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生理)课程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体功能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英语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正常人体功能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属生物医学的分支。正常人体功能学是英语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并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病理正常人体功能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和专业课(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正常人体功能学学习,使学生掌握正常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发生机制,理解人体不同系统、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帮助学生分析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生理稳态;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将来医学实践中疾病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二)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功能学作为英语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如药理学、病理正常人体功能学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结合基层护理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需要,合理取舍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由结构到功能,由静态到动态的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理论学时为44学时,实验学时为10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正常人体功能学基本概念;

2.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生命活动过程中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变化规律及其调节。

4.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

5.熟悉各系统间功能联系;

6.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7.了解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正常人体功能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理现象;

2.能进行动物基本手术操作;

3.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的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5.能灵活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医学生所需的严谨科学态度;

2.珍爱生命、善于合作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1.根据本课程教学标准,可选用多种不同版本的正常人体功能学优质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重组教材,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在选用教材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强调正常人体功能学知识的重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建议

1.结合基层护理工作要求以及后续基础课的授课重点内容,整合生化、生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灵活采用临床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路,实施互动教学;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以便更好的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例如,将一些涉及假说和分子机制的内容略讲,将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如血液和生殖的部分内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重点讲授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机体各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的重要生理功能、机制及其功能调节。

2.正常人体功能学属于医学生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其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而专科层次的学生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3.重难点的处理:依据教学标准来讲透重点、多次重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提高整体实验项目的设计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验过程中,在加深学生对正常人体功能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5. 正常人体功能学实验教学是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首次接触活体动物实验,教学过程注重灌输学生珍重生命的观念,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五、课程评价

课程内容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相关能力要求接轨,使资格考试及岗位需求与课程系统性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职业要求。

任课教师的知识、能力要与课程相匹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对教师的评价分为校系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校系督导主要从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同行评价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主要从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突出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素质目标及能力目标,包括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课堂问答等内容;阶段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理论考试重在对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的考核,实践技能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

结合后续课程授课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多方评价及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使课程不断改进与完善。

编写成员:蔡智慧袁磊张志国李先佳

常陆林朱宝安尹丽梁树才

编写时间:201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