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分析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分析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盆腔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气滞血瘀、脾肾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针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采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辨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评价治疗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58例患者的盆腔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其中47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1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明显。
白带异常症状得到了改善,55例患者的白带异常情况明显减轻,3例患者的白带异常情况消失。
月经不调症状得到了改善,50例患者的月经不调情况明显改善,8例患者的月经不调情况消失。
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表明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辨证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进行的盆腔超声检查显示,患者的子宫和附件部位明显缩小,炎症病灶减轻,回声一致。
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说明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对炎症指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辨证治疗方案对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
这项研究为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在进行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复杂,不同患者的证候表现和体质差异较大,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在治疗上,应以调整饮食、规律作息、情志调摄为基础,同时配合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以期达到良好的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对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样本量较小,且缺乏对照组,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关 键 词 :盆腔 瘀 血 综合 征 : 申西 医 结合 疗 法
近年来 , 随着对盆腔瘀 血综合征 的认识提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 , 其发病率 有增 高的趋 势 , 目前 已成 为妇科 的常见病之一。盆腔瘀血综合征是 由盆 腔静 脉慢性瘀血而 引起 的下腹盆腔坠痛 、 腰背疼痛 、 深部性交疼痛 、 月经量多、 白带 增 多等一系列症候群 , 是临床上 的一种病 因复杂的难治性疾病 。笔者于 2 1 00 年在 门诊采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 5 例 , 得了满意疗效 , 0 取 现报
医学信息 21 年 1 月第 2 卷第 1 期 M d aI o ao. e. 01V 1 4 N .2 01 2 4 2 ei ln r tnD c2 1. o 2. o 1 c fm i .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盆腔瘀血综 合征 的临床体会
陈 昌谊
( 庆 市 九 龙 坡 区 第 五人 民 医 院妇 产科 , 庆 重 重 4 12 ) 0 3 9
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3体 会
该病西医的发病机制目 主要与盆腔静脉解剖结构 , 子宫位置后倾 , 卵巢内 分泌紊乱, 早婚早育 , 孕产次过多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这些 因素导致绝大多数 患者盆腔静脉血流缓慢 ,子宫表面呈紫蓝色瘀 血状或黄棕色瘀血斑点及浆膜 下 水肿 , 甚至见 到充盈 、 曲张 的子宫静脉 , 两侧卵巢静脉丛像一堆蚯蚓 状弯曲
1 一般资料 . 1
报道的 5 0例门诊患者均 为已婚育龄 期女性 ,年龄 2 5周 4
岁, 平均年龄 3 岁 , 6 病程 6 个月 ~0, 胎 1 , 2a1 5例 ≥2胎 3 例 ,O例患者既往 5 5 均有人流术史 ,0 1 例行结扎术 ,0 3 例有剖宫产术史。主要表现 为下腹部 坠痛 , 腰骶 部痛 , 久站 、 经前 期 、 劳累以及性交后加 重 , 房胀痛 , 乳 白带增多 , 极度 疲 劳, 月经失 调等症状 ; 妇科检查症状与体征不符是其特点 。检查 中可见子宫颈 肥大 , 紫蓝色, 呈 多有糜烂 , 附件及后穹窿可有轻度压痛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盆腔静脉血 流速度稍缓 慢及静脉曲张。临床 中排除慢性盆 腔炎 、 子宫 内膜 异 位症 、 子宫腺肌病等所致 的慢性腹痛 。 1 . 2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 日早晨予妈富隆 1 口服 , 每 片 晚上予谷维素 2片 口 服 ,1 2d为疗程 , 连用 3 个疗程。中医治疗 : 院具有活血化瘀 、 用我 散寒行气 、 止 痛功效的灌肠 2 号方灌肠 治疗 ,1 为疗程 , 2d 经期停用 , 连用 3个疗程 。灌肠 2 号方药物组成 : 丹参 3 黄芪 2 g 赤芍 、 附各 1g 玄胡、 术各 1g 当归 、 0, 0, 香 8, 莪 5, 桃仁 、 红花 、 、 、 桂枝 川芎 丹皮各 1g 0。除药物治疗外 , 还配合情志疏导 、 节制房 事及每天早晚做提肛运动 3rn等辅助措施 。 0i a 1 . 3疗效标准Ⅲ 痊愈 : 治疗后症 状 、 征消失 , 体 彩色多普勒超 声观察 , 盆腔 静 脉血流速度无异 常, 静脉 嗌张消失 ; 显效 : 消失 、 症状 体征有 明显改善 , 多 彩色 普勒超声 , 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明显改善 , 曲张减轻 ; : 静脉 有效 症状 、 、 体征 均有好转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稍缓慢 , 静脉 曲张减轻 ; 无效 :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不适、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性生活不卫生、宫腔内器械介入等因素有关。
盆腔炎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粘连、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尤为重要。
一、辨证施治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盆腔炎多由寒湿、湿热侵袭所致,其证型可分为湿热下注型和寒湿凝滞型。
(1)湿热下注型:证候特点:腹部胀痛、热感、白带为黄色、稠腻,伴有口渴、尿急、尿频等症状。
辨证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连翘、茵陈、秦艽等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寒湿凝滞型:辨证治疗:祛寒化湿为主,可选用附子、独活寄生、藁本等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辨证施治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菌及其敏感性,然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治疗需要持续2周以上,以充分清除病原菌,预防复发。
二、综合疗法1. 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治疗中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的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消退。
2. 食疗调理盆腔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橘子、柑橘、生菜、番茄、萝卜、芹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康复。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盆腔炎患者也有益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影响炎症的康复。
4. 生活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宫颈卫生,避免性生活不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腔感染的发生。
5. 心理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综合疗法,多方面加以调理,以期早日康复,并且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复发。
中医妇科辨证论治:盆腔炎
【概述】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经不调等。
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
本病多发⽣于⽣育年龄的妇⼥,也有少数发⽣于未婚者。
盆腔炎在中医⽂献中⽆此病名记载,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似乎与经⾏发热、带下病、疤瘕等有关。
【病因病理】 1.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侵,客⼲下焦盆腔,久⽽蕴毒发病。
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或妇科⼿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内⽣殖器⽽致病。
2.⽓滞⾎瘀湿毒阻滞,⽓滞⾎瘀,瘀热成疤。
或忧郁忿怒,⽓机紊乱,⽓滞⾎瘀成疤。
3.脏腑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失和,滞⽽成疤。
【诊断要点】 1.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带多⾊黄,腰骶疼痛或酸痛。
2.妇检阴道分泌物多、呈脓性,宫颈有举痛,充⾎,宫体⽔肿感、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3.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细胞升⾼,中性细胞增多。
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能找到致病菌。
4.B超提⽰附件⽔肿,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提⽰炎症包块。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带多、⾊⽩或黄,腰痛,附件处增厚或压痛,或有包块。
【辩证分型】 1.湿毒蕴盛经⾏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黄或臭,⼩便黄⾚,⼤便不调。
苔黄腻,⾆红,脉滑数。
2.⽓滞⾎瘀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经失调,盆腔有包块。
⾆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3.脏腑失调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眩,纳少便溏。
苔腻,⾆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分型治疗】 1.湿毒蕴盛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痛。
⽅药: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9克⼭栀9克⾚芍10克桃仁9克薏苡仁10克延胡索15克⽊⾹9克炙⽢草3克加减:⾼热形寒⽆汗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 盆腔有炎块者,加莪术10克、三棱9克;带多如脓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日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
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
急性盆腔炎多发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际,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甚至泛发为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常见病因有热毒炽盛、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
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常见病因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1.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鉴别诊断:1.急性盆腔炎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1)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HCG(+)。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急性阑尾炎与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腹痛、自细胞升高。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分析
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分析【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伴有盆腔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通过对5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发现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治疗在慢性盆腔炎中具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对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并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益气扶正, 活血化瘀, 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分析, 有效性, 结论,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下腹疼痛、异常白带、月经不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困扰。
目前,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尽如人意。
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方法,能够温补脏器、活血祛瘀,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益气扶正活血化瘀的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1. 评估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减轻病情等方面的效果。
2. 探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治疗原理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 通过收集和分析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病例数据,总结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在慢性盆腔炎中的特点和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中药结合灌肠辨证施治慢性盆腔炎
素 , 使证 候 发 生 变 化 , 素 体 阳 虚 , 外 寒 直 伤 冲 任 而 损 伤 常 如 或
阳气 , 急 性期 过 用 苦 寒 清 热 药 物 , 致 阳 气 受 损 , 之 脾 胃 或 以 加
运 化 失 司 , 湿 内停 , 成 寒 湿 凝 结 之 证 ; 有 嗜 食 辛 热 之 品 水 而 又 而 致 湿 邪 与 热 互 结 , 湿 热 邪 毒 直 入 胞 宫 , 成 湿 热 瘀 结 之 或 而 证 。另 有 为 湿瘀 相 合 所 致 , 性粘 滞 缠 绵 难 祛 , 而 本 病 病 程 湿 因
2 病 因病 机
的病 理 产 物 , 是 导 致 慢 性 盆 腔 炎 下 腹 疼 痛 诸 症 发 生 的 主 要 也
发 病 机 制 [1l 。 3o 1 .,] 3 中 医 中 药 辨 治
祖 国医 学 无 慢 性 盆 腔 炎 这 一 病 名 , 据 本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根
及 特 点 , 属 于 中 医妇 科 学 “ 人 腹 痛 ” “ 下 ” “ 经 不 调 ” 应 妇 、带 、月 、 “ 瘕 ” “ 经” 及 “ 孕 ” 范 畴 。本 病 多 因 虚 致 湿 为 患 , 微 、痛 、 不 等 ] 患 者 素体 不 足 , 胃虚 弱 , 平 素 忧 思 郁 结 , 烦 劳 过 度 , 饮 脾 或 或 或 食 不节 , 及 后 天 之 本 , 胃受 损 , 化 失 司 , 湿 失 运 而 聚 于 损 脾 运 水 内, 内生 之 湿 易 下 注 于 胞 宫 胞 脉 , 脉 瘀 阻 ; 见 脾 胃虽 不 亏 , 胞 偶 但 久 居 湿 地 , 时 常 冒雨 涉 水 , 房 事 不 洁 , 致 湿 邪 来 袭 , 或 或 招 下
影 响 妇 女 的健 康 , 降低 其 生 活 质 量 , 引起 不 孕 症 、 可 异位 妊 娠 等 疾 病 , 胁 妇 女 生 命 安 全 , 家庭 与 社 会 带 来 负 担 。现 代 医 学 对 威 给 本 病 治 疗 效 果 尚不 理 想 , 医治 疗 则 有 独 到 之 处 。现 就 中 医药 结 合 灌 肠 治疗 综 述 如 下 。 中
三法一体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_丁永芬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8Aug .,2009住ICU,后经检查排除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因发现血象异常、肝脾肿大而做骨穿检查,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入血液科而确诊。
白血病的肝浸润治疗的原则应该是在化疗基础上加用保肝、降酶等治疗,通常黄疸逐渐减轻,肝功能好转。
但该病人经一系列治疗后,黄疸反而加重,肝功能未能恢复正常,似不支持白血病肝浸润诊断,但因肝穿刺的风险性、诊断的局限性及复发时病人的心理因素,使该检查难以实施,未能获得病理资料支持。
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分析,此患者为多痰多湿肥胖体型,发病正值炎热夏季,湿热互结,壅遏气机,影响肝胆疏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肌肤而发为身黄。
热大于湿,热为阳邪,故见身黄、目黄,黄色鲜明如橘皮,属于阳黄,全身瘙痒为湿热蕴于肌肤之象。
故治疗上用清肝胆、利湿热之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的经方,《伤寒论·阳明病》曰:“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原方仅三味药,但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剂之一。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瘀胆型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在白血病方面鲜见应用。
本人以中医学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出发,根据“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疗法则,认为本病辨证属肝胆湿热、郁热互结,胆汁外溢而发黄疸,恰为茵陈蒿汤应用的指征。
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蒿及其所含羟苯乙酮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
栀子具有解热作用,并对结扎胆管所致家兔胆红素增高有轻度抑制作用。
大黄具有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及免疫调控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肝脏血流量、促凝血、加强胆囊收缩、松弛胆总管括约肌。
三药合用具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的作用,最突出的是可使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肝窦暴露,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文章导读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妇科疾病。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盆腔炎可以通过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偏方来进行治疗。
一: 食疗偏方1: 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
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2: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佣。
3: 银花冬瓜仁蜜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佣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佣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
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二: 外用方法 1: 1.取大蒜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如皮肤起泡则暂停。
2: 2.鲜活蒲公英250克,捣烂如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
3: 3.耳穴按摩:选内生殖器、盆腔、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等穴,施按、捻、摩手法弱刺激10分钟,每日3~5次。
4: 4.在床单或油布上均匀地铺8~10厘米厚的热砂,取俯卧位,然后将床单或油布裹好腹部保温,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
三: 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妇科疾病,大多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急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如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寒颤、头痛、食欲不振等。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低热,易疲乏,病程较长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还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已经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疼痛的方法、中医治疗常用方法入手,重点探讨针灸、中药及推拿按摩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的效果。
通过对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发现中医疗法在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应用前景广阔。
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实际治疗案例,以及患者的反馈,证明了中医治疗在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示了中医在这一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针灸、中药、推拿按摩、有效性分析、优势、应用前景1. 引言1.1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重要性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病程较长,易复发。
而其中医治疗在慢性盆腔炎疼痛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症状,还能够调理全身机能,增强免疫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病情复发的几率。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症状、脉象、舌苔等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定病机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通过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手段,激发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调和阴阳气血,达到顺应自然规律,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缓解症状,更在于调理全身机能,改善免疫力,避免病情反复。
中医治疗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
1.2 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脏腑系统。
慢性盆腔炎疼痛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寒湿困脾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的重要原则是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调和脏腑功能,消除疼痛的目的。
慢性盆腔炎的辩证施治
慢性盆腔炎的辩证施治【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湿热型虚损型辩证施护中医学认为盆腔疼痛证乃内蕴或外感风邪或病后邪气未除,淤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经络郁滞冲任受损所致。
盆腔炎包括了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脓肿。
有急慢性之分。
其中慢性盆腔炎是妇科较为常见的迁延性、顽固性、难治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病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
由于长期炎症刺激造成盆腔器官周围组织增厚粘连,抗炎药物见效慢,故病情顽固反复发作。
本病通常都是由于接生或处理流产时消毒不严,或不注意产褥期卫生、孕期卫生及经期卫生,引起盆腔急性感染,而治疗又不及时或不彻底发展而成。
我科在以中医为主治疗盆腔疼痛证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疗效。
一辨证1.病情观察1.1注意观察腹痛性质、部位、程度、发作时间、发作诱因、并发症状等。
1.2观察带下的动态变化,包括色、质、量、气味和改变。
1.3注意月经周期、月经量、色、经期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
1.4观察病人情志、饮食、睡眠、生命体征、二便情况。
1.5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疗效并做好记录。
二辩证施护1.一般护理1.1嘱病人注意休息,腹痛甚时可取半坐卧位,腹部给予保暖。
1.2对于病情缠绵腹痛虽不甚却时时存在者,应鼓励其放松思想坚持治疗。
1.3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或中药煎剂清洗外阴部,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期卫生,禁盆浴防逆行感染。
内裤宜采用柔软且透气的棉织物,每日换洗并于阳光下暴晒。
1.4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证患者指导其每日测量基础体温并做好记录。
2.饮食调护合理的饮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慢性盆腔炎患者应根据不同的证型指导饮食宜忌:2.1湿热型:病人饮食宜清热利湿、健脾之品。
禁食煎炸燥热、油腻、生湿生热性食品。
2.2气滞血瘀型忌食生冷酸涩、辛辣性食物以免阻碍气血畅行,可适当进食活血化瘀之品,食柑橘、佛手等。
妙药奇方
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
方药: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g,干姜、甘草各7g,僵虫、麻黄各6g,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
方药: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g,元胡5g,生地10g,红花、桃仁各4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由于艾灸所具有的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通经络、软化周围毛细血管等独特功能,艾灸不仅可以减轻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疼痛,而且还可以减轻颈椎骨质增生所造成的颈项强直、头晕、眼睛发胀、眉骨疼痛等症状,同时腰椎手术后的病人也可以通过艾灸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利于早日康复。
看:中医延长老人生命
93岁的王秀云老人今年又平安地度过了春节。老人和她的家人都说:“是中医延长了老人的生命!”
愈风宁心片为葛根提取的总黄酮制剂,具有解痉止痛功能,能增强脑动脉血流量。对头痛并见颈项拘紧者疗效较佳。常用量为一次5片,一日3次。注意过量服用,会引起头晕恶心。
川芎茶调丸(袋泡剂)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薄荷、防风、荆芥、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功能,镇静镇痛作用尤为显著,用于治疗偏头痛作用比较突出。丸剂每次3~6克,每日两次,饭后清茶送服。袋泡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开水冲泡15分钟后,饮服浸出液。孕妇慎服,虚证头痛勿服。
春养生:神补、食补、药补
一、神补
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易发病季节。一般人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多梦、思维活跃而难以集中,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等“春困”症。尤其年老体弱多病者,对不良刺激承受能力差,春季常多愁善感,烦躁不安,正如《老老恒言》指出:“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改变这种不良情绪最佳方式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爱好,寻求各自的雅兴,以陶治情操,舒畅情志,养肝调神。春暖花开时,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青赏柳、玩鸟或散步练功等,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医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中有类似慢性盆腔炎的描述。
运用中药及针刺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①针刺疗法:由于病位在下腹部,首先以中极、维道、三阴交、太冲针刺。
其中维道向前下方针刺,待针感出现并向下传导方可。
除中极外均双侧取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
中极、维道分别从三个方向疏通腹部瘀滞。
上症多在1周明显减轻,对伴有附件增厚增粗者施以强刺激手法加强局部的气血疏通。
经期停止针刺治疗。
②中药外敷:外敷方:巴戟天10g,防风20g,穿山甲10g,血竭15g,大黄10g,沉香10g。
以上药煎取药液适量,浸于厚毛巾上(4层左右)热敷,以不烫为度,越热越好,敷至皮肤花白,约30分钟。
③调护:慎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同时要均衡营养;节房事,保养精气,慎起居;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病历资料患者,女,36岁,4年前于流产后1个月时感左下腹疼痛,以经期及劳累后明显,伴低热,间断以抗菌消炎治疗,四年来上症反反复复。
妇科检查:白带量多,质黄味臭,子宫稍大,后位,宫颈举痛,左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
b超:左附件处可见条索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致。
中医诊断:腹痛、带下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疗:首先,以上法针刺,并加足三里、关元调动机体能动性,提高抵抗力。
1次/日,5次后症大减,改2次/日巩固,共10次。
经期停针。
其次,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以外敷方日3剂外敷,共10剂。
同时嘱患者从饮食、情绪、房事、劳作等方面自我调理,并每日以温白开水加少许盐清洗下部,阻止感染进一步逆行向上发展。
经治疗,自我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有增厚,压痛不显,b超对比显示左附件处条索状无回声区明显缩小。
本例患者虽已病四年,加之日常劳作辛苦,正气已虚,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增强抵抗力的足三里、关元进行全身调节,大补元气,疏通全身气血,以面带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渗出的吸收,取得满意疗效,也突出了中医整体辨证的讨论本病病位在下焦,为肝肾所主;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生理特点为肝郁血虚;且本病迁延日久多瘀多痰,故以活血化瘀、化湿通络、补肾健脾舒肝为治疗之大法。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1.急性期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证候] 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方用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证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证候] 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中医辨证论治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辨证论治法在慢性盆腔炎 中的应用价值
龙 喜 英
( 临武县 中医院妇产科 ,湖南 郴州 4 4 0 ) 2 3 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医辨 证论 治法 治疗慢 性盆腔 炎 的效 果和价 值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我 院 2 1 6月至 2 1 年 6月收 治的 9 摘 00年 01 0例慢性 盆腔 炎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结果 主要 分型 为 气滞血瘀 、痰湿 淤 阻、湿 热蕴 结 、 气虚血 瘀 ,通过 辨 证施 治 ,治愈 4 ,显 效 2 ,有效 l , 0例 8例 O例 无效 l , 2例 总有 效率 为 8.7 各 分型 总有 效率 无统 计学差 异 ( 6 %, 6 P> 0 5 。结 论 通 过对疾 病 的辨证 , .) O 结合 其 发病原 因 以及与病 邪 的关 系,
各 1g 5 、元胡 、甘草各1g 0 、黄芪3g 0 ,水煎服 ,2 d 次/。
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分辨出证候,拟定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气滞血瘀:症见少腹胀痛,腰骶坠痛或胀痛,月经提前或错后, 表现为无定期,量或多或少, 婚后久不孕,经前胸肋胁乳房胀痛,带
功;苦参、蛇床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而花椒具有杀虫止痒之 功 ,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蛇床子、花椒3 味药具有杀灭细菌
和真 菌的作用 ,同时减少 炎症 分泌物 。上述 药物 共同作用 ,在杀灭真 菌 的同时 ,促进毛 细血 管舒张 ,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药物 的吸 收。因 此本 文将 此方联合氟康 唑胶囊 用于霉 菌性 阴道 炎的治疗 中。
1 ・中医中药 ・ 7 6
2 . 2复发率 比较 半年 后对 患者进行随访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 % (0 8 0 3 1/ ),观 8 4 察组 的复发率 为6 5 (/8 ,两组复 发率 比较 差异有 统计数意义 . % 34 ) 2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你了解吗
桂。 服用方法:每天一剂,早晚 2 次温服。
( 二) 气滞血瘀型之行气导滞,化瘀止痛法
行气化瘀以行、通为法,该治疗方法以膈下逐瘀汤为主,
佐以通络止痛之品,达到行气导滞,化瘀止痛的治疗效果,其
中药配方为: 当 归 15g, 川 芎 12g, 赤 芍 15g, 桃 仁 12g, 红 花
30g。 患者如果伴有阳虚寒凝的症状,可在此药方基础上添
加附子 6g,桂枝 12g。 每晚 1 次,15 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
之后间隔 4 天,进行下一个疗程,一共治疗 3 个疗程。
采用加味红酱汤,煎汤保留灌肠,中药配方为:红藤 30g,
败酱草 30g,紫花地丁 20g,三棱 10g,丹参 10g,黄柏 20g,莪术
经验交流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你了解吗
李冰菱
一、 引言
慢性盆腔炎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病,是女性内生殖
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
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患有慢性盆腔炎的女性多有下腹疼
10g,川楝子 12g,延胡索 10g,茯苓 10g,当归 10g,川牛膝 10g。
每晚 1 次保留灌肠,14 天为一个疗程。
( 二)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理疗
灌肠中药配方为:丹参 25g,牡丹皮 15g,赤芍 15g,黄柏
10g,莪术 15g,知母 10g,牛膝 15g,车前子 15g,败酱草 25g,薏
( 三) 寒湿凝滞型之温阳化瘀,祛湿止痛法
温阳化瘀以温、通为法,该治疗方法以肾气丸为主,佐以
补气健脾通络止痛之品,达到温阳化瘀,祛湿止痛的治疗效
果,其中药配方为:黄芪 50g,薏苡仁 20g,醋延胡索 20g,鸡血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B.急性附件炎:
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急性炎症。由于输卵管和 卵巢很接近,当发生炎症时,临床上不区别,故 统称为附件炎。急性输卵管炎多为双侧性,细菌 经由淋巴系统和附近的炎性周围炎,因炎性渗出 可与周围器管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进一步侵 犯肌层,可形成间质性输卵管炎,使输卵管壁增 厚,整个输卵管纡曲肿大;若细菌沿子宫内膜 表面上行,侵犯输卵管粘膜,可使粘膜发生充血 性水肿,炎性渗出,渗出液可由浆液性变成脓性, 继之可进一步发展而累及肌层和浆膜层,当输卵 管两端粘连闭锁时,脓液积聚在管腔内,可形成 输卵管积脓,如与子宫卵巢粘连而贯通时,可形 成输卵管卵巢脓肿。
施治要点(续):
攻邪勿忘扶正。慢性盆腔炎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者,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标实者,即瘀、 热、湿三者蓄积于胞中,使气血运行不畅,胞 络受阻。所以在活血、清热、解毒、利湿等攻 邪的同时,也应调理肝、肾之本。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要多法综合运用。补 气与活血相结合,理气与化瘀相结合,温经与 除湿相结合,清热解毒与滋阴扶正相结合,利 湿与健脾相结合,软坚散结与益气补血相结合, 才不致于下不伤阴,攻而不伤气
中医古籍对本病病因病理的认识(续)
《傅青主女科•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妇 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疼,状如刀刺 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人莫不以为 血热之极,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夫寒 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冲 为血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 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 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气 日衰。寒气生浊,而下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 寒水之象也。”
诊断时应注意的事项(续):
分辨急性、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 发病时,多有发热症状,以及急性感染病 史,或手术史,经期感染等情况。慢性盆 腔炎一般有急性感染病史,经常以腰部酸 胀疼痛症状为主。月经比较紊乱,白带多 为唯一之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发表时间:2009-12-14T13:44:42.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占风香[导读] 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占风香 (江西省鄱阳县中医院江西鄱阳 333100)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26-02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指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可局限于某部位,也可涉及整个内生殖器,本病属于中医“热入血室”“癥瘕”“痛经”“带下”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 慢性盆腔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有文献报道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
1.2 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或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有文献报道一次盆腔炎发作不孕危险为13% ,2次为36%,3次为60%-75%。
1.3 月经异常盆腔瘀血可致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炎常有月经不规则,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有脓血性分泌物。
1.4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因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1.5 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压痛。
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索条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
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2 中医辨证
2.1 寒凝气滞少腹胀痛,冷感,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
2.2 气滞血瘀少腹痛如针刺或长期隐痛,痛处不移,月经不调,经色紫黑,有块,白带增多,头晕倦怠,舌质暗紫,有瘀斑,苔白,脉涩或沉。
2.3 下焦湿热低热起伏,腰酸腹痛,经前或经期及劳累后加重,经行不调,量多,带下黄稠,味臭,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 中医辨证施治
3.1 寒凝气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化瘀,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例:当归10g 赤芍12g 延胡索10g 丹参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川芎10g 茯苓10g 小回香6g 木香10g 肉桂10g 柴胡10g 苍术10g。
3.2 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例: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10g 香附10g 桃仁10g 红花6g 丹参10g 苍术10g 延胡索10g 五灵脂10g 乌药6g。
3.3 下焦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以清热调经汤加减。
例:丹皮10g 黄连10g 生地10g 当归20g 白芍10g 川芎10g红花6g 桃仁10g 莪术10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红藤10g 败酱草30g 苡仁20g。
总结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患者思想压力大,治疗时需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节制房事,同时还要配合物理疗法,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并且配以中药灌肠,疗程要长。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第一版53—56页.
[2] 林永诚.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752—754页.
[3]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274—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