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精华,它可以满足不同游客寻求异质文化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各种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节日、传统工艺品是承载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欣赏和理解这种本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享受当地的民俗文化,掌握当地的情况,体验当地的文化。

当然作为游客去体验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也是旅游的本质,非物质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核心属性,寻求不同的文化体验是旅游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寻求文化的差异性和体验性。

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今天,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灭绝和濒临灭绝的边缘,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也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商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游客愿意去了解非物质文化,使得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又恢复了生机。

通过旅游商品化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利用,使它产生了经济效益,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和保护作用,也对当地经济和文化都有促进作用。

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打铜,打银,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
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颇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

随着地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带来了许多方面尤其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和旅游的潮流慢慢复苏,并且重新组建融入新兴旅游市场。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16,检索时间2016年11月)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我们发现主题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有22355条,关键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记录有6843条,篇名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8739条。

这说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教授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文化商业化将大大减少旅游业,继续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避免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商业化的旅游研究一直是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黄永林,谈国新(2012)[1] ,郭亚茹,李雨亭(2016)[2] ,李芳宇,黄薇然,张静(2016)[3] ,刘方,李师龙(2016)[4] ,周闻宇(2016)[5] ,欧阳正宇,王琳(2016)[6] ,宋莉,黄志斌(2016)[7] ,王志华(2016)[8]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研究。

主要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等方面,目前数字采集和存储技术大大提高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能力,通过数字显示和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音像等信息记录并保存下来。

对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和利用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有关旅游商品化的研究
张中波,周武忠(2012)[9] ,胡先明(2008)[10] ,陈丽坤(2015)[11] ,黄其新(2016)[12] ,谢春山,王贺婵(2014)[13] ,李彬,包磊(2008)[14] ,张晓萍(2006)[15] ,林美珍,黄远水(2003)[16] ,马晓京(2002)[17] ,对旅游商品化进行了研究。

主要讲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通过商业发展成为旅游商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以民间艺术为主,他们通过艺术的创造和原有产品结合产生相关的旅游产品,这些方式增强其文化价值,促进旅游商品销售。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商品化和当地的旅游业相互促进,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商品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旅游业的商业化,它们之间组合形成凝聚力,构建一个完整的民间艺术旅游商品产业链。

三、有关促进旅游商品化对策的研究
刘丽梅,吕君(2006)[18] ,成艳彬(2004)[19] ,叶涛(2015)[20] ,张晓萍(2003)[21] ,谢春山,王贺婵(2002)[22] ,李彬,包磊(2016)[23] ,张晓萍(2016)[24] ,张晓莉,钱小荣(2014)[25] ,任毅(2015)[26] ,丁会敏(2015)[27] ,徐宏伟(2015)[28] ,韩宁(2014)[29] ,吴芳梅(2013)[30] ,朱晓翔(2011)[31] ,杨娇(2009)[32] ,刘俊清(2009)[33] ,韩巍(2008)[34] ,对旅游商品化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主要讲述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利用当地的民俗旅游资源、深刻的文化背景全面的系统的进行旅游商品化包装。

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关于如何充分了解当地旅游商品的优势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发展,目的是为了突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在
我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文献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人们更多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旅游商品化,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慢慢加深,从而产生喜爱。

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产生了商业价值,它才能更好的存活,才能更好的被保护。

我们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对策的目的,也是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的运用的经济发展中去,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虽然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化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但是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3);.66-75
[2] 郭亚茹,李雨亭.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0): 60-65
[3] 李芳宇,黄薇然,张静.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究[J]. 设计艺术研究. 2016(05) 98-103
[4] 刘方,李师龙. 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 情报探索. 2016(10):205-223
[5] 周闻宇.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现状研究[J]. 大众文艺. 2016(18):289-298
[6] 欧阳正宇,王琳. 旅游产业弱势区基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 2016(05):312-333
[7] 宋莉,黄志斌.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2011~2015)[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13-18
[8] 王志华. 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6(09)
[9]张中波;周武忠. 民间艺术旅游商品化的路径[J]. 民族艺术研究. 2012(12):22-29
[10] 胡先明. 民间艺术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J]. 装饰. 2008(03)
[11] 陈丽坤. 城镇化进程下民族旅游社区景观商品化研究——以西双版纳近郊傣楼景观为例[J]. 旅游学刊. 2015(11):55-67
[12] 黄其新. 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及文化生态发展策略[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3] 谢春山,王贺婵. 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商品化问题探析[J].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4):99-108
[14] 李彬,包磊. 旅游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影响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09)
[15] 张晓萍. 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价值——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商品化[J]. 民族艺术研究. 2006(05):35-65
[16] 林美珍,黄远水. 文化旅游之下的文化真实性与文化商品化[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2)
[17] 马晓京. 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18] 刘丽梅,吕君.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01):37-43
[19] 成艳彬. 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04):76-87
[20] 叶涛. 关于民俗旅游的思考[J]. 东岳论丛. 2003(03)
[21] 张晓萍.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 思想战线. 2002(01):77-79
[22] 周莉. 浅谈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经营模式[J]. 市场观察. 2016(09)
[23] 李景景.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6(21)
[24] 陈菁.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 商. 2016(28)
[25] 张晓莉,钱小荣. 提升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24)
[26] 任毅. 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5)
[27] 丁会敏.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J]. 品牌. 2015(06)
[28] 徐宏伟.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J]. 商业故事. 2015(15)
[29] 韩宁. 河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4(09)
[30] 吴芳梅. 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31] 朱晓翔.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
[32] 杨娇. 内蒙古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策略探讨[J]. 北方经济. 2009(14)
[33] 刘俊清. 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初探[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3)
[34] 韩巍. 草原民俗: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J]. 前沿. 200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