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中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学中的人文素养
【摘要】古文学代表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传承的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古代文学传承中国民族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古文学和人文素养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很多的古文学中有对人文素养内容的体现。
本文就在古文中找出有关人文素养中的诚信、自我修养、气节等内容描述,并就如何更好学习古文中的人文素养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人文素养一词字面意思就是,“人文科学”和“能力要素”“精神要素”的组合,简单易懂一点就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
概括表述就是以人为对象、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提高人内在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成。
古代文学经历了五千年的沉浮锤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华,通过对古文学系统的学习,可以增加人对优良品质的理解。
那人文素养在古文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
一、人文素养在古文中的体现
1.1 古文中对诚信描述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道德范畴。
在古文中就曾有对诚信的记载,像是《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后汉书·郭太传》:林宗追而谢之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
仲尼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
’通过对古文的理解可以看出诚信是正人君子的一大准则。
除了古文词句的记载外,在古文中也曾出现了很多诚信人物的代表,关公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
著名的《土山三约》讲的就是关公在受难之时,以“三约”为誓,不畏敌军权力、美色的诱惑,坚持信念表现他对汉室以及刘备的忠诚。
1.2 古文中对自我修养描述
一个人的修为对其人生的发展以及社会都有很显著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修养的内容很多都在古文中有所体现。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温和。
良:善良。
恭:恭敬。
俭:俭朴。
让:谦让。
本句大意是:性格温和,心地善良.态度恭敬,生活俭朴,待人谦让;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意思是君子的操行、修养自己开始,从而平治天下。
孟子认为作为君子,应以“修身为本”,大家都从自己“修其身”做起。
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下平。
奉劝大家从“我”做起,对当今发展富有启迪意义。
除此外像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等名句也是对自我修养的描述。
1.3 古文中对自我气节描述
气节最常见的表示是对正义的坚持,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最早对气节的描述是儒家思想中“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此后大量的古文中都有对气节的表述,《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古文中记载的诗句体现了一个人拥有气节的重要性,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真的出现了很多拥有气节的文人义士,像是春秋时期齐国太史兄弟和晋太史董狐,秦末“胸怀鸿鹄之志”的陈胜、吴广,三国时期“身在隆中,却心系天下风云”的诸葛亮,北宋为官清廉、敢于直谏的范仲淹等,他们的作为都为自己以及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气节一词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节令,在古文中也有会这一层含义的表述:《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二、古文学中人文素养的学习方式
2.1 正视古文学的地位,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古文学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不用多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古文学学科有重新的定位。
现代推崇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是在古文学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古文学代表了历史也传承了文化,在教学中也应该将教学材料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古文学科的全新定位。
古代文学作为五千年历史产物,其对传承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老师在明确古文学科的地位后,应该考虑古代文学的深入问题。
教学材料即古代文学课本,在传承过程中要求课本和人文素养密切结合,但并不代表就额可以照本宣科,作为古文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地位,然后对教学材料有透彻的理解,知道在那一章节可以适当的进行人文素养渗透。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还应该有所创新,改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自学知识的讨论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学的重视,从而养成自学、自省的习惯。
还可以通过古文鉴赏、学习历史文献、观看文学纪录片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2 课外拓展学习,丰富古文学内容
古文学并不是简单的诗词歌赋,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人文知识,古文学的教学也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宣讲,老师也可通过参观博物馆、古文中桥段表演等方式多元化展现古文学魅力。
像是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古文时,就可通过小组演绎“桃园三结义”“六出祁山”“空城计”等经典桥段,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达到人文素养的渗透。
当下是互联网时代,合理运用网络继续古文学的深入学习,学生通过查找文献材料、文化典故等方式进行,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在对古文中人物学习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人物的细致刻画,视频、文学等资料都有助于将人物立体化,便于学生学习。
【总结】人文素养指的就是人内在品质,提高这一品质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古代文学经历了五千年的沉浮锤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古文学中拥有诸多的文章、词句、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都可以展现人文素养,通过对古文学系统的学习,可以增加人对优良品质的理解。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正视古文学的地位,然后可以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增加课外拓展学习、丰富古文学内容等方式进行系统化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沫. 人文素养培养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现[J]. 教师,2016,23:17.
[2]马冬艳,李进,李伟. 古文学中人文素养的探究[J]. 中国报业,2012,1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