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结肠癌临床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老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54例,全组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5例;54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8例,姑息性手术16例,造瘘术1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切口感染7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造瘘口坏死3例。

结论老年结直肠癌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老年;结直肠癌;诊疗;分析[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86-02结直肠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消化道肿瘤,且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国内学者一致认为60岁以上的患者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不比年轻患者,多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1]。

本研究对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62~83岁,平均(69.8±7.3)岁;临床特点:腹痛、腹胀21例,腹部肿块18例,腹泻15例,黑便或便鲜血7例,慢性肠梗阻15例,急性肠梗阻11例;肿瘤发生部位:升结肠7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21例,直肠11例;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糖尿病5例;dukes分期:b期17例,c期28例,d期9例。

1.2 术前并存疾病54例结肠癌患者中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病的有26例,占总患者的48.15%(26/54),同时伴有2种以上其他基础病的有6例,占11.11%(6/54)。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一、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2.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ICD-9-CM-3:45.76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根治手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B超、心电图、腹部CT;(4)门诊或入院后完成结肠镜检查;(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6)肿瘤标记物检查。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术前分期
M1
任何N
任何T
Ⅳ期
M0
N2
任何T
M0
N1
任何T
Ⅲ期
M0
N0
T4
M0
N0
T3
Ⅱ期
M0
N0
T2
M0
N0
T1
Ⅰ期
M0
N0
Tis
0期
TNM分期(UICC,1997)
术前分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 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
发病率与死亡率
15.5%
1990比1985年增加
14.3%
18.4%
1985比1980年增加
>10万
78.3万
1990年
9.12万
67.75万
1985年
7.98万
57.21万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 术前分期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内容提要
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趋势老龄化 性别构成改变 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 遗传与大肠癌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与吸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世界结肠癌平均发病率
直肠癌平均发病率
男: 16.6 / 10万 女:14.7 / 10万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高发区糖尿病也高发 —— 病因相似 上海 大肠癌病人糖尿病检出率 17.6% (胃癌伴糖尿病 6.3%)
大肠癌与吸烟
吸烟的前20年与大肠小腺瘤有关 20年以上与大肠大腺瘤有关 妇女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诱发时间35年
结肠癌增加显著,直肠癌也增加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

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1. 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癌临床诊疗的指导,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2. 诊断方法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 影像学检查:采用结肠镜、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方法,以观察结肠内部情况、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情况。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3. 分期和分级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结肠癌可以进行分期和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包括TNM分期系统和Duke分期系统。

4. 治疗方案治疗结肠癌的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治疗:通过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方法,将肿瘤彻底切除。

-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杀死癌细胞。

-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区域,杀死癌细胞。

- 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5. 随访和预后评估结肠癌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进行二次治疗。

6. 结论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结肠癌的指导,旨在提高结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本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循并实施这些指南。

参考文献:[1] XXX等. 结肠癌诊疗进展.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20XX, XX(X):X-X.[2] XXX等. 结肠癌分期与预后评估. 中华肿瘤杂志, 20XX, XX(XX):X-X.。

结肠癌诊断书报告模板

结肠癌诊断书报告模板

结肠癌诊断书报告模板
报告内容如下:
尊敬的医生:
经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我们得出结论,患者可能患有结肠癌。

以下是我们的诊断结果和相关细节。

临床病史:
患者,男性/女性,年龄XX岁,主诉XX,病史包括XX。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XX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贫血等。

体格检查:
患者体格检查发现XX异常表现,如腹部压痛、肿块触及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显示XX,如血液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贫血等。

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了XX检查,如结肠镜检查、CT扫描、MRI等。

结果显示XX异常,如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病变、CT扫描显示结肠壁增厚等。

病理检查:
患者进行了XX活检,结果显示XX,如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组织学分级等。

诊断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我们得出以下诊断结论:
患者可能患有结肠癌,病理类型为XX,分级为XX。

需要进
一步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

治疗建议: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XX手术,如全结肠切除术。

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具体方案会在后续会诊中讨论确定。

随访计划:
建议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包括定期复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情况。

此为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得出的结肠癌诊断书报告,仅作为参考。

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祝患者早日康复!
医生姓名
日期。

结肠癌模版及诊治

结肠癌模版及诊治

结肠癌病历模板沟通模板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55.5万,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

具体的诊疗方式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病理分期等决定。

手术是此环节中的中心。

一 .大病历模板1.入院现病史(着重询问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主要包括: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模板如下:入院前XX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隐痛,疼痛程度一般,无放射及牵涉性疼痛,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烧心,无胸闷心悸,无黑便便血,无大便习惯改变,无大便变细,粘液血便等大便性状改变,无乏力及纳差,无腰骶部疼痛,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患者未予重视,未曾治疗。

入院前XX月,患者觉腹痛程度较前加剧,就诊于我院,行内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取活检:查见腺癌。

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结肠恶性肿瘤”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2.既往史与疾病史(着重询问与肿瘤相关的家族史,癌前病变,诱因,慢性疾病史等)模板如下:一般情况良好,诉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平素监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有2型糖尿病史3+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良好,否认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其余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手术史:2003年曾因肺纤维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

无过敏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相关病史。

家族史:兄弟姐妹体健,家族中无人罹患恶性肿瘤3.专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1.一般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腹部隆起、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详细记录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方位和范围、基底部活动度、下缘距肛缘及齿状线的距离、向肠外浸润情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

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目的对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经病理切片诊断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才用病理切片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T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在手术后对复发情况进行诊断,分析CT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实验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5%,与对照组1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病情的复发率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30%,与实际的复发率32.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CT术前诊断;结肠癌;术后结肠癌复发;临床价值结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它是由于患者的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而引起的。

患病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严重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结肠癌诊断方法为CT诊断,这种诊断方法能够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现象进行准确的诊断。

文章将我院接收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8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

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40例。

实验组中,有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为(46.2±5.9)岁;对照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37~69岁,平均年龄为(45.9±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病理切片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病理切片方法进行诊断:选取患者手术后的病变组织进行化学试剂处理,是其病变组着进行固定并且硬化,同时,采用切片机且为玻片,并将玻片粘附在玻片伤,并对其进行染色处理,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查看患者的病变组织的病例变化情况。

临床外科知识: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外科知识: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外科知识:结肠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结肠癌的鉴别诊断
1.结肠良性肿瘤
病程长,症状轻,X线见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结肠袋完整。

2.结肠炎性疾患
指结核、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各有特点,大便镜检可有其特殊发现,X线检查受累肠管较长。

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3.其他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有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阑尾炎病史,腹部可扪及包块,但X线示包块位于盲肠外。

结肠癌的治疗
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手术方法如下: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

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3.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肿。

4.乙状结肠癌肿除切除乙状结肠外,还应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

5.伴有肠梗阻的手术原则,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

如病人情况差,可先作结肠造口术,待病情好转后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肿瘤浸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肠管已梗阻或可能梗阻,可作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

如果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析
肝移植
对于肝转移广泛或无法进行手 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 肝移植。肝移植可以彻底清除 肿瘤,但手术风险较高,且供 体器官获取困难。
化疗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身化疗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对全身的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全 身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局部化疗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或肿瘤周围的区域,以提高化疗 药物的浓度和疗效。局部化疗可以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
其他治疗方案
放疗
通过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 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 胞的目的。放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对肝转移的疗效有限。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进 行抑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05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患者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同时进行 了肝转移灶的切除手术。
手术效果
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术 后病理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已被完 全切除,肝转移灶也已切除干净。
化疗过程及效果
化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FOLFOX方案化疗,共进行了 6个周期。
VS
化疗效果
化疗过程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 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缩小。然而, 化疗结束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 ,提示肿瘤可能出现了复发。
初步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
诊断依据
患者结肠癌病史,近期出现肝 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肿瘤标志物升高。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多发占位 性病变,与结肠癌转移相符合 。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无慢性肝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 肝实质病变,可排除。

多排螺旋CT成像对结肠癌诊断分期临床价值论文

多排螺旋CT成像对结肠癌诊断分期临床价值论文

多排螺旋CT成像对结肠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肠癌ct表现的特点,评估其ct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ct表现。

结果:乙状结肠癌14例,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癌2例。

1例仅局限于粘膜层,14例侵犯肠壁全层,8例肠系膜根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3例远处转移。

结论:多排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周围浸润和转移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结肠癌;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45-02结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钡剂灌肠、结肠镜、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为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对肿瘤范围、侵犯邻近组织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情况最有价值。

本文收集我院近4年来行ct 检查并经手术或肠镜检查最终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28例,对其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ct诊断结肠及其分期认识,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8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18 例,女10 例,年龄45岁-82岁,平均年龄62 岁。

临床表现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腹胀,部分有便血、低热、消瘦,腹部包块、肠梗阻等。

1.2检查方法:本组中12例ct检查前进行了充分的常规肠道准备,包括检查前2 天少渣饮食,前1 天流质饮食;其余16例由于各种原因未经过肠道准备;做检查前禁食1餐、空腹。

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

检查使用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 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前对患者做屏气训练。

扫描范围从肝顶部到盆底肛门水平,扫描条件:层厚5mm,层距5mm,120 kv,200 ma,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 mgi/ml),用量为1.5~2.5ml/kg,使用高压注射泵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2.0 ml/s。

实习结肠癌病例对照

实习结肠癌病例对照
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张三患有结肠腺癌。
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
医生为张三制定了结肠癌的根治性手 术切除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中,医生 切除了病疗
效果评估
经过治疗,张三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他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并在定期的复 查中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
术后,张三接受了化疗和放疗以降低 复发风险。
实习结肠癌病例对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介绍 • 对照组设置 • 数据分析方法 • 结论与讨论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45岁
职业:工程 师
婚姻状况: 已婚
性别:男
家族病史: 无
病史及诊断过程
症状描述
张三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出现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的症状 。
就诊过程
他首先去了当地的一家医院进行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 和诊断,医生怀疑他患有结肠癌。为了确诊,张三进行了 结肠镜检查,并取样进行了病理活检。
02
对照组设置
对照组选择标准
年龄、性别、生活习 惯等因素与病例组相 似,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心、肝、肺、 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无结肠癌或其他恶性 肿瘤病史。
对照组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
与病例组年龄相近,无显著差异 。
性别
与病例组性别比例相近,无显著差 异。
生活习惯
与病例组生活习惯相似,无显著差 异。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肛肠外科。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二、临床表现:早期结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腹胀、消化不良、隐血等。

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

因肿瘤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

结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1、右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腹部肿块、腹痛、贫血。

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

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

三、检查:(一)实验室检查:1、大便潜血试验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结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该法对结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

3、血清CEA的检测大多数结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μ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

(二)内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结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

在结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三)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手段。

(四)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确定结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五)其他: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结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韦伟【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20(032)001【总页数】3页(P34-35,38)【关键词】CT诊断; 结肠癌; 病理切片; 术后结肠癌复发【作者】韦伟【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5.3+5结肠癌是肿瘤科常见多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1]。

结肠癌的发病和机体摄入高脂低纤食物密切相关,患者主要表现包括腹痛、粘液便、腹胀、疲乏、消瘦等[2]。

而CT 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结肠癌病变部位的情况,观察病灶是否对周围邻近组织或脏器造成浸润,对疾病诊断及预后意义重大[3]。

本研究分析CT 应用于术前诊断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 年7 月至2017 年2 月期间我院病房收治的60 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9 例,年龄范围(32-58)岁,平均年龄(45.5±0.3)岁,其中降结肠癌者23 例,乙状结肠癌者13 例,其他类型为3 例;女性患者21 例,年龄范围(31-56)岁,平均年龄(45.2±0.3)岁,其中降结肠癌者22 例,乙状结肠癌者14 例,其他类型为3 例,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完善CT 检查及活检病理两种方案,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1.2.1 CT检查方案入组患者在术前予以禁食,并在进行检查前一天进行胃肠清洁。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通过血管注射含碘水溶性对比剂以增强扫描需要。

进行扫描检查前,对乙状结肠癌患者进行直肠灌水2000ml,其他类型给予1500ml,完成检查后在术后半年进行复查。

1.2.2 活检病理检查方案入组患者进行病变组织采集,予以化学试剂进行组织的固定处理,再应用切片仪对采集组织进行切片,并附着在载玻片之上,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病变组织的情况。

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分化程度与浸润情况
淋巴转移是结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淋巴转移,结肠癌细胞可以转移到结肠周围淋巴结和远处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位置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淋巴转移情况
结肠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肝脏、肺部、骨和大脑等。这些部位的转移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
通过更加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提高放疗剂量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方案及实施
04
讨论与结论
03
治疗方法
针对结肠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分析讨论
01
患者临床表现
结肠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02
病理特点
本例患者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分化程度中等,癌组织中可见脉管侵犯。
《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录
contents
患者病例资料病理分析治疗与预后讨论与结论01患者病例资料一般资料职业:职员
婚姻状况:已婚
民族:汉族
年龄:患者为中年男性,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
体征
病程
临床表现
诊断情况
病理类型
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
分期
患者临床分期为cT4N2M0,属于中晚期。
1
化疗方案及实施
2
3
在手术完成后,通过化疗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有助于减少复发概率。
辅助化疗
通过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除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术前化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靶向治疗
常规放疗

内镜诊断结肠黑变病30例

内镜诊断结肠黑变病30例

内镜诊断结肠黑变病30例
刘小玲;张励;尚佳;康谊;贾百灵;杨慧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5(26)23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男6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50.6岁.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服用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3页(P32-33)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内镜诊断;病因;泻药
【作者】刘小玲;张励;尚佳;康谊;贾百灵;杨慧
【作者单位】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河南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和临床观察 [J], 刘秀珍
2.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和临床观察 [J], 贾英田;李五生
3.结肠黑变病7例内镜诊断及分析 [J], 贾丽萍
4.78例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和临床分析 [J], 张莉;宋杨芳;高广权
5.结肠黑变病内镜诊断14例分析 [J], 房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前未明确诊断结肠癌27例治疗体会

术前未明确诊断结肠癌27例治疗体会

术前未明确诊断结肠癌27例治疗体会
于庆生;姚淮芳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我院1985年6月~1992年6月手术治疗结肠癌112例,其中27例术前未明确诊断,占24.1%(27/112)现结合文献,谈对这27例病人诊断和处理体会。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

年龄最小23岁,最大79岁。

30岁以下12例,占44.4%.40岁以下16例,占59.26%。

(二)术前临床表现:因腹部肿块就诊11例。

急性阑尾炎急症就诊5例(其中2例在院外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现右下腹肿块再入我院,结合门诊病例纳入本组一并讨论)。

因肠梗阻就诊7例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于庆生;姚淮芳
【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外一科;[2]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十四病区 23003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相关文献】
1.CT诊断在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诊断价值 [J], 陈宋全;苏海燕;王雪梅
2.术前未明确诊断结肠癌27例治疗体会 [J], 于庆生;姚淮芳
3.CT诊断在术前结肠癌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 [J], 王景良
4.CT用于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价值 [J], 龚文余
5.CT用于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价值 [J], 龚文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线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X线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X线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王安明;景国斌
【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9)003
【摘要】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结肠癌仍为目前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自1994年1月~2004年6月我科行X检查结肠癌共计68例,现将其临床、病理、X线检查资料作一综合分析,并对结肠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总页数】2页(P201-202)
【作者】王安明;景国斌
【作者单位】壶关县人民医院,047300;壶关县人民医院,04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4]
【相关文献】
1.结肠癌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探讨 [J], 杨林
2.结肠癌的X线诊断 [J], 王彩虹
3.结肠癌的病因与X线诊断 [J], 赵勇;詹彦平;陈红梅;金克斯
4.结肠癌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探讨 [J], 杨林
5.结肠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J], 陈春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例结肠癌临床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08T10:04:00.7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武国兴
[导读] 1例宫颈癌术中未进行腹腔探查致术后半个月出现肠梗阻,再手术确诊为结肠癌。

武国兴(中牟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河南郑州 451450)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17-02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误诊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

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

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所以容易误诊和漏诊。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7年9月共30例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诊治和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结肠癌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51.25岁。

30例结肠癌均经病理证实。

1.2 临床表现: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1.3 诊断方法
1.3.1 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1.3.2 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

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

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3.3 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

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1.3.4 癌胚抗原(cea)试验: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1.4 治疗
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急症手术7例,其中2例二期手术。

肝曲癌4例和横结肠中段癌2例因侵及胰腺、十二指肠及肠系膜上静脉行剖腹探查术。

扩大结肠癌根治术中合并胃壁部分切除3例,胃大部分切除1例。

十二指肠部分切除1例。

近端空肠部分切除2例,部分回肠因多发息肉切除1例。

全结肠切除2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直肠切除,1例合并双卵巢切除。

肝右前叶胆囊十二指肠降部切除1例。

脾部分切除1例,脾全切除2例。

左右肾脂肪囊及肾筋膜切除2例。

术后FMC、CFP方案化疗6例,5FU门静脉化疗2例、腹腔内灌注化疗4例,其余病例未辅助化疗。

2 结果
2例于术后8 d和14 d分别死于十二指肠瘘和感染中毒性休克DIC。

37例随访6个月-6年,3例死于其他疾病,采用寿命表法计算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29例),45.9%(17例)和21.6%(8例)。

23例死亡原因主要是术后腹腔内复发16例和远处转移7例。

生存达5年的11例中结肠癌根治或扩大根治术3例,系统化疗2例,其中3例带瘤存活2 年以上。

根治术加腹腔化疗4例中2例生存接近3年。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结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时重视不足或早期就诊而医师对结肠癌警惕性不高,后期症状明显时延误了治疗时机。

本组具备典型症状者仅1/3,近一半患者就诊时病程超过半年。

4例重度贫血中2例内科治疗达半年之久,其中1例大量便血发生休克。

总误诊率30.8%。

横结肠癌可侵犯肝胆胰脾肾和十二指肠等脏器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胃溃疡和肝癌等。

并发急性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时常因原发病症状被掩盖而错误处理,二期手术时部分病例失去根治性切除时机。

本组7例急性肠梗阻中2例二期手术时肿瘤已广泛浸润。

肿瘤穿孔6例中1例因右下腹脓肿切开引流后久治不愈确诊为结肠癌穿孔局限性脓肿,1例局限性脓肿误诊致脓肿破裂急性腹膜炎,手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DIC。

2例重度贫血中1例CT检查时结肠内见口服造影剂被诊为结肠癌合并肠胃瘘,另1例胆囊癌手术时证实为结肠癌合并结肠胆囊十二指肠瘘,实属少见。

横结肠腹腔内移动度大,肿块型癌可移动至髂窝甚至盆腔,易误诊腹腔肿瘤、卵巢癌。

本组6例属此类型。

满足于第一癌的诊断忽视了多发性结肠癌。

主要是缺乏对多发癌的认识。

结肠镜检查时见到癌灶或因梗阻难以继续进镜时停止检查,同时由于肠道清洁度差遗漏了位于肝脾曲或结肠中间小的癌肿。

术中探查尤其是切除范围内肠管不细,不仅漏诊,也导致肠管切除不足。

术后不重视结肠镜随访,未及时发现第二癌,甚至认为系第一癌复发放弃了再手术机会。

本组6例多发癌中2例系切除癌肿关腹探查时发现近端肠管内第二癌而重新扩大切除范围。

1例宫颈癌术中未进行腹腔探查致术后半个月出现肠梗阻,再手术确诊为结肠癌。

3.2 治疗结肠癌扩大根治术
结肠癌常规标准根治术(R2)切除范围不足是导致腹腔内复发的原因之一,为减少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扩大的根治术是必要的[1]。

结肠癌根治术必须达到清除主淋巴结的R3术,甚至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R4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手术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

本组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死亡1例系十二指肠降部切除范围大、十二指肠成形术后局部有张力、为辅助十二指肠减压措施所至。

采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Y瓣式吻合并十二指肠造瘘或(和)胆管引流将有助于预防十二指肠瘘的发生。

腹腔内化疗:近年来腹腔、门静脉给药药代学研究并经临床证实,术后早期腹腔内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结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转移[2-4]。

我们自1996年开展胃肠道癌肿根治术后当日37 ℃蒸馏水或生理盐水2000 ml加5Fu 1.0g腹腔内灌注保留12h,连用5d早期腹腔内化疗方案。

结果患者均能耐受,经药代学检测腹腔内、
门静脉血浓度最高,肝脏内浓度次之。

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腹痛和暂时性轻度骨髓抑制,肠功能恢复延迟2d-3d,无需特殊处理。

未发生一例吻合口瘘和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为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骨髓耐受性,联合应用一定剂量的免疫调节药物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陈峻青,王辉,王正康,等.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7):429434.
[2]吕大鹏,徐光炜,张梅颖,等.经腹腔、门静脉和外周静脉给药的药代学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3739.
[3]孙念绪,蔡志民,张超.进展期大肠痛术后早期腹腔灌洗化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22-224.
[4]卿三华,周正端,齐德林,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5Fu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3):142-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