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系统概述

合集下载

内科-呼吸科-第二篇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

内科-呼吸科-第二篇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

护理原则与方法
环境优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调整温度和湿度 至适宜范围。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进 行雾化吸入或吸痰操作。
ABCD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咳嗽、咳痰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用药指导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润、温暖和防御等功能。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 动实现肺通气和肺换气,为机体 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二者之间的密闭腔隙为胸膜腔, 呈负压状态,有利于肺的扩张。
呼吸肌
包括肋间肌、膈肌等,通过收 缩和舒张驱动呼吸运动。
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肺通气动力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包括吸 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分别由吸气肌和 呼气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
内科-呼吸科-第二篇第一章呼吸系 统总论
contents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其诊断 • 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方法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 支气管,具有通气、清洁、湿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危险因素
加强锻炼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预 防呼吸道感染等。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接种疫苗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01系统工程-吴祈宗第1章

01系统工程-吴祈宗第1章
4
近代对世界、整体和部分的看法有了更深一 步认识,但是逐渐把世界看成是机械的、可 以分解为若干独立的部分;还原论占了统治 地位。到后来,这些学者也形成了有机体的 概念,同时认为宇宙系统是自组织演化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是辨证唯物的。 在恩格斯看来,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起 来的复杂的系统,物质世界是有层次的;马 克思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各个 部分之间协同配合好时可以产生新的东西, 新的力量。
26
1.2.2 系统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1).系统工程的初创阶段:个别研究和简 单应用
1940年,在美国等国家的电讯工业部门中, 为完成巨大规模的复杂工程和科学研究任务, 开始使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了运筹学,以后成为系 统工程的重要理论基础;1940年至1945年, 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采用了 系统工程方法,取得成功;1948年美国兰德 公司成立,发展了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系统 工程的重要方法。
15
(5).目的性 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系统都具有一定 的目的性,要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 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 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 现。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一般都 具有多个目标,需要用一个指标体系 来描述系统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的目的,系统必须具有 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功能。
16
(6).环境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 又在一定的环境中发展; 系统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 信息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 引起系统内部的变化; 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理 想系统必须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 持最优适应状态。
3
1.1.1 系统概述 (1) 西方传统系统思想演化 公元前五、六百年,古希腊的哲学家和 科学家就探索了系统的基本思想,认识 到世界是一个系统,由一些基本要素组 成;并认识到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提出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大于各个部分 的总和。

01Linux操作系统简介

01Linux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节 操作系统概述:常见操作系统介绍
1)UNIX
起源:AT&T(Ken Thmopson、Dennis Ritchie、 J.F.Ossanna和R.Morris)为了玩游戏,在一台 废弃的DEC PDP-7的小型机上首先开发了一套简 化的MULTICS操作系统,简称为UNIX 。
版本:作为商业化软件,它有各种版本 两派的商业产品有: BSD——SUN SunOS、DEC Ultrix、SGI IRIX、UCB 4.4BSD; SVR3——HP UP-UX、SCO/MS SCO Xenix、SCO SCO UNIX、IBM AIX、Unisys Unisys UNIX等; SVR4——USL(AT&T的子公司) System V、Novell UnixWare、Cray UNICOS、Dell Dell UNIX SVR4等; SV+BSD——SUN Solaris、Apple A/UX等。 1990 Windows NT推出,两派合作。
2、内核版本和发行版本
1)Linux的内核版本严格控制在由Linus领导的开源 (Opening source code)社区的手里 内核的版本:X.YY.ZZ X:主版本号,表示这个版本是第几次重大修订的版本。 YY:次版本号,表示在在主板本下的第几次修订, 奇数表示不稳定版本,偶数表示稳定版本。 ZZ: 修订版本号,是在在X.YY版本下的第几次小的修 订版本。 例如当前最新的版本是2.6.14
2) 发行版本


发行版本,指的是由软件发行公司,把一定 的Linux内核版本、应用程序和相应的系统管 理软件和安装程序,组装成一个发行套件。 发行版本号码,由发行商自己决定,一般与内 核版本的数字不一样。

01第一章WinEasy系统概述

01第一章WinEasy系统概述

第一章WinEasy系统概述本章要点:( 介绍WinEasy系统功能( 介绍WinEasy系统使用对象( 介绍WinEasy系统安全性( 介绍WinEasy系统一般使用步骤1.1功能概述WinEasy系统是一个全开放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它是本公司与国内主要工业产品供应商深入合作的结晶。

本公司通过与主要工业设备生产商及工业系统集成商的合作,深刻地理解了工业系统对相关软件产品的需求,并利用自己在自动化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将工业自动化软件的一些先进思想渗透到WinEasy的产品研发中。

在确保所开发软件产品拥有符合相关工业标准及行业习惯的专业功能外,使其具有很好的易用性。

WinEasy拥有稳定可靠、快速高效、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的工业专业SCADA功能,可作为各种工业应用的基本SCADA平台使用。

WinEasy拥有美观方便、实用性强、专业完善的人机界面开发及表达工具,提供全面的工业专业图形、报表、曲线/棒图、统计分析、事件报警/记录的支持。

WinEasy拥有工业专业的实时及历史数据库的定义及表达工具,便于建立专业的工业监控模型,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

WinEasy拥有单机、分布式网络、级联网络等多种监控方式,提供全面的工业系统安全保障支持。

WinEasy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SCADA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其基本的系统框架,提供功能强大的面向发电厂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智能变配电自动化的系列产品,并积极提供面向AM(自动绘图)/FM(设备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MIS(工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IS(用户信息系统)等功能的专业接口工具,采用ADO、COM、TCP/IP等标准开放接口技术,可以与各种工业系统自动化软件和工业MIS等进行无缝连接。

1.2使用对象WinEasy 的产品系列对于电力行业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用电自动化、水电自动化、发电厂自动化提供全面的支持,并可供相关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设备制造商配套使用、相关系统集成商作为系统产品组成元件使用、相关设计院所在设计方案中选型使用,还可供各发、供、用电企业直接作为提高自动化水平的技术革新产品使用。

系统概述

系统概述

第一章系统概述1.1 系统组成Dais系列单片机微机仿真实验系统的51单片机实验与仿真由管理CPU、目标CPU 和通用电路、接口实验电路及稳压电源组成,通过RS232C串行接口与PC微机相连,系统硬件主要内容如下:CPU 管理CPU 、目标CPU 8032/78E438/STC系列单片机系统存储器监控管理程序在管理CPU的FLASH中、RAM 61256二片(64K)、BPRAM 61256(32K)。

接口芯片及单元实验8251、8253、8255、8259、ADC0809、DAC0832、164、74LS273、74LS244、电子发声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开关及发光二极管、单脉冲触发器、继电器控制等外设接口打印接口,RS232C串口、51仿真接口显示器6位LED、二路双踪示波器键盘32键自定义键盘EPROM编程器对EPROM 2764/27128快速读出系统电源+5V/2A,±12V/0.5A1.2 系统功能与特点⑴自带键盘、显示器,能独立运行,也可以PC机为操作平台。

两种工作方式任意选择,均全面支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⑵系统采用紧耦合多CPU技术,用STC89C58作为系统管理CPU,8032 / 78E438 / STC系列单片机作为目标机仿真与实验CPU,其软硬件资源100%出借。

⑶目标CPU采用主频为11.0592MHz,支持扩展仿真(即RAM仿真),亦支持ROM仿真(即FLASH下载式仿真)。

在ROM仿真模式下,可实现对P0、P2的I/O口功能。

⑷配有二片61C256静态存储器构成系统的64K程序空间,地址范围为0000H~0FFFFH,还配一片61C256(32K)作为用户设置的断点区(BPRAM)。

⑸实验项目完整丰富,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同时配有直流电机、步进电机、音响等实验对象,可支持控制应用类综合实验。

⑹系统接口实验电路为单元电路方式,电路简捷明快,一体机的8位数据总线以扁平线或排线形式引出,这样既减轻繁琐的连线工作,又提高学生的实验工作能力。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2. 字长
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微处理 器的内部通用寄存器的位数和数据总线的宽度
3. 微处理器的集成度
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密度。 Pentium 310万管/片
4. 内存容量
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大小反映了计 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还须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一、 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
1. 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0, 1, 2, … 9。 2. 遵循“逢十进一”原则。
一般地,任意一个十进制数N都可以表示为:
N=Kn-1×10n-1+Kn-2 ×10n-2+······+K1×101+K0×100
+
m
K-1×10-1+K-2×10-2+······+K-m×10-m = Ki 10 i
i n 1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的个数
*权:数制中每一位所具有的位值.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式中,10称为十进制数的基数,i表示数的某一位,10i 称该位 的权,Ki 表示第I位的数码。 Ki 的范围为0~9中的任意一个数
设基数用R表示,则对于二进制,R=2, Ki为0或1, 逢二进一。
m
N= Ki 2i i n1
4. 按体积大小分:
(1) 台式机(又称桌上型) (2) 便携式(又称可移动微机、笔记本型、
膝上型、口袋型、掌上型和钢笔型)
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运算速度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 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 来描述。

安全教育管理系统

安全教育管理系统

隐私保护
用户个人信息保密 遵守相关隐私法规
01 高效管理
提高教育安全管理效率
02 数据分析
支持决策的关键数据分析
03 实时监控
保障师生安全
●02
第2章 用户管理
用户角色
在安全教育管理系统中,不同用户角色具有不同的定 义和权限。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进行全 面管理,普通用户则只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本页 将介绍如何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确保系统安全稳 定。
保证安全性 确保完整性
漏洞修复
定期检测 及时修复
安全培训
员工培训 意识提升
系统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 管理和维护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 制度,是保障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 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 全意识,才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威胁。
●04
第4章 教育管理
课程管理
包括学员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学习进度记 录
03
02
04
提供学员档案查询和管理功能
方便教师和管理员查询学员信息及学 习情况
教育资源
收集整理安全教育相关的 资源和资料
包括安全教育文献、视 频资料等 保障教师和学员资源获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教师和学员的学习需求
包括PPT、教案、案例等 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01
03
管理各类安全教育课程的信息和进

包括课程内容、进度等
02
04
设置课程计划和学员信息
安排学员参与学习的计划和信息管理
考试考核
安排在线考试和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同时分析考核 结果,评估教育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在线考试可以帮 助学员检验学习成果,系统评估可以有效改进教育管 理模式。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1)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1)1。

2系统开发的意义 (1)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2)2.1系统功能要求 (2)2。

2 需求分析概述 (2)2。

3 系统层次划分 (3)2.4 系统数据流图 (3)2。

5 数据字典 (4)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11)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11)3。

2 系统概念设计 (12)3.2.1 概念模式(E—R 图) (12)3.2.2 关系模式 (14)3。

2.3 关系模式规范化说明 (15)3。

2.4 系统数据库表结构 (15)第四章数据库系统实现 (18)4.1系统实现工具简介 (18)4.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 (19)结束语 (32)参考文献 (33)第一章系统概述1.1 系统开发的背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加。

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学生信息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过重,影响整个学校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IT产业和Internet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引起信息管理的革命,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作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让该系统更好的为学校,社会服务。

1。

2系统开发的意义学生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因此,开发一套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功能优化
问题概述
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
实施计划 制定功能优化实施计划
改进方案
提出功能优化和改进的方案
技术更新
引入最新的技术和工具对系统进行改进,分析技术更 新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技术更新是系统优化的重要一 环,可以带来更高效的运行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Hale Waihona Puke 用户体验反馈机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及时响应用户需求
界面设计
员工参与
鼓励员工提出培训建议 设立员工安全教育奖励机制
关键成功因素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系统的易 用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管理者的支持、员工的积 极性和制度的健全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将系统推 向成功的方向。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系统总结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就。通过系统,企业和个人得到了全面的安全教育和 培训,提高了安全意识和技能,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了 积极影响。
及时发布考试成绩 给予学员个性化建议
数据统计
数据收集
01
自动收集用户学习、考试数据
数据分析
02
根据数据分析提供决策建议
03 数据报告
生成详细的数据报告,展示培训效果
总结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拥有完善的功能模块,从用 户管理、课程设计到数据统计,为企业提供了全方 位的培训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运用,可以提高培 训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员工掌握安全知识,提升整 体安全意识。
● 03
第3章 系统运营管理
系统维护
定期维护
01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故障排查
02
及时修复系统问题
03 数据备份
保障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

部队营区监控方案

部队营区监控方案

XX部队营区视频监控方案科技有限公司第一章、系统概述1.1系统概述人民部队作为国家、人民的卫士,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其日常的稳定运行决定了国民生产、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XXX部队部门众多、地点分散,环境复杂,成为日常维护工作的主要障碍。

由于面积大、管理难度大、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因此为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难题,也提出了如何用最少的人员便能够实现以下情况的管理:1.XXX部队营房管理:部队人员居住密集,而且士兵多为一些热血青年,难免士兵们聚集在一起谈讨些问题,但是仅靠多派人或者交流执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士兵的监督管理问题;2.重要部门管理:部队的行政部门、档案室、机要室、通讯室、作战室等都存有国家机密文件,需要严密监管,人防肯定是不够,需要设立相应的技防,使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才能达到严密监管;3.弹药库房管理:弹药库房是部队管理的核心重地,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与对弹药和枪械的管理是否森严。

弹药库房管理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4.营房周边、训练场地、部队出、入口人员流动比较大,做好对人员来往登记、盘查,以及车辆出进记录工作非常重要,做到24小时不离岗,严把关,事事有记录,为部队工作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单纯的依靠士兵值勤是不够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部队的管理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单纯的依靠增加值勤士兵的做法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

针对以上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为了有效地维护部队秩序和安全,使XXX部队士兵操练顺利进行,以及为首长提供更好的管理环境,做出更好的作战部署,建议采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营区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通过统一的网络接口和其他的系统互连,具备互操作性。

可以和其他系统交换信息,实现联动。

整个系统的设计应该具有超前意识,采用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技术,紧密跟随安防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保证主要设备短期内不会过时,并且具有继续更新换代、提升系统性能的能力。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

第1章1.1 产品介绍《库存管理》是用友U6-普及型ERP的重要产品,能够满足采购入库、销售出库、产成品入库、材料出库、其他出入库、盘点管理等业务需要,提供仓库货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出库跟踪入库管理、可用量管理等全面的业务应用。

《库存管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委外管理》、《存货核算》集成使用,提供完整全面的供应链管理。

《库存管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商业企业,如制造业、食品、批发、零售、批零兼营、集团应用及远程仓库等。

系统着重实现工商企业库存管理方面的需求,覆盖目前工业、商业的大部分库存管理工作。

1.2 主要功能《库存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功能:z初始设置:用户进行基础档案、系统选项、单据设计、期初数据的维护工作。

z日常业务:用户进行出入库和库存管理的日常业务操作。

z条形码管理:用户进行条形码规则设置、规则分配、条形码生成、条形码批量生单等操作。

z业务处理:用户进行批次冻结、失效日期维护、远程应用、整理现存量、对账结账等操作。

z账表:用户可以查询各类账表,包括库存账、批次账、货位账、统计表、储备分析账表。

1.3 产品接口《库存管理》是用友U6-普及型ERP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基础部分,可以与《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核算》集成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产品接口】z《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共用采购入库单。

z《库存管理》与《销售管理》共用销售出库单。

z《库存管理》提供出入库单据,《存货核算》提供出入库成本。

《库存管理》-《采购管理》:z《库存管理》可以参照《采购管理》的采购订单、采购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并将入库情况反馈到《采购管理》。

z《采购管理》可以参照《库存管理》的采购入库单生成发票。

z《采购管理》根据《库存管理》的采购入库单和《采购管理》的发票进行采购结算。

《库存管理》-《销售管理》:z根据选项设置,可以在《库存管理》参照《销售管理》的发货单、销售发票、销售调拨单、零售日报生成销售出库单;销售出库单也可以在《销售管理》生成后传递到《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再进行审核。

第1讲 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1讲 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2
1.2.1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计算机的分类
1. 按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分类 数字计算机: 处理离散的、数字化的信息 模拟计算机: 处理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信息 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处理的信息既有数字量 又有模拟量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都指的是数字计算机 。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的ENIAC 重达30吨 占地170m2 18000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耗电150kW
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ENIAC与现代微型机的比较: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注: (1)存储器有很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存放 一个数据。为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为每个存储单 元进行编号,这个编号就称为存储单元的地址。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常合称为输入/输出设 备,简称I/O(Input/Output)设备。 (3)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 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解释方式 将用户编写的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
语言后,立即执行它,且不保留机器语言, 然后,再翻译下一条语句,如此重复,直到 程序结束。它的特点是翻译一次只能执行一 次,当第二次重复执行时,又要重新翻译, 因而效率较低。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3)采用二进制码表示数据和指令。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 器间的数据传送都通过运算器。

1.1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课件讲课

1.1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课件讲课

知识扩展2:
大数据是指那些数据量特别大,数据类型特 别复杂的数据集。这种数据集不能用传统的 数据库进行转存、管理和处理,是需要新处 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大的决策力、洞察发现 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差率和多样 化的信息资产。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 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真实性高、数据类别 复杂等。配合云计算来使用能达到更好的效 果。
周先生的一天
1.清晨周先生家的智能家具系统按照设定的时间想起了闹钟,自动窗帘缓缓打开。 2.周先生起床洗漱,洗漱台前的智能镜子显示今天的天气,室外温度和空气指数。 同时在镜子右半边展示了周先生的备忘录和今日待办事项。 3.上班路上,周先生车上的智能系统会根据网络汇总的实时路况,为周先生规划 了合适的上班路线。 4.到达公司,周先生使用人脸过公司门禁,并打卡签到。 5.周先生上午的工作是通过视频电话和国外的同事对接正在开发的项目进度。 6.下午,外面下起了小雨,周先生用电脑远程控制家里的阳台雨棚展开 7.下班前,周先生提前用手机开启家里的空调
四、电子化时期(1940--今):首台电子管的通用计算机(ENIAC)、 程序存储计算机、商用计算机(UNIVAC),四代数字计算机
五、人工智能时期:物联网、大数据
信息技术发展概念图
信息技术发展
电子化时期 ENIAC、UNIVAV、 四代数字计算机
机械时期
计算尺、加法器
人工智能时期 物联网、大数据
提问:
周先生的一天有什么特点? 周先生的一天离不开信息技术
1.1.1 信息技术(IT) 1.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 总和。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信息技术。
甲骨文
竹简
活字印刷术使 用的泥模字块

系统工程概论

系统工程概论

第一节 系统概述
系统的概念、环境、结构与功能
1.系统的概念
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日本工业标准“运筹学术语”中对系统的定义是: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体系。
第一节 系统概述
1.系统的概念
(4)我国著名科学家、系统工程的倡导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 进入70年代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系统工程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的应用系统工程来解决本国的问题。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系统工程的发展。 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节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1.系统工程定义
系统工程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是在系统科学结构体系中,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技术,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系统工程的含义有过不少的阐述。现列举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系统工程所作的解释。
第一节 系统概述
1.系统的概念
“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可以说目前到处都在使用。但是,在系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初期,其定义不尽相同,下面列举出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在韦氏大辞典中,系统一词被解释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了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诸要素形成的集合等等。
系统的环境就是系统外部整体,或者说包围系统的整个空间。
系统
环境
系统的边界
02
03
04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第一章:系统概述 (3)1.1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简介 (3)1.2 功能特点 (3)1.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2 自动控制 (4)1.2.3 农业生产管理 (4)1.2.4 远程监控与调度 (4)1.2.5 信息资源共享 (4)1.2.6 安全保障 (4)1.3 系统架构 (4)1.3.1 数据采集层 (4)1.3.2 数据传输层 (4)1.3.3 数据处理层 (4)1.3.4 应用层 (4)1.3.5 用户层 (5)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系统安装流程 (5)2.1.1 环境准备 (5)2.1.2 安装步骤 (5)2.2 系统配置要求 (5)2.2.1 硬件要求 (5)2.2.2 软件要求 (6)2.3 系统初始化 (6)第三章:用户管理 (6)3.1 用户注册与登录 (6)3.1.1 用户注册 (6)3.1.2 用户登录 (6)3.2 用户权限设置 (7)3.2.1 权限设置概述 (7)3.2.2 用户角色设置 (7)3.2.3 功能权限设置 (7)3.2.4 数据权限设置 (7)3.3 用户信息维护 (7)3.3.1 用户信息查询 (7)3.3.2 用户信息修改 (7)3.3.3 用户信息删除 (8)第四章:地块管理 (8)4.1 地块信息录入 (8)4.1.1 功能概述 (8)4.1.2 操作步骤 (8)4.1.3 注意事项 (8)4.2.1 功能概述 (8)4.2.2 操作步骤 (9)4.2.3 注意事项 (9)4.3 地块作物管理 (9)4.3.1 功能概述 (9)4.3.2 操作步骤 (9)4.3.3 注意事项 (9)第五章:气象数据监测 (9)5.1 气象数据采集 (9)5.1.1 数据采集设备 (9)5.1.2 数据采集流程 (10)5.2 气象数据分析 (10)5.2.1 数据预处理 (10)5.2.2 数据分析方法 (10)5.3 气象预警 (10)5.3.1 预警阈值设置 (10)5.3.2 预警发布 (10)第六章:作物管理 (11)6.1 作物种植计划 (11)6.1.1 制定种植计划 (11)6.1.2 作物种植计划调整 (11)6.2 作物生长监测 (11)6.2.1 生长数据录入 (11)6.2.2 生长数据分析 (12)6.3 作物病虫害防治 (12)6.3.1 病虫害信息录入 (12)6.3.2 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 (12)第七章:农业生产管理 (12)7.1 农事活动记录 (12)7.1.1 记录目的 (13)7.1.2 记录内容 (13)7.1.3 记录方式 (13)7.2 农药、化肥使用管理 (13)7.2.1 管理目的 (13)7.2.2 管理内容 (13)7.2.3 管理方式 (13)7.3 农产品追溯 (13)7.3.1 追溯目的 (13)7.3.2 追溯内容 (14)7.3.3 追溯方式 (14)第八章:设备管理 (14)8.1 设备信息录入 (14)8.1.1 功能概述 (14)8.1.3 注意事项 (14)8.2 设备维护保养 (14)8.2.1 功能概述 (14)8.2.2 操作流程 (15)8.2.3 注意事项 (15)8.3 设备故障处理 (15)8.3.1 功能概述 (15)8.3.2 操作流程 (15)8.3.3 注意事项 (15)第九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5)9.1 数据分析 (15)9.1.1 数据采集 (15)9.1.2 数据处理 (16)9.1.3 数据分析应用 (16)9.2 决策支持 (16)9.2.1 决策模型 (16)9.2.2 决策支持应用 (16)9.3 报表输出 (17)9.3.1 报表类型 (17)9.3.2 报表与导出 (17)第十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7)10.1 系统维护 (17)10.1.1 维护目的 (17)10.1.2 维护内容 (17)10.1.3 维护方法 (17)10.2 系统升级 (17)10.2.1 升级目的 (17)10.2.2 升级内容 (18)10.2.3 升级方法 (18)10.3 常见问题解答 (18)第一章:系统概述1.1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简介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系统。

华为CC08交换机手册01-第一章 系统概述

华为CC08交换机手册01-第一章 系统概述

目录第1章系统概述.....................................................................................................................1-11.1 网络发展的趋势与需求.......................................................................................................1-11.1.1 业务需求..................................................................................................................1-11.1.2 网络发展..................................................................................................................1-11.1.3 技术发展..................................................................................................................1-41.2 当前形势下的网络规划和建设............................................................................................1-41.2.1 当前PSTN及电信网络的问题.................................................................................1-41.2.2 当前的网络规划和建设............................................................................................1-51.3 华为网络解决方案——C&C08 iNET..................................................................................1-61.4 C&C08 iNET的特点及优势................................................................................................1-81.4.1 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1-81.4.2 高集成度的媒体转换................................................................................................1-91.4.3 高速可靠的核心交换..............................................................................................1-101.4.4 总揽全局的呼叫控制..............................................................................................1-111.4.5 方便快捷的业务生成..............................................................................................1-121.4.6 丰富实用的宽带业务..............................................................................................1-131.4.7 一体化的网管.........................................................................................................1-14第1章系统概述1.1 网络发展的趋势与需求1.1.1 业务需求1. 数据业务增长迅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宽带业务发展迅速,网上各种非话音业务量飞速增长,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所有数据呼叫的话务量将超过话音业务的话务量。

终端物料管理制度

终端物料管理制度

集思广益
鼓励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共同 探讨物料管理制度的优化之路 借助集体智慧,解决难题,促 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知识普及
针对常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传授物料管理实践经验 帮助职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 料管理制度
成果分享
分享物料管理制度实施后的成 果和收获 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物料管理 工作
谢谢观看!
入库安全管理
物料防损
防止物料受损
监控系统
加强安全管理
防盗措施
确保物料安全
结尾
入库管理是终端物料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完善的 入库流程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物料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确保物料的安全和质量。
● 05
第五章 出库管理
出库需求确认
01 订单需求确认
通过系统核实订单信息
02 生产计划对接
对照生产计划进行出库计划安排
03 物料及时供应
确保物料供应满足生产需求
出库流程设计
出库单据填写
填写出库单、交接 单等必要文件
发货流程
安排物流发货运输
配送安排
协调配送人员
物料信息确认
核对物料信息准确 性
出库验收
对出库物料进行验收非常重要,只有确保物料的质量和数量 符合要求,才能避免错误发货的情况发生。验收时要严格按 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终端物料管理制度
制作人:XXX 时间:20XX年X月
第1章 系统概述 第2章 物料基础数据管理 第3章 采购管理 第4章 入库管理 第5章 出库管理 第6章 库存管理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系统概念及作用
物料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 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范物料的采购、入 库、出库、库存管理等环 节,实现对物料的有效控 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计算机组成原理前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前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白中英第五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其中存储程序是指将程序和数据事先存放到存储器中,而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任务。

总体来讲,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就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答:见教材P8和P10。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答:见教材P10。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写出下列各整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用8位二进制数)。

3、有一个字长为32位的浮点数,符号位1位,阶码8位,用移码表示,尾数23位,用补码表示,基数为2,请写出:(1)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阶码用移码表示,题中并未说明具体偏移量,故此处按照移码的定义,即采用偏移量为27=128,则此时阶码E的表示范围为0000 0000~1111 1111,即0~255,则在上述条件下,浮点数为最大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大数的二进制表示为:0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对应十进制真值为:+(1-2-23)×2127(2)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浮点数为最小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小数的二进制表示为:1 1111 111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对应十进制真值为:-1×2127(3)规格化数所表示数的范围规格化要求尾数若为补码表示,则符号位和最高有效位符号必须不同。

(A)浮点数为最大正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大正数的二进制表示为:0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对应十进制真值为:+(1-2-23)×2127(B)浮点数为最小正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小正数的二进制表示为:0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对应十进制真值为:+2-1×2-128=+2-129(C)浮点数为最大负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大负数的二进制表示为:0 0000 0000 0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对应十进制真值为:-(2-1+2-23)×2-128(D)浮点数为最小负数的条件如下:所以最小负数的二进制表示为: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对应十进制真值为:-1×2127所以,规格化数所表示数的范围如下:正数+2-129~+(1-2-23)×2127负数-2127 ~-(2-1+2-23)×2-1284、将下列十进制数表示成IEEE754标准的32位浮点规格化数。

北大青鸟操作手册之欧阳歌谷创编

北大青鸟操作手册之欧阳歌谷创编

第一章系统概述欧阳歌谷(2021.02.01)JBF-11S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为我公司按最新国家标准GB4717-93和GB16806-97设计研制开发的,并通过ISO9001认证。

控制器可以同时实现火灾报警和灭火联动两种功能, 可以挂接本公司生产的各种类型火灾探测部件、联动部件、光电感烟探测器、电子感温探测器、线型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线型感温缆式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 消火栓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总线控制模块、总线输入模块、总线隔离模块、广播电话系统、火灾显示盘(即重复显示盘)、气体灭火等。

JBF-11S控制器可以是壁挂式,也可以是入柜式。

JBF-11S控制器根据容量分为1回路、2回路、4回路和8回路四种机型,每回路的容量:127个报警点+64个联动点+15台火灾显示盘。

JBF-11S控制器特点1.两总线无极性,采用地址编码技术。

整个系统只用几根总线,建筑物布线极其简单,布线路径及方式任意(可以是树枝状,也可以是环状),且不分先后顺序,提高了布线可靠性,也便于穿线施工和线路维修,并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2.液晶中文界面,全部采用汉字显示。

各种操作以菜单形式给出提示,显示内容一目了然,用起来清楚、直观,实现了良好的人机对话。

3.所接探测器模块等内嵌微处理器。

LN2100光电感烟探测器和LN2110电子感温探测器检测的是模拟量信号,微处理器通过软件对所测的模拟量信号进行监视及分析,从而实现对灰尘、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引起的信号变化进行补偿,保证火灾报警的可靠性。

4. 黑匣子功能。

控制器可以永久保存控制器开机、关机、火警、各种故障、联动设备的启动及停止等信息。

5.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控制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极好的抗干扰措施,控制器能在电磁干扰强的环境使用。

6.无主从组网方式。

可以多台控制器连接组网,组网的控制器之间不分主机和分机,一台控制器报警可以同时在其它控制器得到反应。

从而可以组成非常大的报警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多核概述

单核与多核?
• 多核不是计算机速度更快了,而是它更能干了; • 单核内的多线程技术是串行的,即并发的,多个线程交替
执行,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执行;多核内的多线程 是并行的,即并行性,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同一时刻可以 有多个线程执行; • 并行(parallel):活动线程在不同的硬件资源或者处理单 元上同时执行,多个线程在任何时间点都同时执行; • 并发(concurrent):线程在同一个硬件资源上交替执行 的过程,所有活动线程在某段时间内同时执行的状态,但 是在某个给定的时刻都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 。
• 服务器软件:

• 桌面软件:

第一章 多核概述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HT)
• Intel公司所实现的同时多线程技术,同时多线程技术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SMT)是通过复制处理器 体系结构状态信息来创建逻辑处理器或者称为线程; • 只有一个实际的物理处理器,但是从软件的角度来看,存 在多个逻辑处理器。超线程技术是通过延迟隐藏的方法提 高了处理器的性能,从本质上讲,就是多个线程共享一个 执行核,因此,超线程技术中的线程执行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并行; • 采用超线程技术所获得的性能提升将会随着应用程序以及 硬件平台的不同而参差不齐,超线程技术评为失败的技术。
第一章 多核概述

80核处理器:
• 2007-02-11 • 核心面积275平方毫米 • 主频3.16GHz • 电压0.95V • 数据带宽1.62Tb/s • 浮点运算能力1.01TFlops • 相当于1万颗10年前的Pentium Pro • 功耗不过62W • 比core 2 duo还低 • 是四核心Xeon X5355 2.66GHz的大约一半
• 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 • 编译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
第一章 多核概述

多核的认识
• 多核即在一个单芯片上面集成两个甚至更多个处理器内核,其中每个
内核都有自己的逻辑单元、控制单元、中断控制器、运算单元,一级 cache、二级cache共享或独有,其部件的完整性和单核处理器内核相 比完全一致。 • 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 商提出的,主要运用于服务器上。
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如英特尔 8080,8085 • 第三代微处理器(16位):以1978年英特尔的8086出现为起 点 • 第四代微处理器(32位):运算模式包括实模式、保护模式 和“虚拟86”。英特尔80386 DX, 80486, Pentium 4… • 2005年,Intel首发基于双核技术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 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时代。x86处理器多核技术的发展, 人们也在进行并行化的探索,又出现了并行计算机体系结 构
1.1 微处理器发展史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 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原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乘除
占地172平米,重30吨,耗电150千瓦

计算机的发展按照硬件工艺可以分为:
•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尔每一新架构需要两到三倍的晶片面积,而性能只提升 1.4到1.7倍。 • 简言之,性能的提升与复杂性的平方根成比例。 • 两代处理器,性能每提升一倍,复杂性便增加4倍。 • 如一个处理器的硬件逻辑提高一倍,至多能提高性能40%。 采用两个简单处理器构成一个相同硬件规模的双核处理器, 可获得70%~80%的性能提升。
课程介绍
多核程序设计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彭涛 邮箱:tpeng@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多核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 Multi-Core Programming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学时/学分: 33/2 课程类型: 选修课 开课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参 考 书:
课程内容

并行计算基础
• 并行计算概念 • 并行计算的应用 • 并行计算主要的基本类型 • 并行程序的开发策略 • 并行程序设计模式的基本思路 • 并行程序设计模式 • 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 访存模型
• 并行计算模型
• 并行编程环境 • 并行计算性能评测 • 程序性能优化
课程内容

多线程基础
• 进程、线程技术概要 • 多线程程序设计 • 多线程带来的问题 • 线程的同步机制
第一章 多核概述

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进步
• 通用微处理器的主频已经突破了3GHz • 数据宽度也达到64位 • 45nm工艺的微处理器已经批量生产 • 32nm工艺以下的微处理器也已问世 • 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已经超过10亿个
第一章 多核概述

Pollack规则:
• 英特尔微处理器实验室主任Fred Pollack :从386起,英特

多核与多处理器(多CPU)的区别:
• 多核是指一个处理器芯片有多个处理器核心,他们之间通
过CPU内部总线进行通讯; • 多处理器是指简单的多个处理器芯片工作在同一个系统上, 多个处理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主板上的总线进行的。
第一章 多核概述

多核技术是处理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 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进步 • Pollack规则 • 能耗 • 设计成本

多核程序设计开发工作由“先进”到“常规普及”
• 目前市场上的服务器、工作站、PC台式机、笔记本中的CPU都是多核
(双、四),intel实验室80核; • CPU主频很难提高,主要通过多核来提高计算机性能,如果我们不能 很好的利用多核,那么就很难提高我们程序的性能; • 为什么不能提高主频:

CPU的功耗增加; 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
计算机发展方向
巨型机
银河系列、曙 光系列
微型机
PC机 核心:微处理器(体积小、 重量轻、功耗低、功能 强、可靠性高、结构灵 活)
1.1 微处理器发展史

微处理器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 第一代微处理器(4位):英特尔4004,8008 • 第二代微处理器(8位):采用NMOS工艺,采用汇编 语言、
处理器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技术

新指令集:提高在多媒体和3D图形方面的处理能力
• MMX (MultiMedia Extensions), 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 SSE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第二套多媒体专用指令
集,加速CPU的3D运算能力。
• 3D Now:3D加速指令集,加速CPU的浮点运算。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8年参加Intel“多核技术课程”大学计划培训, 清华大学,北京 制定《多核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009年开始开设《多核程序设计》 授课对象:计算机学院大三本科生 人数每年400-500人左右
课程内容

多核技术概述
•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及芯片发展 • 片上多核处理器架构 • 多核的认识 • 多核程序设计开发工作由“先进”到“常规普及” • 操作系统对多核的支持 • 单核、多核以及多处理器(多CPU) • 多核技术是处理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 多核对不同领域软件开发的影响
• 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
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 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 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 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 是因为他们使用了 芯片的不同部分, 他们并不能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 各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 • 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 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因此超 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OpenMP多编程编程及性能优化
• OpenMP编程介绍 • 编程技术 • 性能分析 • 示例程序
课程内容

MPI编程及性能优化
• MPI介绍 • 安装配置 • 编程基础 • 性能分析与优化 • 示例程序

多核软件工具介绍及使用
• C++编译器 • VTune性能分析器 • Thread Checker线程检查器 • Thread Profiler线程档案器
处理器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技术

高速缓存(Cache)技术:
• CPU速度快, Mem速度较慢, Cache技术可解决该矛盾。 • Cache是位于CPU与Mem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
Mem小但交换速度快。在Cache中的数据是Mem中的一小 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 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Mem直接从Cache中调用, 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流水线技术:
• 流水线技术是一种将每条指令分解为多步,并让各步操作
重叠,从而实现几条指令并行处理的技术。程序中的指令 仍是一条条顺序执行,但可以预先取若干条指令,并在当 前指令尚未执行完时,提前启动后续指令的另一些操作步 骤。这样可以加快程序的运行。
处理器发展史中的一些重要技术

超线程(Hyper-Threading, HT)技术:
课程开发
教材 内容完善 课程实验

第一章 多核概述
使用多核了吗? 摩尔定律——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每一年半左右增长 一倍。 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