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关于高中生物信息传递中昆虫信息素再研究

关于高中生物信息传递中昆虫信息素再研究

关于高中生物信息传递中昆虫信息素再研究摘要: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自身产生且对环境友好的害虫治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学农药的滥用,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昆虫抗药性越来越强。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水质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农药和重金属成为作物和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粮食作物食用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深入广泛地研究昆虫信息素的成分和作用,不仅关系到对农作物生境的维护,也关系到对害虫防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概述一、昆虫信息素概述(一)昆虫信息素的种类及特点昆虫信息素可大致分为五类: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扩散信息素、告警信息素、踪迹信息素等。

其特点有:活性高、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活性的有效距离大、是低等动物繁衍的主要手段等。

1.昆虫性信息素性信息素是指同种昆虫雄虫与雌虫个体间进行化学通讯联系帮助昆虫求偶交配的信息化合物,当前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素就是性信息素,到目前已有上千种昆虫的性信息素得到了研究,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翅目、双翅目等的研究较多,以鳞翅目的研究最为详尽,已经有1800多种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出来[1]。

性信息素因其具有较强的种特异性,成本较低,灵敏度较高等特点,常用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诱捕诱杀害虫;因性信息素是用来进行雌雄昆虫间的化学通讯的,因此,利用释放大量的性信息素类似物或者抑制剂,干扰雌雄成虫之间的化学通讯从而达到控制昆虫数量、抑制交配繁殖的目的。

2.聚集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由昆虫分泌能聚集同种两性成虫的信息化合物[2]。

其本身是一些昆虫聚集危害的媒介物质,因此可以通过与诱捕器、昆虫生长抑制剂结合来诱集害虫,在害虫检疫方面有独特作用。

3.踪迹信息素踪迹信息素是动物分泌的用于标记同种个体行进路线的信息化学物质,既可标记单个动物的行进路线,也可标记集体行动时的行进路线[3]。

踪迹信息素在白蚁当中的作用比较显著,这与白蚁长期穴居生活,视觉器官退化有关。

昆虫生物学中的昆虫性信息素研究

昆虫生物学中的昆虫性信息素研究

昆虫生物学中的昆虫性信息素研究昆虫是一类极其成功的生物群体,它们占据着整个世界的一半以上的物种。

而昆虫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在昆虫的生殖中。

性信息素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来引发同种的昆虫的爱慕性和配对性反应。

这种物质一般被称为“异性化学物质(pheromone)”,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

昆虫性信息素的发现,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研究人员在苍蝇的雄性生殖腺中发现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进苍蝇雌性的接触。

后来,研究人员又在某些昆虫的腺体中发现了一些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使得异性昆虫对它们产生爱慕性和配对性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昆虫性信息素的相关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昆虫的生殖、行为、进化和种群生态学等方面。

其中,昆虫性信息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它在昆虫行为、进化和生态学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也是昆虫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性信息素的成分是指性信息素分子的结构。

昆虫性信息素的成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1)分离和鉴定;(2)化学合成;(3)酶学研究。

其中,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往往是用于发现新的性信息素,而化学合成和酶学研究则是用于探索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

第二个方面是对性信息素的分泌和释放机制的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泌和释放是通过内分泌调节系统来完成的。

理解昆虫内分泌调节系统的运作方式,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解释昆虫行为,并从分子层面上探究昆虫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个方面是对昆虫性信息素的受体和感受机制的研究。

在昆虫的嗅觉系统中,性信息素的化学信号被感受器细胞感知,并传输到脑部的神经元中进行处理。

对昆虫嗅觉系统的研究需要探索作为感受器细胞的类型、转导路线和种类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研究性信息素与嗅觉受体的互作机制。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_范晓军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_范晓军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范晓军,李瑜,李瑶,李兰松,张朝峰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24)摘要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结构鉴定与化学合成以及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等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概况,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昆虫性信息素;化学合成;应用中图分类号 S 4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9-04636-03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I n s e c t S e x P h e r o m o n e F A NX i a o -j u n e t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i 030024)A b s t r a c t T h e 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i n s e c t s e x p h e r o m o n e w a s s u m m a r i z e d f r o m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s t r u c t u r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c h e m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w h i c h w i l l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s c i e n t i f i c s t u d y o n i n s e c t s e x p h e r o m o n e .K e y w o r d s I n s e c t s e x p h e r o m o n e ;C h e m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p p l i c a t i o n基金项目 太原市技术创新项目(0904014)。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和诱捕技术原理,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然后重点探讨了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示范试验的设计和结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潜力,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望为蔬菜种植业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示范试验、作用机制、原理、应用、设计、结果、潜力、展望、农业生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寻找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势在必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正是一个有望替代传统农药的新途径。

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害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有效地诱捕目标害虫,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开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性及应用潜力,为提高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究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病虫害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提供理论支持;2. 分析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改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技术支持;3. 设计并开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通过实验结果评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效果;4. 综合研究结果和示范试验数据,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建议。

国内外昆虫性信息素剂型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研究概况

国内外昆虫性信息素剂型及其在不同作物上的研究概况
H U Y u — we i , GU AN C h u - x i o n g , A N Yu ・ x i n g , X U Ha n — l i a n g , L I N Mi n g - j i a n g , L I J i — h u , MAO Yu — l i n g
a p pl i c a t i o n. Ke ywor ds : Se x ph e r o mo ne ; Fo m ul r a t i o n; I n s e c t ; Di fe r e nt c r o ps
0 引 言
昆虫性 信 息 素 是 由 昆虫 的某 一 性 别 的个 体 分 泌 于 体 外 ,被 同种 异 性个 体 感 受 器 所 接 受 ,并 引起 异


目前 ,性 信 息 素使 用 的剂 型 有橡 胶 塞/ 片 、聚 乙
烯 管 、毛 细 管 、开 口纤 维 剂 型 、塑 料 膜 片 、 夹层 塑 囊剂 型 、微 胶 囊剂 型 、 空心 纤 维及 聚合 系 统 等 】 。
性 个 体 产生 一 定 的生 殖 行为 反 应 ( 如 觅偶 定 向 ,求 偶
甘蔗糖 业
2 0 1 5年第 5期 ,2 0 1 5年 1 0月
S ug a r c a ne a n d Ca n e s u g a r No.5 ,Oc t .2 01 5
国内外 昆虫性信 息素剂 型及其在 不 同作物 上 的研 究概 况
胡 玉伟 ,管 楚雄 ,安 玉兴 ,许 汉 亮 ,林 明江 ,李 继虎 ,毛 玉玲
参考资料 。 关键 词 :性信 息素 ;剂 型 ; 昆 虫; 不 同作 物
中 图分 类号 :¥ 5 6 6 .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9 6 9 5 ( 2 0 1 5 ) 0 5 . 0 0 6 8 — 0 6

昆虫信息素应用报告

昆虫信息素应用报告

昆虫信息素应用报告一、昆虫性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现状(一)全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现状。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昆虫的某一性别的个体分泌于体外,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生殖行为反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

每种昆虫都有其独特的性信息素体系,专属性强、无残留、不产生抗性,对天敌、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是特定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的一项新技术。

自1959 年发现第一种昆虫性信息素后,已有上百种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并商品化,主要用于虫情监测及特定害虫防治。

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有美国白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苹果蠹蛾、烟青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信息素,大多数昆虫信息素应用技术还不成熟,未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我市昆虫性信息素应用情况。

昆虫性信息素作为生物防控措施中的一项生物诱控新技术,在我市应用尚属起步阶段。

2010年以来,通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推广了农业措施、生态调控、物理诱控、生物措施等绿色防控技术,引进了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等性诱剂及诱捕器,开展了虫情监测及相关害虫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2014年查到苹- 1 -果蠹蛾后,采用苹果蠹蛾性诱剂开展疫情监测与防治;引进实蝇性诱剂进行枸杞实蝇防治试验,还开展了小黄卷蛾、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等害虫性信息素防治试验示范,试验面积约3000多亩,防治效果80%左右。

二、昆虫性信息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一)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对象专一。

我市果树、蔬菜作物种类多,虫害重于病害,其中害虫种类也多达100多种,发生危害较重的害虫有30多种。

昆虫性信息素专属性强,靶标单一,一种性信息素只能防治一种害虫,30多种主要害虫就需要30多种性诱剂,目前,主要用于单一害虫的监测预报,生产防治中能够成熟应用的不多,很多害虫还没有研制出相应信息素诱芯。

(二)昆虫性信息素应用技术尚不成熟。

昆虫信息素代替农药的研究状况及应用

昆虫信息素代替农药的研究状况及应用

昆虫信息素代替农药的研究状况及应用(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本文介绍了昆虫信息素的分类以及近年来昆虫信息素的研究状况,讨论了昆虫信息素作为农药的杀虫机理,及其目前在田间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信息素作为新型的杀虫剂在将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替代农药;杀虫机理;应用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传统农药在田间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负面效应逐渐暴露,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因此,国内外有关部门正在努力研究寻求新的途径和技术以避免这种危害,主要包括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的研制,天敌昆虫及生物农药的利用;昆虫激素、昆虫绝育技术,尤其是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已开始应用,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概述1.1昆虫信息素定义昆虫信息素(pheromone) 又称昆虫外激素。

昆虫自身产生释放出的作为种内或种间个体传递信息的微量行为调控物质。

1.2信息素的分类根据信息素的生物功能,目前可将其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扩散信息素、告警信息素以及踪迹信息素等。

1.3信息素的特性1.3.1 活性高昆虫的每个感受器能感受一个分子。

因此,微量信息素就能引起昆虫的生物反应。

一只雌性蚕蛾一次释放的蚕蛾醇,足以吸引100 万只以上的雄蛾。

1.3.2 非常高的物种专业性自然界中的物种都有自己的化学信号。

一些化学信号由雌性动物释放,一些则相反。

性信息素通常表现为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属中,不同的物种即便化合物的成分相同,但只要组成比例不同,它们也能够将其分辨出来。

1.3.3 活性的有效距离大一般来说,性信息素的活性有效距离可达50m以上,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自身扩散在空气中传播。

1.3.4 信息素是低等动物繁衍的主要手段不同地点的雄性或雌性动物利用信息素的传播使其相互聚集、交配。

没有信息素的作用,正常的繁衍将受到影响。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昆虫的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很强的引诱力。

一头雌蛾显然只能释放0.005微克左右的性外激素,却能诱集到100万头以上的雄蛾。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情侦查并用以指导大田的防治工作已日趋成熟,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预测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专一性强、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不杀伤天敌等优点。

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因此,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这在昆虫的区域性调查、植物检疫以及诱杀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展望性信息素是雌性成虫性成熟后,释放体外作为求偶通讯联系的一种化学物质。

早在1932年,美国科学家就利用从舞毒蛾腹尖提取的性信息素,用来监测舞毒蛾的分布和发生范围。

1956年美国农业部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作为监测地中海果蝇的预警系统,指导适时使用杀虫剂。

1959年德国化学家分离鉴定了第一个天然性信息素家蚕醇的分子结构,并发现空气中存有极微量的家蚕醇,就显示对雄虫的活性,从此揭开了自然界的一个新奥秘,大大地推动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程。

到1982年全世界不仅有150多种昆虫信信息素被分离鉴定,还发现了674种信息素和引诱剂。

1979年美国批准了红铃虫、家蝇、舞毒蛾和日本丽金蝇4种昆虫性信息素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拉开了昆虫性信息素用于病虫防治的序幕。

[1]至今,世界各地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用于害虫的测报和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能人工合成1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在农林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应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性诱测报大都以诱集雄蛾为测报依据,即使将附近田块的雄成虫诱集至一块田中,对当代为害程度及后代发生量均无不良影响,同时,昆虫性信息素对人、畜、家蚕及环境安全,无不良副作用,而黑光灯诱测易将附近田块的其他害虫诱集至灯光所在田块,造成成虫集中产卵反而加重为害。

3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研究概况——白杨透翅蛾无公害防治

3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研究概况——白杨透翅蛾无公害防治

3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研究概况昆虫同种个体间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和传递信息以完成所需要进行的各项生命活动,化学信息在昆虫种间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化学信息控制着昆虫的各种行为。

目前,按化学信息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分成两大类:信息素(Pheromone)和它感作用物质(Allelochemic)[4]。

信息素是同种个体间的化学信息,主要包括鳞翅目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鞘翅目蠹虫分泌的两性聚集素,蚂蚁释放的告警素和追踪素等。

1959 年,Karlson和Luscher 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的定义即由同种个体释放并引起其它个体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5]。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研究起始于20 世纪30 年代,由于受化学结构测定技术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进展比较缓慢。

直到1959 年,德国化学家Butenandt 才从50 万头家蚕(Bombyx mori)雌蛾腹端粗提物中分离并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反,顺)-8, 10-十六碳双烯-1-醇(E8,Z10-16:OH),命名为蚕蛾醇[6]。

至今,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翅目在内的共计9 个目90 余科的1600 多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已被鉴定出来,绝大部分是雌性昆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其中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得比较详尽[7]。

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到七十年代进入系统研究和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陈德明等历经8 年研究于1979 年鉴定出马尾松毛虫信息素的3 个活性组分:(顺,反)-5,7-十二碳双烯-1-醇(Z5,E7-12:OH)、(顺,反)-5,7-十二碳双烯基乙酸酯(Z5,E7-12:Ac)和(顺,反)-5,7-十二碳双烯基丙酸酯(Z5,E7-12:Pr)[6]。

此后,我国科学家又相继鉴定出30 余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并广泛运用到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生物学研究昆虫信息素的生物学包括与信息素有关的昆虫生物学、行为学、生理学、形态学、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等内容。

昆虫的化学通讯昆虫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的研究

昆虫的化学通讯昆虫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的研究

昆虫的化学通讯昆虫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的研究昆虫的化学通讯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占据了重要的生态角色。

而昆虫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往往依赖于化学物质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昆虫化学通讯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意义和应用。

一、昆虫的信息传递方式昆虫主要通过释放或嗅觉感知化学物质来进行信息传递。

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素,包括信息素的释放者称为“源对象”,而感知和反应信息素的个体则被称为“感知者”。

1.性信息素性信息素是昆虫中最为研究的一类信息素,它通常通过性招引来促进个体之间的交配。

例如,蚜蚁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性,并以此来发起繁殖行为。

2.觅食信息素觅食信息素用于昆虫的食物搜索与觅食行为。

例如,蚂蚁会释放觅食信息素来引导同伴找到食物,并通过化学信号建立起食物源与巢穴之间的交通系统。

3.警戒信息素警戒信息素用于警告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例如,蜜蜂会释放警戒信息素来告知同伴有外界威胁,引起集体防御或逃避行为。

二、昆虫的化学感知机制昆虫感知化学物质主要依靠嗅觉系统完成。

在昆虫的触角上存在着许多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以识别不同的化学物质,从而实现对痕量化学物质的感知和辨别。

这些感受器对于化学通讯至关重要,它们能够通过感知信息素,促使昆虫的行为和生理状态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感知过程中,化学物质首先与感受器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信号传导到神经系统,引发行为或生理的反应。

三、昆虫化学通讯的意义与应用昆虫化学通讯对于昆虫个体和种群的行为、生态和进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昆虫的化学通讯机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态行为、种群结构和适应性进化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对昆虫化学通讯的深入研究也为农业、林业及疾病防控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通过研究昆虫信息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开发出对昆虫的诱导剂或引诱剂,用于精确控制昆虫种群数量和传播病原体。

四、昆虫化学通讯的前景展望随着对昆虫的研究深入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改进,昆虫的化学通讯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前言:对于大多数昆虫来说,信息素在它们的生存,繁殖,社会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五十年里,破译昆虫之间的化学语言一直是化学生态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昆虫信息素表现形式,功能,合成途径的研究不仅促进农业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也给进化生物学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视野。

信息素防治害虫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具有无毒,特异性强的特点。

目前利用信息素控制害虫主要有三个策略:交配干扰,诱捕,诱杀[1]。

所运用的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

本文重点介绍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包括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因素,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虫情测报等方面。

并对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方法:1.数据库:NCBI 检索关键词:insect pheromone输出文献数量:4410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2.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害虫生物防治方法输出文献数量:54526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3.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1618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34.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输出文献数量:13339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5.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313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6.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聚集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4285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7.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产卵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6001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昆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许多行为活动受信息化学物质调节和控制,许多昆虫必须依靠它们对气味的感觉才能生存。

昆虫信息素是调节和控制昆虫行为的一种重要信息化学物质,其对昆虫的定向、召唤、交尾、产卵、聚集、追踪、告警、防御以及种间识别等行为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

i s csa e i o a t a h n a trfrmae a d fi ae i e p o e so t a e n u e t a s c o ua in a e u n e t r mp r n e e a d fc o o l n n l n t r c s f t t e h muu l i st e s r t n e t p lt t x a t o h i p o s l
(c olfP s a ut ,hn i gi l rl nvrt,a u0 0 0 , h a Sh o o ot d a sS ax r ut a U ie i Ti 38 1C i ) r g e A c u sy g n
Absr c : c nl h e h oo y t k s ft e p y ilg c l ic e c la d b h vo a e u irt f h n e tt t a tRe e t t e tc n lg o ma e u e o h s o i a, o h mia n e a ir p c l i o e i s c o y h o b l a y t p e e tt e i s c,p cal h t d n t e s x p e o n fi s c,r c ie nv  ̄a e o n t n. e h r mo e a o t e r v n h n e t e il t e su y o h e h r mo e o e t e e v su ie l r c g i o S x p e o n b u s y n i h t
c na t n ma ewi e le a d s e isr p o u t n I d i o , e h r mo e a o t n e t a o u e — u p s , f ce t o tc l t fma n p c e e r d ci . n a dt n s x p eo n b u s c sa f c s d p r o e e iin , i h o i i h n n t xcn n p l t g a d n u t gt e e ca n e t, t .h rf r h stc n lg t a t r n r t n in T e o ~ o i ,o - ol i n o h r n b n f i i s c s e T e eo et i h oo y at c e a d mo e al t . h un i o i l 1 a e r mo e o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昆虫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摘要:昆虫信息素在昆虫个体和社群的信息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概况,以及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应用上的成果。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防治应用地球上的生物经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化的格局,每种生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种群的信息联络方式。

【1】作为种类最多的昆虫,个体之间需要持久有效的物质流或信息流进行联系,除了采用声音、荧光等物理方法外,它们还经常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

【2】其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外分泌腺产生的信息素,它们在种内和种间起作用并有多种类型。

对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为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避免对人类和农作物收到大面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开展最早也最详尽,其中又以蛾类性信息素研究得较为全面。

本文拟以蛾类昆虫性信息素为代表,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I昆虫信息素概述I.i昆虫信息素的定义昆虫信息素(pheromone)是指昆虫个体向外释放的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激素。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过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包括只能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

【3,4】它主要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亦可表现为刺激作用。

【4】I.ii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程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

经过近20年的努力,Butenandt等从50万多头家蚕蛾(Bombyx mori)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

【5】1971年,Law和Regnier 用“信息素”(Semiochemicals)表示支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利用昆虫本身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

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特征、化学结构、生物合成、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ect sex pheromone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insec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s a new technology of pest control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search of sex pheromone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ect sex pheromon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structure, biosynthesis, synthetic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Keyword:insects;sex pheromones;progress由于上个世纪农药大量且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很多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1-6],很多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何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危害,乃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方面深入研究害虫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7-9]。

其中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防治方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不造成环境的污染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摘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吸引昆虫害虫远离蔬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示范试验来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文章首先解析了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然后分析了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接着详细介绍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并设计了示范试验方案。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望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总结了研究结论,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该研究为蔬菜病虫害防治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示范试验、作用机制、现状、应用、设计、结果、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间特定挥发性化合物作为引诱剂,诱捕目标害虫的技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蔬菜病虫害给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问题,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虫害问题,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残留问题、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等。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则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模拟天然引诱剂,吸引害虫集聚于特定区域,从而实现对害虫的精准诱捕和控制。

这种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无残留、对环境无害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目前,国内外关于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示范试验,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实际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研究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新的、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施文元09园林2班09109059摘要: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昆虫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性信息素组分鉴定行为反应应用由于上个世纪农药大量且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很多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很多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何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危害,乃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方面深人研究害虫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其中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防治方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不造成环境的污染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特别是昆虫性信息素干扰交配法及大量诱捕法防治害虫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

”现就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昆虫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昆虫性信息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单虫体的含量仅在ppb级,这就给昆虫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研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倒如,二十世纪5O年代鉴定的第1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是消耗了50万只雌蚕蛾,经过了20 a的分离和活性测定才得到的“,现在随着分离手段和化学结构鉴定方法的日益先进,鉴定昆虫性信息素的成分一般只需要几百头或几十头虫体。

利用触角电位(EAG)和单细胞记录(SCR)记录昆虫的电生理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

单细胞记录和触角高分辨率的毛细柱气相谱相结合为确定昆虫样品中活性组分提供了技术保证0 。

特别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对单个雌虫的性信息素采用溶剂提取和空气收集,再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联用色谱分析,从而测定雌虫性信息素系统中各个组分的含量,精确比例以及释放率。

迄今为止,不同目不同科的各种昆虫的性信息素的研究已见诸报道。

如Takahashi等确定Z11一碳烯醛(Z11—16:ALD)可能是粘虫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

祁云台等报道日本松干蚧(Matscoccus matsum—c)的性信息素为4,6,1O,12一四甲基一反一2,4一十三碳二烯一7一酮有四个光学活性异构体,但只有6R、10R一4,6,10,12一四甲基一反一2,4一十三碳二烯一7一酮对雄成虫具有强烈引诱活性。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小产品期待大市场---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对于害虫的基本防治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农药,但是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一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致使用药量和用药浓度不断增加,成本逐年提高,防治日益困难;二是破坏生态平衡,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大量天敌被杀伤,造成次要性害虫的猖獗为害;三是污染环境,大量农药残留于农作物、土壤和江河湖海中,又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

因此,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部门均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新技术,这些研究包括: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的研制;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的利用;昆虫绝育技术和昆虫激素的应用;其中,利用昆虫激素,特别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生物间的化学联系生物间的化学联系是一种普遍现象。

蝴蝶在花丛间飞舞采蜜;蚂蚁和蜜蜂形成社会群体,其识别路径的本领令人惊异;法布尔注意到,雄蚕蛾甚至能从几公里外准确无误地找到同种雌虫并与之交配;植食性昆虫有不同的食性,有的取食上百种植物,有的只取食一种植物;连作有时影响到下茬作物的生长;同宿舍的女生的月经周期几乎一致……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生物间的化学联系!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 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

包括:利它素、利己素、协同素、集合信息素、追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性信息素。

在自然界中,害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

因此,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从而破坏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

2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研究2.1昆虫信息素的鉴定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自身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并捕捉害虫的技术,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的重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以期为蔬菜生产提供一种新的绿色防治方式。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特点及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在昆虫之间传递信息、诱导交配和定位食物等。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可以模拟昆虫天然的生态环境和行为习性,从而实现对害虫的诱捕、监测和控制。

目前,昆虫性信息素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试验概况为了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蔬菜作物进行试验,分别是番茄、黄瓜和茄子。

在试验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几种对这些蔬菜作物造成危害的害虫,如斜纹夜蛾、西瓜斑点飞虱等,作为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法我们在田间设置了若干个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并使用相应的昆虫性信息素诱引剂进行诱捕。

然后,我们对诱捕器周围的蔬菜作物进行定期监测,记录诱捕效果和作物的病虫情况。

我们在另外的几块试验田中设置了常规的化学防治措施,作为对照组。

通过对照组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3. 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了如下的试验结果:(1)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明显。

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组,害虫的数量明显降低,蔬菜作物的生长状况良好,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而在对照组中,由于化学防治药剂的使用,虽然害虫数量也有所下降,但是对作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不同蔬菜作物的效果有所差异。

在番茄和黄瓜的试验田中,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而在茄子的试验田中,效果相对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昆虫的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很强的引诱力。

一头雌蛾显然只能释放0.005微克左右的性外激素,却能诱集到100万头以上的雄蛾。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情侦查并用以指导大田的防治工作已日趋成熟,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预测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专一性强、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不杀伤天敌等优点。

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因此,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这在昆虫的区域性调查、植物检疫以及诱杀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展望性信息素是雌性成虫性成熟后,释放体外作为求偶通讯联系的一种化学物质。

早在1932年,美国科学家就利用从舞毒蛾腹尖提取的性信息素,用来监测舞毒蛾的分布和发生范围。

1956年美国农业部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作为监测地中海果蝇的预警系统,指导适时使用杀虫剂。

1959年德国化学家分离鉴定了第一个天然性信息素家蚕醇的分子结构,并发现空气中存有极微量的家蚕醇,就显示对雄虫的活性,从此揭开了自然界的一个新奥秘,大大地推动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程。

到1982年全世界不仅有150多种昆虫信信息素被分离鉴定,还发现了674种信息素和引诱剂。

1979年美国批准了红铃虫、家蝇、舞毒蛾和日本丽金蝇4种昆虫性信息素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拉开了昆虫性信息素用于病虫防治的序幕。

[1]至今,世界各地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用于害虫的测报和防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能人工合成1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在农林害虫测报和防治中进行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应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性诱测报大都以诱集雄蛾为测报依据,即使将附近田块的雄成虫诱集至一块田中,对当代为害程度及后代发生量均无不良影响,同时,昆虫性信息素对人、畜、家蚕及环境安全,无不良副作用,而黑光灯诱测易将附近田块的其他害虫诱集至灯光所在田块,造成成虫集中产卵反而加重为害。

另外,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目前主要在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害虫中应用较多,鳞翅目昆虫中的诱翅蛾科以及雄成虫交配次数少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迷向防治则以干扰成虫交配前的化学通讯为主要手段,因此在害虫的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享有第三代农药之称的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2]并且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进行监测和防治农林害虫,符合以生态管理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的害虫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害虫测报和防治的技术方法。

1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1.1种群监测用昆虫信息素作为虫情监测和调查的工具已获得普遍承认。

事前预知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对进行适当的防治极为重要。

国外已有60多种商品信息素出售。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合成的有30~40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10余种,如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玉米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苹果小卷叶蛾、白杨透翅蛾、舞毒蛾等[3]。

性信息素和性诱剂在害虫防治上的第一个用途是监测虫情,作虫情测报。

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阎云花等[4]的研究表明,用性信息素进行棉铃虫发生期测报准确可靠,比黑光灯诱蛾法灵敏、简便、省工、省钱,用其指导化学防治效果好、效益高。

此外,性信息素还被应用在昆虫抗药性方面的种群监测。

1.2大量诱捕昆虫信息素可诱集异性或两种昆虫而达到降低虫口,减少下一代危害的目的。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已应用于其成虫的大量诱杀[5]。

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苹果小卷蛾,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6]。

烟草甲信息素、印度谷螟信息素、谷蠹信息素和斑皮蠹信息素均能诱杀相应的储粮害虫[7]。

应用性诱剂对棉铃虫诱杀效果较好[8]。

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来诱杀雄虫非常有效[9]。

甲基子丁香酚、诱蝇酮、甲基丁香油和地中海实蝇性信息素 4 种实蝇性信息素在田间能诱捕多种实蝇[10]。

1.3干扰交配如前所述,许多害虫是通过性信息素相互联络求偶交配的。

如果能干扰破坏雌雄间这种通讯联络,害虫就不能交配和繁殖后代。

干扰交配俗称“迷向法”,就是在田里普遍设置性信息素散发器,使空气中到处都散发性信息素的气味,从而导致雄虫分不清真假,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进行交配的一种治虫新技术。

黎教良等[11]用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获得成功,面积达3300 hm2以上,每667 m2 甘蔗田设25~500个中空塑料管或塑料丝性信息素散发器(含性信息素3g以上)。

雄蛾迷向率达95% 以上,雌蛾交配率下降80% 左右,甘蔗被害率减少50%以上。

1.4配合治虫将性信息素与化学不育剂、病毒、细菌等配合使用也是很有意义的。

用性信息素把害虫诱来,使其与不育剂、病毒、细菌等接触后离开,再与其他昆虫接触、交配。

这样,对其种群造成的损害要比当场死亡大得多。

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赵博光等[12]以大袋蛾为试验昆虫,用性信息素加核型多角病毒制成的橡皮头诱芯进行了风洞和林间试验,结果认为此技术对雄虫多次交配,或雄虫性比明显高于雌虫的害虫,可能更有实用价值。

昆虫信息素与速效杀虫剂混用也有应用前景。

张钟宁等[13]的试验表明,将蚜虫报警信息素与农药速灭杀丁混用,能显著提高防治蚜虫的效果。

1.5区分近缘种作为分类学的辅助手段,对于一些近缘种只用形态特征很难区别,而用性信息素则容易区别。

以前,我国玉米螟一直沿用欧洲玉米螟的学名Ostrinia nubilalis Hubner,20世纪70年代初用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在我国进行田间诱蛾试验,基本没有活性。

后来经全国玉米螟协作组[14]用不同种玉米螟性信息素在全国范围进行联合测试,鉴定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螟的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分布的是欧洲玉米螟;而甘肃、宁夏和河北北部部分地区是两种玉米螟的混生地区。

借助昆虫性信息素解决虫种鉴定与分类难题的还有日本松干蚧[15]。

2影响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效果的因素2.1信息素的剂量和配比有些害虫对性信息素的剂量反应不同。

3种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杀茶毛虫成虫结果表明,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的0.5㎎、1.0㎎和0.8㎎3种型号引诱剂,灯下总体诱蛾量1.0㎎显著地高于其他两种剂量的诱蛾量。

两种蚧虫的诱捕数量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而同一种性诱剂在不同果园的诱蛾效果差别很大。

国外学者研究了二化螟雄蛾对性信息素产生反应的适宜浓度,发现0.1mg/l的性信息素对二化螟雄蛾的引诱力最强,浓度过高过低都降低雄蛾对性信息素产生反应的能力。

性信息素关键组分和次要组分的不同混合比例是高效诱捕昆虫的关键因素。

有些成分在多种信息素中存在,甚至在许多昆虫中有完全相同的信息素成分,而只是比例不同。

甜菜夜蛾信息素按Z9E12-14:AC 与Z9-14:OH按10:1的比例混合时,诱虫效果可持续49d;用7:3的比例混合时,也获得较好的诱虫效果。

以E12-14:Ac和Z9-14:OH按比例9: 1,剂量为100ug 配制的硅橡胶塞诱芯,田间对甜菜夜蛾显示强烈的诱蛾活性。

Z9-14:Ac和Z9E12-14:Ac的二元组份诱芯中,以前后者比例为5:5和6:4比例配制成的诱芯诱蛾效果最好,田间诱蛾量显著高于以1:9、2:8和3:7比例配制的诱芯。

国外学者的烟青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z9-16:Aid和Z11-16:Aid的二元混合物在不同国家都有较好的诱蛾活性,但其最佳比例却大不相同。

[16]2.2诱捕器诱捕器是性信息素重要的应用设备,其类型、规格、设置高度和密度等都会影响防治效果。

据报道,在常见类型的诱捕器中,粘性诱捕器和水盆型诱捕器效果较好。

苏建伟等[17]比较了水盆、筒形、笼罩、泥盆和粘胶诱捕器等几种常见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蛾效果,得出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

在塑料水盆中,又以绿色、口径24cm、设置高度20cm的诱杀效果为佳。

此外,诱芯至水面的距离也有影响,以0.5~1cm为佳。

诱捕器的高度对诱虫效果有一定影响,诱捕器高于蔬菜30cm时效果最佳;地面设置诱捕器效果最差,与烟株等高处诱捕效果最好,而且大的诱捕器可以诱捕到较多的蚧虫。

经验还表明,诱捕器在田间的位置影响诱蛾效果,放于田边的诱捕器对越冬代雄蛾的诱集效果要好于田块中间的诱捕器。

在虫口密度过高时,大面积诱捕难以完全控制二化螟危害,需要辅助其他防治措施,行间诱捕效果比行内诱捕效果好。

诱捕小菜蛾一般认为每667m2设诱芯4~ 6个效果较好,大棚内可适量增加。

诱捕器在田间的布设密度和防治面积也对防治效果有影响。

布设密度与田间害虫种群密度、性信息素含量及周围环境和气候条件等有关,防治面积越大,效果越好。

也有学者认为诱芯田间投放密度越大,二化螟雄蛾活动范围越小,干扰交配防效越好,但费用较高。

此外,诱捕器的日常管理也影响防治效果。

如在用水盆诱捕器诱杀二化螟时,要保持水盆水量充足,要定期捞掉水盆中的死蛾,否则会影响诱蛾效果。

2.3气候因子如同其它生物防治技术一样,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效果受气象、环境等多种因子影响,光周期和寄主气味等对性信息素扩散也有影响。

温度是控制二化螟交配的主要因子,夜晚温度的差异可能是影响性信息素对不同世代二化螟诱集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月光和降雨都能降低性信息素诱蛾效果。

性信息素随温度的升高而释放率增加,当温度较低时其释放率就低并不能引诱雄蜂。

高温日晒会降低诱芯的使用寿命,这可能与高温使得性信息素过度挥发有关,如诱捕夏季始于晚18:00时,以晚20:00~22:00时诱蛾量最多。

适当的风速可以加快性信息素扩散,增强了诱芯的定向引诱能力,微风对诱蛾有利,强风对诱蛾不利。

而当风速在2~4m/s时,诱获率最高;也有研究认为,性诱剂诱芯的作用距离与风速无关,风速只是加快信息素扩散的速度。

不同程度的降雨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样条件下干燥气候应用性诱剂控制小菜蛾的效果优于湿润气候。

晚18:00~22:00时降雨对诱蛾影响显著。

虫口基数相同时干燥气候下诱捕量是湿润气候诱捕量的7倍,相同性信息素在低温下诱蛾量高于高温下诱蛾量,温度、相对湿度与诱捕量成负相关。

温度在13~32度范围内,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汽压对诱捕效果无明显影响。

诱捕量与月光强度成反比。

圆月时诱捕量较低,诱捕量与月光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

从圆月到无月,诱捕量递增;从无月到圆月,呈递减。

总诱捕量在前半个月较多。

[18]2.4植物挥发性物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其中有些对昆虫性信息素的引诱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