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简称《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

本课程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以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材分单元编排,单元题材明确,建构合理,分别分类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每单元的分类内涵丰富,既富有教育价值,又能体现各类文化的特点。

·人文性。本课程富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其内容、目标及效果都以价值、情感、健全的人格养成问题为重心,涉及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磨练意志、坚定信念、注重养成等方面入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独立性。本课程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学生优秀品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与学校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相互支撑、有机补充,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实践性。本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知行合一,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高度统一,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化为价值评判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做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与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结合。

·开放性。本教材突出了人文性、独立性、知识性、实践性,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详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留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课程,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高一学生对古代著名诗词有一定量的积累,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为重点,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进一步丰厚中华传统文化学养,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和系统把握能力,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1.情感与态度

·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认识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贡献与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培养勇于担当、报国为民的意识,以祖国的繁荣为荣,以国家的衰落为耻,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2.知识与能力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整体的认知,对中华传统智慧的高度与深度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对中华文化有高度认同与自信。

·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养成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

·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大是大非的理性思维能力。

·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3.行为与习惯

·在学习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与合作意识。

·热爱生活,立志博学,向往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儒学经典所占比例不低于60%;在儒学经典中,“四书五经”所占比例不低于60%。对格言、章句,要有精准的注释、翻译;对选读的书目,需有精辟的导读、必要的注释。在格言、章句、书目选读之外,辅之以相关的人物、事件、故事等。按照文化知识序列与学生认知序列相适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一切经典文献为视域,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取诸子百家及其它适宜的经典内容。精选与课程主体内容具有相同价值引领意义的素材,形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文化体系。拓展板块可涉及中国古代礼仪、传统节日、书画、音乐戏剧等知识,中外名人名句、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特别要突出山东地域文化特点,涵盖齐鲁文化、齐鲁地理和人文景观、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齐鲁风俗等方面,以充实丰富学习内容,拓展扩大学习视野。

五、教学重难点

高中阶段课程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系统研读、反思,了解传统经典的精髓,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中外对比,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六、教学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的优良习惯,堂上精讲多动。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