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理 练习题

微生物的生理 练习题
微生物的生理 练习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酶:是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类酶。

2.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酶的活性部位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 辅酶:全酶中与酶蛋白结合的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金属离子,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

4. 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产物。酶的第五专一性包括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5.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6.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素和烟酸等。

7. 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物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8.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染料、胆汁酸盐、金属、酸、碱或抗生素等其中的一种,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生长繁殖。

9. 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作鉴别培养基。

10. 加富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11.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12. 促进扩散: 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3.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产能代谢过程,此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有还原力[H]的产生以及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的产生,这是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

14. 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或GDP,使ADP或GDP生成ATP或AGP,此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生产ATP。

15. 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的过程。

16. 有氧呼吸: 是指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7. 发酵:一种生物氧化方式,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能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的一级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18.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可把无氧呼吸分成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硫呼吸,碳酸盐呼吸及延胡索酸呼吸等。

19. 糖酵解作用:在无氧的条件下,1mol葡萄糖逐步分解而生成2mol丙酮酸、2molNADH+H+和2molATP的过程。

20. 外源呼吸:指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即通常所说的呼吸。

21. 内源呼吸:外界没有供给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内部贮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二、选择题

1.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物质是②。

①蔗糖②葡萄糖③半乳糖④淀粉

2.下列物质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是④。

①纤维素②葡萄糖③NaCl ④叶酸

3.水主要通过①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

①被动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运转

4.大肠杆菌属于④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5.蓝细菌和藻类属于①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6.硝化细菌属于③型的微生物。

①光能无机自养②光能有机异养③化能无机自养④化能有机异养

7.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②为电子供体。

①CO2②H2③O2④H2O

8.实验室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①。

①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②马铃薯培养基③高氏一号培养基④查氏培养基

9.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一般为②。

①% ②% ③% ④5%

10.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③。

①基础培养基②加富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鉴别培养基

11.需要载体但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的是③。

①主动运输②单纯扩散③促进扩散④基团转运

12.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④。

①主动运输②单纯扩散③促进扩散④基团转运

13.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是②。

①有机物②还原态无机化合物③氧化态无机化合物④日光

14.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①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①EMP途径②HMP途径③ED途径④WD途径

15.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③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体内的一条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①EMP途径②HMP途径③ED途径④WD途径

的生成与高能化合物的酶催化转换相偶联的产能方式是②。

①光合磷酸化②底物水平磷酸化③氧化磷酸化④化学渗透假说

17.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③。

①乙醇②丙酮酸③乙酰CoA ④三磷酸腺苷

18.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②。

①发酵②有氧呼吸③无氧呼吸④化能自养

19.卡尔文循环途径中CO2(羧化反应)固定的受体是②。

①5-磷酸核酮糖②1,5-二磷酸核酮糖③3-磷酸甘油醛④3-磷酸甘油酸

20.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③。

①还原型无机化合物②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③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④某些有机化合物

21.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①ATP分子。

①2个②4个③36个④38个

22.下列哪个特征不适合于三羧酸循环④。

①CO2分子以废物释放②有底物磷酸化过程③循环时形成柠檬酸④反应导致葡萄糖合成

23.电子传递链中①。

①氧用于末端受体②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电子转移

③电子转移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④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DNA

2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②。

①有氧时②无氧时③有细胞色素时④无ATP时

25.驱动光合作用反应的能量来自②。

①氧化还原反应②日光③ATP分子④乙酰CoA分子

26.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①。

①紫细菌和绿硫细菌②放线菌③大肠杆菌④芽孢杆菌

27.微生物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是②。

①氨基酸②氧气和葡萄糖③丙酮酸④糖原

28.下列微生物中②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①放线菌②蓝细菌③紫硫细菌④大肠杆菌

29.不产氧光合细菌通过②产生ATP。

①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②循环式光合磷酸化③氧化磷酸化④底物水平磷酸化

31.硫酸盐呼吸的最终还原产物是②。

①S ②H2S ③SO42-④SO2

32.蓝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固定CO2的途径是①。

①Calvin循环②TCA循环③乙醛酸循环④以上都对

三、填空题

1.酶的底物专一性分为结构专一性_和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种专一性是酶的活性中心的结构决定的。

2.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酶的活性与这种成分的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旦它遭到破坏,就可能引起酶的活性中心改变。

3.从构成酶的核心成份上分,全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两部分组成,后者可能是热稳定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和金属离子,这部分称为辅酶或辅基,这部分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

4.常被微生物用作碳源的糖类物质有单糖, 双糖, 多糖。能用作微生物N源的物质有N2 , 无机氮, 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产物。

5.按同化碳源的能量来分,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有无机营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微生物和混合营养微生物三类。

6.光能自养菌以阳光作能源,以CO2为碳源,以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供水和硫化氢H体将无机物合成细胞有机物;光能异养菌以光作能源,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以有机物作供H体将CO2合成细胞有机物;化能自养菌以氧化无机物取得能量,以CO2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化能异养菌以氧化有机物产生化学能获得能量,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并将其还原为新的有机物。

7.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四种营养类型。

8.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其所需C素营养物质的不同,分为有机营养和无机营养;根据其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

9.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可把培养基分为三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按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将培养基分为4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加富培养基。

10.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1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和能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水。

12.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13.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质运输的方式是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14.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15.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基团转位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16.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无机物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CO2为主,后者则以有机物为主要来源。

17.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阳光,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CO2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有机物作主要碳源,前者以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有机物作供氢体

18.根据外源电子受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前者以氧气为电子受体,后者以外源无机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

19.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者相辅相成的,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合成代谢为分解代谢提供基质。

20.微生物产能的方式有几种,其中自养型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产生能量,如硝化菌和緑硫菌。异养型微生物则只能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

21.亚硝酸细菌在氧化NH4+的过程中获得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将CO2还原为细胞有机物,因此该菌的营养类型属于化能无机营养型。

21.在蓝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以H2O 作供氢体,有O2放出,并将CO2转化为细胞有机物。

22.在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中,没有O2 放出,以H2S 作供氢体,将CO2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3.有氧呼吸是以氧气为电子受体,还原产物是水。无氧呼吸中的外源电子受体有硝酸盐、硫

酸盐、碳酸盐等物质。

24.异养微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己糖降解的_EMP_,_HMP_,_ED_和_TCA_途径。

25.发酵是在_无外在电子受体_条件下发生的。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首先通过_EMP_途径产生2个_ATP_。

26.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产生38 个ATP。

27.每一分子葡萄糖通过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产生_2_ 个ATP。

四、判断题

1.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N作N源。(错)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量。(对)

3.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以葡萄糖作碳源。(错)

4.光能自养菌和化能自养菌都利用二氧化碳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对)

5.添加酵母膏配制培养基主要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维生素。(错)

6.生长因子是所以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条件之一。(错)

7.用白糖配制培养基能满足微生物对一般微量元素的需要.(对)

8.糖运进细菌细胞靠基团转位和主动输送。(对)

9.微生物营养是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对)

10.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

11.水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微生物细胞的膨压和作为生化反应的溶剂。(对)

12.氮素营养物质不仅用来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还可以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源。(对)

1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以根据其生长所需要的碳源物质的性质和氮源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划分成四

种基本营养类型。(错)

14.基团转位运输方式中,除了在运输过程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这一特点外, 其它特征均与主动运

输方式相同。(对)

15.细胞中的四种有机元素的干重占细胞干重的95%以上。(对)

16.微生物细胞中主要矿质营养元素是P,S,K,Mg,Mn,Co等六种元素。(错)

17.促进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参与,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物质亲合力大小的改变是由于载体

蛋白构型变化而引起的,而载体蛋白的构型变化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两种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错)

18.单纯扩散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而促进扩散则能进行逆浓度运输。(错)

19.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

个问题。(错)

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错)

21.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都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对)

22.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8个ATP,大部分来自TCA循环。(对)

23.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8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错)

途径存在于某些好氧生活的G-细菌中。(对)

25.葡萄糖的生物氧化从本质上来看是与生物氧化(即燃烧)相同的。(对)

26.在EMP途径中,凡耗能的反应只发生在6C化合物部位。(对)

27.在EMP途径中,凡产能的反应只发生在3C化合物部位。(对)

途径的最终产物,除了ATP和还原力外,只有2个丙酮酸分子。(对)

29.从产还原力[H]的角度来看,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EMP途径后,可净产2个NADPH2。(错)

30.在TCA循环中,每个丙酮酸分子经彻底氧化,最终可形成30个ATP。(错)

31.无氧呼吸的最终氢受体只有氧化态无机盐一种类型。(错)

32.蓝细菌和真核藻类、绿色植物一样,也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对)

33.凡光合细菌,都是一些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并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对)

34.在光能自养生物中,凡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种类必定是原核生物。(对)

35.在光能自养生物中,凡属原核生物必不产氧。(错)

五、简答题

1.酶的本质是什么酶有哪些组成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核酸。酶的组成有两种:①单成分酶,只含蛋白质;②全酶,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或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加上金属离子

组成。每个组分的生理功能为:酶蛋白起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性

答:(1) 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酶在参与反应的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变。(2)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3) 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酶只需在常温常压和中性溶液中就可催化反应的进行。(4) 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高温高压、强酸强碱都可使酶失去活性。(5)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几千倍至几百万倍。

3.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

答:(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但是,当酶的浓度很高时,底物转化速度逐渐平缓。(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酶与底物结合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了。(3)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各种酶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促反应速度可提高1-2倍。(4)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许多酶只有当某种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剂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能减弱甚至破坏酶活性,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4.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营养物质:(1)水;(2)碳源和能源; (3)氮源; (4)无机盐; (5)生长因子

水的生理功能:水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溶剂,有助于营养物质溶解,并通过细胞质膜被微生物吸收,保证细胞内、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正常进行。水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此外,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状,又是良好的导体,有利于散热,起到了调节细胞温度和保持环境温度恒定的作用等。

碳源和能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含碳物质和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要的能量。能源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

氮源:供给微生物含氮物质,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氮素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源。

无机盐:构成细胞组分,构成酶的组分和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供给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生长因子:提供微生物细胞重要化学物质、辅因子的组成和参与代谢。

5.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要求的不同,可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无机营养微生物,包括光能无机营养型和光能有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微生物,包括化能无机营养型和化能有机营养型;混合营养微生物。

6.试比较单纯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

答: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去向低浓度区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都是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而且都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但是基团转位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被运输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主动运输被运输的物资没发生化学变化。

7.生物氧化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生物氧化包括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类型。

发酵的特点:1)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底物氧化不彻底,产能效率低,1分子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净得2分子ATP;3)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底物脱氢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4)底物脱下的[H]交给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有氧呼吸的特点:1)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电子传递。底物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产能效率高,1分子葡萄糖经过发酵后净得38分子ATP,产ATP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3)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子也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下的H结合成H2O,并释放能量。

无氧呼吸的特点:1)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的一种生物氧化方式;2)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部分电子传递体系递氢,最终电子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硫,碳酸盐及延胡索酸等。3)产能效率较高,产ATP方式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8.何谓光合作用细菌的光合作用与藻类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异同

答: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生化过程。

不同:(1)、藻类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是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细菌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是环式光合磷酸化。(2)、藻类的光合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进行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细菌都是厌氧菌。(3)、藻类的光合作用有两个光合系统,细菌的光合作用只有一个光合系统。(4)、藻类的光合作用还原力来自H2O的水解,细菌的光合作用还原力来自H2S等供氢体。(5)、藻类的光合作用ATP、还原力是同时产生,细菌的光合作用ATP、还原力是分别进行的。(6)、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O2,细菌的光合作用不产生O2。

相同:(1)、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都是以光能作为能量。(2)、藻类和细菌的光合作用暗反应都是卡尔文循环固定CO2。

9.葡萄糖在好氧条件下是如何氧化彻底的

答: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二个阶段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三个阶段为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的反应,最终把电子交给O2,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977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10.试述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 并各举一例微生物说明之。

答:根据微生物对各种碳素营养物的同化能力不同分为无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型和混合营养型。再根据微生物能源的形式不同,无机营养型又分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有藻类,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有硝化细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有红螺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有放线菌,混合型营养型微生物有氢细菌属。

11.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MgSO4,K2HPO4,KH2PO4,CuSO4,NaCl,CaCO3,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的A.碳素来源;B.氮素来源;C.矿质来源,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

答:碳素来源:甘露醇;氮素来源:空气中的氮气;矿质来源:MgSO4,K2HPO4,KH2PO4,CuSO4,CaCO3。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固氮菌。

12.试设计一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并说明各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只写明成分,不要求量)。

答:KH2PO4、FeCl·7H2O、CaCl2、NaNO3、MgSO4·7H2O、NaCl、甲基纤维素钠、蒸馏水、pH:。甲基纤维素钠提供碳源;NaNO3提供氮源;KH2PO4、FeCl·7H2O、CaCl2、MgSO4·7H2O提供矿质来源;NaCl调节渗透压;蒸馏水作为溶剂。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 2.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3.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 4.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复习思考题 1.试叙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试叙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3.试叙菌毛的结构与功能。 4.试叙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5.试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6.试叙间体的作用。 7.试叙核糖体的作用及组成。 8.线粒体从细菌进化而来的理由及例证。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复习思考题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试述水对微生物生长的意义。 3.常用的微生物碳源有哪些? 4.常用的微生物氮源有哪些? 5.简述P、S、Mg、K、Ca、Fe、Cu等元素在微生物体中的生理功能。 6.微生物生长因子包括哪几类? 7.试述各种维生素在微生物体中的作用? 8.比较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在微生物体中的需要量。 9.试述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 10.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1.试述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四种吸收方式。

12.试述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泌。 13.蛋白质转运系统有哪几类? 14.Sec 转运系统和Tat 转运系统共性有哪些? 15.Sec转运系统和Tat 转运系统差异性有哪些? 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谢复习思考题 1.试叙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2.举出当前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3.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从哪几方面来? 4.在单糖分解中,从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微生物有哪几种常见途径?5.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有哪些方面? 6.何谓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何谓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7.微生物次级代谢有哪几种类型? 8.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点有哪些? 9.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10.酶合成调节有两种类型? 11.酶活性调节通过什么实现的? 12.酶活性调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3.何谓酶的激活?何谓酶的激活剂? 14.酶激活作用有哪两种情况? 15.何谓酶的抑制?抑制作用有哪些特点? 16.直线反馈调节模式有哪两种? 17.分枝反馈抑制的模式有哪几种?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的细胞周期、分几个阶段? 2.什么是同步生长、用什么方法可获得同步细胞? 3.细菌的细胞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有哪些?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03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酶

酶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结合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部位 B .结合底物并催化其转变成产物的部位 C .结合别构剂并调节酶活性的部位 D .结合激活剂使酶活性增高的部位 E .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辅酶组成 ? 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酶 C .别构剂 D .金属离子 E .辅基?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 .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 C .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 .酶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所以能加速反应的进程 E .酶的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 酶蛋白变性后活性丧失原因是 A .酶蛋白被完全降解为氨基酸 B .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受到破坏 C .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

D .酶蛋白不再溶于水 E .失去了激活剂 ? 含有xxB 1的辅酶是 A .NAD + B .FAD C .TPP D .CoA E .FMN ? 解释酶的专一性较合理的学说是 A .锁-钥学说 B .化学渗透学说 C .诱导契合学说 D .化学偶联学说 E .中间产物学说 ?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是 A .当底物浓度增加时,抑制剂作用不减 B .抑制剂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相结合 C .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不相似 D .当抑制剂的浓度增加时,酶变性失活 E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8.磺胺类药物能抑菌,是因为细菌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时,磺胺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 A .竞争性抑制剂 B .不可逆抑制剂 C .非竞争性抑制剂 D .反竞争性抑制剂 E .别构抑制剂 9.关于酶的共价修饰,正确的是 A .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经修饰后,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B .通过打断某些肽键,使酶的活性中心形成而改变酶的活性 C .只涉及酶的一级结构的改变而不涉及高级结构的改变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精选范文

C h a p10:细菌学概论1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E A. 荚膜 B. 繁殖体 C. 中介体 D. 鞭毛 E. 芽孢 2有关鞭毛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B.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C.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D.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 以上均是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C A. 真菌 B. 螺旋体 C. 支原 D. 衣原体 E. 革兰氏阴性菌 4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E A.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B. 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C. 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D. 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E. 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5关于细菌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杀灭芽胞是判断灭菌彻底的指标之一 B. 抵抗力强 C. 是某些细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D. 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E. 在体外营养不良时易形成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B A. 脂多糖 B. 磷壁酸 C. 肽聚糖 D. 胆固醇 E. 几丁质 7细菌的繁殖方式是:E A. 以上都不是 B. 有丝分裂 C. 复制 D. 孢子生殖 E. 二分裂 8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是: D A. 外膜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磷壁酸 E. 脂多糖 9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A A. 德国的柯霍 B. 英国的李斯特 C. 荷兰的列文虎克 D.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E. 法国的巴斯德 10描述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单位是: A A. 分钟 B. 秒 C. 小时 D. 周 E. 天 11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E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微生物生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 2. 简要说明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简述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技术与方法。 第二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1. 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2. 比较说明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3. 磷壁酸、脂多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 比较古生菌的假肽聚糖与真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异。 5. 抗酸性细菌(抗酸性细胞壁、抗酸性染色) 6. 真菌细胞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7. 藻类细胞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8. 古生菌细胞壁的组成。 9. 古生菌的细胞质膜多样性的表现。 10. 以革兰氏阴性细菌为例说明鞭毛的结构。 11. 菌毛与鞭毛的区别,其功能如何? 12. 糖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糖被分为哪几类?糖被有何生理作用? 13. 原核生物的细胞内膜系统包括哪几种,其各自功能是什么? 14. 芽孢萌发的条件及其过程。 15. 磁小体、伴孢晶体;贮存物颗粒包括那些? 16. 什么是细胞膜?简述其组成及生理功能,简述液态镶嵌模型的内容。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 1. 微生物的营养六要素,各自作用及应用实例。 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碳源和能源划分有哪四种?各有何特点? 3. 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细胞表面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 4.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 何谓离子载体?其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6. 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运输模式有哪些? 7. 详述营养物质的运输调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举例说明代谢产物氨基酸的分泌机制。 9. 简述有关孢外酶分泌机制的理论。 10. 举例说明微生物进行糖的运输通过哪几种方式。 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1. 详述研究微生物代谢的方法。 2. 简述EMP途径中丙酮酸的去向。 3. HMP途径的特点。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 2)、羟基(— OH )、羰基(C O )、羧基(—COOH )、巯基(—SH )、磷酸基(—PO 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 )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多肽或DNP ―蛋白质。由于DNFB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 ―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②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 ―Cl )反应生成DNS ―多肽或DNS ―蛋白质。由于DNS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 ―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③ 苯异硫氰酸脂(PITC 或Edman 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 )反应(Edman 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 ―末端的PTC ―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 ―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④ 氨肽酶法:氨肽酶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 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按反应时间和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 端残基序列。(2)C ―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 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 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 在外,其他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酰肼化物。 ② 还原法:肽链C 端氨基酸可用硼氢化锂还原成相应的α―氨基醇。肽链完全水解后,代表原来C ―末端氨基酸的α―氨基醇,可用层析法加以鉴别。③ 羧肽酶法:是一类肽链外切酶,专一的从肽链的C ―末端开始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的氨基酸。被释放的氨基酸数目与种类随反应时间的而变化。根据释放的氨基酸量(摩尔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便可以知道该肽链的C ―末端氨基酸序列。2.测得一种血红蛋白含铁0.426%,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一种纯酶按质量计算含亮氨酸1.65%和异亮氨酸2.48%,问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解答: (1)血红蛋白: 55.8100100131000.42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最低相对分子质量==铁的百分含量 (2)酶: 因为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残基数之比为:1.65%:2.48%=2:3,因此,该酶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亮氨酸,3个异亮氨酸。()r 2131.11100159001.65M ??=≈最低 ()r 3131.11100159002.48M ??=≈最低 3.指出下面pH 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是保持原点? (1)胃蛋白酶(pI 1.0),在pH 5.0; (2)血清清蛋白(pI 4.9),在pH 6.0; (3)α-脂蛋白(pI 5.8),在pH 5.0和pH 9.0; 解答:(1)胃蛋白酶pI 1.0<环境pH 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2)血清清蛋白pI 4.9<环境pH 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3)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 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4.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解答: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化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 4、同步培养法中的机械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细菌个体生长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质中储藏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7、光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等。 8、微生物产ATP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肽聚糖中的双糖单位,其中的β-1,3糖苷键很容易被溶菌酶(lysozyme) 所水解。() 2、磷壁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壁磷壁酸,另一类是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 3、鞭毛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又称为H抗原。() 4、细菌借助鞭毛以推进方式作直向运动,以翻腾方式作短转向运动。() 5、科赫发现酪酸发酵可以分为由糖变成乳酸和由乳酸变成酪酸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生物完成,并且还分离到了乳酸菌。() 6、产甲烷菌是一类生长在严格厌氧的环境,是目前已知要求氧化还原电势最高 的菌。() 7、能荷是指在全部腺苷酸分子中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个ADP,它代表了细胞的 能量状态。() 8、酿酒酵母的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形式又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试卷

一、A型题B内毒素的毒性弱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包括:C外毒素可以用甲醛处理成类毒素 A 沙眼衣原体 B 立克次体D内毒素可以用甲醛处理成类毒素 C 支原体 D 细菌 E 病毒E外毒素不耐热 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14、人类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 细胞壁B细胞膜C荚膜A 胸腺 B 腔上囊 C 骨髓 D 脾脏D细胞质E核质E 淋巴结 3、杀菌力最强的酒精浓度是:15、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抗体: A 50%~60% B 70~75% C 80~90%A 抗毒素 B 病原微生物C 类毒素 D 95% E 65~75% 4、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的重要指标是: A 溶血素 B 血浆凝固酶 C 杀白细胞素 D 甘露醇试验 E 透明质酸酶 5、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 IgA B IgM C IgG D IgD E IgE 6、灭菌时的主要指标是能否杀灭细菌的哪种结 构: A细胞壁 B 细胞膜 C 荚膜D芽孢E菌毛 7、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适宜的温度 C 光线 D 适宜的酸碱度 E 必要的气体 8、介导细胞免疫的是: A T细胞 B NK细胞C巨噬细胞 D B细胞E中性粒细胞 9、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 抗毒素B细菌素 C 类毒素 D抗生素E干扰素 10、下列哪种疾病患病后容易形成带菌状态: A 伤寒 B 痢疾 C 霍乱 D 破伤 风 E 以上均不是 1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 大分子物质 B 表位 C 自身物质 D 同种异体物质 E 异种物质 12、结核杆菌入侵人体的途径包括: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损伤皮肤 D 损伤粘膜 E 以上都是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毒素的毒性强D 青霉素E外毒素 16、下列哪一种细菌产生的肠毒素可导致患者出现米泔水样便:

微生物生理学习题

习题3 1.解释下列名词: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 点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即涉及一对或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 染色体畸变:涉及大段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和倒位等。 2.某一野生型和3个突变型的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是 …Ala-Pro-Trp-Ser-Glu-Lys-Cys-His…野生型 …Ala-Pro-Trp-Arg-Glu-Lys-Cys-His…突变型1 …Ala-Pro 突变型2 …Ala-Pro-Gly-Val-Lys-Asn-Ala-Met…突变型3 说明突变型1,2,3的本质。 答:①:点突变的错义突变②:无义突变③:移码突变 3.下列碱基替换哪些是转换?哪些是颠换? (1)AT→TA;(2)AT→GC;(3)GC→TA 答:转换:(2)(3)颠换:(1) 4.有一个发生缺失一个氨基酸突变的蛋白,请问基因序列中缺失了 几个核苷酸? 答:3个 5.分离到一个突变菌株,研究发现此突变不能发生回复突变。请问 这一突变的本质是什么? 答:染色体发生缺失或是插入突变。

6.什么原因造成温度敏感突变菌株对温度敏感? 答:基因突变使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温度敏感,即在低温下蛋白质能维持稳定的结构,而在高温时,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失活,导致细菌死亡。 7.请说明引起缺失,倒位,重复和插入突变的原因。 答:缺失: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两区段间的DNA 片断丢失。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复 序列导的。 倒位:DNA分子上两区段间发生了反向同源重组。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重复:两个DNA分子间发生了同源重组,使得基因拷贝增加。这种同源重组是由5′到3′方向的两个同向重复序列介导的。 插入:转座子的转座是引起插入突变的主要原因。 8.请说明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His-和His+;hisG+,hisG和如hisG-251;?hisG,?hisDG和?(hisD-rfb);hisG::Tn10和hisG2148(Oc);str r和str s。 答:①His-: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表现型;His +:野生菌株的表现型 ②hisG+:野生菌株的基因型;hisG:一个编码ATP磷酸核糖转移酶hisG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菌株的基因型;hisG-251:hisG的等位基因,有相似的突变性状,但是突变发生的位置不同,251是其中一个位置。 ③?hisG:在hisG基因内部缺失;?hisDG:缺失跨越hisG和hisD两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三章氨基酸 提要α-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当用酸、碱或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时可获得它们。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但碱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此外还有若干种氨基酸在某些蛋白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而成。除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子化,当pH在13左右时,在这中间的某一pH(因不同氨基酸而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离子(HNCHRCOO)+-则全部去质子化。 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3状态存在。某一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子状态时的介质 pI表示。 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生颜色反应。α-NH与2,4-二硝基氟苯(DNFB)作用产生相应 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与苯乙硫氰酸酯(PITC)作用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苯胺基2的 硫甲2酰衍生物( Edman反应)。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可用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断裂。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气中氧化则成二硫键。这几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白质化学中 占有重要地位。 除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比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一,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一种根据。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白质的依据。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表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氨基酸分析分离方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大小。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 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见表3-1] 表3-1 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三字单字母单字母三字母符母符名称名称符号符号号号L Leu Ala A (leucine) (alanine) 亮氨酸丙氨酸K Arg Lys R (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赖氨酸M N Asn Met )(methionine) 蛋氨酸(asparagines) 甲硫氨酸(天冬酰氨F D Asp Phe (phenylalanine) 苯丙氨酸(aspartic acid) 天冬氨酸 B Asx Asp Asn或和/P C Pro Cys (praline) 脯氨酸半胱氨酸(cysteine) S Q Gln Ser (serine) 丝氨酸(glutamine) 谷氨酰氨T E Glu Thr (threonine) 谷氨酸(glutamic acid) 苏氨酸Z Gls Glu /和Gln或W G Gly Trp (tryptophan) (glycine)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 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 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 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

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 比较项目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通常直径小于 2um)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多数为肽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无有 鞭毛结构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旋转马达式挥鞭式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无性等多种 细胞核核膜无有 组蛋白无有 DNA含量高(约10%)低(约5%)核仁无有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20 小题*3=60) 1. 免疫是指( ) A 抗感染的作用 B 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 抗肿瘤作用 D 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 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 半抗原是( ) A异种抗原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大的物质 3 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B 有免疫原性C. 无毒性 D 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 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 组织相容性抗原 B 移植抗原 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E. 半抗原 5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 Fc 段段段段区 6 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 细胞细胞C. 浆细胞D. 巨噬细胞细胞 7.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8. 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9. 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 移植排斥反应 E. 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 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细胞细胞C.巨噬细胞 D. 单核细胞细胞 12. 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 血脑屏障 B. 皮肤粘膜屏障 C. 胎盘屏障 D. 吞噬细胞 E. 补体 13. 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 免疫粘附作用 C. 中和外毒索作用 D. 趋化作用 E. 中和病毒作用 14. 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细胞细胞 15. 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 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17. 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 A(外来物质B(异种物质C.异体物质 D(胚胎期淋巴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隐蔽的自身物质 18. 病原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叫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 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 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 GTP B . CTP C . UTP D . ATP E . TTP 7 .生成 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 PIP 2 水解为 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A 2 C .磷脂酶 C D . PKA E . PKC 9 .第二信使 DAG 的来源是由 A .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 Ca 2+ 浓度升高 B . Na 2+ 浓度升高 C . cAMP 浓度升高 D . cGMP 浓度下降 E .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 A B .蛋白激酶 A C .磷脂酶 C D .蛋白激酶 C E .蛋白激酶 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 1 , 4 ,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 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微生物生理

第五六章微生物生理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C、H、O、N、P、S、矿质元素,等,P93表5-1 ●微生物细胞的物质组成: 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 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单糖、双糖、寡糖、核苷酸、脂肪酸、维生素、碱基无机物:无机盐、水(约80-90%)等 ●营养(nutrition):生物生长发育中,不断从外界环境吸收物质(营养物质) 并加以利用,用于构建细胞物质或获取能量的过程 ●营养物质:生物从环境中吸收的有用物质,包括结构物质、能源物质、代谢 调节物质 ●微生物营养多样性:不同微生物利用不同的营养物质;一种微生物利用多种 营养物质 一、微生物的五种营养(nutrition)要素(营养需求)及其生理功能 (一)碳源(carbon source) 凡能构成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碳源。 1 碳源功能 ●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 ●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2碳源种类

●无机C源:CO2、碳酸盐,只能被自养微生物利用 ●有机C源:各种糖类,其次是有机酸、醇类、脂类和烃类化合物 ●实验室常用:葡萄糖、果糖、蔗糖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可以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都称为氮源。 1 氮源功能 N来源;氮源一般不做能源,只有硝化细菌利用铵盐、亚硝酸盐作氮源,同时也作能源 2 氮源种类 ●分子态氮: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 ●无机态氮:铵盐几乎所有微生物能利用,硝酸盐 ●有机态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a速性(效)氮源:实验室常用牛肉膏、蛋白质、酵母膏做氮源 b迟性(效)氮源:生产用玉米浆、豆饼、葵花饼、花生饼等。 (三)无机盐(mineral salts) 1 无机盐功能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解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 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做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酶活性。Mg、Ca、K是多种E的激活剂 2 无机盐种类 ●Ca、K 、Mg、Fe为大量元素,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进要加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B.μ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中毒性疾病是( A ) A、猩红热 B、淋巴管炎 C、丹毒 D、咽峡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BCD )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真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BDE )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D.鞭毛 E.菌毛 —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BCE )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4.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外毒素 C.抗生素 D.内毒素 E.吲哚 5.属于细菌侵袭性的物质有:( ACE ) A.荚膜 B.细菌素 C.菌毛 D.热原质 E.透明质酸 6.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那些:( ABC ) A、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基因变异 E、生长特性变异 7、以下可以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是:( ABC ) A、2%红汞 B、%高锰酸钾 C、70-75%乙醇 D、10-20%漂白粉 8.引起化脓性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有( A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