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魏小安

引言:休闲与度假

休闲度假在中国还是个新事物,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现在很受关注。目前已经到了中国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一个关节点,所以旅游行业也普遍关注休闲度假问题。在今年9月,短短一周之内,连续召开了“北京休闲度假产业论坛”、厦门“中国度假酒店论坛”、广东“中国自驾车论坛”和“产权酒店发展论坛”。这绝不是偶然,首先反映了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达到了一个临界点,第二反映了旅游行业对这个市场有充分的认识,都在积极研究和把握机遇。

结合这个情况,首先需要辨析休闲与度假这两个概念。休闲和度假一直被放在一起提及,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休闲,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闲是闲暇时间,休是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综合起来就是休闲。可是仔细分析,不完全是这样。应该说我们从来都有“闲”,农业社会里,农村半年忙、半年闲,但是这种“闲”不是现在所说的“休闲”。本文要谈的休闲,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之下的休闲,中国现有状况已经包含了一些休闲的元素。

从休闲方式看,休闲大致有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休闲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其方式多种多样。而度假则不同,度假是休闲的一个主导方式,休闲是种概念,度假是属概念。如果把二者并列,在一些方面会产生误区。比如“农家乐”的定位问题,“农家乐”严格的说是一种休闲方式,而不完全是度假方式,把“农家乐”视为一种度假方式,实际上是定位的错误,这种错误有时会导致一些对项目定位的错误和投资失误。所以要注意辨析休闲与度假的区别。还有一类叫做消极休闲,即睡大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目前的主要休闲方式。我们需要倡导积极的休闲方式,尽量弱化消极的休闲方式,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度假产业培育起来。

从时间长短角度看,闲有三类。一类叫做大闲,时间比较长一点,其概念是落实之后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类叫做中闲,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第三种

是小闲,大周末。度假对应的主要是中闲和大闲,但是现在度假旅游的供给主要对应的是周末游的市场,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度假产品还没有达到相应层次和水平,其中有一个对市场的基本判断问题。

明确了这些概念,就能研究具体的项目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市场。如北京周边的旅游,初看好像是大闲、中闲、小闲三类市场都对应,但严格地说,现在对应的只是中闲和小闲。比如某人有半个月的时间,一般不会在北京郊区休假,作为北京人,一定出去休闲,甚至去国外。这就意味着实际对应的度假市场没有被足够重视和很好开发。这不仅是因为市场需求心理或者需求偏好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北京现在没有真正适应长假市场的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北京郊区对应小闲的产品现在已有些过剩,但是对应大闲和中闲的产品不足。这就意味着虽然大家关注也在积极发展休闲度假产业,但是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结构性的问题。

关于休闲,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休闲?人之初,性本玩”。朱厚泽先生也说过一句话,“古人总是讲玩物丧志,现在要研究休闲,需把这句话翻新,叫做在玩物中壮志,在休闲中新生”。世界休闲组织的秘书长说:“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选择”。这就意味着首先要研究休闲市场,研究更大的适应性,在休闲市场里集中研究度假,把度假当作核心资源、核心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但是需要把广泛的外延和核心衔接好,否则会出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定位不清楚,很多产品的定位也没有弄清楚。一个规模大、多层次、有特点的市场,对应不上;多数对应的都是中低端市场,尤其是低端市场,而且围绕着低端市场产生的竞争有可能向恶性竞争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隐忧,也需要研究。

进一步说,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研究,第一是有规模,第二要形成合理的分工,两者缺一不可。一些地方目前休闲度假的产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分工体系还没有,这个分工体系是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方面是主题性的分工,另一个方面是档次性的分工,这两个分工现在已有雏形,但是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背景

1、收入

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人均超过1000美元,这是一

个历史性的突破。按照国际经验,人均超过1000美元,正是一个国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的时期,但主要是观光性的需求。休闲需求急剧增长的门槛是人均达到2000美元,那时候就将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度假需求才会普遍产生。所以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只是一个观光需求全面膨胀的时期,刚刚超越这个临界点。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感受中,休闲度假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地区间差异很大,全国人均1000美元,北京已经超过3500美元,上海已达到45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过休闲的临界点,逼近度假的门槛,其中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度假门槛。所以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度假需求已经产生,可是就全国普遍而言,并非如此。度假需求的产生就意味着产生了一类新的市场需求,必须提供一套新的产品。

2、假日结构及调整

我国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制;1999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假日结构,增加了两天的假期,迅速形成三个黄金周。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历了12个黄金周。除了去年因为SARS影响,五一长假取消之外,黄金周旅游是一次一个小台阶,一年一个大台阶。在黄金周旅游问题上,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各级旅游局、实业界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认为现在假日过分集中,形成高峰性需求,但很难用这个需求来配置资源。如果用高峰需求配置资源,就意味着在低谷时期,或者在平常状态,要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不这样,就会产生另外一种现象,高峰期质量下降。高峰期质量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也是一个深层次的规律,高峰期维持高质量是绝不可能的,维持高价格倒是可能的。所以就形成了旅游市场一个比较大的反差,黄金周客人集中出行,对质量有很高的预期,但是实业界达不到,而价格有时却有所提升,客人投诉增加。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再延长假日的建议,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现在中国法定假日114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算是中上水平,当然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法定假日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国家已经明确一周35小时的工作制。但香港、澳门、台湾,在三年以前还是五天半工作制,这两年才调整成五天工作制,人家已经是一万到两万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