 ”配 适 中,公司制改造等制度因素和集团组建方式等历史因素作为不可缺少的影响条件,使众多专 业化和相关多元化央企集团做出了与经典预测迥异的管控架构选择。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 大型国企集团的管控理论。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中国大型企业组织体制转型及路径创造研究”(批 准号:13XNL004)的阶段研究成果。感谢国资委企业改革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相关咨询界和企业界人士协助开 展“中央企业集团公司管控模式课题”问卷设计及调查。江鸿为本文通讯作者。
缚 ,逐 步 将 战 略 与 管 控 架 构 配 适 到 位 。 例 如 ,中 粮 集团有限公司,为顺应其战略从众多领域多元化向 有限相关多元化转变的需要,自 2006 年初开始调整 多 元 化 业 务 管 控 架 构 ,经 历 了 撤 销“ 经 营 中 心 ”、一 年 后 恢 复 、之 后 更 名 为“ 一 级 经 营 单 位 ”的 反 复 过 程,最终建成了对二级经营单位分层分类管控的业 务条线型管控架构①。
除 了“ 不 成 熟 的 市 场 环 境 ”给 本 土 研 究 带 来 新 的 挑 战 之 外 ,现 有 研 究 还 存 在 着 如 下 两 个 显 著 缺 失,从而更无法对本土企业战略与结构配适问题给 出 有 力 解 答 :其 一 ,中 国 大 企 业 集 团 中 众 多 成 员 企 业以纵横交错关系构成多层法人嵌套结构的情形
两 相 对 比 ,我 们 不 禁 好 奇 :在 集 团 战 略 尤 其 是 集团业务多元化与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这些国企 集团的管控架构选择为何相去甚远?除了钱德勒 针对西方现代公司归纳的战略与结构匹配关系外, 是否还存在与转型中的中国大型集团化国企特征 相关的配适性结构选择?其决定因素有何异同? 各因素又如何结合起来,影响着这类企业的管控架 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