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研究
关于金融制度创新理论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分析

金融制度创新理论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分析摘要金融制度创新是指为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的不断变化,通过改革金融制度的规则和机制,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并分析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介绍了金融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包括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金融创新理论。
然后,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分析,指出了当前金融制度创新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引言金融制度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成为各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金融制度创新理论,并分析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推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金融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2.1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金融制度创新理论的起源,它强调通过改革制度规则和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受制于制度环境,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经济才能实现高效运行。
因此,金融制度创新应当注重制度设计和制度改革,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2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传统制度经济学的扩展和深化,它强调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契约理论和治理理论等重要观点。
契约理论认为,经济主体通过签订契约来规范经济关系,而金融制度创新应当优化契约的设计和执行。
治理理论则强调金融制度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治理结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2.3 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理论是对金融制度创新的特定研究领域,它关注金融产品、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创新。
金融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健康。
因此,金融制度创新应当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多样化。
3.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现状与问题3.1 现状描述我国金融制度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金融市场改革、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机构改革等。
金融、金融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

二、问题陈述
3、治理机制不健全。农村合作金融的治理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如监事会作 用有限、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等。这容易导致经营管理的不规范,甚至可能引发 道德风险。
二、问题陈述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创新研究,以期 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 地了解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现状和问题。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 关研究成果,明确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研究现状。其次,结合案例分析,对 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最 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的看 法和建议,以得出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
三、金融制度创新
1、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金融 制度进行优化和升级。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分析,帮助决策 者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和风险状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金融制度创新
2、产品创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例如,互 联网金融产品的兴起,使得传统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大众提供更为便 捷的金融服务。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现状、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等措施的实施力 度。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和加强监管力度也是关键。随着中国政府对乡村振兴 战略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相信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 成果。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了风险保障。
保险业务不断创新
保险业在传统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等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责任
保险、信用保险等新型业务。
保险法规逐步完善
政府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制定了一 系列法规,保障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
04
金融业在近代化进程 中的作用与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迅速崛起,为金融业带 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 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机构 的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 平以及业务运营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探索 与实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 本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如数字货币、供 应链金融等。
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金融市场乱象丛 生,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金融机构资本不足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难以抵御市 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危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 险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风险事件。
01
银行业规模迅速扩 大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银 行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和 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02
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银行业在存款、贷款、汇兑等传 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 信托、投资等新型业务。
03
银行业法规逐步完 善
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 了一系列法规,保障了银行业的 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其对金融机构的 影响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全球 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推动了金融市场跨国交易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其 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参与者能够更便捷地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推动 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动, 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自由地跨国运营和扩大业务规模。最后,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 的发展为金融市场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使得投资者 能够更方便地参与国际投资。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研究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机构的融资与投资策略
金融机构的融资与投资策略
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优化
金融机构在融资与投资策略中,资本结构优化是关键。首先,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 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确定适宜的资本规模,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资本占用。其次 ,金融机构应合理配置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以平衡风险和回报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考虑资本成本,并在融资中寻求低成本的资本来源,如债券 发行和吸引长期投资者等。最后,资本结构优化还需要综合考虑监管要求和市场竞 争,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长期发展。
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首先,金融 市场的开放促进了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速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其次,金融市场 的开放也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促进跨国金融机构的兴起。此外,金融市场的开 放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机遇,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未来,金融市场的开放将继续 推进,金融机构需要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拓展海外市场。
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创新

化是金 融体制创新的 主要 动因。金融体 制方面 的创新主要在政府 .政府要通过
¨一茄 I ~
维普资讯
体 制 和运 行 机 制 的构 建 。 金 融 市 场 活
业发 展 的情 势 ,显 然 不 能 不 成 为 监 管 当 局有 效 提 升 监 管 绩 效 的 必 然 要 求
金融制度创新的几点战略思考
一 一
重建金融 业企业治理结构 ,把
建立现代 银行韦 度 作为金融制度创 新的
中 心 环 节 加c 有 银 行 的 现 代 企 业 制 史国 度建设。 当前 , 着 手 建 立 商 业隐 含 资 本 应 金 的 市 场 化 补 充 机 筏 , 推动 符 合 条 件 的
居 于 基 础 和 核 心 的 地 位 ,如 吴 没 有 真 正
转 向以国债为基础的 公开市场 业务上来 , 积极发 挥公开市场 业务在 我国基础货币 供应机制 中的作用。 同时 , 在金融监管方 面 ,由央 银行应借鉴发达 国家成功 的监
管 经 验 , 极 构 建 市场 化 、 际 化 的 中央 积 国
维普资讯
今 g话 题
NI  ̄ RI T I l - U
金融创新是2 世纪 7 年代以来 . 0 0 全 球 金 融 领 域 所 发 生 的 一 场 革 赍 .无 论 M
技尤 角度、市场角度还是制度角度分析 ,
都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各 匡 金 融 深 化 的进 程 当前 ,随 着加 人 WT ,中 国银 行 业 发 展 0 将进 人 一 个 全 新 的 阶 段 。 这 个 新 嘭 段 . 在 、
银行 的金 融监管模式 ,将金融监管 的重 心放在构 建各金融机构规范 经营、 公平 竞争 、 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 , 更多地 运用 最新的 电子 及通讯 技术进行非现场 的金融监 管 , 金融机构的 资本 充足率 、 对 备付 金率、果坏 帐 比例 等指标 实行 实时 监控 .以此来 防范和化 解金融风险 的快
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 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 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 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 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 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 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 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 力军作用。
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 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 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 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 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 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 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 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 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难贷款”问题是困 扰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两头难”归根到底是担 保难。
(一)农民贷款难
“无钱经营、无物抵押、无人担保”
按照现行金融政策,农民到金融机构贷款需要提供 担保或资产抵押,农民的物质财产主要包括三部分: 土地、房屋、牲畜。但是,由于土地属集体所有, 土地、房屋均无法进行贷款抵押,牲畜等活体动物 也不能作为质押物。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 问题
全球经济秩序形成中的中国金融制度创新

文章编号 :6 2— 0 9 20 0 — 0 2— 5 17 64 (06) 4 04 0 度 为什 么能在没有 中央指导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并 繁荣兴
一
、
引 言
自由主义是 西方社会 现代化 进程 的精 神成果 , 其经 济学 的经典表达便是亚 当 ・ 斯密演绎 的经济 自由主义 。
新 自由 主义 经 济 学 正 是 由此 重 新 出 发 — — 是 也 仍 然
秩 序的形成 , 抵御并降解世界经济风险及其危机的发 生。因此 , 中国的金 融制度 不可能超 然物 外 , 而只能应
时而变。
关键 词 : 经 济 自由主 义 ; 新 全球 性 公 共产 品 ; 融 制 度 ; 间金 融 机 构 金 民
中图分类号 :8 0 2 F 3 ,
文献标识码 : A
市场经 济的发展成就 了今天西方现代文 明的一切成
果, 而市场经济又是 自由、 等 、 平 独立 的经济 活动主 体所 造就。 自由是人类 的天性 向往 和人生 永远追 寻的梦 想 ,
而新 自由主义的终极理想则是使之成 为现代 社会的人类 共识—— “ 公共理性 ” , 以成就 “自由人 的 自由联合 ” ,
收 稿 日期 :0 6—0 20 5—1 6
作者简介 : 顾学宁( 9 4 ) 男 , 16 一 , 江苏南京人 , 南京 财经大学 经济学 院副教授 , 研究 方向为新制 度经济学 、 比较经济体制 、 济政 经 策、 现代化社会研究。
一
42 —
维普资讯
明: 如果个人 只受恰 当的法律规则的约束 , 一秩序便会 这
自发地产生 。他 的《 国富 论》 大概 比任 何其 他一本 书都
更好地标志着近代 自由主义的发端 。它使 人们 了解到基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这一改革过程中,中国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计划经济的失败、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等方面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
一、计划经济的失败20世纪初,面对封建社会崩溃和列强入侵的局面,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路径。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计划和调控,企业、资源和劳动力都由国家安排。
然而,计划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计划经济缺乏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策往往是由行政命令决定的,无法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由于计划经济过于集中权力,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效率低下。
最后,计划经济忽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无法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
由于计划经济的种种问题,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
二、市场经济的兴起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
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逐渐放开了价格、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限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市场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市场经济赋予了个人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创新和创业的热情。
这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市场经济鼓励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均衡价格,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效果。
最后,市场经济为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环境,推动了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路径与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减弱,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工作之一。
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金融机构内在的制度和整体性的安排,也涉及到金融市场的随机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路径与模式一直是重要的话题。
下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路径与模式,包括金融创新、改革的制度安排和监管的强化。
一、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直是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创新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些新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P2P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都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金融创新对于金融体系改革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打破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行业壁垒,为新的业务开辟道路,使服务更加广泛和可靠。
金融创新也能够推动更高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加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为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便捷和准确的服务。
二、改革的制度安排除了金融创新,改革的制度安排也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
制度安排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通过改革制度安排,深化市场化和扩大金融开放的步伐。
这些措施包括:(1)加强反腐和监管制度方面的改革,并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风险。
(2)推行市场化的利率制度,放宽资本流动。
(3)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4)推动金融体系向利率市场化、利率汇率市场化、市场化品种宏观调控等方向开展。
这些举措加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并且为未来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监管的强化对于金融体系改革来说,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通过加强监管的力度,推动金融体系向更加合规、更加透明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的重心已经从传统的信贷监管转向资产管理和证券市场监管。
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创新浅析

的分 业 体 制 框 架来 说 , 加快 建立综 合性金 融机
构 是 深 化 金 融 改 革 ,推
动金融 发展 ,提高 民族 金 融业 国际竞 争力 的重 要途径 。随 着外资 银行
的 进 入 ,我 国 各 类 金 融 机 构 都 有 混 业 经 营 的 冲 动 . 因 为 单 一 的 业 务 经 营 难 以 适 应 新 的 竞 争 形
品 , 并 通 过 高 超 的 技
巧 ,推 销 自己 的 产 品 ,
抢 占 市 场 份 额 。 我 国 单
一
功 能 的 金 融 机 构 必 然 面 临 着 跨 国金 融 公 司 的
冲击 .迫 切 需 要 重 新 定
致 圄 金 融 韭 经营 俸 制锄 新 一 浅
发 展 以 全 能 经 营 为 目 的 的 分 支 机 构 ;三 是 在 交 叉 监 管 或 统 一 监 管 的 情 况 下 . 发 展 全 能 性 金 融 机 构 .允 许 金 融 机 构 全 面 实
制。
合 经 营 方 式 , 就 在 市 场 上 实 践 了 。 当 然 这 些 打 “ 边 早 擦
当前 , 界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在 实 行 金 融 混 业 经 营 , 世 强 球 ”的行 为 , 还不 能称做 严格 意义 上的混 业经 营 , 国 就 强 联 合 的 范 例 屡 见 不 鲜 。 我 国 目前 要 结 合 我 国 的 国 情 外 金 融 机 构 的 混 业 经 营 的 状 况 而 言 , 客 户 资 源 共 享 ” 选 择 合 适 的 混 业 经 营 模 式 。 目前 国 际 上 主 要 的 模 式 如 是 其 重 要 特 征 , 在 这 一 点 上 国 内 机 构 还 很 难 做 到 。有 但
金融体系与制度创新

金融体系与制度创新近年来,金融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金融体系和制度的改革,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本文将探讨金融体系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其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它扮演着连接储蓄者与投资者的媒介角色。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金融体系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然而,金融体系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和脆弱性,所以制度创新在保持金融系统稳定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追求效率和可持续性。
一方面,金融制度创新可以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开始推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
例如,加强银行资本要求,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措施等。
这些制度改革使金融机构更加稳健,降低了金融风险,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另一方面,金融制度创新也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而金融领域也不例外。
许多新兴金融机构和技术应运而生,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等。
这些创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金融制度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制度创新需要平衡稳定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关系。
过度的创新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而过于保守则可能限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金融制度创新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一国之内的制度创新可能会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因此需要国际合作和协调。
为了推动金融体系和制度的创新,国家和地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以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监管和监督,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其次,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避免过度冒险和不稳定行为。
最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和制度创新的研究和分析,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总之,金融体系与制度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
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机制研究

展带来 了挑战 , 出了新要 求, 提 因此金融业应积极贯彻 实施《 物权法》 从法制层面 、 , 组织层 面、 制层 面、 体 环境
层 面进 行 多 维度 的 创 新 实践 , 进金 融 市 场 的 良性 互 动 与 和谐 发 展 。 促
【 关键词】 物权 法》 金 融机构 创新发展 《
【 图分 类 】 8 02 中 F 3 .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0 2 2 8 【 0 8)8 2 一 O 文 10  ̄ 5 9 2 0 O — 0 4
20 07年 l 0月 1日开始施行 的《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合法权 益 , 固金 融改革成果 。同时 , 吸纳各种 主 巩 为
( ) 物权法》 二 《 降低 了金 融风险 , 促进 了金 融 市 场 的繁 荣
首 先是 《 物权 法 》 全 了担保物 权制 度 , 健 成为 金 融 市场发 展的助推 器 。健全合 理 的担保物权制 度能 够 有效保 障 金融交 易 ,促进 金融 资源 物尽其 用 , 建 立 正 常的交 易秩 序和 金融秩 序 , 为金 融市 场安全 运 行 提供基 础条件 。《 物权法 》 在我 国现行担保 物权 制 度 的基 础 上 , 扩充 了担 保 物 的范 围 , 有利 于 金融 创 新 和开 拓新 的业务 领域 。【 明确规 定增 加土 地承 】 除
物 权 的内容 , 明晰 了金融资产 的权利 归属 。用益 物 权 和担保 制度 促进 发挥 物的 效用 , 使金 融 资源物 尽
总则 、 所有权 、 用益物权 、 保物权 、 担 占有等专篇 对物
权有 关 内容作 了系统规范 , 中有关物权 的确立 、 其 变
更 以及担保物权 的诸多新规定 对金融业 务将会 产生
中国金融创新的政策选择、法律制约与制度突破

中国金融创新的政策选择、法律制约与制度突破郑勇【摘要】创新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风险的产生,但这并不能成为抑制金融创新的理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业应该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在金融创新产品的专利权保护、金融监管、金融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政策完善等方面寻求制度突破.【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学研究》【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8页(P114-121)【关键词】金融创新;政策选择;法律制约;制度突破【作者】郑勇【作者单位】广发银行广东,广州5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1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泛指各种金融工具的采用、新的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方式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成为西方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创新的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应对管制并获取最大利润。
然而,金融创新在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价值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风险,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便是最好的证明。
次贷危机不但导致美国两大投行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破产,高盛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财务困境,更引发了全球性金融海啸,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此次金融危机与以往金融危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全球金融创新浪潮中由于滥用金融衍生产品、疏于风险防范而引起的。
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开始对金融创新进行反思:如何客观看待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美国金融危机表明,如果忽视了对金融风险的管理,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金融创新所潜伏的巨大风险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承受的。
中国金融创新之路该何去何从,当前金融创新的关键制约因素在哪里,如何突破现有制度的制约以改善创新环境?这些都是中国金融发展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1. 引言在当今社会,金融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域之一。
金融调控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对于国家经济稳健发展、金融风险防范、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相关内容。
2. 深入解析金融调控的内涵2.1 金融调控的概念和重要性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行为的一部分,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外汇政策等手段,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调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和安全。
2.2 创新金融调控的重要意义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金融调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金融市场需求和风险挑战。
创新金融调控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创新金融调控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还可以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 如何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3.1 强化金融监管在创新金融调控方面,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监管规则,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以更好地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的发生。
3.2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也是创新金融调控的重要一环。
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为金融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3.3 强化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是创新金融调控的有效途径。
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为金融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能和可能。
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广大金融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4. 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4.1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涵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金融市场发展需要,完善的金融企业组织、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如何写信息摘要范文(推荐17篇)

如何写信息摘要范文(推荐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何写信息摘要范文(推荐17篇)如何写信息摘要范文第一篇首先,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应尽量少。
我国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5 ・ 0
李 明 贤 等 : 我 国发 展 农 村 新 型 金 融 机 构 的 法 律 制 度 创 新 研 究
认 为 ,不 同的金 融制 度 安排 在动 员储 蓄 、分 散 风险 和 配置 资金 方 面 的机 制 和方 式 各有 优势 和 劣势 , 而 金 融 市 场 的运 行 更 加 依 赖 于 相 关 法 律 对 投 资 者 的保 护 程 度 和 法 律 实 施 的有 效 性 (L V, 19 , LS 9 7 19 ) L V(00 提 出了 以法律 制度 为基 础来 划 分金 融体 系 的观点 ,指 出用投 资者 权利 的法律保 9 8 。L S 2 0 ) 护 程度 不 同来 划分 金 融体 系 能够 更好 的解 释不 同国家 之 间金 融 发展 的差异 。Al 和 Qa (0 2 是 ln e i 20 ) n
堡 菅埋 Ar IrE n ia a g e . g uu1co c nMn e n i ta o m s d am t c
21 第4 总 期 0 年 期 第4 0
我 国 发 展 农 村 新 型 金 融 机 构 的
法 律 制 度 创 新 研 究
李 明贤,向忠德
( 南农 业 大 学 经 济学 院 ,长 沙 湖 40 2 1 1 8)
较早从 法 与金融 的视 角分 析 中 国问题 的学者 ,提 出 了“ 国金融发 展 之谜 ” 中 ,认 为法 与金 融理 论不 能 解 释 法 律 制 度 和 金 融 制 度 都 欠 发 达 的 中 国 经 济 为 何 能 保 持 长 期 的 高 速 增 长 。 而 B c 、D m r ek e i .
志着法 与金 融理 论诞 生 的文章 ,表 明高质 量 的法律 制度 和有 效 的法 律执 行机 构能 够促进 金融 发展 和 经济增 长 。 自此 之后 ,国 内外越 来越 多 的学者 开始研 究法 律 制度对 金融 发展 的影 响 。林 毅夫 (0 9 20 )
关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实证性研究

结 我 国金 融业 自身 发展 变 化 的历 史 , 以清楚 地 看 可
工作 , 年来 我 国各省 市政 府与 金融 机构 合作 , 五 成功
完 成 了数 千 万平 方 米 的 “ 棚户 区” 改造 项 目, 使这 个
与 人 民群 众 息 息相 关 的事 业 走上 健 康 的轨 道 , 这 使
个跨 越世 纪 的“ 融瓶颈 ” 现 了“ ” 金 实 质 的突破 。 ( )棚 户 区” 一 “ 改造 的基本 情况 辽 宁省棚 户 区 的居 民大 都是 建 国初期无 私奉 献 的工矿 企 业 职工 以及 他们 的后代 , 棚户 区的 主要 房 屋 是 E伪 时 期建 造 的 大量 劳 工房 , 国初期 建 造 的 t 建 大 批 土 石房 和 1 7 年 辽 宁 地 震 时搭 建 的防 震 简 易 95 房 等 , 早 的房 屋 可 以追溯 到 12 年 。这 类 房屋 的 最 90 共 同特征 是建 筑面 积小 , 建筑 标准低 , 到改造 前全部 可 以列为 危房 险房 。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二 、 功案例 的启 示 :棚户 区改 造” 成 “ 与金融 制度
创 新
改革 开放 3 0多 年 来 , 国 的 金 融 业 在 制 度 创 我 新 、 场 创 新 、 品创 新 中得 到 长 足 发 展 , 行 、 市 产 银 证 券 、 险等多 项金 融服 务相互 促进 , 同服 务于我 国 保 共
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究

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究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业经营的效率。
金融创新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创新。
与外国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体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人们对这一问题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
鉴于此,本文拟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基本特征、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关键词:金融创新;问题;发展趋势;探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在对我国金融创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金融创新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基本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吸纳性强、前景广阔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吸纳性强长期以来,我国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吸收外国成果,以更好的满足现实社会的创新需求。
吸纳外国创新成果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约创新时间,以快速适应需求。
不过在吸纳的过程中,切忌照抄照搬,要严格按照自身实际进行。
2、前景广阔虽然目前我国金融创新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尚不具备进行大规模金融创新的条件,但其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可以说,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是必然的,必须从现在起,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金融创新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归结起来,主要有金融创新主动性不够、金融电子化滞后以及金融创新人才缺乏等几个方面。
1、金融创新主动性不够对于任何企业部门来说,创新就是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自身产品等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创新是被动的,很多创新活动和自身实际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不利于金融创新的推进与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研究
2007年-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后,西方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过于激进、忽视风险、贪婪欺诈、内部人损公自肥等问题受到重新审视,其“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罔顾风险、违背道德”行为被深刻反思。
与此同时,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在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得到更多关注,需要系统梳理总结并提升至理论高度,以更好地传承和指导当代中国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制度创新与改革发展。
此即为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同时,本文从金融史的角度出发,围绕近代金融机构制度创新这一主题,比较中西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背后影响因素的差异,关注对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经验提炼和理论分析,以期对当前已有理论有所补充完善,此即为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界定了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基本内涵,以金融史为研究视角,在回顾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历史变革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在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管理制度、经营制度方面的创新做法,归纳出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三点经验,即文化引领、内部激励与市场驱动,总结出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四点教训,并比较了近代中西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经验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主体、客体、动因、思路、机制与路径进行理论分析,阐释中国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制度创新”以及“如何制度创新”,明确了当代中国金融机构在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创新上应遵循的原则。
以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引领为视角,对当代中国金融机构特色化制度创新模式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创新商业模式有机结合”作为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方向,最后提出在当前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大背景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路径模式。
本文认为,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在本质意义上是通过改革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激发金融机构内各主体的行为有效性,降低金融机构内各行为主体间的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管理效率,使得金融机构的生产产出在传统依赖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式增长。
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分别是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经营制度创新。
金融机构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经营
制度创新三者从系统视角观看,既呈现层级性,又体现整体性,具有内在联系。
三个层次的制度创新呈现一定的影响传导关系。
此外,三层次的制度创新又同时受宏观因素如社会、制度、文化、监管、市场竞争等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影响。
本文认为,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在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管理制度、经营制度做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先进性的创新。
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开创了股份制的制度安排,实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并创新性推出了副本、人身股制度,构建了“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结利疲账”的考核机制。
管理制度方面,创新了总分号制与联号制的组织管理制度,“酌盈济虚、抽疲转快”的流动性管理制度,拨兑、谱银、订卯、过标的转账结算和信约公履制度,宗法担保、号规约束的内控制度,注重选拔训育和薪酬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复式记账、财务稽核的财务会计制度。
经营制度方面,创新形成了以客户信用为先的信贷制度,稳健审慎、重视市场信息的经营策略,金贸结合的混业经营制度,金融机构行会的行业自律机制和大量的金融工具、金融技术和金融业务创新。
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主要经验是:金融文化引领金融机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激励内部动力;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响应市场需求。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教训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对社会大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不足;监督约束制度创新未及时跟上;经营制度与形势变化不协调;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未能传承与发展。
本文认为,近代中西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共性经验包括三方面: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反映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是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核心立足点;强化监督约束、用制度管人管风险是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点。
近代中西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差异突出表现在:产权及公司治理制度方面,存在股东集中与股东分散、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差别;经营制度方面,存在业务领域、服务客户对象的差别。
本文认为,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动因包括: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打破内部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
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是要在引进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经验模式的同时传承自己传统的好的东西,实现传承与引进的有机结合。
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制度创新要以时变性、有效性、与客户金融创新需求相适应、与监管政策的多次博弈均衡为主旨;管理
制度创新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助推经营效率提升为宗旨;产权制度创新要以建立价值(利润)最大化经营宗旨、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激励的经营责任人考评体系等有效性目标为方向。
本文分析了金融文化与金融机构制度创新间存在的三方面关系,即内在特性与外在行为的关系,目的与规则的关系,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金融文化影响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四条路径分别为:金融文化影响管理者继而影响金融机构主体行为和制度创新;金融文化引致金融机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继而影响金融机构的适应性制度创新;金融文化贯彻于行业自律,引发金融机构制度创新;金融文化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机构制度创新。
中国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要以符合中国传统金融文化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为引领。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金融机构应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并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合理创新发展传统金融文化,构建以诚信、义利、贵和等要素为核心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文化体系,指导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制度创新。
最后,本文认为,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应着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分别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权明晰,确保金融机构经营宗旨的有效性;完善商业银行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以诚信为根本增强法人治理的有效性;激发机构内部“人”的主动性,完善内部激励;以客户为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创新,优化管理流程;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制度,实现经营制度的市场有效性。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四点:一是在系统总结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出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三条经验借鉴,即金融文化引领金融机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激励内部动力;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响应市场需求。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教训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制度创新对社会大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不足;监督约束制度创新未及时跟上;经营制度与形势变化不协调;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制度创新未能传承与发展。
二是分析提出了中国金融机构三层面制度创新的原则,即经营制度创新要以时变性、有效性、与客户金融创新需求相适应、与监管政策的多次博弈均衡为主旨;管理制度创新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助推经营效率提升为宗旨;产权制度创新要以建立价值(利润)最大化经营宗旨、有效制衡的公司
治理机制、有效激励的经营责任人考评体系等有效性目标为方向。
三是提出金融文化与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三方面关系,即内在特性与外在行为的关系,目的与规则的关系,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文化影响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四条路径,即金融文化影响管理者继而影响金融机构主体行为和制度创新;金融文化引致金融机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继而影响金融机构的适应性制度创新;金融文化贯彻于行业自律,引发金融机构制度创新;金融文化降低交易成本,影响金融机构制度创新。
四是对当代中国金融机构特色化制度创新进行了战略性思考,提出要通过弘扬与创新中国传统金融文化,构建一以贯之的当代中国金融文化体系,引领制度创新,并指出中国金融文化下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战略方向,即创新商业模式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
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为:一是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机构演进过程中与新式银行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对于中国新式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间的文化割裂、模式差异分析不够深入。
二是在对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发展进程中特色的行业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制度创新的影响分析得较少,对于市场化背景下行业自律机制与监管如何配合,共同激励约束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是在理论分析时定性推理方法运用较多,定量方法运用相对偏少,在模型构建、计量验证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