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一体化课程规范标准开发技术规章
一体化《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发布

一体化《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从一体化课程概念与开发原则、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与方案编写体例、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三个方面,为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详尽的操作指导。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竹结构技术规程》、《竹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启动 [J],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探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服务务实课程开发为例 [J], 骆航
3.《无缝保温芯材装饰一体化系统技术规程》T/CECS789-2020日前发布 [J],
4.陕西发布《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框架结构外墙自保温砌块系统技术规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J],
5.“地墙一体化”成果暨概念展成功发布“地墙一体化”成果暨概念展成功发布[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当前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优秀技能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
二、技术规程的制定目的1. 适应产业需求:根据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 统一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消除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提高教学质量。
3. 推动技术创新:通过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4. 增强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技术人才,提高我国技术人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基本工艺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
2. 教学内容: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课程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践训练内容等,确保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和适用性。
3. 教学方法:探索和确定适合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习实训:规范实习实训环节的安排和实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实际技能的培养。
5. 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考试、实习、综合评价等多种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四、技术规程的实施和验收1. 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区和各学校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课程具体设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等。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与《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

简析《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
工作内容分析
指具体工作情境和 工作过程中的各种 物质化准备(除工 具、材料、设备等 基本物质条件外, 还要注明在完成这 项工作中要使用的 说明书、制度、规 程等资料)
包括工作层面、组织 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方 法(主要指完成这项 工作中使用到的专业 方面的方法,而通用 的工作方法,如与人 沟通的方法、与人合 作的方法等不一定要 写出来。)
简析《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
目的
本规程旨在界定一体化课程内涵,确立开发一体化课程规范的技术 路径,指导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制定《 × ×专业一体化课程规 范 》,并为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
依据本规程开发的《 × ×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 》适用于开展一体 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
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能严格执行企业岗位要求或工作 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完成配电 线路施工、设备电气装接与维护等岗 位工作任务。 3.能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查阅相关技 术手册及资料。 4.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与客户、领导、同事进行有效 的专业沟通。
执行企业岗位要求 或工作制度,服从 企业工作安排。
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职业能力 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代表性工作任务
培养目标及编制要求 培养要求及编制要求 培养模式及编制要求
科学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培养条件及编制要求
培养质量及编制要求
简析《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
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专业技能运用能力 专业交流沟通能力
……
与人交流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其特征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2)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 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的内容。 (3)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与学习内容即课程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
具、材料、设备与资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 和工作要求。
3.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即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根据 学习目标设计的、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常常表现为一个学习任务。 一个一体化课程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 境反映了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它也是 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一)专业名称 1、《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所
列的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 维修)
2、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 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的 专业名称。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二)专业代码 1、《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专
业所对应的代码 (0203-4) 。 2、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
2.工作分析 在工作现场采用多种方式,分析和描述该专业涉 及的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相互关系 以及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形成工作分析记 录,并为遴选合适的实践专家奠定基础。
六、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选择若干符 合课程开发需要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 访谈会,通过确定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 ,列出代表性工作任务并归类,进而确定典 型工作任务。当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在课 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由教师与实践专家共 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描述见表1。
3.按照本规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应人、财、物等 方面准备。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提到几张标准表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提到
几张标准表
摘要:
一、背景介绍
-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二、规程内容
- 几张标准表
三、规程的意义
- 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
正文: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提到几张标准表。
这一规程对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根据规程,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需要参考几张标准表。
这些标准表涵盖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通过这些标准表,可以确保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首先,课程设置标准表规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课程内容的安排等。
这有助于确保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标准表规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等。
这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最后,教学资源标准表规定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训设备、数字化资源等。
这有助于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提到的几张标准表对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09.07.13•【文号】人社厅发[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我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列入我部试点的技工院校(试点院校名单另行通知)要在统一指导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未列入试点的专业课程和技工院校,应按照我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最近我看到一个讨论,话题是“人社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需要避免过度依赖AI算法和训练数据”,我一听,差点儿把手里的茶杯掉了。
你想,课程标准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天天在教室里做个“AI训练场”,把自己搞得像个机器人一样。
不过,说实话,提到AI算法和训练数据这些东西,我自己也挺有感触的。
有一回,我跟朋友去一家新开的咖啡店,店里装修得很现代化,墙上挂着各种“科技感”十足的装饰,看得我眼花缭乱的。
我们点了咖啡,坐下来聊起来,这时候旁边的桌子上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您好,今天您需要什么帮助吗?”我愣了一下,转头一看,是那个桌上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正用一副“冷漠”的语气在等我们点餐。
我当时就觉得有点搞笑。
你想,明明是个机器,做得一副“服务生”的样子,可它完全没有那种温度,或者说是“人情味”。
我和朋友对视了一眼,忍不住笑了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AI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事情,但它不可能替代人类之间那种细腻的情感交流或者对细节的敏感。
说实话,你让一个机器人知道你今天心情不好,然后它又能给你送上一句“加油”,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说回到人社部的这个话题,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确实不能全盘照搬AI的方式去做。
你想,AI算法说到底就是一堆数字和模型,它可能能帮助你做分析、推荐,甚至预测某些事情,但是它不能真正理解你是怎么想的。
就像那次在咖啡店,我的朋友点了个拿铁,服务机器人说:“好的,拿铁。
您是否也需要添加糖?”朋友摇头,“不需要糖。
” 机器人再次问:“不加糖吗?” 我朋友差点儿笑出来,它怎么就不能知道不加糖就是不加糖呢?这种机械式的思考,和人类的自由思维和判断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所以,工学一体化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是单纯依赖什么算法模型去规定课程内容。
学生们不应该只是被训练成“数据的搬运工”,而是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来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应用出来。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定

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精神,推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明确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结构内容和开发程序。
该技术规程是规范和指导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的技术性文件。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某一专业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概况、职业能力、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评价督导的规范性要求。
它是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组织编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施行。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围绕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改革技工院校教学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技工教育新课程,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
学生的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
(二)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突出学以致用,并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活动紧密关联,打破“三段式”与“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围绕职业活动中每项工作任务的技能和知识点,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学中干、干中学,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The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一、编制依据I. Basis for compilation(一)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背景:(1) Background of compilation of national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组组织开展了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state, the joint National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 Compilation Working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has carried out the compilation work of theNational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二)为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保证编制的标准化、科学性、实用性,结合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组组织制定本技术规程。
In order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compilation work of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 and ensure the standardization,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compiled standards, this technicalregulation is formul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Skill Talent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ed Course Standards Compilation Working Group.二、主要内容II. Main contents(一)本技术规程规定用于编制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和报送材料。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与《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设立科学完整的课程 标准;由课程的知识
点设立若干学习任务;
各任务均体现完整的 工作过程要求。
三、在《编制指南》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2、开发流程
第三阶段 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现 改革的理念与思想,
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使教师集企业工
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于 一体、集技术技能能 手与教育教学能手于 一体。
三、在《编制指南》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2、开发流程
第一阶段
框架确立
企业调研,需求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 方案制定
框架确立
第二阶段
制定课标 课程整体设计
方案制定
第三阶段
教学活动策划 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编写
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阶段
教案编写 学材开发,学习工作站建设
适用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 训机构开发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
三、在《编制指南》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1、开发原则 以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为原则,切合 《指南》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 养条件和培养质量。
三、在《编制指南》的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1、开发原则 培养目标: 包含总体培养目标和层级培养目标两部分。 培养要求: 规定从事某一职业活动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 含通用职业能力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 业能力。
规范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界定了一体化课程 内涵,确立开发一体化课程规范的技术路程,为一体化课 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一、制定指南及规程的目的、目标
2、目标:
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 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 程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一、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决定制定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特此通知。
二、制定目的制定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的流程和标准,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开发一体化课程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四、主要内容1.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制作实施、评价改进等多个环节。
2.一体化课程开发标准: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3.一体化课程开发工具:推荐使用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多媒体设备等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一体化课程开发评价:建立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
五、实施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开发计划和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的规范与有效进行。
六、其他事项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对于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中未尽事宜,由本部门负责解释和补充规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日期:XXXX年XX月XX日特殊应用场合1.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应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2.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应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企业实训。
针对特殊场合的增加条款及详细说明场合1:高校本科教育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应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需要增加以下条款:1.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应该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本科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2.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因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重复性。
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

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1. 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分科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综合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制定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为学校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
2. 目标通过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3. 方案内容3.1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应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特点。
•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项目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评价。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考查、实践报告、项目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应注重个性化和反馈性,促进学生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 实施流程4.1 课程开发•教师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确定一体化课程的主题和内容范围。
•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材选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案。
4.2 教学实施•教师按照设计好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和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3 评价反馈•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总结,激励学生持续改进和提高。
5. 结果分析根据一定时间周期内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改进完善规程内容和实施方式。
6. 注意事项•教师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和前瞻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一体化教学规程解读

/
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
科学性原则
课程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 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 涯发展需要。 课程开发要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形成以 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为主的人才培养课程 层级。 课程开发要尊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特征差 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 量、可检验。 开发课程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 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 、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
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编写依据
1.基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第一批试点专业的实践
2.基于近年国内部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3.基于国外课程开发经验,特别是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 4.遵循技能人才完整职业生涯成长规律,满足其终身学习需要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课程框架确立
课 程 框 架 确 立 阶 段
否
行业、企业专家,课程 开发专家,教学管理人 员,骨干教师
课程框架 审定 是
/
职业与工作 调研分析
工作内容与意图
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要了解行业、 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 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 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 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 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 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与层次。
/
一体化课程特征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 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
课程改革目的意义
企业用人需求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学校改革发展需求
/
学习任务设计
课程 方案 制定 阶段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标准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标准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标准是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工学一体化的标准。
工学一体化是指将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协调,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2. 项目管理标准:包括项目计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以提高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管理水平。
3. 工程质量标准: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4. 安全生产标准:包括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推动工学一体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效益。
2.1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35-62

第一章一体化课程的理念在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和社会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人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
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的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培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开发一体化的课程。
一、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开发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作过程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能进行工作的能力,要有能自身发展和创造未来的能力。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能简单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及职业工作任务一时的要求,必须关注工作、技术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
二、课程的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岗位人才”、“职业人”和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甚至是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人”,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观。
深刻理解综合职业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实质,要区别职业技能(注重实用)、职业资格(注重资质)和职业能力(注重内化)的内涵差异。
当职业岗位发生剧烈变化且已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面临失效时,从业者应该能够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
通过一体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专家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从内容角度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它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从性质角度可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定的能力)和关键能力(跨职业的能力)。
关键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形成高技能人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
技术实践能力包含实践性思考和动作技能、态度、价值观等。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黑人社办发[2012]17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2.04.28
【实施日期】2012.04.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
程(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黑人社办发[2012]17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省直技工院校:
为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2013年1月编制
目录
1总则 (3)
1.1 目的 (3)
1.2 适用范围 (3)
1.3 术语 (3)
1.4 开发原则 (4)
2 结构 (4)
3 开发流程与技术 (5)
3.1 开发流程 (5)
3.2 开发技术 (5)
4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写体例 (10)
1总则
1.1 目的
为界定一体化课程内涵,确立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技术路径,指引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深化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特制订本规程。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技工院校。
1.3 术语
1.3.1 一体化课程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1.3.2 一体化课程规范
规定专业基本信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一体化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及评价考核等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1.3.3 一体化课程标准
规定课程来源、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的规范性文件。
1.4 开发原则
1.3.1 科学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3.2 梯次性原则
形成以中级职业技能、高级职业技能、预备技师为主的课程体系。
1.3.3 可操作性原则
尊重院校办学现状和地域特征差异,各项要求力求具体、明确、清晰,目标可度量、可检验。
1.3.4 规范性原则
所用的术语、符号、体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表述,内容、结构、格式、表达形式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结构
一体化课程规范的结构见下图:
一体化课程规范的结构
3 开发流程与技术
3.1 开发流程
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流程见下图:
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流程图3.2 开发技术
3.2.1 一体化课程转化
一体化课程转化表见下表:
一体化课程转化表
(1)一体化课程由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门一体化课程。
(2)参考性学习任务从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选取,选取代表性工作任务应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范畴”确定。
(3)参考性学习任务的基准学时应在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工作时间基础上,依据教学需要增加确定。
(4)一体化课程的基准学时为选取的参考性学习任务基准学时之和。
3.2.2 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制
3.2.2.1 专业基本信息及编制要求
(1)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基本信息应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年限、就业方向、职业资格等。
(2)编制要求:
1)专业名称依据国家正式颁布的专业目录所列的专业名称或各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专业名称确定。
2)专业代码依据国家正式颁布的专业所对应代码或各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专业所对应代码确定。
3)学制年限依据国家正式颁布的专业所规定学制年限或各院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设置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专业所规定学制年限确定。
4)就业方向依据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的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类型确定。
5)职业资格依据国家正式颁布的专业所规定的本专业应当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其等级确定。
3.2.2.2 人才培养目标及编制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总体培养目标和层级培养目标两部分,其中层级培养目标包括中级技能培养目标、高级技能培养目标及(预备)技师培养目标。
(2)编制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依据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的培养目标确定,可按“培养面向什么类型的行业企业就业,在这类行业企业中在哪些工作岗位上任职,在这些工作岗位群中能胜任哪些工作任务,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具备什么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取得什么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写法描述。
3.2.2.3 课程安排及编制要求
(1)课程安排:课程安排应规定一体化课程、通用能力及专项技能培养课程的名称、基准学时和学时分配。
(2)编制要求:
1)一体化课程及基准学时安排应依据本专业一体化课程转化表中的对应信息确定。
2)通用能力、基本技能培养课程及基准学时安排应依据本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确定。
3)学时分配应依据院校学制年限和教学安排确定,其中一体化课程每周可安排20学时左右,通用能力及基本技能培养课程每周可安排8学时左右。
3.2.2.4 一体化课程标准及编制要求
(1)一体化课程标准:一体化课程标准应规定课程的基准学时、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参考性学习任务、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考核要求。
(2)编制要求: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具体体例及编制要求见下表:
一体化课程n标准
3.2.2.5 实施建议及编制要求
(1)实施建议:实施建议应规定师生比及师资条件、场地设备要求、学习资源基本配置以及教学管理保障制度等建议。
(2)编制要求:实施建议应依据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规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条件要求编写。
3.2.2.6 考核与评价及编制要求
(1)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应规定技能人才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后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
(2)编制要求:考核与评价应依据本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规定的培养质量要求编写,可应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和技术开展。
4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写体例
一体化课程规范编写体例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