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与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 8 油层组砂岩物性在长 6 —长 8 油层组中是 最好的 。镇 2 - 演 19 - 镇 10 井区 ,孟坝 - 太白梁 桐川地区的镇 8 - 镇 6 - 镇 5 井区和镇 20 - 镇 22 井 区以及镇 12 井区 ,西峰地区的西 19 —西 23 井区和 岭 148 井区 ,孔隙度平均为 13. 058 % ,渗透率平均 为 2. 121 6 ×10 - 3μm2 ,这些地区的砂岩储层物性条 件最好 ;而太白梁地区的镇 21 - 镇 25 井区 ,马岭地 区的岭 52 井区 , 蔡家庙地区的岭 159 - 岭 141 庄 20 - 岭 105 井区 ,城壕地区的城 35 井区 ,肖金 太平地 区 , 孔 隙度 平均 为 7. 91 % , 渗 透率 平 均 为 0. 629 2 ×10 - 3 μm2 ,属物性条件较好的地区 ,但明 显比西峰 - 驿马 - 白马地区要差一些 。
油层组 孔隙度 , %
长3
11. 38
长6
8. 33
长7
6. 99
长8
8. 21
储层物性
渗透率/ 10 - 3μm2
岩石密度/ g ·cm - 3
1. 488 0. 647 0. 104 0. 892
2. 37 2. 45 2. 49 2. 43
碳酸盐 含量 , %
5. 46 8. 82 8. 91 5. 68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陇东地区延长组储集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 、岩 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其组分特征为 : 石英含量 31 %~60 % ,长石含量 8 %~40 % ,而岩屑含量 10 % ~45 %。其中华池 —城壕地区长 3 油层组以岩屑长 石砂岩为主 ,而西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其中三叠系延长组是该盆地最具潜力 的油藏之一。这些油藏属于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其成藏机理的研究对于石油 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 透大型岩性油藏
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在晚三叠世,盆 地处于湖沼相沉积环境,主要沉积了泥质岩、砂质岩和碳酸盐岩等。这些岩石组 合具有高有机质含量,是良好的生油层。在早侏罗世,盆地开始进入陆相沉积环 境,
主要沉积了砂岩、泥岩和煤等,这些岩石组合具有较少的有机质含量,但仍 然是较好的生气层。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延长 组是该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对于石油地质学 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成藏条件解剖和孔隙演化的角度,探讨鄂尔多斯盆 地中生界上三叠
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并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
该盆地储层物性和电性特征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的储层物性和 电性存在差异。
最后,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的研究,揭示了该盆 地油藏的成藏特点。研究发现,该盆地油藏主要受古构造、古地貌、古水文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的油藏成藏条件存在差异。此外,该盆地油藏类 型也较为复杂,包括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等。
1、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优质的烃源岩是油藏形成的基础。在鄂尔多斯盆 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湖泊沉积环境,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不断产生油气。
2、储集砂体的形成和演化: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形成了有利 的储集砂体。这些砂体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储集物性。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砂体逐渐压实,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形成了致密的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宋和平;张炜【期刊名称】《西北地质》【年(卷),期】2011(44)4【摘要】Triassic upper group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Xiasiwan oilfield, as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main reservoir, 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s reserve resources become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By analysis on oil-bearing section in the Xiasiwan area in recent years, we found that the lower group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 ChanglO segments showed good oil and gas resources. By discussing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and body shape, reservoir-cap, structural features, lithological assemblage of the lower group of Yanchang Formation under section Chang 7-8, we can find layer system replacement resources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Xiasiwan oilfield.%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一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资源.【总页数】10页(P122-131)【作者】宋和平;张炜【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716100;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姬塬地区三叠系长8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张晓明;王秋霞;王晓红;张玉勇2.利用流体包裹体法确定成藏年代——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王乃军;赵靖舟;罗静兰;曹青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J], 高振东4.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 [J], 高振东5.润湿性影响下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段为例 [J], 冯程; 樊海涛; 石玉江; 陈雪昆; 李高仁; 毛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首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层类型多样: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主要包括页岩油、致密油、煤层气等多种类型。
其中,页岩油和致密油是最具代表性的非常规油藏类型,具有碎屑岩储层和颗粒细小的孔隙结构,对渗透性和储集性要求较高。
2.储集条件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储集条件相对复杂,受到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例如,页岩油的储集主要受到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致密油的储集则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因素。
3.水力裂缝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中,水力裂缝的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力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是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人工刺激,使原本不具备自然产能的非常规油藏获得一定的产能。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有机质丰度和类型: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多样。
有机质经过一系列的成岩作用,形成了致密油和页岩油非常规油藏。
2.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发育在低能沉积环境中,有效母质分布广泛,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
3.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边缘,受到多期构造变形和断裂活动的影响。
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对非常规油藏的形成和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断裂活动与水力压裂技术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具有多样的储层类型和复杂的储集条件,水力裂缝的发育成为增加非常规油藏产能的关键因素。
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
对于进一步深化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层序特征与岩性油藏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层序特征与岩性油藏预测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其中,富黄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最具潜力的区块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了解富黄地区的沉积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预测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是富黄地区主要的沉积层序单元,其下部为五峰组,上部为长庆组。
延长组的层序特征主要表现为激发期、高位期和终止期。
激发期是指沉积物供给增加、沉积速率加快的时期,主要由河流冲刷、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等过程形成。
高位期是指沉积物供给逐渐减少、沉积速率降低的时期,主要由湖泊和河流沉积为主。
终止期是指沉积物供给减少至极低的时期,主要由湖盆内部沉积为主。
富黄地区的岩性油藏类型主要包括砂岩油藏、灰岩油藏和泥岩油藏。
砂岩油藏是最常见的类型,其储层主要由砂岩组成,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灰岩油藏主要由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和裂缝。
泥岩油藏主要由泥岩和页岩组成,储集性能较差,但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
根据富黄地区延长组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类型,可以进行岩性油藏预测。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剖面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层序单元的空间展布和岩性特征。
通过岩心分析和物性测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
结合地震反演和模拟实验,可以建立岩性油藏的模型,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的延长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预测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延长组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类型,可以有效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这对于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优化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深入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2003年8月第33卷第4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 o rthw est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 A ug .2003V o l .33N o.4 收稿日期:2002202227 作者简介:魏 斌(19662),男,甘肃会宁人,西北大学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魏 斌1,魏红红2,陈全红1,赵 虹3(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3.长安大学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关 键 词:延长组;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粒度;物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P 5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4 (2003)0420447204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齐全的特点。
其中,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的历史悠久,属低渗透油层,且产量极低。
多年来,大规模的勘探工作证实,低渗透油气通过改造是完全可以获得工业油流的,延长组已成为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
因此,研究这套地层油气的分布规律及有利相带非常重要,物源区的研究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相带的变化规律及储层的展布范围等等[1]。
笔者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大量的室内分析测试资料,根据延长组砂岩中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和碎屑颗粒粒度等多项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区的性质、物源方向做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_邓秀芹

Tectonic division and oilfield distribution in Ordos Basin
第 13 卷
第4 期
邓秀芹等: 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
445
回和标志层追踪对比,延长组可以划分为 5 个岩性 段和 10 个油层组( 表 1 ) 。
缘地区,代表剖面有盆地西南缘的平凉地区崆峒山 剖面及华亭县策底坡剖面、盆地西北缘的阿拉善左 旗水磨沟剖面和香池子沟剖面、盆地西缘的镇原县 殷家城乡安深 1 井剖面等。 冲积扇相岩性变化较大,碎屑颗粒中含有大量 的火山岩岩屑及变质岩岩屑等,粗碎屑含量高,成 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扇根主要由砂、砾 岩 ( 如崆峒山延长组砾岩 ) 组成, 大小混杂, 不 显层理。向扇中和扇端方向,砂、粉砂和黏土含量 逐渐增 高 ( 如 策 底 坡 剖 面 延 长 组 ) ( 付 金 华 等, 2005 ) ,常发育不规则的交错层理。 在延长组下部 ( 长 10 —长 8 油层组 ) , 碎屑中 基本不含碳酸盐岩岩屑。但在长 7 油层组及其上部 地层中,碳酸盐岩岩屑含量相对较高 ( 长 7 油层
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这些沉积相还可划 分出若干个亚相。
2. 1
冲积扇
冲积扇相主要发育在环县—镇原以西的盆地边
地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地区, 广泛发育冲积平原。 在东北部露头区,延长组的一些层段也发育河流沉 积。 在盆地西南缘的崇信汭水河剖面及西北缘的灵 武石沟驿剖面,延长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岩 性以中、粗砂岩为主, 夹少量薄层泥岩和粉砂岩。 河道底部的河床滞留沉积中含细砾 ,表明水体能量 大,河流冲刷及切割下伏岩层的能力强 。辫状河心 滩发育,单砂体沉积厚度大,缺失泥岩段或泥岩段 厚度薄,因此二元结构不清楚,或形成底层沉积发 育而顶层沉积厚度小的不对称的二元结构 。 在受东北物源影响的地区, 长 10 油层组发育 曲流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细、中砂岩,夹泥岩及粉 砂岩,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河流二元结构特征 ,发育 大型交错层理。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

沉积底形相对陡,砂体呈条带状展布 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 油藏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砂带 湖岸线摆动幅度较小,主要形成长8-长7期储盖组合
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成藏组合剖面图
7、侏罗系油藏主要受控于三叠系
顶面古地貌形态
油藏沿古河道两侧呈似等间距分布。以马岭、元城、樊家川、华池等油 田为代表。
升,下白垩统与古近系的接触关系在盆地西缘为角度不整合,在桌
子山至平凉间呈微角度不整合,再向东到天环向斜内变为假整合接
触。早白垩世沉积西部厚度较大,沉积了一套紫红色至杂色的陆相 沉积。
6、晚白垩世盆地消亡期
白垩纪晚期的燕山运动已较前期减弱,使全区普遍隆起,缺失晚
白垩世沉积。大型鄂尔多斯盆地消亡,发育结束。此时鄂尔多斯盆 地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油气的生成、运移、成藏也基本完成。新生 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对油气运移、成藏的影响不大。
据各自的特点,选定不同的突破方向,从而提高勘探效益、取得显著
突破。
三、油气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在中生代的区域构造背景上,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大构造
旋回和复杂的多幕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奠定了中生代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格局, 特别是晚三叠世沉积的延长组暗色湖相泥岩地层是中生代生油岩。燕山运动 基本继承和发展了盆地的构造特征,燕山运动早期西缘逆冲推覆带发育,前 陆盆地形成,此时沉积的下侏罗统富县组地层、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是油气 的重要储集层。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中期,盆地西缘断裂活动强烈,在西缘 形成长达600km以上的逆冲、逆掩断裂带,火山大规模活动,是全区的一次 重要构造热事件,延长组的生油岩进入生排烃高峰。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晚期 盆地整体抬升,此时,盆地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的斜坡构造形态。至早 白垩世末期,盆地内地层埋深达最大,延长组地层埋深基本都在2100m以上,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es of P etro leum Resources Statu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ities , Yanchang Form ation of T riassic in O rdos Basin
WANG Ju feng , ZHAO W en zh, i GUO Yan ru , ZHANG Y an ling
8
消亡 (长 3 2005 2007 年, 长庆油田公司有针对性地对姬 塬
。
2 石油资源现状
2 1 石油资源量评价结果及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发育有侏罗系和三叠系 两套含油层系。根据长庆油田 2002 年油气资源评 10 t 。 其中 , 侏罗系的资源量为 14 92 ! 10 ; t 上 8 三叠统延长组的资源量为 70 96 ! 10 ,t 占中生界
( 1) 以往油气资源评价中只计算了延长组长 7 气的测井综合判识、低渗油气层的压裂改造等 油
第 5期
王居峰等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与勘探 潜力分析
959
口坝砂体及湖盆中部的浊积扇砂体是延长组最主 要的含油砂体
[ 7]
10 ! 10 t以上。
8
, 即每个沉积体系基本上对应一
2 2 2 纵向分布特点 截至 2007 年底, 侏罗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3 04 ! 10 ,t 待探明资源量 11 88 ! 10 , t 占总剩
8 8
2008 年在上述两个油层组预计可探明石油地质储 量 1 5 ! 10 t左右 ; 另外 , 通过 2008 年对 该区长 8 长 9 油层组钻探, 取得显著效果, 已在长 8 油层
8 8 8
价结果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量 85 88 ! 组初步落实储量规模为 2 ! 10 ~ 3 ! 10 , t 长 9油层 组也在多口井取得突破, 预测储量规模在 2 ! 10 t 以上。从储量探明程 度分析, 国 内外类似盆地 成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蕴藏着 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 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石油产量年 均增长 速度均居 全国各 大盆地 之首 , 每年新增石油地质探明储量均超过 1 亿 t以上 , 原 油产量年增幅也在 100 万 t以上, 表明盆地有巨大
的勘探开发潜力。 本文通过对延长组资源 量纵、横向分布和 沉 积体系展布及油气成藏特点等的综合分析 , 结 合 近年来盆地的油气勘探成果, 进一步确定鄂尔 多 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和
要客观地认识和把握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 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 , 还必须要注意到如下两个 事实。 油层组优质烃源岩 ( 高阻油页岩 ) 的生烃量 , 而实 际上, 除长 7 油层组之外 , 延长组的长 9 油层组 上部 长 8 油层组和长 7 油层组上部 长 ( 4+ 5) 油层组均发育质量较好的烃源岩。以长 9 油层组 为例, 新近钻探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与研究表明 , 长 9 油 层组上 段的湖 相烃 源岩平 均 TOC 含量达 5 03 % , 平均沥青 ∀ A #含量达 0 860 3 % , 有机母 质类型是以 低等水 生生物为 主要来 源的腐 泥型 , [ 6] 并已达到了生油高峰的热 演化阶段 。盆地东南 部的志丹 - 甘泉 - 黄陵地区是长 9 烃源岩的主要
[ 5] [ 3- 4]
这套烃源岩平均生烃潜量 15 94 g / cm , 初步估算 8 生烃量可达 50 ! 10 t以上。 ( 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油藏类型 是以丰度低、面积大但横向连续性差的岩性油 藏 为主, 资源量的计算 值与勘探技术 水平、勘探 程 度、地质认识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油资源量 从前两次评估的 15 3 ! 10 t和 19 1 ! 10 , t 到 2002
收稿日期 :
2010 - 04- 02 ; 改回日期 : 2010- 08- 09; 责任编辑 : 孙义梅。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 2008ZX 05006) 。 作者简介 : 王居峰 , 男 , 高级工程师 , 博士后 , 1968年出生 , 沉积学专业 , 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和石油地质学研究。 Ema i:l w jf07 @ petroch ina com cn 。
8 8
3
年评估的 85 88 ! 10 , t 其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得 益于勘探程度的提高、资源评价方 法的改进、勘
8
探配套技 术的 进步 和油 气 成藏 地质 规 律认 识 的 深入。 以盆地西北部的盐定地区为例 , 根据 2002 年 8 资评结 果, 中生 界石 油资 源 量为 10 26 ! 10 。 t 油田长 ( 4+ 5) 长 6 油层组加强钻探和评价 , 新 8 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 18 ! 10 , t 总探明储量规 模达到 3 24 ! 10 ; t 通 过 后 续 的 钻 探 和 评 价,
第 24卷 第 5 期 2010 年 10月
现
代
地
质
G EO SC I ENCE
V ol 24 N o 5 O ct 20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现状 与勘探潜力分析
王居峰, 赵文智, 郭彦如, 张延玲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00083)
摘要 : 为寻求保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持 续稳定增长的有效 资源接 替勘探领 域 , 对鄂 尔多斯 盆地三叠 系延长 组待探 明资 源量的分布进行综合 分析。通 过对延长组 5大沉 积体系资 源量和 探明石油 地质储 量分布 特征的 对比分 析 , 指出延 长组 中、下组合是近期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 层系。其 中湖盆中部的长 6 、长 8 油层组和西北、西南沉积体 系的长 8 油 层组是 近期增储上产的现实 勘探领域 ; 东北沉积体系的长 8 油层组和全盆 地的长 9 长 10 油层 组是保 证未来 5 ~ 10 年储 量稳 定增长的主要勘探接 替领域。 关键词 : 资源量 ; 待探明储量 ; 勘探接替领域 ; 三叠系延 长组 ; 鄂 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 : T E132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8527( 2010) 05- 0957- 08
( Re sea rch Institute of P etroleum Explora tion & D eve lopm en t , P etroCh ina, B eijing 100083, Ch ina )
Abstract :
In order to investig ate the distribution of a w a it ing proved resources of Yanchang F or m at ion of T riassic
8
总资源量的 82 63 % , 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勘探开 发目的层系。 截至 2007 年底,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已探明 8 石油地质储量 21 5 ! 10 , t 探明程度 25 03 %, 待 探明资源量 64 38 ! 10 t 。
8
熟探区的探明程度一般为 50 % ~ 60 % , 而该区在 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且正处于储量增长高峰期的 情 况下, 保守估计其探明程度可达到 70 % 以上 , 这 很有可能是资源量计算结果偏低造成的。 2003 年以来, 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工作量的 投 入大幅 提高, 促进了对沉积、储层、烃源岩及 成 藏规律等地质认识的 创新和发展 , 同时, 适合 鄂 尔多斯盆地地质特点的地震采集和处理、低阻 油 气勘探配套技术也已取得长足进步, 很有必要 对 石油资源量及其分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 2 2 待探明资源分布特点 2 2 1 平面分布特点 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时 期, 鄂尔多斯盆地 发 育有东北、西北、西 南和东南 4 个方向的物源 体 系 , 与之相对应 , 自盆地边缘向 湖盆中心分别 形 成了 ( 辫状 ) 河流― ( 辫状河 ) 三角洲―湖泊沉积体 系。多年的勘探开发 成果已经表明 , 各沉积体 系 中的 ( 辫状河 )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
010 年
广阔的勘探空间。
发育区 , 暗色泥岩 + 油页岩厚度为 2~ 20 m, 分布 面积为 1 6 ! 10 km ; 根据 39 块样品的测试结果 ,
4 2
1 区域地质概况
晚三叠世延长期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内 陆拗陷盆地 , 盆地周 边为高地剥蚀 区环绕, 水系 发育, 延伸入湖盆 , 形成多套河流 ―湖泊相陆源 碎屑岩沉积, 岩相带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分别 为冲积相、 ( 辫状 ) 河流、 ( 辫状河 ) 三角洲相和湖 泊相, 平面上相带明显呈环带状围绕深湖区分布 , 但很不对称 , 北部地 形平坦故相带 宽, 南部地形 [ 1- 2] 陡而相带窄 。 根据岩性、电性特征及含油性 的差异, 延长 组自上而 下可 划分 为长 1 至 长 10 等 10 个 油层 组 。纵向上表现为由湖进到湖退的变化过程 , 反映该大型沉积 盆地形 成 ( 长 10 ―长 9) 扩张 (长 8―长 7) ―长 1)的过程 萎缩 ( 长 6 ―长 4+ 5)
in O rdos Basin and explore effective exp lo ration reg io ns o f resources replace for keepin g up a steady increase in th e proven petro leum geo log ical reserves, the art ic le ana ly se th e characteristics o f resources and proven petrole um geo lo g ica l reserves in five depositio na l syste m s of Y anchang F or m at io n . The resu lts indicate that the m id dle and low er associat io ns are th e m a in rep lace reg ions , in wh ich the Chang 6 , Chang 8 o il layers in the m idd le part of the basin and the Chang 8 o il layer in the northw est and southw est deposit io na l system s are actual exp lo ratio n areas keepin g production and add ing reserves. The Chang 8 oil layer in th e northeast deposit iona l syste m s and th e Chang 9 , Chang 10 o il layers in the who le basin are the m a in replaced reg io ns to keep steadily ascend ing in th e fo llow ing five to ten years . K ey w ord s : resources ; a w a it ing proved resources ; O rdos Basin exp lo ration rep lace area ; Yanchang Fo r m ation of T ria s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