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pdf

1.: /(bps)

?5

十天干类象详解汇总

十天干类象详解: 甲木 1 、滴天髓云: “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水荡骑虎,火炽乘龙;地润天合,植立千古。”这几句已经说出了甲木的特性与喜忌,是我们推命时应掌握的一些通用原则 2、甲木为东方木,应震卦,震为雷,古人说甲木为雷,可以看到甲木气质轻清向上,快速积极,刚健的性质.甲木代表阳木,如森林,乔木,大树等.一棵健康的树木是离不开阳光的,也就是良好的光合作用来使其生长成材。 3、春天的甲木一般在雨水前需要丙丁火来驱除寒气,故甲木参天,脱胎要火,在雨水后,要庚金劈甲来引出丁火取贵。 4、夏天的甲木火旺木燥,地支须有水润,使木性不至于焚灭,干支生克则地润天合,植立千古.如果八字中火过多,须辰土来即火炽乘龙.为何是辰而不用丑?因辰为水库,其中乙木可以使甲木盘根,有癸水湿润,比丑土(己,辛,癸)要有效率的多,丑为金库,有损木力。 5、秋天的甲木凋零,一般以水印化官杀为用,另须木来帮助,地支最好有根基,即寅卯且不被冲合.如果是九月霜降后,还须适量的火来温暖。秋月金旺,以丁火制约庚辛为佳,反生之功效。 6、冬天的甲木寒冷,以火反生,即阳光普照则光合作用充分.如水过多漂木,则须寅木扎根,即水荡骑虎,寅木中有戊土止水,丙火温暖,甲木相助,甲、丙、戊联合运用,缺一不可,使寅木虎发挥最佳用神效果.其次可以用未土,未是燥木库,能纳水助甲,调节气温,也很不错。所以命中喜寅的人喜欢养猫,或者遇到属虎的朋友,上司帮助大,或者说缺寅的人带虎生肖饰品,家中挂幅虎画,熊猫画,养猫能改良命运。 7、命局如木火二行,成木火通明时,要看节气的深浅。要防灰飞烟灭之虞,故须看干 支水火体性,木火虽通明,也不可忽略甲木的本质,地润兼要火的认识须深入。 8、六壬中甲木主青龙,木将,主财宝、婚姻、喜庆、增福解祸,吉将。在人为辅弼、 大臣、司金铸之官、高雅端方之士、富户、媒妁、僧道。 在物为财宝、文字、重器、衣服、绢帛、羽毛、文彩、龙鱼、水族、虎豹、猫狸、林木、舟车、棺椁、枷棒、筵宴、酒食、果菜,於祟为木神、司命。 9、在《玉照定真经》中讲到“寅申庚甲,商路吏人”,甲(寅)木可以看做功曹,也就是看日元为庚还是甲,就能明确其从事职业特性了。这和六壬中甲木的形意是密切相关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 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 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 ;传输层提供(4) 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 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 一种是根据( )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 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 A. II 、 IV B. I 、III C. I 、IV D. III 、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 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制 A. I 、II 、 IV B. I 、III 、IV C. I 、IV D. III 、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 )分别是( ) 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A. I 、II 、IV 、III B. II 、I 、IV 、III C. I 、IV 、II 、III D. III 、IV 、II 、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 ,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 参考模型中,第N 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 A. 第N 层为第N +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 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 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 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 料试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 工作实践为材料。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网络 工程师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 请关注。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工作总结(一) 窗外枯枝寒风摧,又是一度年终时,翻开过去一年 的工作录,步履艰辛忐忑而又让人意味深长。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对 工作稳步熟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在技术工作开展的前提 上不断创新 刚到公司一段时间工作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心态不断 调整、成熟的过程。因为初来乍到,很多东西都不适应,我有太多的茫然。当时我整天预想到某个项目现场大展 身手,但我发现现实离我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而莫名而 来的一些烦琐的标书协助制作更是让我抓狂。我甚至怀 疑我是否合适这份工作,但我一直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坚持,调整心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我才慢慢适应 并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公司技术部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公司技术类 工作,本年度,在部门经理的安排指导及部门同事的配 合下,我参与了省人大方卡消费机建设项目、省政协会 议签到系统项目、省红十字会服务器升级项目、省信息 中心服务器采购项目、省档案馆服务器维护项目、XX区 教育局服务器采购安装项目、国电宜兴光伏智能化建设 项目、国电朗新明XX分公司机房建设项目、国电XXXX 旗视频监控建设项目、国电阿拉善左旗视频监控维护项 目等各种环节的工作。 在公司内部,我参加了公司网站建设升级项目,公 司XX网上购物商城建设项目的工作。 二、积极上进、沟通交流,在思想态度端正的基础 上创一流服务 在思想上我们部门与公司总体制度方针保持高度一致,遵守公司出台的各项规章,响应公司号召,积极参 加公司的各种活动。不无迟不旷工,遇事及时汇报,积 极与上级领导沟通交流。 在工作中,部门内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分享 工作经验,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在工作外,部门 经理经常带领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关心帮助大家,同事关系融洽。 在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主动热忱,按时守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 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 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

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教师在线培训学习心得 连日来集中在线学习了施晓秋老师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课程,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既学到了施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思考。 在培训课程里,施晓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思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案例、场景、任务驱动教学的经验、以及专业科研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施老师对如何定位课程,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具体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理解这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联想到我校《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定位,现在感觉是有些高了。我们学校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课程一直选用的是大本的教材,这一点上,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偏高了。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今后工作中这些知识也不知该用在哪。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定位准确。 在学习了施晓秋老师《以“网络层”教学为例的教学设计》一讲后,触动颇深。网络层的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又结合工作实际。过去自己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学生都感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听了施晓秋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深深感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以来认为网络课程没法进行场景、案例教学改革,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确实很多,仅各种概念、定义就得讲很久,学生才能了解。在听了施老师的课程设计之后,才明白还是任课教师现场工作经验稀缺,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接触怎样的工作,将要处理怎样的问题,面对怎样的困难。因此,也就不会把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课程中。而施老师在介绍他们的课程设计时,就能大量地引用了他们在现场调研、实习、工作指导时的各种案例作为场景,特别是在介绍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时,施老师引用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环环相扣、恰到好处。这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密不可分。因此,我以为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到现场去工作、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训课程结束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们学校的网络课程应该如何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关注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教改热点等问题?很多问题我会在工作中认真地去思考,争取能有所改进,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感谢施晓秋老师的精彩讲授,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2014-3-19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第一章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广播通信信道子网的拓扑与点到点通信子网的拓扑. 一个计算机网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 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二章 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如何选择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有传输输率(和带宽有关)、传输距离(和衰减有关)、抗干扰能力以及安装的难易和费用的高低等几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综合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如要求传输速率高,可选用电缆;要求价钱便宜,可选用双绞线;要求在不适宜铺设电缆的场合通信,可选用无线传输等。下述的特性比较可以总结出每种传输介质的特点,便于在实际中选择使用。典型的传输速率:光缆100Mbps ,同轴电缆10Mbps ,屏蔽双绞线 16Mbps ,双绞线10Mbps ,无线介质小于10Mbps 。传输距离:光缆几千米,同轴粗缆500 米,同轴细缆185 米,双绞线100 米,无线介质也可达几千米。抗干扰能力:有线介质中光缆抗干扰能力最好,非屏蔽双绞线最差。无线传输介质受外界影响较大,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差。安装:光缆安装最困难,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最简单。费用:对有线传输介质,其费用的高低依次为光缆、粗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无线传输介质中,卫星传输最昂贵。 4.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的某一电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 平的电压表示何意4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计算机网络总结

(1)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有利于分析与管理(2)通信子网的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中,数据报和虚电路有何异同。一个不需要事先建立逻辑连接,一个需要建立逻辑连接 (3)IPV6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首部格式,允许协议的继续扩充,支持即插即用与资源的预分配 (4)请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过程。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遇到冲突延迟后发 (5)请简述ARP协议的工作过程,什么情况下需要RARP协议。1)首先在本地ARP表查找对应的目标的物理地址,若没有,则进行ARP地址 解析;2)产生ARP请求分组;3)填充相关部分后,广播发送ARP 分组;4)目标节点发送ARP应答分组;5)源节点接受ARP分组, 同时刷新本地的缓存;6)组装完整的帧发送。当知道自己物理地 址,但是不知道自己的IP时,使RARP。 (6)简述为什么IP要进行子网划分?举例说明划分子网有什么好处和代价?如何弥补其缺陷?由于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给每个 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而使网络性能变坏,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 (7)TCP协议通过哪些差错检测和纠正方法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检验和、确认与超时,TCP中的差错检验通过3种简单工具来完成:检验、确认和超时。每个TCP报文段都包括检验和字段。检验和用来检查报文段是否出现传输错误。如果报文段出现传输错误,TCP检查出错就丢弃该报文段。发送端TCP通过检查接收端的确认,来判断发送的报文段是否已经正确地到达目的TCP。如果发出的一个报文段在超时规定的时间没有受到确认,发送端将判断该报文段的丢失或传输出错。(9)试比较OSI参考模型与的TCP参考模型异同点 OSI参考模型有7层,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有四层,第一层主机-网络层,它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第二层互连层,它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第三层传输层,它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第四层应用层,它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 这两种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不同的是:二者在层次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10)试分析和比较集线器、交换级、网桥的区别和联系。联系:都是中间设备;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间设备。主要作用是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路由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1)以单台机为中心的远程联 机系统,构乘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机互联,各主机相互独立,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3.逻辑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因特网是在原有ARPAnet技术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 对任何计算机开放,只要遵循TCP/IP 的标准并申请到IP地址,就可以通过信道接入Internet。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 5.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三网合一) 6.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计算能力的 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相互联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7.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概念上讲) 8.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分类: a、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一点式网络(星型、树型、网型) b、按分布距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c、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 10.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 12.带宽:“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13.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道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14.误码率=传错位数/传输总位数 15.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定、约束与标准 三要素:1)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6.层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n+1层使用n层提供的服务。 17.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单位: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单位:帧 相邻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动 (3)网络层单位:分组 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问题 (4)传输层单位:报文 第一个端对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5)会话层(6)表示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工作总结-计算机网络小结 精品

计算机网络小结 这次测验,总的来看,还不错,最高分91分,有12的同学得了60分以上,但我们说了,只要参加了考试,就都是及格,本来就及格的同学,当然可以得更高的分。有的同学答的还不错,说明,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是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的,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同学,可以看出来,平时是下工夫的,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做作业,刻苦读书,还有的同学,在考试前,认真做准备,比如上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网站)查参考习题解答。但有个别同学,考的比较差。有的考试前,都没有认真看书,没有上网查答案,甚至连课后习题都没有做过。如果这样下去,如何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如何能学好专业课,如何能掌握本领,为将来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值得表扬的是,有的同学,完全是自己做的,没有和别的同学商量,没有传条子,虽然成绩不高,但成绩是真实的,比那些总是企图从别的同学那探听点消息的要强。这些同学,相信他们,只有下一步努力,就一定能够学习好这门课程。 一、有几道题说明,我们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还没有学懂 比如: 1.第()代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网络。这属于计算机网络历史发展的问题,比较简单,一共就那么3代,标准化的当然是最高的代数。 3.x.25的链路层要对帧进行路由选择。链路层在2个结点间传输数据,还有必要路由么? 4.中间结点组成了资源子网。要么是通信子网,要么是资源子网,中间结点,应该在网络核心、中间,负责通信任务,这不是很自然的问题么?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要么是通信设备,要么是计算机设备,主机和终端是负责通信的,还是负责计算的? a. 服务器 b. 分组交换机 c. 终端 d. 主机 6.网络层pdu被称为()。链路层传输帧,网络层传输分组,传输层传输报文段,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应该会的。 a. 帧 b. 分组 c. 报文 d. 报文段 8.下面不正确的顺序是()。如果这样的顺序都弄不明白,那对于协议的知识就是基本上没有掌握好。这个问题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属于常识。 a. 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b.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修订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版)课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 二、

三、 1、网络硬件:即网络设备,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设备。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把网络节点连接起来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网络软件是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2、资源共享,如打印机共享;数据传输,如发送电子邮件;协调负载,如分布式计算系统;提供服务,如网页发布服务。 3、IP地址是给每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分配的一个惟一的地址,IP地址的结构能够实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很方便地进行寻址。IP地址由一长串十进制数字组成,分为4段l2位,不容易记忆。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便于计算机按层次结构查询,就有了域名。域名系统是一个树状结构,由一个根域(名字为空)下属若干的顶级域,顶级域下属若干个二级域、三级域、四级域或更多。域名肯定有对应的IP地址,IP地址却不一定都有域名,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IP可以有多个域名,在动态DNS应用中,一个域名也会对应多个IP地址。 4、从主机位借三位作为子网位,划分为八个子网,具体如下表:

第2章网络传输介质一、

二、 三、 1、有线、无线 2、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蓝牙 3、光信号、电信号 4、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5、发光、注入型激光

《计算机网络》知识整理

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连通、共享 因特网(Internet):指由APPANET发展而来、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 核心部分:由网络与路由器组成 主机之间的通信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rowser/Server;对等模式(P2P) Peer-to-Peer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 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电路交换:先建立源点到终点的链路,然后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需要各结点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需要各结点存 储转发。 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带宽、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心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是对该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网络各层的主要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协议:对等实体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协议必须能应付各种可能的情况。协议是水平的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下层实体进行信息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服务是垂直的 OSI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应用层。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原理体系结构中各层的作用: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特定的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运输层提供 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其 中包括封装成包和路由选择。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 的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链 路层提供两相邻结点(点到点)的通信服务。 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要确定信号形式、物理接口规则。物理媒体不属于物理层,处于物理层的下 面。 各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应用层(消息message)、运输层(段segment、数据报datagram)、网络层(分组packet)、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bit信号) 网络设备:应用层(主机)、网络层(路由器)、链路层(交换机、网桥、网络适配器)、物理层(集线器、转发器、中继器、 调制解调器),了解各设备的广播域与冲突域。 第二章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物理层可实现 在传输媒体上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通信、消息、信息与信号的关系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向通信(单工),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未经调制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调制:用高频率载波携带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最基本的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载波的频率、振幅、相位携带信号进行传输)。 信噪比(dB) = 10log10(S/N) (dB) 香农公式:C=Wlog2(1+S/N)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引型和非导引型。 双绞线的类型:无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路复用:在一个物理信道中实现多个逻辑信道,可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频分复用FDM:多路信号占用不同的频带进行多路复用。 时分复用TDM:多路信号占用不同的时隙进行多路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STDM:按需动态分配时隙 波分复用WDM:多路光信号采用不同波段的光载波进行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复用。 密集波分复用DWDM: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数的光载波信号。 码分复用CDM: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相互正交的码序列进行扩频通信,从而实现的多路复用。 脉码调制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过程将模拟信号数字化 数字传输系统的标准化: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两套互不兼容的数字序列。其一次群为两个互不兼容的PCM标准: T1:1.544Mb/s(美国、日本);E1:2.048Mb/s(中国、 欧洲) 同步数字系列SDH:世界统一的数字传输系列。其第一级同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总结

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出来也差不多半年了,我在公司里主要是负责公司内网的管理,其涉及到公司内联网的正常登陆和访问,公司内各部门主机是否正常互联,有无被病毒感染、传播。使得公司内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做好公司内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从学生到实习工程师,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近3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各位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主任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同事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公司,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同事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同事对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网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网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主任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网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如其他部门办公室内局域网的组件,中心服务机房的服务器监测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公司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践中推翻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同事就跟我说,想做电脑网络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

僧一行故事

一行公园 南临花园路,西临一行路,北临小康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挺拔的树木,有一地的花花草草,也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行走在公园内,你会感到神清气爽.来,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空气中有淡淡的清清的香香的味道,感觉真好。 我来考考你,这里的一行公园,还有西面的一行路,为什么都以一行来命名,一行是谁呢?老师告诉你,一行可是我们南乐一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呢! 僧一行,本名张遂,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可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佛教密宗领袖,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 他一生创造世界三个第一:首次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第一个发现恒星运动,创制最早的自动计时装置,他还编著了当时最优秀的天文历法<大衍历>. 他以擅记览闻名,后游历天下.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一行公园就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僧一行而创建的.王老师建议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合个影留念,好不好?现在听我口令,立正,前三排蹲下。 一行贡献浑天仪

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在修历问题上,一行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另外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水运浑天仪上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同学们看看这里的路灯设计,很特别吧?为什么会设计成星星月亮形状的?一行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研究的就是日月星象的运转,而这里的浑天仪的设计,路灯的设计,都是为了纪念谁啊?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1.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多台终端相连,构成简单的计算机连机系统。 2. 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 3. 在大型主机-终端系统中,主机与每一台远程终端都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连接,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4.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5.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6. OSI/RM共有七层,因此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7.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通信、管理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8. 现代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9.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连接的自主计算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单独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自主性是指连网的计算机之间不存在制约控制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通过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来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要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 13. 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 14.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16. 通信子网由用作信息交换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独立的数据信息系统组成,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递、转接等通信处理工作。 17. 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操作系统,用于实现在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网络。 18. 网络数据库系统可以集中地驻留在一台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多台主机上。向网络用户提供存、取、修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共享。 19.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分布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的功能 20.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教育等。 21.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中各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这种共享不受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共享使得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 22. 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某台计算机的处理任务过重,可通过网络将部分工作转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均衡使用网络资源。 23. 对于较大型综合性问题的处理,可按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配给网络,由不同计算机进行分布处理,提高处理速度,有效利用设备。采用分布处理技术往往能够将多台性能不一定很高的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使解决大型复杂问题的费用大大降低。 24.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将分散在各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或分级管理,通过综合分析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