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高速交通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其中,公路交通事业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等级公路网通车里程数持续快速增长,乡村公路网不断完善细化。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以达到398.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在我国公路路网组成中,高速公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近年来占公路总里程比重的不断增加。

我国的高速公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论证,80年代开始逐步建设,至90年代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

时至今日,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基本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

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同时更促进了全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更是事故多发的热点路段。

图1 近十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
表1 世界主要国家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百分比(%)
1.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现状
高速公路线形指标高、路面质量好、全封闭、无行人和慢车干扰、交通安全设施齐全,被公认为安全程度最高的公路。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且其中重大、恶性事故较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速公路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进(见表2)。

表2 我国与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状况比较

质条件及投资的限制,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线形平纵横指标受到约束,道路设计指标偏低,多为连续坡道和急弯等弯坡组合路段,且后续救援困难,因而造成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以四川省部分高速公路08年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例,统计结果表明:山区路段比重较大的成渝高速的交通事故率为1.59起/km,山区路段比重较小的成绵广高速为1.179起/km ,而全为平原段的成雅高速的事故率为0.79起/km 。

根据对山区高速公路的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肇事车辆多以大货车为主,其中国产大货车占肇事车辆的近八成。

福建 某山区高速公路从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间所发生的158次制动失灵事故中肇事车型均为货车。

(2) 道路线形缺陷和货车超载是事故多发的主要诱因,且此现象在一定时间 内还将长期存在。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货车超载现象普遍,个别车辆甚至超载达5倍以上,其运营安全性令人堪忧。

(3) 长下坡路段尤其是长下坡路段的后半段事故多发。

如某27km 的长下坡 路段发生制动失灵的事故中,70%发生在最后10km 处。

(4) 夜间为事故多发时段。

如北京八达岭高速山区段1999年至2003年间的 32起重大交通事故中,从18:00至次日6:00发生的事故占总数的76%。

(5)事故形态多以追尾碰撞和冲出路外为主。

2.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车-路(环境)因素不协调所引起的。

下面,本文就从这几个因素浅谈一下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原因:
2.1 车辆方面原因
2.1.1 车辆相关安全配置不完善
在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统计中,大货车是肇事主要车型,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汽车行业行车安全技术水平较低,车辆行车安全装置配置较低,尤其是对于大货车,在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段易引发交通事故。

西方发达国家大货车普遍采用发动机制动、缓速器制动等辅助行车制动装置,该装置可以在车辆下长坡时提供持续的缓速制动力,避免连续刹车而造成的制动热衰退现象。

发动机制动具有成本和维护费用低,能耗低,噪声小等优点,但目前我国只有东风康明斯、潍柴等少数厂家生产的重型货车装备有发动机制动装置,应用普及率较低。

缓速器可以使质量较大的货车平稳减速而不消耗制动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制动热衰退问题,提高重型货车在长下坡时的安全性,然而其价格相对昂贵,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很多车主并不愿意安装且相关标准又未强制要求。

图2 有辅助行车制动货车下坡示意图 图3 无辅助行车制动货车下坡示意图
由于绝大多数重载货车未装备有发动机制动器和缓速器,为了防止制动器过热而导致制动热衰退,常在车上加装淋水器。

这种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制动器制动效能的持续性,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淋水器洒水到路面会形成薄冰,容易使过往车辆失控而酿成事故。

(2)制动器在高温条件下淋水会使汽车轮毂产生不均匀应力而变形受损,形成安全隐患。

(3)淋水器将水洒在路面上,加之环境中已有的油污和灰尘,会使路面附着系数大大降低。

辅助行车制动等相关安全配置的不完善,加之重型货车车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超载超限严重和山区高速公路通行条件的相对恶劣,直接导致了在山区高速路段车辆安全性能的降低和事故多发。

2.1.2 车辆相关安全配置标准要求较低
在欧美许多国家,包括发动机制动和缓速器在内的货车辅助行车制动装置已作为车辆的标配件而广泛应用。

而在我国,出于经济等因素的考虑,辅助行车制动装置的普及率很低,并没有相应的标准或法规要求车辆强制安装,这也间接导致了大货车在长下坡时安全性能的降低。

此外,我国现行汽车行业相关法规和标准还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

如我国公路设计标准中对公路纵坡度的要求是依据汽车发动机驱动功率来设计的,即能保证汽车在额定功率下爬上该坡,而没有考虑车辆在下长坡时的制动功率问题。

因而改进和提高与车辆行驶安全相关的行业标准,也是提高山区高速车辆行车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2.1.3 车辆使用因素方面
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标准要求,营运性货车每三个月必须做一次二级维护。

然而很多车主为了省钱省事,通过各种非法违规途径蒙混通过审查,给车辆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车辆维修保养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规范和为了省钱而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些都会大大降低车辆行车时的安全性。

同时,我国的营运货车还普遍存在严重超载超限的现象。

超载超限,不仅极大的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还会大大降低车辆的转向和制动可靠性,给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图4和图5为某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段一因制动故障发生事故大货车的制动鼓和刹车片。

图4 事故货车制动鼓图5 事故货车刹车片
2.2道路方面原因
道路方面因素诱发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容错能力差。

受限于山区地质地形条件、投
资和当时技术条件的影响,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较低,且存在道路线形复杂、纵坡大、圆曲线半径小等特点,给安全行驶带来隐患。

很多山区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相对较窄,且弯道的圆曲率半径较小,只能满足设计时速的要求,对于运行时速较高常常超过设计时速的小型车辆,容易诱发车辆失控而导致事故。

而对于轴距较大的大型货车,在这些急弯路段转向时通常需要占用其他车道,容易引发刮擦事故。

(2)与一般公路相比,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路段所占比重较大,驾驶人在桥隧路段之间频繁变换行车环境,会对其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行车安全;山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雨雾和降水较多,气候多变,这样会使路面附着系数较低,在冬季甚至出现结冰现象,这些因素均会使行车安全环境变差,引起事故多发。

(3)公路相关安全设施不健全。

在山区高速公路很多事故易发地段,并没有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或者警示标志设置不合理。

此外,在很多路段,没有警示灯、震荡标线等安全装置或该装置设置不合理。

2.3驾驶人方面原因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目前我国驾驶员总数也在不断增加,基本上每年都保持7%左右的增幅,在这其中,很多都是驾龄在3年以下的新手。

此外,驾驶员也覆盖社会各个阶层,素质良莠不齐。

不同驾驶员驾驶风格各不相同,事故易发倾向也不相同,在混合交通条件下,尤其是像山区高速公路这种道路线形复杂多变通行条件相对较差的道路,驾驶员更是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诱因。

(1)部分驾驶员不按规定行车从而造成事故。

由于驾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车辆在山区高速公路段空挡滑行、超速、冲坡、大货车长期占用超车道等不按规定行车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由于道路条件限制,山区高速公路普遍限速较低,性能较好的小汽车在此路段多超过限速行驶而埋下安全隐患。

据有关部门统计,不按规定行车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占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总数的75%以上。

(2)驾驶人疲劳驾驶现象严重,尤其是对于营运车辆(包括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驾驶人。

如2006年发生在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的8·26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近50人死伤。

该事故便是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段因疲劳驾驶导致误判而发生的一起典型事故。

表3是一项关于营运车辆驾驶人现状的部分项目调查统计表。

表3 营运驾驶人现状调查主要数据统计
且桥隧比例较高,很多外地驾驶员对所行使路段不熟悉,在一些事故易发地段不能提前采取相关相应措施,而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4)驾驶人夜间行车导致事故多发。

很多营运车辆为超载超限车辆,为躲避检查和处罚而选择在夜间行车,但夜间光线差,驾驶人视线不良,容易对山区高速公路道路线形产生误判,易发生交通事故。

2.4环境方面原因
受限于地形等多方面原因,山区高速公路多在山谷或隧道间穿行,驾驶人视野受限制易产生压抑感,从而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诱发事故。

另外,山区气候复杂多变,恶劣天气发生无先兆,短时间内易形成降雨、结冰、团雾等现象,
给过往车辆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预防对策
针对前文所述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原因分析,提出如下预防对策和改进意见。

其基本框架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
(1)在山区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要合理规划道路线形和桥隧位置,尽量避免连续急弯和长下坡路段等事故易发路段,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设计有紧急停车带。

同时,在道路设计时还应该有更好的容错能力以避免因驾驶人轻微操作失误而引发严重事故。

(2)完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在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合理布设警示标志和减速标线。

同时,增加夜间行车安全提示标志和标线,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

(3)提高并改进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如现行国标《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对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标准规定如下:仅用发动机制动时,能够保证车辆以30km/h的平均速度在6%的长坡路段下坡行驶6km。

而目前在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上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长大纵坡屡见不鲜。

类似这种已不适用现状的标准内容应该亟待改善。

(4)规范维修和保养市场,确保车辆保养效果,杜绝因保养不到位而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5)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和超速行驶。

众所周知,超载、超限对车辆的转向和制动性能影响极大,而超速行驶则是小型车辆事故多发的“第一杀手”。

因此,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和超速行驶能有效降低山区高速车辆事故率。

(6)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人的监管力度,建立可靠有效的监管体系,尽可能地降低驾驶人疲劳驾驶现象发生的概率。

(7)加大平安驾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行车秩序。

通过宣传,使驾驶人明白违章、违规驾驶的危害,从而主动地减少各类违章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行为,营造良好的山区高速公路行车秩序。

4.结论与心得
4.1结论
通过前面对山区高速事故多发原因及相应对策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人—车—路(环境)矛盾激化的结果,事故多发原因与这三方面均有密切相关。

车方面原因主要是相关安全装置的滞后;路方面因素主要为山区高速与平原高速相比线形复杂,多为急弯陡坡路段,更容易引发事故的发生;人方面的因素主要为驾驶人水平参差不齐,违章行车、疲劳驾驶和超速驾驶引起事故多发。

(2)针对山区高速事故多发现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体系,主要在改进道路相关设施、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采取预防对策。

4.2心得
通过本次文章的写作,我阅读了大量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原因的文章,基本了解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原因,同时也了解到了相关预防对策。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发现,目前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规范或亟待改进的地方。

因此,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很多方面需要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