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有感
胡先生在新文化运动萌芽之时,提出“今日之文学”对比“过去之文学”应当要有的八点改良,在下读了之后感触颇多,在此将一己之陋见分享给大家,看看是不是会有些共鸣。
胡适提出的八点改良意见如下:
1、须言之有物
注解:胡先生提出的“言之有物:与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是有区别的,胡先生认为“物”有两样,一样是“情感”,另一样是“思想”,没有情感与思想的文章,犹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看上去还可以,一旦接触,立生嫌恶。
这一点放之今日之网络文学,亦是如此。
说个粗俗的比喻,看小白文就好比看A片,看得时候挺爽,看完了依然觉得寂寞独孤,而且A片看得多了,一旦成了习惯,即便去电影院看《色戒》这种片子,恐怕也是奔着某些片段去的。
一个作者老是去写这些教人不能有助益的东西,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2、不模仿古人。
注解:胡先生说,先秦有先秦的文学,汉魏有汉魏的文学,唐、宋、元、明各有特色,多姿妖娆,所谓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
今日之中国人,就该造今日中国之文学,不必摹仿过去之人,如此才能造就当世“第一流”的文学。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山待有才人出。
即便是武侠小说,若框定在过去之人所抒写的情感与思想体系内,那也都是些过时的东西,必不是“第一流”的文章,有志于文学的人,惟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才能成真文学,一味模仿这个,临摹那个,又有什么意味呢。
3、须讲求文法。
注解:文章是有结构的,句子是有长短的。
不通的文字是不能读的。
至理,不做评论。
4、不作无病之呻吟。
注解:胡先生这段话说地直白点就是,少年往往做悲观之文——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新词强说愁,即是典型的无病呻吟。
胡先生问,倘若少年人都这么写,那老年人要怎么写?少年不思奋发有为,报效家国,却只知发牢骚之音,喟叹之文,此乃亡国之哀音也。
感叹:王国维先生曾细数宋词,哀怨之音多,欢愉之词少,大概是因为哀怨的文字好写,欢愉的文字难写的缘故,恰巧宋代这个朝代,的确是一个苦难比较多的年代。
胡适生说的好啊,“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国危之时,岂痛苦流涕所能收效呼?”,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们少年人(只要有少年人的心,那就是少年人!)就应该奋发图强,不
要做无病呻吟的事。
5、务去滥调套语。
注解:没必要注解。
Suq:重生、穿越、网游、异世者,何其多也!就算模式一样,也应有所创新,不能千篇一律嘛。
陈词滥调又有什么好看的!胡适说的好啊,那些用滥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筑词状物者也。
”
6、不用典。
注解:胡先生批判当时诸多用典之弊,是怕写文的人失去自己原意,让看文的人只顾看典,“而转忘其所为设譬之事物。
”
Suq:胡先生的“不用典”放在今日来说,我自己更想解释为,不要以过去陈旧的案例来裁断今日之新鲜事物,放在写文章来说,就是不要用过去的大师写的文章来衡量今日大师写的文章。
看,《离骚》与《红楼梦》又有什么可比性呢。
金庸的小说,与我的小说当然也没必要去比。
7、不讲对仗。
注解:胡适先生在这一段中力图在文章中摒弃文言的对仗工整,从而解放出白话文字的活力来。
Suq:读到此处,就想到现下流行的3K、2K、甚至1K党,这些“外在形式”其实对作者的约束极大,试想,一个作者写文章的时候老是看着手头的这个字数,只要字数一到某个标准就去发文,而不管其中的内容是否清楚,情感是否连贯,如此又怎么写得好文章呢。
窃以为,章节的大小应该随故事的起落来决定,不应以字数来决定,随性最好。
8、不避俗语俗字。
注解:胡适先生说,“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做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
Suq:启发很大啊,胡先生想要说的,我算是明白了,他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不要做小众的文字,而要做大众的文艺。
鲁迅也曾说过,若要救国,须先改变人的思想,而要改变人的思想,自然首推文艺。
可见,在胡适、鲁迅等人眼中,文艺乃是一国精神与思想的体现。
优秀的文艺,对民族的进步,乃至文化的繁荣都是非常重要的,看看美国的好莱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嘛,咱们干嘛不学,却非要去做一些精深教人看不懂的文字来标榜自己的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